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法国7.1分剧情《双面生活》
《双面生活》介绍
名称:双面生活
别名:纯属虚构(港) / 非·虚构情事(台) / 非虚构 / Non Fiction
主演:樊尚·马凯涅 / 克丽丝塔·特瑞特 / 诺拉·哈姆扎维 / 西格丽·博阿茨兹 / 让-吕克·文森特 / 安托万·赖纳茨 / 奥利维亚·罗斯 / 奥拉利亚·佩蒂特 / 让-弗朗索瓦·奥古斯特 / 吉约姆·卡内 / 朱丽叶·比诺什 / 帕斯卡尔·格雷戈里
导演:奥利维耶·阿萨亚斯
地区:法国
年份:2018
语言:法语
时长:108分钟
分类:剧情片
《双面生活》剧情介绍
[锡尔斯玛利亚]后,奥利维耶·阿萨亚斯与朱丽叶·比诺什将再次联手,合作喜剧新片[电子书](E-book,暂译)。据悉,新片将聚焦巴黎出版界。阿萨亚斯表示新片会是一部比[锡尔斯玛利亚]更加成熟的喜剧,它将探讨人们如何适应或不适应这个世界的变化。影片剧本已完成,预计将在明年拍摄。《双面生活》豆瓣热评
以后要如何直视《白丝带》啊哈哈哈哈
9分。还蛮喜欢这个剧本,比伍迪艾伦的有意思多了。男主Alain在电子书和传统出版业之间还是选择了传统出版业,就像他告别了年轻貌美聪明有挑战的双性恋外遇Laure,依然在传统的原配Selena身边。总是拿自己外遇真事写成小说的作家Leonard的妻子Valérie(Nora Hamzawi饰演,豆瓣上没有录入此演员)是全片最精彩的人物。很客观很直接不拖泥带水每天携带大量各种电子设备的充电器,却又意料之外的忠诚和充满爱。你在向我承认你出轨了吗?你不是早就把这件事清清楚楚写在你的小说里了?趣味就在这些知识分子不停的舌战上。唯一的问题是对传统出版业和电子书没完没了的讨论,用各种方式讨论同一个主题,没有什么改变。也并不是什么新鲜话题。传统/非传统出版业/婚姻爱情观。导演出席现场,有点结巴,蛮有趣的家伙,是张曼玉的前夫。观影于TIFF。2018/09/21
最懂法国知识分子的还是阿萨亚斯,在创作和偷情之间四两拨千斤。喋喋不休的对话就像来回进退的舞步,将小布尔乔亚的双面生活轻巧踩在脚下。哈内克的“白丝带”快被玩坏了吧,然而比诺什阿姨已经进化到玩自己鸟...
政客说真心为公众谋福祉,选民都觉得他谋私;丈夫说我是真的爱你,妻子都觉得他偷吃;作家说我都是虚构写作,读者都觉得他真实。传统媒介没落的时代,情感关系也不堪一击。读了他的小说就知道妻子出轨,现代人的文明是彼此心照不宣。谁分得清演的是警察还是危机处理专家,带了一堆电子设备还是会失联。
对于阿萨亚斯来说这片拍得太“休息”了,用力还没当年《迷离劫》的一半,不过效果依然出彩。令人会心的“我觉得你已知道”式开场,开启法国人的“话中话”式的废话语境,切入时新(但其实也已经老生常谈多年)的话题,经历一轮轮的变奏,很开心就看完了。
阿萨亚斯讲授当代法式生活哲学:看破不说破,偷情不滥情;吹捧不吹嘘,假笑不假High.
