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法国7.3分剧情《35杯朗姆酒》

2008法国7.3分剧情《35杯朗姆酒》

《35杯朗姆酒》介绍

名称:35杯朗姆酒

别名:巴黎日和 / 35瓶朗姆酒 / 35 Shots of Rum / 35杯朗姆酒 / 35 rhums

主演:阿莱克斯·德斯卡 / 玛缇·迪欧普 / Nicole / 格莱戈尔·科林 / Julieth·Mars·Toussaint / Adèle / 让-克里斯托夫·弗里 / 英格丽·卡文 / Mario·Canonge / Stéphane / Mary·Pie / 艾瑞克·艾伯纳尼 / Malaïka / Jean-Luc·Joseph / Giscard·Bouchotte

导演:克莱尔·德尼

地区:法国,德国

年份:2008

语言:法语 / 德语

时长:100分钟

分类:剧情片

《35杯朗姆酒》剧情介绍

不是巧合,相依為命的父女、愛酒的父親、起眼的道具,都衝着小津而來。Claire Denis(《影舞者瑪德》)獻給小津之作,如果不說,你只能認得出運鏡如寫詩的簽名樣式,也不會知道兩人可以這麼近。憂鬱的藍夜,迷宮似的公路網,交織樓房之間的地鐵路軌,高超的場面調度先寫孤寂的城市個性,然後人物放進去,不用多話,戲便自然在了。不放心女兒的父親,不想去愛的女兒,宛如親人的鄰里,凝聚成親和力極強的世界,展開連綿故事。小津會認同:生命有時,人要懂得放下。

《35杯朗姆酒》豆瓣热评

  • 九尾黑猫

    静水流深,那些细碎的琐事拼凑成一种生活。他们说,人们反抗传统,其实是因为他们感到窒息。他们不停的想要留住过去,却还是要不停向前走。影片有着极为细腻的镜头语言,静静的讲述那些复杂而又难解的情感。

  • Prolovad

    德尼几乎完成了对小津的超越,她拥有在电影的任何时刻创造出美妙的情境的能力,因而能够让一切必要的不必要的词语和目光融化在舞步般的节奏里。这种节奏不介意突然的氛围急转和情绪中断,它在人物不断贴近又不断游离的重复动作中获取延续性。与小津近乎禁欲般的严谨调度不同,德尼用一种更加柔韧更富律动感的方式捕捉到了这种日常性的重复和乐句般的人物姿态。因此,在小津的节奏里,我们可以静默地观看,可以轻声地叹息,而在德尼的节奏里,我们可以舞蹈而且必须舞蹈。

  • 墓岛GRAVELAND

    与《白色物质》相反,德尼在《35杯朗姆》在巴黎建立了一个几乎完全通过日常性消解种族的空间,并捕捉为某种形如东方的情绪。影片的前半部分基本上对风格的东方主义几乎无所不用其极:空镜头,中文塑料袋以及红色电饭煲(小津彩色时期的惯用颜色)。但《35》真正是想要表现的是对东方性再造的不可能,以及对这种情感自主性的赋予,却也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后殖民议题。在影片的后半部分,在一场大雨之中,象征着影片载体的车辆发生抛锚,这个拟家庭的所有成员在酒吧中陷入一种强度散射的状态,这种节奏也迫使在影片的后半部分通过西方的方式直面某种“黑暗”。有趣的是,在拒绝东方主义的同时,影片最后十分钟随着“母亲”的现身(或者反之,父亲,女儿在母亲面前现身)捕捉到某种“东方”特质,朗姆真正替代了日本清酒。

  • 一只麦麦

    克莱尔镜头中的人物情感埋得很深,稍不留神可能就错过了。这部讲的依然是黑白人种间的感情,黑白父母分居,女儿和邻家白人小伙走到一起,隔壁大婶对父亲的好感不了了之。从同事离休到女儿出嫁愁绪升级,终于再次痛饮35杯朗姆酒。

  • 桃桃林林

    即使节奏慢,故事性也不强,却仍然很舒服的看下去。可能我们也都是一个个孤独的人吧。克拉尔·丹尼斯的电影总有些触动你的地方。西方电影中少见的含蓄的、暗涌的东方式情绪,这可能就是向小津致敬的地方吧。

  • 把球打到台子上

    舒服,但这片对她这级别的导演来说只能是练练手。

  • 57

    通篇的交通工具——通勤火车公交地铁房车,一种迁徙的情绪,慢慢演化成逃离。细腻之处的确有几分小津的味道,但父女情感的表达还是西式的。最感人之处在于她讲了一个邻里的故事,对黑人的现代情感有少见的体贴。如果采访她,必须抓着她聊非洲啊。视听继续一般,特写,配乐,极其慢热的故事线。

  • 赛珞璐

    存在之难。看完也得喝两杯,没有朗姆,就用梅子酒将就下吧。

  • mibo lost

    死于睡梦的猫一刚。。找到人生目标了。。

  • dtzhlq

    很难见到这种慢节奏却不觉得烦的电影,但是,这电影讲的啥?!

