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意大利7.7分奇幻剧情《爱情神话》

1969意大利7.7分奇幻剧情《爱情神话》

《爱情神话》介绍

名称:爱情神话

别名:萨蒂里孔 / Fellini Satyricon

主演:塔妮娅·洛佩尔 / Richard·Simmons / Franco·Leo / 卡普西尼 / 马丁·波特 / 玛加莉·诺埃尔 / 桑德罗·铎尼 / 恩尼奥·安东内利 / 玛利亚·特德斯奇 / 约翰·卡尔森 / 吉吉·巴里斯塔 / 凯荷·安德烈 / 伊莉莎·马邑纳德蒂 / 乔治·伊斯特曼 / Danika·La·Loggia / Mario·Del·Vago / 安东妮娅·彼得罗西 / 露西娅·波塞 / Donyale·Luna / Aristide·Caporale / Renato·Zero / Marcello·Bonini·Olas / 费代里科·博伊多 / Fanfulla / 萨尔沃·兰

导演:费德里科·费里尼

地区:意大利

年份:1969

语言:意大利语

时长:128分钟

分类:剧情片

《爱情神话》剧情介绍

费里尼1969年作品,意大利、法国合拍,片长138分钟。《爱情神话》原名《萨蒂里孔》,根据公元一世纪罗马人阿尔比特罗的同名小说改编,影片向人们描绘了罗马帝国荒淫无度的享乐生活。在公元一世纪的罗马,Encolpio和他同学的Ascilto,正在争论着男孩Gitone的所有权。他们分了自己的财物并打算各奔东西。男孩可以选择跟从谁,他选择了Ascilto。已经决定要自杀的Encolpio,因为一起突如其来的地震而幸免于难。接下来随着在Encolpio身上发生的一系列冒险经历,导演费里尼用近乎漫画的笔法将自己幻想中的古罗马生活展现在观众面前,他并没有对影片中的道义进行批判或者赞许。难怪他在影片拍摄之前就发表声明,《萨蒂里孔》将不是一部古代历史题材影片,而是一部科学幻想片。整个剧情支离破碎,涉及很多古罗马的风土人情,尤其是当时在道德、性行为、饮食及表演方面的习俗,堪称古罗马的“饮食男女”。 费里尼是欧洲著名导演中最注重想象力的一个,尤其是他肆意挥洒的中后期作品,希望从他的作品中简单而明确地找出所谓的“意义”、“道德”、“概念”,都是很困难的。也正是他作品的宏大诗意和充满暧昧的想象力,才使他成为欧洲电影艺术战后最杰出的代表。 这部影片也是如此。影片改编自成书于公元一世纪的小说,作者是罗马著名荒淫皇帝尼禄的密友。费里尼并没有想把影片拍成一部“借古讽今”的历史教科书,而是希望影片成为一部“古罗马幻想作品”。费里尼抛开“进化”多年的社会伦理道德和宗教观念,尽量“仿真”地呈现出古罗马的社会风化。虽然如此,影片毕竟是今人想象中的古代社会复原,既然不可避免其主观色彩,费里尼干脆也不加避讳地在电影语言和影像观念上贯彻自己的主观“诗意”。正如影片预告片中的一行字幕所说的“罗马,基督之前,费里尼之后”。 尽管强调对费里尼作品不应刻板解读,但如果对导演的一些意图不能察觉的话,也未免辜负了这部宏大的史诗影片。徘徊在对肉体欲望的饥渴之中的恩科,可以看作是罗马年轻一代主流状态的代表,他还不能摆脱纯粹的肉体欲望而进入精神欲望的境界,这是罗马人无法再现希腊人辉煌的根源,同时也是基督出现基督教天主教一统欧洲的历史前景。同样,影片中也体现出罗马人的死亡观念,在这样一个物质重于精神的社会里,死亡必然是最大的威胁,所以富翁要生前建造陵墓,阿休图这个花花公子也要被死亡夺去他无忧无虑的生命,欧莫最终突破了死亡的终极界限,领悟到精神的永恒,把尸体让大家分食。 影片最后,恩科经历了平民的自由、富翁的宴会和奴隶的无奈,经历了肉体的种种欲望和满足,也经历了阳痿与治愈,更领悟了欧莫临终的生死观念,最终踏上了驶往非洲的大船,我们有理由相信,这是罗马新的一代,更加进步的一代。

