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加拿大7.9分犯罪传记剧情《卡波特》
《卡波特》介绍
名称:卡波特
别名:冷血字传(港) / 柯波帝:冷血告白(台) / 凯波特 / Capote
主演:菲利普·塞默·霍夫曼 / 凯瑟琳·基纳 / 小克利夫顿·克林斯 / 鲍勃·巴拉班 / 克里斯·库珀 / 布鲁斯·格林伍德 / 艾米·莱安
导演:贝尼特·米勒
地区:加拿大,美国
年份:2005
语言:英语
时长:114分钟
分类:剧情片
《卡波特》剧情介绍
电影重现了饱受争议的同性恋作家卡波特写作小说《In Cold Blood》的历程,深入到卡波特敏感而又残酷的内心世界。小说主角的原型是1959年美国一个凶残杀手佩里(克利夫顿·克林斯 Clifton Collins Jr.饰),他为了区区100美金而杀害了一家四口。敏感的卡波特(菲利普·塞默·霍夫曼 Philip Seymour Hoffman饰)嗅到了这桩新闻的写作价值,他得到了杂志社的帮助,前往案发地调查关于杀手的一切,一篇纪实文学在卡波特心里酝酿,而功成利就的欲望也在他内心翻滚。然而,当他和佩里展开长时间的访问接触,却发现眼前这个凶手和自己惊人的相似。佩里把卡波特视为知己,一次次把希望寄托在他身上。然而,在卡波特心里,佩里也只能让位于他的作品,他的名利。佩里沦为自己深信的人手中的一颗棋,而卡波特,也在作品成名后,终生无法为自己的残忍而释怀。《卡波特》豆瓣热评
"他说我在利用佩里,又说我已经爱上了佩里,我实在想不透怎么可能两件事情都是真的。"是的,亲爱的,一切都是真的,因为你就是其中最好的演员。当跟你对戏的人死亡时,你的灵魂也跟随他一同死去,只余一副酒囊饭袋的身躯苟活于世。
杀手偿命,他的故事才能有结局;恶魔苟活,他们的故事方能继续。以为自己只是一片止痛的阿司匹林,却成了死囚窗口唯一射进的光柱;以为对方只是为五十美金狩猎的嗜血秃鹰,却成了喂食婴儿乳酪的猎物。就像霍肯村再不熄灭的窗口,日后无论在哪里行走,那男人的眼球都会移植给任何人,凝视他的冷血真容。
起初对卡产生兴趣,看完对霍佩服不已,转而翻起他的访谈。卡的标志性娃娃音,基而不娘的言谈举止,情与理的微妙挣扎,霍演得出神入化。他说为保住卡的发声习惯,强迫自己说了六星期,即便会吓到别人。94%对话都记住,语言藏冲突;脸部特写转场,放大敏感值。派瑞遗物里那画像...藤井树么?
在读《冷血》的同时放这部电影,真实和虚构的边界会进一步扭曲。书是卡波特对案件的重现,电影是对卡波特重现案件的重现,同样的情节和描述会出现在不同的人身上,rio迷幻。
像一部装裱精良的未拆封笔记本,精致的表皮,有一两句谏言,其实里面什么都没有。
对于没看过小说的我来说,这电影又臭又长毫无趣味
【B】喜欢影片整体肃杀冷酷的氛围。霍夫曼演的确实好,娘态尽现。
我其实觉得霍夫曼的表演有点用力过猛。
先看完了非虚拟小说《冷血》,又看了我自认为是少数派经典的黑色电影《冷血》,再把《卡波特》重新看了一遍,有趣的是,即便有着如此密切的联系,小说家与导演,导演与另一个导演,在演绎堪萨斯这个案件本身时都在叙述上呈现出罗生门的状态。回到这个电影作为传记片,没有挣脱人性挣扎之类的陈词滥调
冷血告白。21世纪以来最好的美国电影之一。黑暗、复杂到震撼地说不出话来,非常打击人。以致于一丝光亮的出现,都那么残忍地令人作呕,是世界本身(而非人物)。无论是剧本还是表演,和《狐狸猎手》《点球成金》一样,几近完美——以最朴素的表达,完成对人物对世界深刻复杂的洞悉,冰冷至极。
贝尼特米勒真是这个时代最好的导演之一
他和他好像是在同一间客厅玩耍的孩子,只是他走了前门,而他从后门走了出去。终于知道为什么卡波特在写完冷血后再也没能写完下一部作品,因为他身上的一部分也随着佩里一同死掉了。霍夫曼演得真不错。