  • 岚行

    其实因为氛围比较舒服,还挺容易看下去的。但是对于父女题材来说,故事也讲得太不清不楚了。这样就能算是像小津了?

  • 比比比比

    过于缓慢的情节和过于晦涩的表达方式虽然是法国电影多数的风格可是现在逐渐已经让我难以忍受了

  • 闪电杰克

    法国版《天水围的日与夜》。导演细腻而又精美的镜头语言为这平淡的生活语调添色不少,电饭煲、猫、雨中抛锚的车等意象又与人物际遇交相呼应,在陌生的城市景象中熟悉的人生况味扑面而来。看到一句极为贴切的评论:“若想表现微风,就去拍水上的涟漪。”推荐!

  • [已注销]

    重看,被煽起来了。电饭煲的最后镜头快看哭了

  • mark

    的确很温情,但还是不喜欢这种过于生活化的电影!

  • 嘟嘟熊之父

    生活的局促、贫乏、无从预料和身不由己。克制是够了 ,但余味差得远。

  • tomshiwo

    真好 确实小津 但是学会了弹跳的小津 或者说弹跳的方式不同

  • n0faaace

    “我们都过着离群索居的生活,每个人都躲在自己的角落,每个人都为自己而活。”

  • 阿树

    看得很舒服的氛围,尤其是开头,中间部分的节奏稍微乱了点,结尾那几个镜头拍得真好,虽然是「致敬」小津,但也只是在故事上而已,技法差好远。克莱尔德尼在剪辑上有自己的想法,人物之间大段大段的沉默和空白也让我想起了早年的贾木许呢(话说都当过他副导演,不过镜头语言还是很不一样)

  • 幽灵不会哭

    4.5在开篇你能看到小津的痕迹,但渐渐地你只会更加强烈地意识到这是一部德尼的电影,它充满了无言的孤独和自我的身份焦虑,在巴黎的傍晚,黄昏的夕阳笼罩城市,一列列飞驰的电车将人们送往家的方向,这其中也包括女儿,而沉默寡言的父亲就是驾驶员,当列车穿越隧道,夜幕降临,父女终于回到家里用新的电饭煲做出了一顿心满意足的晚餐,在公寓中还有他们仅有的两位朋友,一个喜欢父亲的女出租车司机和独居且充满神秘感的男人,渐渐地这个故事铺成开来后我们发现大家都在渴望在自己狭小的空间中寻求安全感,而几乎忘记了去寻找更加广阔的自由,在结尾的告别与怀念的旅行中,家的含义变得更加细腻和深刻,35杯朗姆酒之后,我是不是就能获得勇气来告别呢?这是游戏,生活亦然,父亲的礼物是德尼让观众记住的最后一个镜头,献给充满孤独与温情的世界

  • 月球漫舞者

    NY 54. 一群法国人演出了极具大和民族内敛神韵的电影,虽然经常在布景、机位、道具上致敬,但其实运镜一点也不小津。人物关系类似,但是发展也是大相径庭的,这是真正意义上的材料作文。

  • Clyde

    三星半。第一遍看的时候,觉得有点过于平淡与琐碎了,回看一些细节后,觉得还是有些韵味的。克莱尔·德尼曾为文德斯工作,和文德斯一样,她也是小津的粉丝,该片据说是向小津致敬的。铁路、父女、嫁女儿、舒缓的音乐,都有小津的影子,但偏碎片化的叙事,留白,跳跃,则是克莱尔·德尼自己的私货。

  • 紫领 爱

    很生活!很慢。少言。父女。巴黎。(交通网,地铁。南北半球债务贫富讨论。退休告别会。)

  • ShrimpEmpanada

    小津的晚春竟能让克莱尔德尼都变得如此温柔。电影的基调仍是她一贯的疏离与安静,而以往的压抑冷漠却在每一次眼神交换间全变成了隐忍和包容。她眼中的世界其实并没有变,但我们完全可以不必与那些自我封闭在角落里的众生相同。

  • water

    多温柔的镜头,多柔软的心。像亲人一样纪录着这群人每天的生活,听他们呼吸摩擦的声音,和他们过时间,甚至不用说话。这也是我想记下的一切。父亲对女儿的影响太重要了,反过来,嫁女到底是怎样的心情,我想都不敢想。

  • 滚石头

    沉默的父亲,懂事的女儿,热情的和孤独的邻居,以及关系融洽的同事,平淡而普通的生活,有失意、有离去,也有人与人之间最宝贵的温情。

  • マツハラ

    太温柔了……在熟悉的德尼电影中的面孔和凝视的眼神之间,在情境与情境的切换之间,生活从背后拥抱每一个人。

  • Mix安冬

    父女情深,喜欢她老豆开火车时世界的模样。

  •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注明出处:https://www.gouzhua33.com/jianjie/5290320243/1711721345151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