《爱情神话》豆瓣热评

  • 兮称

    最有趣的史诗同志电影!也是最好看的罗马电影!真实荒诞 传奇另类 前卫又古典,1969年的片子在今天看来仍然美得独一无二,美男美少年人肉身材布景眼花缭乱。笑点很奇怪,绝对是被低估的神作。

  • 幽灵不会哭

    重温!费里尼再次展露出他无以伦比的天才想象力,这是用薄伽丘式的世俗传奇来解构阿尔比特罗的末代罗马,其中的讽刺戏剧、饕餮宴会、海上冒险、政治阴谋都无不展示出奥德赛般的希腊式的庄严,亦正亦邪,奇葩的幻想与暧昧的现实,历史在费里尼眼中完全就是一出荒淫无序、甜蜜美妙的冒险呀

  • 冰红深蓝

    古代版罗马风情画,断章式荒诞浮世绘。奇艳的布景和调色,妓院逡巡与动物献祭,被地震挫败的上吊,偷窃阴阳人半神,牛头人角斗,分食遗体。捕杀怪鲸似[甜蜜生活]结尾,又见孔雀。| 我把诗留给你 我把四季留给你 | 我的剑变钝了 | 他的权杖罢工了 | 把亡夫抬去吊,总好过让情郎死掉。(8.5/10)

  • 恶魔的步调

    说是邱刚健的《唐朝绮丽男》的渊源,但可供联想的场景却不多,只有诗人之死是比较明显的……而这个诗人之死的场景,像极了后来大卫·林奇在《双峰》中的某个场景,不知道是否存在着致敬。“听成龙的《我是谁》的时候,你会想起什么?是《阿基拉》吗?还是费里尼?”

  • 米粒

    后期的费里尼竟然是这样的,古罗马史诗同志片,口味不轻,真的有点帕索里尼的感觉的。就是被各种故事和人物叠在一起绕晕了,等改天喝双倍浓缩咖啡重新挑战… 至于为啥两个主演都是英国人,搞得配音那么怪呢?费里尼说,意大利找不到同志演员…

  • alfredo

    沒什麼連續的情節,就是在看場景看調度看氣氛,看遙遠古老的超現實時空物慾橫流的世界,其對性、愛、暴力、權力、金錢的迷亂慾望,可能放到現代世界來看也沒太多改變。裏面費里尼式的夢境與奇觀的展示,各式男體女體橫陳,大量文學與劇場的風格指涉,目不暇給。

  • 琧婯

    费里尼太猛了 荒唐荒诞荒淫 意大利语和稀奇古怪的人物装扮与行为看着极其不舒服 粗俗浓艳暴力肆意妄为想象的活剧 导演要的就是这种效果 可惜咱西方文化水平不过关看着很多没感觉

  • 有心打扰

    属于费里尼的公路片,在文学、绘画等艺术之间穿梭冒险,一场充满神秘和幻想的癫狂视听盛宴,名副其实的至臻佳作。

  • mecca

    2/11@打浦桥 “罗马:耶稣之前费里尼之后”。改编《萨蒂里孔》而想象力惊人,漫游犹三部曲时期帕索里尼又不乏费式侏儒肥女etc 对位穷奢极欲非人性坦诚呈现,镜头起始打破第四面墙的挑衅凝视。罗马帝国的残暴和去神性与综合堕落,与最好最坏1969不谋而合。最难得超现实主义呈现的背面逻辑完整批评落力。

  • stknight

    这部作品和《卡萨诺瓦》并称为费里尼的“古典二重奏”。影片改编自古罗马皇帝尼禄的密友阿尔比特罗于公元一世纪写成的小说,展现其荒淫无度的享乐生活。从电影中可以看出费里尼的想象力之强,只是为什么帕索里尼的“生命三部曲”我看得那么爽,而这部电影却看得有点反胃呢。

  • 阿曼达‖微微思想一下就卡壳了。

    如此荒诞离奇的电影,是费里尼最富想象力的作品。酒池肉林之中艺术、哲学、诗歌和人的死去是为了重生。

  • 上林苑

    作为西方文明的源头,罗马什么样在美国人那里和意大利人那里大不一样,这是否代表他们分别继承了罗马的不同基因?

