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新西兰7.9分传记剧情《天使与我同桌》
《天使与我同桌》介绍
名称:天使与我同桌
别名:天使诗篇(台) / 我桌旁的天使 / 伏案天使
主演:Karen·Fergusson / Kevin·J.Wilson / 凯瑞·福克斯 / Iris·Churn / Alexia·Keogh
导演:简·坎皮恩
地区:新西兰
年份:1990
语言:英语
时长:158分钟
分类:剧情片
《天使与我同桌》剧情介绍
作家珍妮特(凯瑞·福克斯 Kerry Fox饰)的一生因为苦难而坎坷,因为文字而闪光。自小,家境贫寒的她就敏感内敛,不懂与人沟通,即使学习优秀,仍然不能给她的童年灌入半点骄傲。只有一头扎紧文学的世界,珍妮特被压抑的身心才能彻底释放。命运屡屡给她打击,先是妹妹和母亲的不幸去世,随后珍妮特被误诊为精神病人,送进精神病院接受长达8年的治疗。 她用文字怀念失去的亲人,孤独的写作成为了她的精神狂欢。终于,作品发表后她得到了很多人梦寐以求的成名,也遇见了一段短暂燃烧的爱情,然而,乱哄哄的命运过后,珍妮特回归凄清的人生,重返故土继续寂寞的写作。《天使与我同桌》豆瓣热评
从头到尾我只能看到她的苦难和笨拙。世界将她看做异类来排斥打压,竟然没有过一个人真正珍惜她的天赋。或许这正是导演所试图说的,才华并不能带给一个人任何东西。甚至说正因为拥有这样的才华,她才不得不将一切其他生活的可能都拒之门外。一个人不能侍奉两个上帝。
烂字幕……看得我晕不愣登、死去活来
一天看两个好看的片在运气上有点过于奢侈。。这个也说不上哪里特别好看特别有共鸣,但就158分钟都看得很顺,每个姑娘都很美。。喜欢她裸在水里对一个渣男傻乎乎地卖弄风情,特别美的肉体。。
如此孤独的局外人,始终以热切的目光注视着无力融入的世界,渴望与痛苦燃烧成文字与诗章,那是宣泄的出口,唯一的浪漫。她似乎从来不懂得拒绝,无论伤害还是鲜花,只沉默地任由生活的浪潮裹挟向前。时间最终战胜了风暴,还她以内心如海般的宁静,hush-hush-hush...
细密绵长,困苦疼痛,女作家传记,简·坎皮恩的女性诗情。那一头火红的蓬松短发。
我真庆幸我直到现在才看了这部作品//杜昳雯在《导演之维》第五章《简·坎皮恩电影的女性主义创作观》中写道:“简·坎皮恩通过将自身经验投映到弗兰身上塑造了这个理想女性的形象并完成了电影中女性和自身从‘他者’到‘自我’的转变,但这还不是结束,她试图通过这个理想女性的角色对现实世界产生影响。”//“坎皮恩试图表现弗兰饱受折磨的人生渐进式的升华,从一个‘正常状态的女孩’到一种‘真诚痴狂的他者’再到‘宽广坚定的自我’的三级转变。”//应该可以理解到 拍摄电影是坎皮恩面对世界的一种方式 通过摄影机她观察世界寻找自我树立风格 以哲理性的审美的表达将电影胶片转变为一面朝向自己的镜子一副描摹自身形象的自画像一台投射自我影像的投影仪
#重看#@百丽宫;三幕结构写尽孤独卑微敏感的灵魂声色,在我们还没建构好自己的世界之前,都曾体味到那些无法言说的心动、幻灭、绝望与新生,生命长河里的明浪暗涌,都无法阻止微缈而倔强的希望,因为每层地狱里都住了一个天使,感谢这些曾与我们同桌的天使,稀释些许现实灰暗。
除《钢琴别恋》之外坎皮恩最好的片子...
打动我的不是灰暗中的成长过程,也不是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而是描绘了一个「害羞」的人如何与这个世界相处并从始至终保有那份与生俱来的「害羞」的图景。感谢有导演能拍我们这一挂的人。
克制而写意的传记片,没有渲染,没有煽情,仿佛传主年迈之际的娓娓道来,期间当然难免有所跳跃。
劇情大致依照史實,把細節拍得很好。我們一樣是透過窺看別人的人生來面對存在主義式的孤獨。前半的成長感情豐滿(Jane Campion感覺是具有此能力的天才),後半稍平淡,是否也反映了人生的普遍軌跡?
