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六个道德故事7.2分剧情《苏姗娜的故事》
《苏姗娜的故事》介绍
名称:苏姗娜的故事
别名:苏珊的事业(港) / 苏珊的爱情经历 / 苏珊的恋爱短跑 / Suzanne's Career
主演:Diane·Wilkinson / Christian·Charrière / Catherine·Sée / Philippe·Beuzen
导演:埃里克·侯麦
地区:法国
年份:1963
语言:法语
时长:54分钟
分类:剧情片
《苏姗娜的故事》剧情介绍
Bertrand(Philippe Beuzen 饰)和Guillaume(Christian Charrière 饰)是巴黎医学院的同学,前者是个勤奋的穷学生,后者则是个父母经常不在家留下豪宅供儿子玩乐的富家公子。一次在咖啡店他们遇到女孩Suzanne(Catheri ne Sée 饰),他们都对Suzanne倾心,但Bertrand因为自己的身世并没有展开主动的追求,反而是一直看着Guillaume如何把Suzanne骗到手打得火热。花花公子很快便玩厌了,与Suzanne分手,Suzanne开始主动约Bertrand出来游玩挥霍,很快便花光了钱。而Bertrand的钱却被偷了……Suzanne是复仇女郎吗?《苏姗娜的故事》豆瓣热评
实际的真相是什么呢?苏珊虽然被人利用,但她忠于自己的感情,固执地追求自己所爱,对比出男性的靡弱和欠缺行动力,到最后她或许成功了,或许还会继续。但是那两个有一大堆奇怪理论的男人要干什么呢?年轻人真是残忍无情且没大脑。
女人掉入男人的陷阱,是自己沉湎于爱情的代价,也许甘愿;男人自诩聪明,凌驾于女人之上,却是沉湎于自我的良好感觉,到头来是自己走不出去自己营造的美好幻觉。
候老总是善于塑造这种貌似不惊人最后却发觉是最猛的人
我不太能理解像贝特朗这样的男人,觉得他应该是一个潜在的GAY。
一开始觉得苏珊娜就是一个包子,在爱情中没自尊,还倒贴,也被其他影评误导,一直等待她的黑化报复。其实,苏珊娜就是敢爱敢恨做自己,爱得时候没有保留,愿意付出,不爱的时候全身而退。她没有那么斤斤计较。她的幸福是别人抢不走的。
“六个道德故事”之二:女性的胜利两个男人,一个骄傲自大、一个吝啬盲从;两个女人,一个惧怕独行、一个众星追捧,相比于两个“小孩”,她们太过聪明与老道。苏珊娜不会选择戏弄自己的富二代,亦不会选择那个懦弱的穷学生,她在男人的指尖游走,看似是受害者,但其实没人能困住她,她是永远的胜利者。
早期的候麦,各种青涩不顺畅,然而在塑造人物心理的边角旮旯上还是非常细腻。苏珊娜其实是相当可爱的女孩子,这两个小青年也并不那么令人讨厌。不过年轻人的幼稚和残忍,必须在时间里慢慢磨掉。
CC重看六个道德故事之二。无论是纪尧姆和苏珊娜还是贝特朗和苏菲的爱情,都是错位,纪尧姆看不上苏珊娜的外貌还在一起,最后终将分离;纪尧姆最爱苏菲,却因苏菲看不起纪尧姆的浪荡而没有机会开始;贝特朗看不起苏珊娜的轻浮与天真,殊不知自己也幼稚的像个孩子,最后注定难以俘获苏菲芳心;而贝特朗的正经,不与女孩子纠缠,也可能是因为没钱而不是他的本性,他自己也承认:我并不如看起来的那么好,即使到最后,他也为苏菲离开他找了个冠冕堂皇的借口推向对方:因为自己考试不及格。而苏珊娜报复的是Guillaume的冷漠和Bertrand的花心,从本质上讲这两个男人对苏珊娜而言都是一种的伤害。从这点来看可以说这是一部女权主义电影。而侯麦所要表达的其实就是“在看似无止境的唠叨中,探寻男女关系(男和男,女和女,男和女)的真相”。
短片内容不太复杂,两个男生B和G,G是花花公子,身旁不缺女朋友,他也喜欢和B在一起出去玩。B是个穷学生,懦弱自卑,虽然每次都说要学习,但是只要G一叫,就立刻穿衣服出门,结果最后挂科了。B很讨厌G身边的女朋友,讨厌符合他无聊的小游戏,但是他很喜欢G的新女朋友苏珊娜。G和苏珊娜分手后,苏珊娜开始频繁找B,可是B却开始胆怯,丝毫不敢有想法,平时出去消费还是要苏珊娜出,害得人家不到月底就没钱了。苏珊娜给足机会,但B和人家在公寓一晚上,啥也没发生。最后,苏珊娜放弃了,她找到了更优秀的人,报复了G的花心和B的懦弱。而B也在人背后用自己一套套垃圾理论安慰自己。侯麦早期的作品剪辑和叙述故事的能力还是不够成熟,青涩简单,部分情节过于冗长,情感变化的处理略显生硬,所以最后我也不太理解明白这部短片。
8.75/10故事还是有点纠结的。比较有意思的一点是,跳舞都要找一家右岸的俱乐部,我猜是摆明了要和雷乃那帮人划清界限?