  • 火娃

    7/10。从六十年代开始,费里尼不再让情节充满层次递进的戏剧性,只截取脱离中心事件的枝节片段给予流动性的叙事空间,譬如两段戏中戏抢占了银幕时间(寡妇用丈夫的遗体代替被盗的囚犯尸体,拒绝巫师求爱的美女被诅咒成为全村的引火器),使观众忽视了导演关注的重点,构图亦如是,典例是几个人在中景商讨事宜的场面,前景中仆人们或拖地或趴地上吃饭,后景是女人做头发,多层次的构图难以分清这个场面的关注点;此外开头的壁画中人和庞贝房屋倒塌、大战牛头人的迷宫布景,也暗喻叙事的多重性。利用畸形人和丑陋欲望构建反常态的神话片跟帕索里尼一个路子:靠鞭打治疗性无能的妓院,晚宴中女人穿纱裙、乳房尽露,来客不顾仪态地手抓各种油腻肉块,为得到遗嘱把死者切碎当众吃掉,单腿人和阴阳人包裹着罗马式的宽大长袍和套头衫,产生了野蛮纵欲的滑稽感。

  • Luixandra

    终于看完了,我从头头尾最受不了的就是那男猪脚!!!就没人腻歪么!!!!!就是一扮演傻逼角色的傻逼悲剧人!!!!!!!!!!!!受不了他那股傻逼劲和行为!!!!!!!!!臭傻逼!!!!!!没智商的人!!!!

  • 紫领 爱

    看不明白,不喜欢,淫魔乱舞,乱。费里尼1969年作品,原名《萨蒂里孔》Fellini - Satyricon。可一窥古罗马宫廷饮食。半神人那段,对小孩子真残忍!场景宏大。

  • SebMia

    坦白说,一脸懵逼。形式上像极了八部半,但并没有引起我的任何共鸣。除了如梦似幻的、奢靡淫乱的场景让人印象深刻外实在无感。费里尼想表达的是什么?摈弃肉欲获得心灵上的纯净吗?还是精神上的纯粹?whatever~总之这是一部门槛极高的作品。

  • 傻乐的猫

    帕索里尼是一切从简,人人穿的破破烂烂,更符合对罗马的想象,他是一切从繁且高度舞台化。另外,基导不怕基直导不怕拍基的六十年代。

  • 时间之葬

    荒诞,利器,古怪,恶心,怎么想就怎么搞。但是费里尼的天才尽显无疑。人类的荒唐皆在眼前

  • 阿尔法

    电影前的预习很重要呀,弄得我一头雾水,的确欢乐很费里尼~

  • probe

    把古罗马荒淫糜烂一展无余的意大利流派里,费里尼也是先驱代表之一。欲望的无止境带来空虚的呼啸,不用问费里尼为什么,只想问费里尼迷恋什么。费里尼是现实主义的,丑陋是现实中最不骗人的了,现实都在梦魇里。经营影像的达到的现代派程度真可以和绘画作品有的一比。

  • [Deleted]

    没有预先看介绍,今晚费解第二部……有对神话、还是虚构的古罗马背景的迷惑,所见熟悉的是“生活的甜蜜”而来的构图、“朱丽埃塔”中色彩的搭配,也几乎能够和大概的一个理论联系起来:费里尼想用电影造“神”,对应的是前作朱丽埃塔、Toby Dammit中逐渐“现形的魔鬼”,历史传说(牛头人即使卸下面具,仍然是它所指神话般的牛头人)正好是这一超现实的影像化方式,这三部也能为费里尼沉迷此道的心态经历做出一个阶段总结(考虑大概和他那一阶段内沉迷神秘学嗑药经历有关)