谈了些只有法国人才能get到点的不疼不痒话题。细部好玩,整体催眠。阿萨亚斯真是个变色龙,他不正常的时候魔鬼情人登记门私人采购员都挺精彩,他一旦正常起来就显得这么絮叨和法国小男人。
为避免直接讨论媒介的空泛,阿萨亚斯将人物关系穿插其中,尤以Selena最为突出,Selena不仅是电影的中心人物(且关系复杂),也是电影中提及的电视剧演员,更是Léonard创作的文学形象,同时Selena也是对新媒体革命唯一持悲观态度的人——由众多媒介关系综合创造出的形象却在质疑媒介革命,形象的价值显得尤为深刻。关于媒介革命,电影中多次对手机充电的动作进行特写或是意在于此,更重要的依旧在人物,即革命仰仗社会能提供更多的能量(电量),人物不仅是充电行为的发出者,又不断地对外输出能量(说话、做爱,值得一提的是Selena也是贡献者),他们对革命保持着乐观的态度(形成一个逻辑矛盾)——不同于《冬日之光》中失去信仰的神父,他们就是自我神话的缔造者,时刻准备利用电影工具入侵现实。
话痨片,中年中产们的日常生活,各自混乱又有趣的,非常知识分子电影。
轻松愉快的小片,虽然引子是网络对出版界的颠覆,回头过来的惊喜还是这个很法国的叫“auto-fiction”的东西,显然也更幽默一些。
典型法国话唠片,文本炸弹,但有不少互文。探讨写作原创性,电子书对传统纸质出版物的冲击,以及政治人物的公关问题,但这一切都套在人物双面关系的表层之下,变成了法式轻松小品,一点也不难看。ps 哈内克被玩坏了,而比诺什还玩了自己的梗。
仿佛看了阿萨亚斯版《解构爱情狂》,双面生活:everybody is cheating on everybody,but nobody really take it seriously.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工作职责aka立身重心,没有狗血撕逼而是平静淡定地应对婚姻出轨/被出轨,和炮友啪完下床还能辩论公事,非常欣赏这种剧情处理。得以一窥法国出版业界的焦虑,有关纸质书、电子书、有声书的探讨,出版行业的未来,网络写作的能量,还有新书宣讲会、上电台推新作等等,作者看了会沉默,编辑看了会流泪,建议总编室集中安排学习。《白丝带》贡献大笑点,以及演员在片中被cue到自己真名再添一例——“这本书请朱丽叶·比诺什录有声版吧!”于是让在片中也做演员的比诺什去联系哈哈哈。(巨型话痨片,字幕翻译量多质好,太辛苦太感恩)
奥利维耶·阿萨亚斯回来拍法国中产的题材,他应该很熟悉这个群体的生活和思维方式吧,这群人整天聊什么,做什么,也就是片名概括的双面生活。按理说离得越近,越熟悉的东西,就该越有吸引力,但这又不是伍迪·艾伦那种拍纽约,主题重要,怎么讲更重要。看着这群人聊传统出版和数字化,这种困扰跟男女之间的婚姻出轨和情感很像,很难把一切讲清楚,拍着拍着更喜欢作家这个角色,朱丽叶·比诺什和吉约姆·卡内的戏反而没了,但他要讲的这种法式婚内出轨也算是老生常谈了。看阿萨亚斯拍群戏确实很爽,他拍这样的题材感觉非常的轻松惬意,但还是更喜欢看他拍一些探索性强更用力的题材。
C+ / 大半部的结构和密度都非常稳健自如,审慎而轻松地针对观众进行一种情绪的“支出”,甚至有种侯麦的错觉。但是结尾一下子松弛下来回归“盈余”,反倒是觉得空落落的。“不断变化以维持不变”,这句话是多么恰切的当代生活“双面”戏谑。
轻松写实的法兰西中产生活小品剧,在以一种法国式达观态度审视婚姻及两性关系的同时,又借由出版社这一特定设置,经由电影这一媒介本身,讨论了后真相时代关于文学、电影、电视、广播等媒介与生活、政治以及个人的关系,点到为止却又不失态度。似乎也只有法国人能够拍出这样轻盈而有力的电影,它来自生活,最终也走向生活。
4.5 哈哈哈!怎么感觉是在影射网飞呢~毕竟里面不仅有朱丽叶·比诺什的搞笑对应,还有写“自传体”虚构小说的秃头作家,所有线索都指向我们所处的这个现实世界,只是略有错位而已。阿萨亚斯似乎对电影的未来充满信心,或者至少,在吵吵嚷嚷闹过一通之后,所有一切都会维持现状吧~
