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瑞典经典剧情《野草莓》
《野草莓》介绍
名称:野草莓
别名:Wild Strawberries
主演:佩尔·舍斯特兰德 / 佩尔·斯科格斯贝格 / 奥克·弗里德尔 / 尤·佩特雷 / 纳伊玛·维夫斯特兰德 / 比约恩·比耶尔文斯塔姆 / 古纳尔·布约恩施特兰德 / 英格丽·图林 / 云韦·诺德瓦尔 / 埃娃·努雷 / 古纳尔·奥尔松 / 莫妮卡·埃林 / 毛德·汉松 / 尤兰·辛达尔 / 福尔谢·松德奎斯特 / 乌尔夫·约翰松 / 莱娜·贝格曼 / 古纳尔·舍贝格 / 约瑟夫·诺尔曼 / 马克斯·冯·叙多夫 / 毕比·安德松 / 古内尔·林德布洛姆 / 安-玛丽·维曼 / 维克多·斯约斯特洛姆 / 西夫·鲁德 / 赫尔耶·武尔夫 / 耶特鲁德·弗里德 / 古内尔·布罗斯特勒姆 / 文德拉·鲁德贝克 / 耶兰·隆德奎斯特
导演:英格玛·伯格曼
地区:瑞典
年份:1957
语言:瑞典语
时长:91分钟
分类:剧情片
《野草莓》剧情介绍
伊萨克(维克多·斯约斯特洛姆 Victor Sjöström饰)从医50年,现年已是将近八十岁的高龄,正准备在儿媳的陪伴下返回母校接受荣誉学位颁发。路上伊萨克顺道重游旧地,追忆往事。 伊萨克曾经和堂妹萨拉(毕比·安德森 Bibi Andersson饰)有过美好的初恋,却因性格冷酷孤僻,以致他的兄弟乘虚而入。如今伊萨克坐在草坪上,忆起往昔,眼前浮现萨拉白衣飘飘的美丽模样。 他与生俱来的冷漠理智的性格,注定了婚姻的失败。伊萨克的妻子无法忍受冰冷的婚姻,寻求外遇。这样的家庭气氛,加上遗传下来的冷漠秉性,使得伊萨克的儿子不愿生小孩,和儿媳关系决裂。 伊萨克获得了光荣的学位荣誉,然而他仍然沉浸在对过往沉重的自省中,对于生命将尽的老人,这仿佛是一次心灵救赎之旅。《野草莓》豆瓣热评
希望我走到人生尽头时,不必有这么多的忏悔和固执。在我短暂的二十多年生命中还从未感受过这种孤独,其实我比他还要冷酷甚至残忍百倍,我以为这样我就可以立于不败之地,也许我错了。
此片虽然是伯格曼夫子自道,但将理性视为最高准则,把表达情绪视为耻辱,甚至因为自己的冷漠和麻木生出优越感,自以为是能自控有教养的表现,这种思潮在中国也泛滥成灾。耶稣说,你若赚得全世界,却赔上自己的灵魂,有何益处呢?爱无能的人生,再光鲜优雅,也不过是一触即散的空壳罢了。
死亡像一束光逼着他回溯自己的人生,回溯所有真实的牢笼和自我编织的恐惧,看的时候一直在想川端的睡美人,同样的孤独,苍老,回忆,死亡,只是伯格曼放了个光明的尾巴哪怕在梦里,川端却是冷冷地以年轻的死亡结束自己无法问出问题的景况。野草莓最棒的就是摄影吧,无与伦比的室内镜头和人物镜头。
这片子太自我了,完全无法关联。我为什么要对伯格曼的个人历史和个人关系感兴趣?