歡樂易逝,須臾;哀愁難防,亙古。每一個人都是孤獨的,或者說,孤獨是每一個人的永恆處境與存在狀態,那種落寞的姿態,像天使羽翅輕展,優雅地暈染開,氤氳著敏感的苦澀。那生活緩緩鋪展開,邂逅的人事零星綴點,像煙火一瞬絢爛,憂愁侵入,滲入肌膚。我愛那燃燒後的冰冷灰燼,我在那寂寞里恣睢狂歡。
贫困、疾病、丧亲、无友、不算美、不被爱、孤苦伶仃,除了写作才华,活生生一个被侮辱与被损害的。8年精神病院生涯,差点要做lobotomy (前脑叶白质切除术),幸亏手术前文章获奖了。小时候太可爱,橘子味棉花糖一样的大蓬蓬脑袋。以为是学校励志片,没想到竟然这么沉重……有点怪的英语口音+法语字幕
她羞于启齿,她不善于谈吐。她可以选择疯癫,她可以选择结束。可她选择了她唯有的生活继续,哪怕只是平凡和孤独。文字是她与外界沟通的唯一途径。她喜欢低头浅笑,她喜欢会心不语,她喜欢将一切都放入自己那颗纯粹,干净,美丽而敏感的心。然后无声的承受。最后将这一切化为纯黑色的字符谱写于大地!
158分钟没有一分钟觉得无聊,摄影太美
以为是闷片竟然一路被震撼下来 憋尿也不敢错过任何细节 音乐出乎意料地美 画面美得像p的 但故事和表演又那么真实 这次菊花帮的字幕又是「完美」
新西兰最著名作家Janet Frame的自传An angel at my table改编的电影。她的故事异于常人,电影拍得很棒,尤其是第一部分童年经历,坎皮恩把镜头放得那么低,取景许多处理非常美,而且不是别人有的。二、三部分成长经历相对平淡。看完电影我要看这个传奇女作家的作品了。
如此不同如此相同,可爱的文字奏动世界。
坎皮恩对女性心理的展现细腻得无以复加,那种边缘化的寂寞的文学的心境,像是山岭上的红花,孤寂地绽放。摄影也是功不可没,色彩上如同油画一般,女主的红色爆炸头和野外的绿草地辉映出来特别美的风景。
[UME新天地 修复版]坎皮恩第二作,获威尼斯评委会大奖。没有[钢琴课]犀利反叛的气格与丰富精妙的视听语言,却有着艺术家传记片最本真的纯朴,细腻与诗意。对女作家孤独、敏感、羞怯的心灵世界的外化十分成功,配乐极美,凯瑞·福克斯演技没得说。| 偷吃巧克力,展翅翱翔,穿父亲的大鞋子。(9.0/10)
四星半,又是一部大银幕重看观感远高于电脑上初看的片,这是每一个敏感的心灵都曾体会到过的极尽的孤独、自卑、无助甚至幻灭,作为作家、诗人对这种痛苦的体会更加敏锐,那些流芳的诗句都是用灵魂的煎熬与折磨换来的,这就是我们读书的意义,这就是苦难的意义。20160423重看@环贸新西兰影展
简坎皮恩是我喜欢的导演,她捕捉到的那些东西,丝毫不是为了展示给你看,而是将摄影机从眼睛变成心脏,去经历作家珍尼特的错乱,这是一种不炫耀,它远远超越了一种被欣赏。这个电影里她也使用了旁白,却不是最简单的那种辅助情节的形式,它们分散在电影的各处,但又不控制电影的情节推进,既符合了人物的个性设计,又是这类作家专辑电影的高招,这部电影也在讲一种情感上的不适感,同时作为我,得到了一种主人公和创作者懂且能保留的双重厚待。
拍的不错的流水账。对应的自传有台版译本《島國天使》《伏案天使》《鏡幻天使》,从摘抄看文笔确实很诗意,倒不如直接看书
喜欢第一部分,抛弃戏剧因果性的“童年往事”很难拍,琐碎地撷取出一些珍妮特听到的,看到的,和不经意留在记忆中的情景和片段,那些经历单独看来甚至不会冲击到意识的层面,但它们之间某种环境自有的阴翳却持续地影响着人的性格,这是一个普通人“被变成”异类,她又让自己变回普通人的故事。
22-02-01 电影记录了新西兰最著名的后现代作家珍妮特·弗雷姆的少年、青年和成年的经历。
如果说是跨越半个世纪的女性主义诗篇,那就是具有史诗的底蕴。扭曲的时间线上,一个美丽而扭曲的生命历程。
我十分理解那样的女孩子,似乎是一样的肥胖,笨拙,丑陋,自卑,内向,一样的脆弱,敏感,内心丰富却没有勇气表达,看到男人会紧张,和每一种环境格格不入。是的她热爱写作因为这是她所会的唯一与世界交流的方式,唯一宣泄感情的方式。我也会找到和这个世界交流的方式的,哪怕与她一样经历苦难动荡
CC蓝光 / 第一段拍得最好,一个女文青的觉醒成长独立,那种敏感细腻的情感捕捉是葛韦格那种伪文青在《小妇人》里做梦都想拍却永远拍不出来的。第二段最糟糕,两个姐妹离世和精神分裂误诊的悲惨遭遇拍得莫名其妙,也导致第三段人物成长弧光被完全淡化,最后成了精致好看的流水账有点可惜。
2009.08.31四星半.个体生命的气息.人类不能允许异己存在,我始终不能理解.