#9thBJIFF收官#纵使挤不进阿萨亚斯创作的一流行列,也是部相当轻松幽默、有格调的小品。选择将社会转型的阵痛锚定在一群话痨中产身上再合适不过,精神焦虑和肉体背叛同构了他们身为现代公民的双面性,和伍迪艾伦式的自嘲比起来,这种讨论更接近典型的法国知识分子作风,对电子技术入侵、娱乐至死的环境抱以苛责,又不贪执于激烈申诉,而是用达观的心态去感知和接受外部变化,再适时揶揄下大众流行文化产物,政治公关运作,从而消解议题沉闷性。不足在于各个角色的分工意味过于昭彰,比诺什演了个没多少亮点的女星,论文本纵深度自然难及《锡尔斯玛利亚》,抑或阿巴斯《合法副本》,不过抛开那套精心编排的构想,生活正需要这样混乱又不失优雅的电影。
婚姻跟代表作一样 需要无数的偷情和烂作品 证明当初的选择没错
年度十佳。对白和节奏的同步。议题大多数时候只有局部表意作用,更多用于不断扰动人物状态。摄影机精准地捕捉到了细微处人物神情和语调的变化,对知识分子的嘲弄恰如其分。马凯涅是这个时代最被忽视的演员之一,而阿萨亚斯可能是这个时代最被低估的作者。
典型的法国upper-middle class知识分子话唠片,对当下的许多现象均有涉及,几个self-conscious的段子插入的挺好玩
《双面生活》的末尾,女人对男人说:不要把我写进你的小说;《懂得又如何》的结局,女人对男人说:不要把我拍进你的电影。不同的是,《懂得又如何》随即又说,算了,也没关系。看来洪尚秀电影里的女人还要更聪明一点。
4.5“你不觉得社会动乱一点更好吗?”“你出轨了吗?”逻辑满分!“我是反感唯物主义的,现在都是金钱物质为上”“你这样激进也是一种自恋”
离开法国,才更看得懂法国。围绕电子书革命的话题,讲业内人士的生活。全片风趣幽默,还爆了不少迷影梗,最佳编剧有力候选。
威尼斯第6场主竞赛。聊的很辛辣,但只是徒有其表,最后除了抖机灵什么也没记住。
2018TGHFF 阿薩亞斯新片,一貫的「話中有話」戲劇功力。多人對話場景運鏡流暢。劇中討論了當今文化工業的一些議題,數位化VS.紙本書、大數據(搜尋引擎,網路)、書寫(部落格/社群媒體VS.紙筆)…創作者的反身性議題(故事源於自己的生活.自傳是不是真實的…)… 法式幽默反諷「開放關係」(互相知道但不說破/偷吃會對原配更深愛…)…印象深刻的一句對白(大意是),人人都希望藝術可以免費,但是電腦那麼貴!人們願意消費電子產品卻不願意付費內容,藝術家需要用很貴的電腦創造免費的作品...?(這個好像有點不合理吧...)
有时候觉得导演就只是把大量文本信息一股脑地塞进电影里 却并没有将它们有效地排列组合
BJIFF. 用电子出版业对传统出版业的冲击同出轨对婚姻的破坏做双关非常巧妙,法式轻喜剧的风格下笑点频出,高级幽默全部隐藏于高信息量的对话中,值得回味。卡内和比诺什双大牌是表面上的主角,而实际上故事的核心角色则是另一对夫妻。PS.克里斯塔特瑞特太惊艳了,纹身真好看!今年北影节最后一部,来年再战。
对白密集度让人接近崩溃,探讨的话题丰富而有趣,可惜阿萨亚斯的作者风格销声匿迹,更像是创作者避免被时代淘汰而绞尽脑汁编出的法式喜剧,竟然跟去年的《心灵暖阳》有共通之处~
4.5/10。看完蛮生气的,我要支持锡兰了。典型的法国知识分子话痨式电影,好像谈了一大堆却屁用没有。我没看出出轨和写作有任何联系,用电影来探讨纸质书的未来方向是最大的笑话。
妈的我就是好吃Assayas这一套,他们每个人每个动作每一句话怎么都那么性感
很法式的喜剧…中产中年聚在一起就是要叨逼叨,把政治、文化和科技讨论个遍,出了门在小社交里睡一圈。看他们争论挺有趣的,但整体故事无论是说电子书对于传统出版业的影响(中间还杀出了“有声读物”,比诺什自己调侃了自己),还是双方都出轨但婚姻又不想动摇,都挺陈词滥调的…
在政治、经济以及文化这波儿新浪潮的推动下,看似矛盾而又常态的《双面生活》最终引发了那场名为中年危机的海啸。纸质书是否会被电子书取代或许永远是个有待商榷的议题,但婚姻生活里的那条《革命之路》主人公们大概都要势在必行了。阿萨亚斯这部法式风味的幽默讽刺剧展示了人们对于时代脉搏无法把捉的微妙心理。尽管以优雅自居的知识分子善于掩饰和伪装,然而本片这却是他们对于“变化” 这一永恒命题普遍性焦虑的一次小心翼翼的坦白。虽然尴尬和无奈,但就像一些清醒之人说得那样,这个世界没有什么是永恒不变的,只有改变才能维持不变。
文本归纳:小资=自我无限大+snob+鸡贼+文学+视听+艺术+爱欲+咖啡+酒精+聚会中心思想:对中年中产中庸趣味的集中体现,对资本主义社会虚伪实质的讽刺(并没有批判)问号:作家只能创作偷情题材(半)自传小说,这个角色在法国文坛应该可以直接对上号吧互文:有很多inside jokes和自谑,例如Juliette Binoche饰演的Selena与Binoche是圈中好友
