1992奥地利7.7分暴力惊悚《班尼的录像带》

1992奥地利7.7分暴力惊悚《班尼的录像带》

《班尼的录像带》介绍

名称:班尼的录像带

别名:荧光血影 / 冰川三部曲之二:班尼的录像带

主演:亚诺·弗里斯奇 / Ingrid·Stassner / 安吉拉·温科勒 / 乌尔里希·穆埃

导演:迈克尔·哈内克

地区:奥地利

年份:1992

语言:德语

时长:105分钟

分类:剧情片

《班尼的录像带》剧情介绍

本片是导演迈克尔·哈内克的“冰川三部曲”之第二部。少年班尼(亚诺·弗里斯奇 Arno Frisch 饰)酷爱观看录像,就连自己房间内也有一部摄像机。一天,他邀请了在录像店外认识的陌生女孩(英格里德·史塔斯纳 Ingrid Stassner 饰)回家共同观看他拍摄的家庭录像,在共同把玩一把土制气枪时发生了意外,班尼杀死了女孩,并录下了经过。几天后,班尼向母亲(安吉拉·温科勒 Angela Winkler 饰)和父亲(乌尔里希·穆埃Ulrich Mühe 饰)坦白自己的杀人事件,二人大吃一惊。父亲决定让母亲带班尼去埃及旅游,自己则留下处理尸体。问题是,班尼的罪行就这样消失无踪了吗? 本片获欧洲电影节国际影评人费西比奖,并被提名欧洲电影最佳影片奖。

《班尼的录像带》豆瓣热评

  • 内个死猴子

    窃听风暴的爹,铁皮鼓的妈,生了个老无所依的儿子。录像部分很好。偷拍戏可以有很多的启发。想起不要和陌生人说话里的秃先生。

  • Peter Cat

    评分:B 哈内克恐怕是在世导演中气质最接近哲学家的,从职业生涯初期开始,他冷峻克制的镜头语言,就不停在挖掘恶及伦理秩序的冲突。放弃庸俗人道主义的立场,而是朝人性深处去窥视。这使得他注定比同时代其他导演站在更好的视点上。

  • 艾小柯

    主题先行,意识形态大过叙事内涵。我依然觉得这种题材并不适合用电影,这种无法确保观众注意/关注某些重要信息的表现方式来承载。

  • 喜上眉梢邪王子

    哈内克在拍冰川三部曲的时候,肯定内心在高呼,中产阶级去死吧!!!!

  • 胤祥

    汉内克的主题:“日常生活中的暴力”,父权结构的压抑与子一代的“反抗”(诉诸更高级的父权),特像此后的[Cache];媒介自反,录像既是人的视点也是记忆,这种机械性与对物和人体局部的特写一道体现了社会对人的物化/异化。无配乐,多用画外音与动力框构图,以及声音先行的剪辑方式。借鉴类型片。

  • [已注销]

    想到了加缪的《局外人》。这个社会本来就是充斥着冷漠畸形的人的,只不过有些人正视之,有些人掩饰之。Benny不幸浮出了水面,于是被急于表现自己还有感觉的大众惩罚了。而更多的人却仍旧潜伏在水面之下。

  • Derridager

    或许是部传播学电影。媒介(摄像机)首先作为界面,被用来拓展电影表现形式,是一种媒介自反;作为“窗口”的媒介展示超真实的世界,人被暴露在拟像化的现实之中,对暴力习以为常,而媒介展示的暴力对人的消解又与现代人的冷漠无情自私等绞缠在一起,互为因果。暴力养成于此,后根植于人。

  • 兮称

    一口气看完压抑得有点想吐,自毁倾向又要爆发....................

  • brennteiskalt

    哈内克早期的[班尼录影带]极好地反映了他的冰冷风格和后期的主题,例如暴力的毫无来由和父辈对子辈罪行的遮掩。然而它最好的地方在于对影像与真实之间吊诡关系的反思:一方面影像的"假"让人与现实混淆,并促成了暴力的产生;另一方面影像却无比真实地记录了罪行。唯一不成功地是片子里浓浓的劝世意味。

  • 一一

    8.0/7.2 片中人物突发的暴力,突发的情绪,简直令人来不及做出相应反应.

