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比利时7.8分剧情《童一个世界》
《童一个世界》介绍
名称:童一个世界
别名:下课后的秘密(台) / 儿童欺戏乐园(港) / Playground / La naissance des arbres
主演:玛雅·凡德比克 / 冈特·杜瑞特 / 卡里姆·莱克路 / 劳拉·薇琳顿 / 西蒙·科德里 / Lena·Girard·Voss / Thao·Maerten
导演:劳拉·万德尔
地区:比利时
年份:2021
语言:法语
时长:72分钟
分类:剧情片
《童一个世界》剧情介绍
七岁的诺拉面临首度上学的恐惧,看似在学校适应良好的哥哥亚伯,一方面要安抚妹妹,一方面有自己的难题。上课钟声响起,在陌生的环境中除了得向同学自我介绍,诺拉还有下水游泳、走平衡木的新挑战;终于熬到下课时间,却意外发现哥哥的小秘密,想告诉父亲却被下了封口令。宛如小型社会的学校生活,课堂上的表现、同辈间的压力考验着兄妹俩的感情,诺拉能否在校园中拥有自己的归属呢? 比利时新锐导演萝拉汪戴尔首部长片,以手持长镜头、锁定与孩童等高的影像画面,紧紧跟随初次上学的诺拉,校园环境音、孩童嬉闹声层层推叠,成功将主角的惴惴不安,透过银幕蔓延开来。饰演兄妹的两位小演员表演浑然天成、细腻精彩,随著剧情的推进,光是一道眼神的变化就足以令人心碎。《童一个世界》豆瓣热评
这次平遥国际电影展中忙于陪同、参加老影人们放老片、对话等活动,没有看几部电影,这部比利时女导演的处女作是其中最让人惊艳的!导演极端地始终用近景、特写紧紧盯着一个六、七岁刚进入小学的女孩子,从她的视角表现世界、透视人生;儿童们玩耍的操场(playground 是原英文片名)竟然成为了人类世界的精彩“缩影”,孩子们的小小世界里的欺凌及背叛,竟让你看得心惊肉跳!导演对生活的观察,以及电影表述把控之功力实属难得,很值得观看。
技术上非常难实现,却几乎做到了天衣无缝。探根究源式的剧本写了五年,像是一次深刻的社会学调查。
摄影机的义务:看那些我们视野之外的、故意忽视的、和目睹过无数次早已经麻木的。
这个把我看得可焦虑了,生怕小孩手重把其他小孩弄死了。七年时间创作,这个女导演花了五年时间写剧本,实际是做社会调研,观察大量儿童,与他们相处,力求真实,探索暴力成因。试镜时七岁女孩说我要把全部生命献给电影,导演看到她那股劲儿,就她了,她真撑得住大量面部特写。
“我们不能一直用别人想要的方式帮助别人”
在操场后的沙坑里藏着无数孩子的尸骨,那是一个比大海还要深的沙坑,而大人们只是让我们远离它。拥抱你,孤独这两个字,在我们的世界里,出现得太早。
全程手持近景跟拍无配乐,包括题材在内都挺像达内的。校园是唯一场景,不允许家长进入的规定除了调解介入的一场戏外形成几乎完全的儿童社会,操场如同丛林,某种层面上是比成人世界更残酷的法则与暴力。浅浅泳池已足以引发恐惧,孩童心中埋葬女孩的沙地之下有如海深,那“海有多深?”,比泳池深“大概400倍”。以一个拥抱裹缠起渐露的利刃,终究还是选择了相信柔软。
70分钟讲完了人是怎么变成社会人的。拥抱可以暂停时间,但什么也改变不了。