片中最精彩的部分,倒不是老教授对青春时期的回忆,而是途中一对夫妇的争吵,导演将这对夫妻之间忍无可忍和恨之入骨状况的状况刻划入木三分,令人不寒而栗。
D9生存,死亡,愛情,逝去,和未來,還有人性的冷漠,對社會的失望...結局出人意外,最后让我们看到生命冷酷的假象包裹着一个温暖的内核,辐射热量引我们向回家的路...那麼細膩的伯格曼
卡尔维诺在《美国讲稿》中说:“死亡就是时间,是一步步变得具体的时间,是慢慢分成片段的时间,或者说是渐渐走向终结的时间。”死之将至,对过往的自省,仿佛是面对有限的岁月的一种仪式。
伊萨克获得了光荣的学位荣誉,然而他仍然沉浸在对过往沉重的自省中,对于生命将尽的老人,这仿佛是一次心灵救赎之旅
英格玛·伯格曼代表作,获柏林金熊奖,内容涉及对死亡的恐惧,回忆,冷漠与孤独,爱情,忏悔与宽恕,对上帝的讨论等。摄影冷峻工整,四段各有隐喻和指涉的梦境与现实穿插,第一个梦太震撼了:无指针的表、诡异的人脸和死亡、被路灯卡掉的车轮......尽管冷酷悲凉,却给了温暖的结尾,实在是神作。(9.5/10)
这部电影里,我最喜欢的是车上分三层坐了三波人讲话的桥段,它好像让我们看到了人的一生,青年时期在爱的漩涡中浮沉与抉择,中年时不得不面对自己愚蠢的具现—自己选择的伴侣,以及晚年,爱的失去与不可追寻。
超现实的梦境让人惊叹。《永恒的一日》某种程度上很像这个啊,也让我认识到,人生各不相同,有些回忆是甜美,有些注定是哀伤。还是第一次看如此苦涩而特别的公路片,伯格曼果然相当沉重和纠结。(烂字幕让人忧伤。。)
#重看#第五次重温;人生倒计时跌入回忆陷阱,回溯走过的一生,无法直面的往事以梦境形式说服自己,并在天光云影中达成与父母、与自己的和解;梦见自己死去,梦见自己做梦,梦见世界处于同一个梦中;路上偶遇数人是自身镜像,依旧是对婚姻彻骨的寒心,依旧是对自身无穷的怀疑。
伯格曼的自赎之旅。当死亡逼近,往事翻滚,对自身“冷漠”产生的惊惧;对外人友好,对亲人苛刻,邂逅的青年崇拜你是历经风雨的智者,加油站夫妇用你的名字给自己的孩子命名;可是亲人之间却在客气体面中渐行渐远…纯真的往昔就像再也回不去的野草莓地。
“在仪式期间,我的意识偏离那天的大事,然后我决定写下发生的事,在这混杂的事情中似乎我洞悉了一个特别的逻辑”
该片精细地描绘出一个一生都冷酷无情的老人在垂死之前幡然醒悟的心理转变过程
十年后重看。也许当年只敬畏于意识流的形式,倒忽视了当中绵密的忧愁与勃然的青春。一家人都冷酷克制,几代人的相处,也充满这种钢板式的隔阂与怨怼,但那几个邂逅的小孩,却莫名擦亮了久远的活泼。不断地照镜子,镜中人冷却,老去,几席幽梦与噩梦,原来时钟连指针都剥落了。计较什么,害怕什么?
也许人老了就是会这种状态,回忆、梦境、幻觉呈现往日生活图景,家庭、婚姻、子女、爱情都从头审视一番,是苦楚、幸福、后悔、甜蜜都只能自己品读。老人的一次荣誉之旅,用象征、隐喻的手法回顾了一生,这就是伯格曼风格吧。
第一次观影在7年前,是看不下去的,沉闷的节奏在当时浮躁如我简直就是对牛弹琴。2018年8月和几个小伙伴组团重看,我惊讶于伯格曼对人性的挖掘如此细腻。老年将死,一生唯此反思,如此沉郁,一辈子都无法释怀。这或许是伯格曼的自我救赎,但又何尝不会是我们的呢?8.7
褪去商业气息的老电影,是特别纯粹的电影艺术。
【北京电影节展映】一个年逾古稀的老人仿佛预感到死亡将至,在踏上收获名誉之路时也将近人生终点。旅程,回忆,白日梦,夜晚梦境等缠绕着他,让他回顾并审视自己的一生。作为公路片主题沉重却拍得温暖。片前导赏视频里伯格曼承认姓名缩写同为IB的男主投射有自己和父亲的影子,并有着私人记忆的影射
50年代的电影能拍的这么好真的是太厉害了!真的很出色
梦境与现实,过往与当下。从出生开始,人都在走向苍老走向死亡。只是在暮年时候,想起曾经,所有遗憾、愧疚和悔恨,便会浮于眼前,而这也恰是一个人一生中最难忘的记忆。电影中无时无刻不透露孤独的影子。梦中没有指针的时钟与现实里失去指针的怀表,冷酷的母亲,医生和儿子,有种特别的宿命味道。
神秘而不晦涩,诡异却也温和,观感比《第七封印》好些,不讨厌不喜欢。确信伯格曼不是我现在适合接触的导演。
如果不是黑白的,我有可能不会睡过去