  • 文泽尔

    冰川三部曲之二 哈内克对犯罪语境中家庭伦理关系可能性进行探讨 班尼行为的奠基 在起首杀猪及美式恐怖片录影带中已给出暗示 片末的父子对话也印证这点:杀人纯粹出于好奇 在此人与猪之间并无区别 用前三分之一来压抑 到录像带里三枪响过 再到家庭讨论尸体处理 直到最终逆转 情感起伏如脱缰野马 不错看

  • 冰红深蓝

    可以和《录影带谋杀案》与《死亡论文》一并看作“暴力影像三部曲”了。哈内克塑造的班尼这个角色没有有一丝一毫的情感,似乎将杀人看作了游戏(此后的[趣味游戏]也是其变奏)。无处不在的录像带和电视广播媒介(贯穿“冰川三部曲”始终),各种“框中框”(画框中的播放屏幕)与镜面反照。吊诡的是,录像带既诱发了冷漠与暴力,同时又记录并促成了对暴力的惩罚。中产阶级的优越感、隔膜感与无视他者痛苦的心理亦由母子二人游览埃及时所拍摄的录像彰显出来。哈内克对画外空间的运用功力炉火纯青,特别是对杀人场景的呈现方式——通过画面中的录像监视器呈现,而受害者却始终在画中画的画外,那一声声的凄厉惨叫更能震动观者。杀猪(让我想及[老无所依])的录像段落在片头与片中均有倒放或慢动作,凸显了操控/游戏心态,及逝去生命的无可挽回。(8.5/10)

  • 寒枝雀静

    C+ / 录像带本应是媒介伦理探讨的中心,但这一元素又总是游离在表面,因而态度也显得有些暧昧不明。没有《趣味游戏》般的压迫感,更没有将对媒介与人性的质问由表及里地撕开。不同介质的变换建构了错落重叠的叙述者,教堂管风琴段落极佳。这几天觉得哈内克某种程度上有点像安东尼奥尼。

  • hitlike

    镜头用意有的地方过于明显而显得愚蠢

  • 蝉鸣知了

    孩子盘中餐,蒙娜丽莎和蝴蝶的墙上画。微笑哀伤生死标本不过是框中景。论大师,戈达尔似乎漏了个哈内克。

  • 火娃

    7/10。如[伊甸湖][男孩不哭][晨曦中的女孩]告诉我们庇护罪行的平庸之恶远比极端之恶危害性更严重,侧旁敲击的信息处理不带主观。哈内克师承布列松的真传:主人公日志式的叙事方式,离开情节的视点与画外音铺陈(录像中气枪杀人),景框静止,演员无表情,暴力无动机,冷白色的置景构图投射内心的压抑。

  • 冬寂網路.com

    传媒中的暴力本质与人类心底的毁灭欲连同性欲的满足,哈内克所探讨的内容与柯南伯格的《录像带谋杀案》近似,同样涉及‘暴力“然而与柯南伯格的极端血腥大相径庭,利用画外空间和监视器内的镜面镜头对画面造成大量的留白,类似加缪《局外人》的人物形象,”门框“象征着封闭、压迫

  • 惹毛塔斯克

    t682766d2 终于续期了,胡锐!!!

  • 皮革业

    疑似老无所依前传 Troma复仇毒魔的登场相当惊艳

  • 即小墨

    小时候就那么冷静杀人,怪不得大了去funny game……

  • juni

    三部里面叙事性最强的一部。嗯 我是说比起另两部 最不闷= =

  • Esther GDB

    比第一部故事性强了一点。从一个冰点到另一个冰点,构思出这样的故事不知道内心需要达到怎样的冷酷程度。 谋杀还算是一时冲动,但后来他所做的一切简直不是一个正常的人类的作为。 最后一个录像带的镜头真是杰作!这个故事其实也是开放性的结局,录像带最终会留下他的痕迹,而这次不会有人保护他了。

  • 黑稻子

    我显然很吃这一套,冰冷,孤独,年少,枪杀,片段,录像带。最后仍是一张迷惑的脸。这部,哈内克老师狠了点啊。

  • 超cute侠

    从第七大陆里那个佯装失明的女孩到这部里犯下杀人恶行的男孩,哈内克喜欢挖掘孩子身上的性本恶,同时他们所处在的中产家庭也散发出冷漠的气息,既能集体赴死又能掩饰真相,就是不见一丝温情。片中录像带成为种种暴力的诱因,多年后哈内克用《隐藏摄像机》再次激发出人内心的恐惧。

  • Jeannels

    录像带少年杀人事件,无意识暴力的潜伏危机,DV摄像机充当媒介自始至终扮演了见证与泄密的反派角色,当然整个事件有更深层宽阔的指涉,比如社会、媒体或家庭。

  • 三十

    虽然并不觉得拍得很好,有几个段落甚至有些无趣(尤其是去埃及玩的部分,有点审美疲劳),但内里传达的内容很直击人心,尤其是探讨mass media和影像让一切都不再真实的观点。哈内克应该是少数将后现代媒介理论灵活运用在电影传统叙事之中的导演,“看”和“录制”的方式和内容用组合、拼贴的方式来批判media的“先传播观看,无感受”性质。有几个段落很惊人,比如杀人的部分虽然只有画外音也让人不寒而栗。构建伦理和社会的极端情况,以此观察人性本性,这一点足以让哈内克比肩一众电影大师。