  • cream.cx

    老是觉得中字有点问题。不过英文字幕好像也是如此。

  • 合纥

    费里尼比较独特的电影,这片让人想起PPP的电影。欧宝这碟好多地方没字幕。

  • Mr.Graceless

    费里尼的罗马帝国风情画,风格上让人想起拍生命三部曲时期的帕索里尼了。少年恩科的游历于荒淫无度的罗马间(别样的公路电影),以他的视角展示古罗马帝国的风土世貌,电影也更多是一种奇观的展示(贵族的奢华宴会,玉体横陈的公共浴室,斗兽场角斗,葬礼仪式),情节上略微松散了。全片弥漫着一种舞台化的氛围,无论是从场景设置还是人物表演都带着浓浓的舞台风格。

  • 十一伏特

    明目张胆的点明同性恋关系,在当时应该算罕见吧。展现了不一样的古罗马景象,不是去试图还原历史,而是创造出一个幻想中的世界。也许不用去明确发生了什么,只需要看到了什么。

  • 了花

    四星半,费里尼这个片艺术性非常高绝赞的舞台史诗同性神话。布景服装造型简直完美故事在荒淫无度光怪陆离中精彩的展现了古罗马生活平民上层奴隶食色尤其后段阳痿也是重要一部分,离开的前任娶了的暴君守尸的寡妇荒淫的同伴…离开的船。

  • cocojamboo

    比《罗马风情画》和《卡萨诺瓦》更奇观。前半部分小说改编,后半部分估计是费里尼把自己喜欢的故事都加了进来。老诗人的遗言太深刻了,完美结局。吃猪头意大利和广东人难分伯仲

  • Sabrina

    不看简介都不能够很好理解的电影,太晦涩了。

  • glim

    末代罗马也是唐盛极至衰的状态,有人说唐朝绮丽男是对本片的致敬,不无道理

  • 与碟私奔

    在好多人闹春(挠床——打字联想出来的)的时候我选择这样一部标榜了大师,经典,情色……还有关键是蓝光版本的『老电影』不知道是和我自己过不去,还是真的不想快点“上床”……过于戏剧化的电影画面纯欧洲脸谱化的展现人物;别以为大师的东西就是高分或者必须顶礼膜拜,我就是为了給我绝色影展凑数。

  • JASON.WEN.

    费里尼的罗马帝国。“罗马,基督之前,费里尼之后。”

  • 驴蛋蛋要做大触

    最爱的一部费里尼,传世之作。公路片+寓言体+母神+阳具崇拜+同性恋+后现代+博斯式地狱绘+生死哲学+冒险+朴素的宿命论+肉体与精神+费里尼式狂欢与孤独+遗世诗歌。绝对的视觉赞歌和幻想之歌,风格是帕索里尼+科克托+佐杜洛夫斯基。一句话总结,太牛逼了。

  • Muto

    爱情是天才行为,早已失传了——追溯爱情,费里尼无疑比不过木心。论哲学,古罗马也远不及古中国。事实上费里尼式的新现实主义电影并没有拯救费里尼,反而让他大病了一场。木心把把脉,说他的爱情是幻想出来的幻想:他的《爱情神话》表面上和现实没有任何交集,然而仔细看大银幕你能在这出历史穿越剧里找出一堆的现代性元素。公元一世纪的意大利已是让他遁出现代社会的避难所,可惜不愿长大的费里尼在那个童话世界里看上去依然不自由,依然需要历经游击和战斗才能获得精神上的治愈。这位电影城中至高无上的King不管逃逸到哪里都是现代社会的奴隶,电影一旦结束他也必须变回一个承受苦闷的现代人。不过看完这部来自费里尼想象王国的电影我们兴许愈加理解为什么意大利是个盛产服装设计师的国家。骄傲的欧罗巴年轻人不需要觉醒,站在那里就是好样儿的!

  • 咖啡淡了

    影片改编自公元一世纪的小说,作者是罗马著名荒淫皇帝的密友.费里尼真是很典型的水瓶座,他用极其怪异的想像为我们呈现出他眼中的古罗马生活,夸张的造型,戏剧化的表演,各种群魔乱舞, 看的我只有瞠目的份了.也正是他作品的宏大诗意和充满暧昧的想像力,才使他成为欧洲电影艺术战后最杰出的代表.