【平遥影展展映】一操场,一世界。导演用辛勤的调研和五年剧本创作打磨,拍出极为惊艳的处女作。全片自始至终风格统一:以学校的教室与室外操场为单一场景,以7岁小女孩诺拉的所见所闻为单独视点,以手持近景与特写镜头为唯一视角。摄影机甚至始终以儿童的视线为平齐,丰富而尖锐的环境音效也将操场的嘈杂环境刻入观众脑中。主创以如此独特的视听语言设计,带领乃至强迫成年观众不得不只能看到、听到主角小女孩在学校的所见所闻,代入明白成人视角无法理解甚至不愿理会的细腻孩童心境。从而前所未有地生动展示少年儿童遭遇校园暴力霸凌和语言羞辱的痛苦、无助,以及成人弄巧成拙适得其反的“帮助”。即使成人眼中无害的沙池,也能成为孩童未知恐惧的深渊。两位小演员的表演非常出色,经得住特写,令影片自然得如同纪录片般真实。令人窒息,发人深省。
3.5 长片处女作,72分钟。摄影机放低,浅焦,手持,跟拍,儿童视角。当校园暴力不再试图充当原生家庭或其他社会问题的背景板,导演把笔触都放在介绍“校园暴力”本身的游戏规则、运转机制与竞争关系,铺陈暴力游戏各个环节中的角色,日复一日的微妙变化就这样蔓延开来——失控的余音。喜欢妹妹读诗、游泳、吃午饭的闲笔,兄妹的关系还是应该再细腻一些,结尾的拥抱才能更足。
虽然全片只有70分钟,但以《索尔之子》式的低机位手持浅焦跟拍让观众彻底带入到了孩子的视角来观察校园暴力,并且不露声色的把一些社会议题涵盖进去,可以说非常惊艳了
@第五届平遥电影节卧虎单元短小精悍,小演员的表现很惊人。一片操场,一个微观世界,是玩乐的场所,同时也发生着暴力,是孩子口中埋了很多小孩的地方。和主角一起进入电影,以她的视角去看去听,还原童年的恐惧;巨大的学校里拥挤着孩子们,大人只有暂时的在场;哥哥由受虐者变成施虐者,俩兄妹从亲密到破裂再到和解的拥抱。几次拥抱,珍贵也无奈。导演在映后说这个作品用了七年,五年都放在了剧本上,对学校和操场的观察探寻之路是漫长的,想探究孩子最初被扔到学校尝试融入的瞬间。
其实是把成年人世界的人际社会缩小在了孩童层面来隐喻表现。情面难却的男性迷失在弱肉强食的残酷游戏中自甘堕落,体恤入微的女性挣扎于云泥殊路的置酒高会里奄奄一息。通篇在校园取景不但未被局限,反而影射人性方方面面。放开了讲,学校像不像牢笼?孩子像不像囚犯亦或兽类?温暖的拥抱逐渐感化偏执的死心。怼脸特写把小女孩的表演发扬光大。简单、纯净、有力量,你要不说,我真会以为这是达内兄弟的新作。
儿童尖叫碰撞,对暴行蒙眼摸瞎捉迷藏,爱踢球的男孩都是民粹分子,课间的垃圾箱,撕毁的生日卡,操场沙池里埋葬着所有消失的小朋友,比泳池要深400倍……可以跟《无辜者》并列2021最佳儿童恐怖片
中近景镜头之下提供了某种达内式的受限视角,在Nora的周围发生虚化。杂多的声音无法辨认,还原为一种具身认知,令观看者回到某种童年恐惧。片名英文Playground,法语名Un Monde,操场成为一个关于欧洲,甚至是世界的隐喻,在影片中充满某种现实的潜能,指向当下炙手可热的议题,例如种族主义,以及Nora,Abel父亲的失业等等。而暴行总是发生在画面之外,观看者无法观看,一如孩子们无法真正理解究竟为什么发生。