  • 张小强

    结尾把事情搞复杂了,但比第一部靠谱多了

  • mayfog

    哈内克的《趣味游戏》前传。画面端正,冷酷到令人无法承受。

  • 阿廖沙

    导演只是冷冰冰地呈现 不掺一点感情色彩

  • 彦夕

    还是冷暴力片子拉的很近的特写镜头看着很憋屈

  • Jay

    我就感覺 Haneke 是個很冷靜很冷靜的人.

  • seamouse

    这么好,居然在收房间时才找到看了。杀人动机的无因也就导致结果的无差别。媒介是不是凶手从犯,也没具体展开。总之,日常暴力中,把玩的录像带,渐渐发展为以后的隐藏摄影机。

  • noname

    上一部http://movie.douban.com/subject/1437410/ 下一部http://movie.douban.com/subject/1437409/

  • 米粒

    靠,哈内克真是太变态了,前半小时的折磨感真是比隐藏摄像机更厉害。。论折磨观众无人出其右。。当然后半段有点跟不上的样子。。呃,原来这就是趣味游戏里面的变态少年之一啊,演变态有一手。。。

  • JoshuaLi

    7.9 无意识暴力当然是有深层次原因的,源于社会中随处可见的暴力元素对人潜移默化的影响。

  • 旧日回忆的卤味

    靠,老头真是太变态了!以前还挺欣赏老头的气质的,但这种异常冷峻的镜头语言看多真是会发疯啊,如此置身事外,全片毫无宣泄口,憋死了。。唔。T^T

  • !!!!!

    罗贝托波拉尼奥与迈克尔哈内克是否有几丝关系呢

  • 翻滚吧!蛋堡

    录像带视角下无聊是暴力还是日常都更加冰冷惊悚,既是媒介,又间接参与到制造暴力的工具

  • 真的是细思极恐!细思极恐!尽管看过了冰川三部曲的另两部并且有了心理准备,还是被哈内克那猜不到的结尾吓到了。缤纷的影像世界跟冰冷的现实的对比足以令人战栗,很可怕的一个镜头印象很深,班尼擦无意撒到桌上的牛奶,跟之前擦女孩的血迹简直一样,一是红,一是白,然而都是一样冷峻自然的处理。

  • 吞火海峡

    给这男孩一点关爱吧,否则他会漫无边际地自毁。【6】

  • 思阳

    看哈内克的片子让我越来越感兴趣导演这个人。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才能这么擅于把罪恶和暴力描绘得那么冷漠那么毫无情绪?片中描绘得叛逆少年当然很讨厌,不过导演也无不批判到处宣扬暴力的媒体因素。略比一下,其实还是喜欢冰川第一部远远超过这一部。

  • 合纥

    “我就是想看看接下去会怎样”,青少年犯罪有种独特的心理。

  • [已注销]

    呈现了三组基础的侵犯与暴力:男孩施与女孩的、权力的凝视施与中产阶层的、摄像机施与被摄对象的。哈内克继续以冰冷的风格对阶层展开批判,但这次远要比《第七大陆》更灵活自然。“摄影机里的埃及”堪称鬼斧神工的点题一笔:男孩在第三世界迎来久违的快乐结局。★★★★

  • LORENZO 洛伦佐

    镜头始终对准暴力本身,以期造成最大的冲击,然而这一切都不如冷漠本身的阴翳大。变态的哈内克噢。

  • HurryShit

    概念還是有趣,只是中間這麼一大段沒事情發生真的好無聊… (雖然此即策略的一環)

  • 琧婯

    杀猪 下雪 麻木的局外人 非人非我 三部曲最好的一部

  • 暂避

    苏珊桑塔格说过摄影的本质是占有(侵略),愚以为反复地观看录像的动作本身就是一种施虐式的暴力,更莫提作为摄录者,当其视觉极大记录暴力行为,无疑将自我融入这次行为并且将录像行为传达的暴力的快感最大化,倒放、慢动作并不会分解或者削弱暴力,而是将前者的快感重拾,并同时在意识中生成第二次。《隐藏摄像机》的雏形,或许也是原片。

  • Tracy

    大半夜的…就不该看哈内克的片子>m<|||。第一反应是加缪的《局外人》

  • 懊恼的土豆™

    全片看下来比较压抑,而且有点病态。

  •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注明出处:https://www.gouzhua33.com/jianjie/5290320243/1711717781134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