惊为天人的演技完美诠释了天才与残忍,冷血是最后的感觉
两个十二维人物的精彩对撞,细腻饱满,敏感沉溺,甚至无法预测下一秒是撒旦附体还是天使降临。
這故事是如何得到劇本獎項肯定的?全奏本除了幾顆亮點閃爍,通通是空心塞棉花。要不是導演把這些空心噴入名為蒼茫的氣氛,劇本可以一小時內收結。是演員與導演救了此片阿。
影片选取了一个犀利而精准的视角进行切入,它只是把一种现象用一个人一件事代入;阴冷的色调,压抑的气氛,以及霍夫曼出色的演出。
剧本太苍白了吧。若撇去演员的好表现基本不值一谈。
more tears are shed over answered prayers than unanswered ones.男主总是让我不由自主的想到蔡康永。就让我们虚伪。
慕名而来,看来我还是不适合看此类型电影。
太敏感的人总是更容易受到伤害,纵使周围的人在保护他。
佩里沦为自己深信的人手中的一颗棋,而卡波特,也在作品成名后,终生无法为自己的残忍而释怀
人心可以很坚强,也可以在某个点特别脆弱。细腻又冷酷。
05年看的盗版DVD,没看下去,十年后前来缅怀霍夫曼
8.8 电影的情绪同卡波特本人一般敏感而脆弱,剧情的推进降低了文本的力度而放大了情感的共鸣,最后一场探监戏简直是完美的“震颤时刻”。
其实是为了看In Cold Blood才看这电影的...真的很棒...意外的发现Capote是天枰座 而且是9月30日的.........
我看的有点郁闷,可能是比较不适合看这类型的电影
【中国电影资料馆展映】胶片版。惊叹于菲利普·塞默·霍夫曼影帝级的表演。举手投足之间的娘娘腔与他在其他电影中的形象判若两人。回家上Youtube搜了卡波特本人的朗读声音与电视节目画面,更震惊于霍夫曼形神皆似表演,声音都完美还原,演活了卡波特的自恋虚荣与纠结自责,让人折服!这是本片最大的亮
改了很多书里的细节。据Perry第一次口供,Nancy和妈妈是Dick杀的,但后来为了让Dick双亲放心,硬让警长改成了四人全由自己杀的。书里还说Perry和Dick的律师是法院请的,没说是Capote请的。Andy在电影里临走前不情不愿,但其实他对自己的生命非常冷漠,一点感情也没有。我不知道到底哪个才是真相。
2005年出品的优秀电影作品很多 这是其中比较特别的一部 霍夫曼的表演无懈可击 整部电影中一直保持着娘娘腔式的说话方式 将卡波特的残酷而敏感演绎得淋漓尽致 十分平缓的影片 情节本身并没有大起大落 导演近似白描的手法也没有刻意地制造所谓有可观性的起伏 平静地看是一部挑不出大毛病的作品
表演拿奖确实不差,霍夫曼的举手投足和语气相当厉害,故事还是有些平
就像Truman寫的那本書一樣,《In Cold Blood》,當我們面對追求的人事,其他人事面前,我們必須冷血。
其实剧情有点闷,但是对人性的探讨很赞
他的固定节奏:一动一静,一喧哗一沉思。点球成金用的更好些,大概是剧本更出色些。
出卖别人的死亡故事去换取金钱,最后自己的心在滴血。出于创作的需要,卡波特给了派瑞希望,再把它拿走,与刽子手何异?卡波特,他自己也痛苦,只能心怀愧疚了却余生。“In cold blood”这书名如果能够叙述派瑞的话,也同样适用于卡波特。菲利普·塞默·霍夫曼演的真是好啊。8.1
harper lee和capote这种友谊真是令人羡慕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注明出处:https://www.gouzhua33.com/jianjie/5300320243/1711814160154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