同样是儿童电影,还都来自比利时,只有把它和"亲密"比较才能看出后者有多特别。面对儿童世界的残酷,如何编织一张温柔的网,网住那些已经蒙尘的细小灵魂,甚至连他们犯的错也一并原谅?这很重要。仅仅展示残酷----那是大人的视角。
视点非常集中,就是小女孩的各种心态与感受,将所有注意力都放在女孩身上,并不想浪费时间在其他枝节与人物,反倒让影片非常成功且有力量。
1.与孩子等高的低机位、浅焦、手持摄影、跟拍、女孩的限知视角、达内风格,风格鲜明但并不让风格喧宾夺主。2.比校园暴力更触目惊心的是受害者向施暴者的自然转化。作为一个比喻,校园的沙坑埋了很多孩子的尸骨绝对成立。3.海报上的拥抱是好结局,但我更喜欢哥哥转身前妹妹从背后紧紧抱住他的那几秒钟。4.记住女孩的这句话:“你从不为自己挺身而出。”
不挑观众的那种片子,导演的厉害之处是,并没有刻意的追求风格,而是将风格和内容完美融合,镜头将校园霸凌事件中的小女孩全程的排除在校园人际关系之外,用摄影和声音去还原小女孩的旁观和感受,展示校园这个微观小社会里受害者的传递。
导演并没有想深入探讨校园暴力这个社会议题下的复杂成因,而只是用小小的切入点,一次受害者向施害者的转变,就成功展示了结构性的恶。大人只有蹲下才会入镜的孩童视角,真真切切地把女孩困扰的内心世界剖开来,让人看着揪心且难受。
旁观式孩童视角的校园欺凌,内心会隐约排斥看这种内容的作品,看着很揪心,难受。这样的事情离每个人的生活都很近,而大多数时候却都难以避免,为人父母的看这样的电影想必更难受。这种作品的现实意义更大,希望校园、社会能更好地保护每一个小孩子。
灌入暴力的马桶,没有援手可以获救。撕碎童真的卡片,没有胶布可以修复。哥哥被欺凌是否因父亲失业招致,哥哥被孤立是否因妹妹向大人呼救。亚伯用塑料袋套住黑皮肤男孩的头,仿佛只有成为恶人才能不被恶欺凌,暴力在传染,童真在泯灭。偌大的操场震耳欲聋,比淋尿窒息更绝望的,是滑向深渊时没有拥抱。
为了小女孩的表演加一星 法国人特别擅长拍儿童 尤其是未经“驯化”的小兽 他们在孩子的身上找到成人社会运行的底层逻辑 本片尚不及《墙壁之间》的社会表达野心与完成度 但仅72分钟的片长已经营造出了完整的儿童社会生态 小女孩诺拉从开片学会与父亲和哥哥的分离 到学会与外界相处 从需要照顾哥哥脆弱的男子气概 到因为哥哥出丑被波及开始学会叛逆 编导清晰地将丛林法则、慕强基因素来存在于人类本性体现了出来 值得感动的是最后诺拉经历了一个成长的轮回 终于学会了温柔和善良 片尾的兄妹拥抱实在催泪 这份教育并不单来自学校本身 它是父亲的反面教育、离去的女教师、严厉的校纪共同作用的结果 这是继《阿黛尔的生活》、《正发生》后又一部全程以单女主特写完成的影片 此类影片中本身包含着女性意识变化的过程与强共情能力在这部电影中亦有体现
好处是全程拉低机位,完全小女孩视角来看待发生在校园的这些事情,没有任何多余的东西,那模糊的微型小社会,那些属于孩童和校园的让人似懂非懂的规则,以及校方的冷处理等。结尾诺拉抱住哥哥在后面试图拉回他滑向另一个深渊,是全片最温柔最悲哀也最具力度的地方。但问题在于,校园霸凌这件事变换各角度拍了这么多年,这部除了年龄层更低视角更主观之外,所呈现的无力感与以往并无任何不同,看多了有时候很沮丧,因为电影改变不了任何事。重点表扬时长。