阿萨亚斯话痨起来还真挺伍迪艾伦的,轻松有趣的知识分子出轨小品,演员整体都很不错。围绕斯威夫特式用自己情史创作的作家,从出版业面对电子化的问题聊到很当代的网络世界,编辑信息发广播段子手都算写作,碎片化的接收让人家博客推特的阅读量都比你写的书要高,社交应用的普及令一些极端言论汇聚把一件事情彻底看透没意思,而生活中呢人与人之间还需要伪装。现在是个孤芳自赏的时代,所以就更要随心所欲,结尾也正好很讽刺的说明了这点。要为情夫配音有声小说的比诺什阿姨为什么不联系下哈内克老师给说说《白丝带》到底是讲得什么呀。#北影节2019#资料馆。
【釜山电影节展映】出版商、作家与他们的女(情)人们。一方面表现两性关系与出轨。另一方面整部电影台词都在探讨纸质书与电子书,作家与互联网、博客写手的关系。虽然喜剧元素不少,但话题过于单一,不如伍迪艾伦式话唠喜剧好看。哈内克躺枪成筛子,朱丽叶比诺什自己调侃自己成为全片最大笑点
这种中产阶级的话痨片还是交给伍迪艾伦来拍吧,张曼玉前夫还欠点火候。
平淡的剧情下没有任何深意,浅显的讨论也称不上知识分子。
阿萨亚斯真是,啥都能拍。比诺什怎么还这么好看啊@bjff
电子书和纸质书,婚姻与出轨,每件事都不是非黑即白,甚至还有提到政客。聊得很开心,听得很尽兴。
有很明确的一体两面对照关系:媒介过渡中的二元性与人物的双重身份。和前作一样有很多对电子设备的展示。环境的陈设很有意思,出版商和演员的居室昏暗而封闭,作家家中却敞亮通透无比。最后的场景选在海边,人物们也不再纠结于对自己身份和权威性,似是一次很圆满的结束。
没想到是部寻常调笑知识中产人生的轻喜剧。
你是所有你反对。重蹈覆辙,令人生厌。希望法国人厌倦自我的那一天早日到来。
法国人拍《来电狂响》就是这样子咯。
需要耐心才能看进去的中产阶级自嘲片,所有人都在“看破不说破”,懂得越多越容易“三观不合”,关于纸媒与互联网的讨论也挺有意思的。
法国电影从来没有比美国电影高大,这是阿萨亚斯分身成谁?伍迪·艾伦与霍华德·霍克斯?还是那些“烂仔而下贱”的贾德·阿帕图们?对话内容是过往作品中拍摄出的部分,不稳定“交替”关系所导致的怀疑与担忧,适用于生产关系,亦存在于两性议题里,影像反主为客变作封面,台词是语句,黑屏是章节,观影成为比片中的网络出版更为超前的“阅读”,并终将进化为人际审视。
如果十年前这些对话可以给满分。。。现在toooooold
挺没意思的。阿萨亚斯将一些处在文化“上层”的人在生活中的焦虑一股脑全叙述出来。或许他讲点跟电影工业有关内容还会更加有趣一些。
只有作家的形象能立起来。谈论的问题过于大而空,且并未深入,结局也略嫌轻浮。
如果说《夏日时光》利用家庭内部代际间的牵扯展开了一场对过去的温情告别,那么《双面生活》则是通过中青年人在恋爱/婚姻关系里的磕绊引申出对电子阅读时代的焦虑。两部影片都有关对可能逝去之物的挽留,结构上也有些相似,还都有一个预示“新生”的结尾。《夏日时光》无疑深情许多;《双面生活》沉浸在知识分子的絮叨之中,结果是玩笑开完什么也没留下。
3.5。典型法式文人轻松小品,在心底没有留下太多回响。始终被对话充斥,急于吸收、消化人物看法,在观影当下没有太多思索空间,少了一点前作轻盈、鬼魅的气质。所谓“双面生活”,不仅指涉情感关系的裂化,更契合电影中知识分子对图书市场、写作形态、政治立场的观点碰撞,还时常自然蹦出因人物境遇产生的幽默感。男主引用了一句“万物皆用改变维持不变”,回味起来似乎是略带讽刺的点题。我对淡入淡出的用法持一定怀疑态度,不过感觉阿萨亚斯安放配乐是相当审慎的。以及,他对信息时代的现代人状态的观察还是很敏锐的。#BJIFF9#
在出軌中提煉小説素材,法國人出軌便是常態
以为看字幕没跟上节奏,其实可能是真无聊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注明出处:https://www.gouzhua33.com/jianjie/5290320243/1711719378142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