#301|新西蘭電影週。活在母親的歐洲的陰影下。第二部分引普洛斯丕羅與愛麗兒在《暴風雨》開頭的對話。
很难用合适的语言概况这是一部什么样的传记,它充满了主角从下到大的各种不幸经历,又不是通过渲染悲情,反而是通过放大和强调她成长过程中的许多独特女性视角和细节,来使人物更真实。
敏感而美丽的灵魂,往往过于孤独,文字是心灵绽放的出口。
当女孩在课堂被当众羞辱被迫自承是「小偷」;当姐姐嘲笑「触手可及的星星」的句子是荒唐可笑;当父亲因为孩子的秽语而大动干戈;女性的命运就此注定,在一个被压抑生理、心理与精神的社会中成长,当最后被世界以「精神病」为名义折磨与迫害,女性最后只能退回到文学和「天使在我桌上」想象的「被动抗争」,主人公似乎得到了平衡与宁静,但是希望世界上其他的女性能够有更加积极的行动与勇气。
字幕烂对这片有多伤 坎皮耶拍部儿童为主角的电影一定美爆
女主角丰富而苍白的人生故事在简·康平的镜头后仅仅是一条穿引之线罢了,更多的是舒缓的远景中景近景、沉默的片断、失控的潜意识空间,现实与幻境交叠,令人虚实莫辩。惘然与挣扎过后,再来一片抚慰人心的蓝天白云田园时光,记忆中的小女孩牵着奶牛朝山顶走去,她不可能再回来了。
断断续续三天才看完,an angel at my table,开始欢快的背景乐以及蓬蓬头小朋友会让人误以为是儿童片,看到一半才发觉传记式的叙述原来那样沉重。不过,珍妮特小时候真的太可爱了,长大后,情感丰富却没勇气表达,遇到喜欢的男人会窃喜会慌乱无神,情绪时常失控,各种忧虑。哎,童年真好。
(1990)貌似在90年代英语电影中曾有一股自然系风潮,多见自然光(模拟的)和实景(搭建的),本片也不免落入俗套,调度精准但略显油腻,但和同时期的妖艳贱货相比还是异常清新 p.s.对此片期待过高,且英文没学好hold不住字幕,再加上看得不认真,因此感受不好。希望再看时能调对状态......
作家,这世上最为独孤的职业之一。女主角敏感脆弱。158分钟叙述她平凡而孤独的一生却让人很压抑。
看得不仔细 时间线有点晕 不错的感觉
我们无法成为酷酷的人,也没法和酷酷的人做朋友,我很为此烦恼。可这又如何,至少生活在变好~
是在搞不明白被误诊为精神病人,她为什么不反抗,那个她暗恋的教授为什么要说她有精神病?这样的条件仍然挡不住她的光芒,只是过程实在太艰辛了。
简·坎皮恩第二部长片,画面依旧出色,还是偏个人化偏文艺。影片讲述了一个女作家的成长过程,脆弱敏感的内心,大量内心独白,很安静的电影,三个女演员分别饰演三个时期的女主角,诠释到位,感觉剪辑有些问题,导致影片的节奏很“跳”,摇臂拍摄收尾...
好像是孤独终老。被误诊为精神分裂关了八年差点切除脑白质那截太可怕了,还好她写的小说得奖救了一命。恋爱对有些人的作用是“我终于知道面条的味道了,但命运只允许我吃米饭”。永远记得保持打字机啪啪响。查wiki,她妈妈曾帮凯瑟琳曼斯菲尔德家做过女佣。
小时候没看懂 长大以后 还是觉得没懂。。
伟大的创作者永远离不开爱情和痛苦的打磨,在小小的房车里,她开始灵感喷涌.......
胖女孩的心事你别猜,她的忧愁谁来解
why are you so nervous? 跟你们这帮知识分子做爱真鸡巴麻烦,
字幕杯具了,貌似根本沒有好的中文字幕。看得我莫名其妙@_@
珍妮特从爸爸口袋里偷钱,没有给自己买任何好看的小玩意,却给同学们分糖,孩子们围着她欢呼讨东西时,她好像拥有了全世界的朋友;当她有权借书,第一个借的,就是好朋友给自己讲的故事原著,可是家里人已经不需朋友再和她来往了,朋友也有了自己的世界;长大了,她第一次有了爱人,沉浸在爱与被爱的狂喜里,对方却只当这是有时限的夏日恋爱。拍得琐碎、漫长,但真的孤独。
【潜意识、待重看、面试戏的粉笔】英式古典文学让坎皮恩未来一段时间的创作都遵循于此,一位真正算得上是女权主义的导演,她镜头下那些脱离主流人群的独特意识与情感内涵是令人崇敬的,但很大程度上思想对叙事节奏的把控大多会偏离在文学而不是视听。622
我看都没看完。。。。所有作家,漫画家们,不要让导演看到你们的作品。。。。不想毁了当时看Janet时美好的回忆。
看不下去。。。。一看开头就觉得很讨厌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注明出处:https://www.gouzhua33.com/jianjie/5290320243/1711719774144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