  • 451½°F™

    贫穷和死亡总是伴随着天才 / 维纳斯诞生时也是斜视 / 我们要追寻那错过的欢愉 / 将死者吃掉是家族的传统。「神话」亦或者噩梦,亦或者是人类身后遗留的肮脏,在如同梦游的环境下,逐渐陷于疯狂或者圣愚。

  • 本位

    观感真是一言难尽,有点像费里尼混搭了帕索里尼。出现的种种奇观无不令人瞠目结舌,给我的感觉并不是想去表达些什么,无意去探索些道德、精神、宗教,也无意去借古讽今,更只像是费里尼本人对古罗马的一种奇观想象。

  • Michele

    7.0 异域终极问题及生活常态片面猎奇的公路片,视听效果在色彩及舞台调度的呈现中体现了导演对其向往时代的尽情想象,当然我观影的感受一种压抑,文本的缺失是对时代理解的缺失。若我可以更沉静其中,也许可以获得更多关于自我内省的开放度及理解度

  • 圆首的秘书

    真的太喜欢这部了,费里尼的电影就是不需要你懂,你只要看他疯狂天马行空就行了。你知道他在想象,知道眼前的一切并不“真实”,但所有影像又极度可信,他的幻想世界,他的色彩造型把你包围让你沉浸,尽管叙事本身是破碎甚至无意义的,但每一个部分又无比丰满。甚至觉得波拉尼奥的叙事也受到费里尼的影响?一部古罗马版《甜蜜的生活》,一部古罗马版《绝美之城》。11.02 aranya with LT, “last night”.

  • 犯怵中的嫌疑喵

    咦露西娅·波塞除了自杀的女主人还演了以弗所的寡妇吗谁来救救我这个脸盲- -

  • xīn

    影片前段寻访偷走男孩的戏子、富翁宴饮的段落繁复恢弘奇异惊人,被押送出海后的段落变得较简洁且富于形式感。最后石头上的壁画将影片的各段落做了总结。宴会里讲述的用亡夫尸体救新情郎的故事,岛上自杀的夫妇,两段旁支也很有趣。整部影片如同梦境,色彩绚丽意味暧昧难于复述。疯狂天才加胆魄。

  • 盲忙

    如果不告诉我,我真的会以为是帕索里尼或者丁度,当然和丁度眼里只有女色不同,费里尼的目光聚焦在了男色,不同于导演其它现实主义力作,这部充满了荒诞和超现实主义的蓬勃想象,但最终还是落脚在小人物大时代这样一贯主题的呈现。

  • Mr. Infamous

    没想到费里尼还有一出斑斓癫狂的古装大戏,是对古罗马生活风俗与精神层面进行充满想象的某种还原,也是现代灵魂依附古人肉身的一次神游。关于权力、财富、欢愉、亲密的欲望,关于生死,关于贪婪与节制,关于神性与人性,关于艺术清贫与庸俗富贵的冲突,关于个人,总有许多驳杂又绚烂的观点穿梭。终归是那个年代,泛性恋随处可见,在大写的肉欲之下,没有任何欢爱需要套上桎梏,某种角度来看,也是无法再现的勃勃生机了。很可惜,未能纳入百年诞辰影展里。三星半。

  • 脂茶

    脑筋基本全部分给台词了,但也不用细想。如一行行诗般意味深长的对话,所有的修辞、象征体、意象及隐喻构筑成了这一幅幅真实到令我难以下咽,仿佛空气中都飘浮着一股“碎尸、鹅肝扮熊肉”的味道的原始古罗马。蓦然,我想到博尔赫斯这样形容他的小诗:“一首既美丽又没有什么含义的诗。”——“如甜蜜在甜蜜中消融,快乐在快乐中沉浸。”这部影片正好帮我(从另一个角度)解读了这两段文字,但我所看到的只是框里的生命力、诱人的概念。它真实,是因为酒池肉林的感官圈套,而人与景、景与物、动与静之间的因果之链并没有串联成一个完整的、通透的情感脉络。姑且,这也算是很典型的费式风格吧。