中近景和浅焦的彻底统治,在克制的72分钟的时长里是适用的:它并非创作者的故步自封或盛气凌人,而试图极致地展现出环境的压迫。汹涌的情绪几欲溢出景框,只是情节发展流于刻意,过于强调校园霸凌的传递,对哥哥的隐忍和异化都缺乏足够的铺垫。没能刻画出细腻可信的兄妹关系,是本片的最大遗憾。看完脑海中不断回荡着《少年的你》的念白,"This used to be our playground..." #SarajevoFF#
触目惊心的校园霸凌题材,采用孩童的主观视角与摄影角度来呈现,显得更压抑和窒息。透过学生、同伴、老师和家长的角色和关系,剖析出校园霸凌的机制和成因。貌似天真无邪的校园/操场,却可怕地映射着成人世界的运转方式:弱肉强食、拉帮结派、维持男子气概。而妹妹在成长中学会的善良与体谅最终成为化解哥哥暴力行为的良药,两人相拥无言的结尾同样具有引人深思的隐喻意味。
#74th Marché du Film Online# 一种关注。9分。建议直接送金摄影机。非常厉害的校园霸凌题材,详细讨论了校园霸凌的机制以及发展变化,有些时刻真的还是蛮惊心动魄的。《索尔之子》式的视听体系用到小女孩的有限视角上简直天衣无缝(小孩子高度的摄影机和焦点外的调度)。可以列为年度佳作。当然结尾可以更狠一些……
比达内拍得好。妹妹占4星里的2.5星,太合适这个角色,演得也太好,谁选的角,导演怎么指导的?节奏与其说是编导控制的,倒不如说编导跟着妹妹的节奏走,就拍出浑然天成的感觉。但中途妹妹和哥哥的不愉快,哥哥的转变我不太理解,信息量缺失的情况下,小孩子学会丛林社会的生存法则这样的解释显得很过度解读。
这才是真的恐怖片,观影途中一直被triggered,哭得喘不过气。摄影机一直都是女主妹妹的高度,窃妹妹演技太好,大人们被拦腰切割出屏幕,直观展示了悲剧发生是孩子的无助,也是成人的缺席。
8.5/10 大银幕。以孩童视角介入,如手术刀般切割出校园霸凌的因果。本片与《索尔之子》共享一个视听系统,浅焦、手持、长镜头,不得不说与其文本构思的兼容度是相当高的。摄影机始终保持和主角齐肩的高度进行运动。映后Q&A我问导演是不是受到了索尔之子视听层面的启发才决定采用这种手法拍摄的,导演的回答是有这个想法的时候还没看过索尔之子,之后等看了索尔之子才发现这么的相似… 尽管我是完全不信这个说法的,但不可否认这是非常优秀的首作。与《索尔之子》最大区别其实在于表演,本片小女孩的表演绝非布列松式的人模(封闭的),她也并未在繁复的调度与走位记忆点中丧失掉自内向外的灵性与闪光。2021.10.12号#LFF#
限定的视角,操场的隐喻,从家庭到学校,个体在这一过程中接受社会化的规训,进而消解那一由陌生空间所带来的焦虑与不安而开始。而随后的展开,既从陌生到熟悉到被朋友拒斥再到对哥哥的恨,其也具体的体现了,操场作为这一社会的微缩化空间之象征,个体将在其中遭受与面对的命运之隐喻的展开。
太单调了,我觉得单视角的话就不要单主题了吧!从索尔之子我就受不了了,单调*2就超级单调啊……(单视角多主题可能还能成
其实女童的世界与男童的并不是同一个,当男性入侵女性世界,一定会带来破坏和伤害,但是女性介入男性世界,真的能带来救赎吗?这样的观点即使不是男性对女性的PUA也是女性的一厢情愿吧?