10.0 超现实梦境,回忆中突破时空限制的叙事,年老天命将尽时追溯与反思自己的人生,童年回忆中找回自己的本源,伯格曼用最精巧的方式回答了“男人是什么”这个问题,也让我在看完《野草莓》之后,内心就像是找回了自己的本源一般宁静。
真的蛮老的电影,还不错,推一个老电影魂断蓝桥
4.5. 犹在镜中,犹在梦中,犹在心中。昨日,今日,明日,我还是爱你呢。2015.6.2.重看。1月1日,噩梦,Victor Sjöström的幽灵马车。无论是Sara还是父母,记忆中他们的脸孔都停留在最美好的瞬间。2018.6.22.大银幕,结尾呀结尾。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伯格曼不是向人展示格言,而是向人展示格言到底怎么产生的。
三刷。意识流电影的先驱,一个老年人的忧伤回忆。开头的梦境表现主角对死亡的恐惧,或许他感到自己行将就木,于是潜意识中开始了对自己人生的回顾,那些他怀念和厌恶的记忆纷纷涌上来。影片有几分公路片的框架,伊萨克返回母校的这段路,既是故地重游的现实旅程,也是他人生的回顾和内心救赎的道路。剧本精炼,没有多余人物,除了开头梦境的画外音稍显多余,途中那对翻车夫妻让伊萨克想到自己失败的婚姻,所以对他们颇为反感,而他目睹妻子外遇的梦境中那对夫妻仍承担着引导主角和互文的作用,相反伊萨克与三个年轻人相处愉快,因为他们让他想到自己快乐的青少年时光,那时候还没有失去自己的初恋萨拉。伯格曼把自己喜欢探讨的上帝存在问题交给了片中搭车的那两个男孩。调度有很强的舞台剧痕迹。伯格曼没有保持悲观基调,结尾主角实现了和解,安然入睡。
直到最後,我們依舊不清楚這個親切的男人何以會被身旁親人斥為冷漠,不清楚這是事實、亦或自省太用力的本我。而這正是夢朦朧的本質,如費里尼所說「像一次看著十二部電影」的境地。 P.s. 主角竟然不是一開始就想好讓Victor Sjöström演,所以開場的幽靈馬車夢境不是致敬而只是一次巧合……?
实在是经典!一开始这位老人始终把自己放在环境之外,不管是现实还是梦境,他只有一颗冰冷无情的心。但是他老了,回忆,自省,遗憾,追悔及一路陪伴他的热情和诚实使他终于敞开了心扉,结尾在梦境中,他再也不是游离于梦境之外了。太喜欢伯格曼了,总是能把严肃的题材拍出格调,但是绝不晦涩。
喜歡這樣的結局。倒是被夢境嚇了一跳。慢慢把伯格曼的作品看了。
很遗憾,在看过阿莫多瓦《痛苦与荣耀》之后才看这部电影,但是也是另一种缘分吧,在下载了两三年之后今晚突然点开了它,而前两天刚看完阿莫多瓦那部。说遗憾,是因为它们主题是相近的,阿莫多瓦明显对《野草莓》有借鉴,可以说那是阿莫多瓦心中的“野草莓”了。拍这部电影的时候,伯格曼还不到四十岁,就已经能将一个老人的状态塑造得如此精炼传神,厉害极了。身如已灰木,心如不系舟,衰朽残年里都是念念不忘和耿耿于怀。梦境中的自己两鬓斑白,终于找到了父母之后的欣喜太有力量了,真感动,因为这一段心甘情愿奉上五星。
重看,死亡恐惧的忏情之旅,但尽管影像与梦境拍的这么美,可这么生硬的编排和直白的阐述总是显得硌得慌。
追忆过去,反省自身,心灵救赎。最美的回忆在童年。人生是一条不断犯错、不断后悔,然后再不断去反省不断去理解去学会的漫漫长途。镜头太美了,梦是尤其,如琉璃一般,即便是黑却仍旧剔透晶莹。
比我妈年龄还大很多的电影,那个时代能拍出这样的电影很不错了
从EVA迷的角度来审看,会发现很多“爸爸的爸爸叫爷爷”的片段。比如对父亲角色的解读;比如内卷式的视角,对人物内心与成长史的重视;比如梦境、幻觉的表现;比如临近结尾,三个年轻人给教授送花后,教授在车内,环境光全灭,周围人消失在黑暗中,只有教授亮着。EVA的TV版第一集葛城美里开车时就被这么处理过。而动漫里类似柯南灵光一闪的表现,都是按照此法处理的。我不是学者,对老艺术电影研究也不多,不能断定伯格曼是第一个这样拍的,但是能看到这样一些技法上的传承关系,是目前我补老艺术片的观察窗口,挺有趣的。所谓的艺术经典,就是当年拍出了新东西,现在还有人学有人用。