  • 欢乐分裂

    一出极尽疯狂的视觉盛宴,酒池肉林的铺张。

  • 非虚构

    费里尼在拍摄这部影片之前便说,他要把这部片子拍成一部科学幻想片,因为我们对古代罗马社会的情况已经一无所知,只能根据想象去再现古罗马的文明。费里尼认为,对古罗马的一无所知不仅是由于时间的久远,而且还因为天主教的传入,古罗马文明尚未受到天主教教义的影响。

  • Moviegoer

    这是一场瑰丽的传奇,把历史、梦幻、美感和情欲如画嵌进框,路隐如雾般融为一体,化作千风

  • evonne||芝士命

    居然没有感到一丝不舒服,所有表达全都戳中我的点。

  • 五月微蓝

    费里尼的想象力真是无敌啊!一部绝对重口味的片子,另类而荒诞的故事,荒淫无度的场面,但是很多片段非常有趣,同志婚礼那场戏真是搞笑又前卫。古罗马的男孩都太好看了,剧中的女人都太丑,好在有那么多美男子美少年好看的身体啊。。。PS:字幕差了点,减星。 <62>

  • 加州站街男孩

    罗马版《被遗忘的祖先的阴影》2333,因为形式的关系以及开头过于惊悚淫乱,稍难入戏,但自从在地上诗人吟诵完那首无比美丽的诗歌之后,便趣味十足,简直变身古地中海一日游,满满的情欲夸张的想象。两个男主的CP感过于强烈,费里尼的美男剥削恶趣味满满。布莱希特的间离效果。

  • TKM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光怪陆离的色彩与服装,还有妖冶的Gitone。

  • 张冬冬

    一种特别的对称结构,隐喻了爱情的自我否定。神话一,死去的丈夫顶替了活着的情夫;神话二,亵渎爱的女巫治愈了有爱欲缺陷的青年。除此以外是反复出现的相同意象,如沉默寡言的吉多与迷宫里说着神秘语言的女奴,三人结构再次出现;荒淫的富豪驱逐自诩高尚的流浪诗人,后者则在别处富甲一方。神话而已。

  • 橘子辉煌

    没看到爱情,却看到了背叛、欲望,营造的罗马时代人物关系,文化的差异会造成观影的落差

  • 半弦月

    两个关键点:文脉与火种。权利爱欲之中的自私,朝代更替下文明的暗淡;男主贯穿历史,跟随性爱的脚印,经历残酷与荒诞。火是罪恶也是明灯,烧死了诗人,烧毁了宅院,却让男孩重生,那烈焰中的母神。前后的老人应该是同一人(死了两次?):前者批判着当代文化没落,被权力之火灭亡;后者统领着爱欲之城,终被贪婪分食;男主两次醒悟,抛开欲望,驶向远方

  • Piglette

    看这种电影其实很爽,因为它完全超出我认知,无法做任何的预判,只需要完全投入进导演打造的这个淫靡而诡谲的神话世界。这部片子评分如此低有点不可思议,仅是决斗场的桥段就足以影史封神了。

  • 扎齐不想坐地铁

    帕索里尼的叙述方式与沃伊切赫·哈斯+亚历桑德罗·佐杜洛夫斯基的场景风格的混搭,进而描绘出光怪陆离荒淫巧乐甚至带有些超现实的罗马盛世。以马戏团与小丑为标识的费里尼式狂欢依然在本片中的上层宴会上显露出来,而醉生梦死后的孤独却无人能逃避。其中的诗人是这纵欲世界的一束精神之光,“诗人可能会死,但只要诗歌能留存。”除此之外,很多片段里搭建的背景板过于粗糙,整个文本也有形式大于内容之感,也就是说费里尼并没有想要明确表达的东西,他只是意图将自己脑海中不断涌现出的各种奇异元素进行拼凑而呈现到影像中去而已,这充其量只能说明费里尼想象力确实丰富。

  •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注明出处:https://www.gouzhua33.com/jianjie/5310320243/1711814505155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