对于孩子们的内心世界把握的极其细致和准确。每个小朋友写得都极好,没有一个是披着儿童外衣的成年人。这对于创作者来说太难得了。几个孩子演的也好。导演把这个故事拍的很透,各方面的问题都呈现出来了,难得的是并没有强加于角色任何的东西,而是诉诸于情感。你可以看到大人的无能为力,孩子们那伴随着嬉闹而来的恶意。一切都是那么自然,却又说明问题。我们目睹两个孩子性格上的巨大转变,却没有能力做出任何有意义的行动。
這片放棄配樂、捨棄華麗的鏡頭調度,導演唯一的力量在於他所使用的一顆特寫鏡頭,這顆特寫鏡頭能把Nora的表情包含在内,也能用這顆特寫鏡頭讓我們看到那些不忍的場面,但導演并非把這種場面透過各種手段放大再放大,而是透過這些場面去關注應該被關注的主題——面對這種事情的時候,我們應該如何幫忙,幫助的尺度又如何掌握?對於兩位孩子,他們在這些社教化的場所,自尊感該如何建立起來?妹妹在朋輩面前的一句口是心非,作爲受過創傷的哥哥是如何的在意,以致他想向妹妹證明自己。而導演也有在結尾道出他認爲的最好解決方法。★★★☆
相当极端,压缩了时间区段,近乎实验样本展示的小学幼童霸凌事件。镜头始终紧跟小女孩诺拉的情绪反应,没离开过学校。它也不会突然转移,去关注起来事件的全貌,也不关注其他同学的即刻情绪反应,而是用流言四起的台词完成精神合围。不时出现的大人,似乎也无能为力。如果你无法举起拳头,那请松开你的拳头。她用拥抱,化解了疯狂。
摄影机始终近距离给小演员们特写镜头,并且细腻地刻画出孩童复杂心理变化,女孩原先的旁观者-陷入困境-施暴者-童真善良,诸如此类。短小精悍!
#SFF21,校园霸凌题材崭新的视角及处理方式
三星半。无论是跟拍手持还是颇有层次感的剧本,感受最深的是小孩独有的抗拒,这也让整部电影几乎成了一个封闭的空间世界,少有的成人之间的沟通,比如生日邀请贺卡事件之后双方家长的对话,父亲最后说出我们都不会去,而女孩的反应确是茫然和一如既往的抗拒,非常有意思。当然,最后还是关于校园暴力的问题,小孩不会无缘无故垂头丧气,他们的对恶性的理解也和自身的玩性一致,总是很难得到满足。
被校园暴力欺凌的受害者转而却变成了校园暴力的施暴者。—— 在2021年11月份,继7日观影的《同桌的守护者》后又看到一部感觉挺不错的儿童电影,不过两部作品的故事都不是温馨有趣向而是偏残酷悲伤。有了23日看的《皮皮鲁与鲁西西之罐头小人》作对比,让我更加觉得《童一个世界》里小朋友们的演技还挺给力的。
儿童玩乐场,暴力滋生藏匿之地。勇敢妹妹,懦弱哥哥,抖M终变抖S。全程低矮儿童视角近景跟拍紧凑聚焦,赋上素净灰蓝色调和静寂无配乐纯自然声影像,压抑沉郁。校园暴力,无能为力的学校老师率先难辞其咎。纵观像导演的毕业习作,以白描描绘上学日常但索然无味,展现校园暴力仅浮于表面,吝于进行过多探讨,也许因入木三分的《少年的你》珠玉在前。两位小孩主演成熟老道,令人叫绝的眼神、长相、气质、表演为影片大大增色,长大后绝对是一对帅哥美女![三星半]
#PYIFF2021# 看得窒息,全程揪心,好在时长不长。这个校园暴力的故事没有以施暴者或者受害者作为视角,而是选取了相对旁观者的视角,当然在这件事情上,所有人都是受害者。海能有多深?人能有多恶?一个孩子如何理解这一切?镜头始终以一个较低的高度紧紧跟拍,模仿同龄孩子的视角来看待这件事,冷静的同时也让人心疼。而人物在这过程中的心态转变看得人也无比共情。导演很会拍,小演员也很会演,祝愿有奖。
就很达内,手持近景受限视角,但又截然不同,选取学校的日常活动进行半纪录式的呈现,无前因后果故事线,收获的是自然的纪实风格,失去的是用心编排过后的精准。而这份对残酷现实的编排提炼与浓缩,恰恰就是我喜欢达内最重要的原因。本来就对孩童视角的电影八字不合,达内可能是唯一喜欢的几部,《单车少年》《他人之子》《罗塞塔》。
法国人拍社会题材、所谓现实主义,无人能及
两个小演员演得太真实太自然太好了!