【93%】与《第七封印》同年,师承了其对死亡的反思,但却将前者压抑的气质与晦涩的隐喻抛开,转而走向公路片的形式;同样,视角也从芸芸众生转向个人内省。我特别喜欢第一个梦境和第三个梦境,伯格曼成功化用了“梦境逻辑”,在时空变换、布景上强调“合理的反常”——极度荒谬之事却被梦中人物认为合理——因而仅仅用黑白影像营造了足够强烈的诡谲之感。除了这些小的闪光点,整体的剧作也值得玩味:外人看来的伊萨克,身边的人眼中的伊萨克,伊萨克自己心中的自我,这三者的绝对矛盾,正是老人内心郁结的来源。最后,他借着回忆中的美好与自己和解;又借着与他人和解,抚平回忆中的伤痕。这场心灵的救赎是双向的——老人既放下了过往的悔恨,也放下了对将死的彷徨;或者说,正因他对往事的释然,所以他才能够向死而生。
39岁已为人父的伯格曼思考着父与家庭的原生问题,开始换位思考,这是对经验中父亲形象和解的尝试。剧作同时深受斯特林堡(《梦戏》)与易卜生(《培尔·金特》)的影响,元素上也有对恩师斯约斯特洛姆(《幻影马车》、《英格玛之女卡琳》)的致敬。斯特林堡在《梦戏》的引言中这么说到:“时间与空间消逝,借由现实生活中微小的背景事件,想象力将被旋转着编织成了新的形态,是记忆与经验,纯粹的虚构,荒诞与即兴创作的大融合。”,这是对梦境最好的诠释,也是《野草莓》迷人的原因
没有想象的那么好。现实与回忆/梦境的交织在当时也许很前卫,关于情感与孤独的探讨也算深入,但总觉得过于直白,视角和思想的广度也有限,确实有点老人絮语味道。女演员倒是一个比一个美,特别是玛丽安娜。开头的梦境(特别是钟表意向)、中间的考试和结尾都是我比较有感觉的部分。
街上的钟失去颜色,衰老与鲜活的记忆在树间重逢
梦境召唤他进行了不能算旅行的公路之旅,来到了记忆中的那些地点,碰到了似曾相识的人们,梦忆了那些痛苦的碎片。最后,面对着自己过去的一生,他还是释然了,然后,他梦见了自己的童年时光,那段时光,如此无忧美妙,阳光明媚...【如果我早上感到悲伤或担忧,童年的回忆将抚平我的痛处。】 9.1分
一部以梦境为载体的自我救赎电影。一个事业有成的医学博士,在即将走完生命旅程之际。通过梦境对自己光鲜但并不温暖的人生进行回顾。重新审视那些放不下的人与事:那些爱我的和我爱的人,那些好的与不好的行为,从而实现与世界的和解,与自己的和解。我们无法阻止伤害我们的行为发生,但我们能改变看待事件的态度。不论是冷漠的父母也好,移情别恋的初恋也罢,又或者是无情出轨的妻子,他们所有的行为都是以需要为基础。“无所谓对错,我们的行为都以需要为基础。你需要活下去并创造生命,我需要死去,永不超生。”所以,即便是自己的冷酷与孤寂,也不过是基于自我需要——自我保护的需要。因为,这种隔绝是一层保护膜,保护我不受这个世界的情感伤害。
才1957年,已经开创了内省电影,灵魂电影的范例,将哲学引入电影,探讨人存在的意义和痛苦,上帝是否存在,生与死 善与恶的对立。同时极具特色的是其片中隐喻 象征手法的使用,如失去了指针的怀表和时钟,很有些达利的《记忆的永恒》的意味。私人来看,在伊萨克身上也看到了自己…
看到一个心理学账号把伊萨克的问题归结为爱无能,而且是从他的母亲开始代际相传,非常切中关键。这就是为什么伊萨克和他的儿子沃尔德关系那么疏离,而玛丽安也担心自己的孩子将来会遭遇同样的命运。伊萨克终生不能释怀的童年记忆,还有表妹萨拉,就是他早年得不到爱的典型表现。
第一部伯格曼,奇特的观影体验。夢境、回忆與現實的交錯,空无一人的街道梦境戏令人拍案,惨白的脸、被绊住的马车轮与无时针的悬钟。
小时候看只是觉得深沉。而如今我想转来再问自己:我是否已经死了,尽管现在看着还活着?
重看《野草莓》感覺好很多,大概也是理解了人生總總的無可奈何。擺脫早期通俗劇的敘事公式,以公路和夢遊的形式進行想像中的時間旅行,回憶和夢境,現實中的對話與人際處理都很迷人好看。老教授的形像和故事描寫的那位無情冷漠的男人有點落差,或許這本來就是柏格曼在講他自己的心魔,給自己的安慰劑。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注明出处:https://www.gouzhua33.com/jianjie/5310320243/1711814425155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