令人惊觉平常看待儿童的视角是否过于居高临下
小女孩演得很好,想保护哥哥,直接点出他从不为自己做些什么,从而又讨厌哥哥。镜头一直都追随着小女孩的目光,看到他哥哥从校园暴力的受害者转变为欺凌者,小女孩纠结又纠结,镜头最好夏然而止在那个阻止的动作上,也许是导演的希望。每个大人应该要观测到孩子的不对劲,及时进行干预才是。
关于校园暴力和暴力的传承,确实没想到这个故事走向,小女孩的心理铺垫太成功了,而且拍孩子的长镜头难度可想而知,但呈现得实在不错
3.5,电影最大的特色-拍摄视点的聚焦,某种程度这也造成了信息没那么充足的短板,大量近景特写跟拍确实能看到小女孩的反应和变化,但她眼中的世界我们却了解的没那么充足,大部分靠声音和想象,力度就显得不够。可以说导演的创意,也可以说是执着于拍摄形式的一次牺牲。离达内还是有点距离吧。
3.5,几乎都是中近景到特写,与小孩齐平,视点很集中的从儿童的角度,看哥哥被校园霸凌,自己的人际关系变化,老师和家长的处理。二胎的小孩可能不是相互依靠而是相互连累的关系,Tik Tok恐成最大赢家。
一看就是我的菜的那种片子。找准一个方法方向贯彻下去,简洁高效地拍好一个“小故事”。给你看孩子们如何受周遭世界的影响,如何复制他们接触到的恶意,但也有沟通、理解和拥抱的力量。“我认为,我们不能一直用别人想要的方式帮助别人”。(老师对孩子说“请”,字幕翻译成更符合中国习惯的“乖”,细想也蛮讽刺的)
可能是主角年龄最小的校园霸凌类型电影,影片短小精悍,非常利落,一点也不拖泥带水。全片的视觉风格非常统一且明显,全程使用低机位视角手持摄影,让观众更好的带入孩子的视角,更直观的面对残忍的画面,极具的代入感,而大量长镜头更加增加影片真实感。令我惊讶的是现在的女性导演视角都非常犀利,而且这还是处女作。影片的所有场景都在学校内,一块小操场,就是孩子们的整个世界。从感情非常好的兄妹二人到最后扇巴掌,影片的戏剧矛盾从家庭外部转移到了内部。前后巨大的情感变化让影片极具冲击力。而哥哥最后也完成了从受害者到施暴者的转化。小演员们都非常棒,尤其妹妹,她是全片的核心,毕竟观众全程都是跟着她的视角走。而大段的长镜头非常考验演技。全片没有明显的高潮部分,最后结局也是一瞬间,但影片全程极具张力。7.5分。
观感极度窒息,压迫感极强,小环境中的悲惨世界
#2022平遥影展在北京# 真实却致郁的故事,很难想象事情如何一步一步走向复杂可怕的地步,但也不难理解在校园霸凌背景下的如此转折。家庭、学校、社会,各方在教育和反霸凌议题下的漏洞和缺失最终一起导致了校园霸凌现象的屡禁不止和受害者向施害者的病态转变。霸凌并非生来就有,但也绝非空穴来风,很多时候当有人发现此类现象时,这样的霸凌往往发生已久,所谓的和解与道歉只是表面上的敷衍,漠视霸凌带来的只会有更多不敢发声的受害者和沉默的目击者,遗憾的是这样的现象依旧在许多孩子的现实生活中发生。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注明出处:https://www.gouzhua33.com/jianjie/5310320243/1711814742156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