男性将无法「得到」以及有主见女性的行为视为「复仇」,尤为甚者的直男癌其实是Bertrand这样既没有金钱(于是一方面鄙视花花公子Guillaume的风流又下意识的羡慕)又缺乏行动且为了「尊严」束手束脚又不断蔑视女性的男性,最后陷于自我痛苦与追悔也是自作自受。
完全没有道德感的法国人,充满了欺骗,麻木,怯懦,无助,放荡,自私……
关于“谁审视谁,谁怜悯谁”的彭罗斯楼梯。在混乱的情感关系中,所有人都以为自己是最聪明的那一个。其实大家都差不多,谁还瞧不起谁呢……唐璜从诞生之初就一直是个悲剧人物啊。
侯麦自传色彩最重的一部短片,也看得出早期的侯麦电影的节奏感真的很差,也难怪,最早期几部都扑街了。不过所幸,从《慕德家一夜》开始的剪辑师换成了原来《精疲力尽》的剪辑师之后,整个叙事节奏得到了“升级”提升,直接变成票房保证。
02-11-02 里面附带的《Nadja in Paris》短片很好看啊。
侯麦怎么拍得让我感觉即使是苏珊娜偷屌丝的钱我也能接受因为屌丝实在吃人家软饭吃太多了,但我更相信是屌丝那个乱搞的混蛋朋友偷的钱,苏珊娜应该没有那么坏,只是在爱情关系里没有自尊但不放弃追求爱情的女人而已。混蛋倒是连高个子女人都不敢追的软蛋。
觉得镜头后的候麦一定是在蔫笑着,不动声色地挖苦着自以为是的年轻人们;但故事不如第一个好,无论是指向还是解构。
从性魅力上排序A男>B女(苏珊娜)>C男主。B在经历有恃无恐的A始乱终弃后向C投向橄榄枝,然而男主在表面的柳下惠后并没有认真斟酌内心的感受。ERmoral2,道德和本能双双偃旗息鼓,连对峙的机会都没有,这种故事从立意上是最沉闷的。
主人公觉得苏珊娜没学过大学、长得不好看、举止不优雅,没自尊,被朋友三番二下就追到手,于是还和朋友一起故意找女孩请吃饭跳舞,觉得女孩挑的下一任一个比一个丑,甚至怀疑女孩偷了他的钱。结果一年结束,女孩找到喜欢的人结婚了,他因为太操心别人的事情没好好读书考试挂科了。侯麦把这些简单的故事讲得这么生动真是绝了。
无脑自恋又可怜的两个年轻人啊,碰到苏珊娜这样聪明的女孩。不过感觉几个演员演得不好,加起来还不如一个索菲。。有些段落还挺有意思,不过也不能说自己完全看懂了。。。呃。
这几天在看他的片子,故事的铺陈很有自己的风格,只能说我看片太少啊。我观察到的存在在他影片中的规律性的东西是,结尾部分都会变得豁然开朗,仿佛没有什么事情是必须说的了,但也包含部分深刻。即使它只是个爱情片
片名是“苏珊娜的事业(career)”会更恰当也更值得玩味吧,苏珊实则是个依赖感情和男人过日子的人。这次比前作加入了身份——索邦大学学生,成了一部知识分子小心思组成的故事。书虫导演可能都会絮絮叨叨的,比如艾伦,但像“书里藏钱”这种小设计还是头一回见。而后这钱被偷了,引出B的连番猜疑,也很合理和值得玩味。侯麦早期的作品里总是会有一个情感弱势的女孩,使人好奇不知道是他身边认识的女孩太少还是故意设计这种暧昧模糊的角色。
男性眼中的女性,两者所做的是无关乎地位美丑甚至品性的评价,这种“貌似客观”实则是一种自我封闭的心理活动分析,所有畏缩不前不敢敢爱敢恨的犹豫都是过于强调拔高了自我意识的反应,如果把之前面包店的女孩选择看作是本能,那这就是“假如中了一百万”的幻想
不够睡看侯麦真的要命,尤其是在不喜欢这片子里的任何一个角色的时候……
男主对于男友和女主都保持了一种居高临下的怜悯心态,轻蔑、瞧不起,却又依存、享受(不断拒绝并最终答应,这一招女主最后也用上了,变被动为主动)。丢钱、新女友、重见女主最终让男主失去了居高临下的一切可能,但他依然把这种结果归结为女主的复仇。导演很会利用镜子与影子表现男主眼中纠结的角色
重看;3.5;恒定完美的三角形结构(男主是一对恋人的棱镜与传声筒),而苏菲如功能性外角,在三角行将坍塌时常产生强力支撑作用,侯麦的剧本功力一如既往的强悍,善于将这般流俗故事写得优雅有趣,半个多世纪前就拍出如此犀利通透之作。如果说《面包店女孩》尚能以结婚收场,尚能标榜些许“成功”的可能,这部对“虽普确信”男性们的嘲弄讽刺堪称直白——在他们眼里姿容一般、智商欠奉的女孩,竟能勇敢地以“牺牲自尊”来成全感情,竟还迎来幸福的可能;结尾沿着男主视线去凝视苏珊娜的身体,其羞愧与卑微几乎能溢出镜头。贝特朗与纪尧姆明显具有镜像功能,急于“成人”的前者暗暗师从后者(因而有各种奇怪的容忍);他们以为输在女性的“狡猾”(影片视角),然而其实双双失败于自以为是的居高临下。
男主对苏珊娜的爱是矛盾的,当苏珊娜靠近时男主会觉得她轻浮而放不下自尊去爱,当人家走开与别人一起时他又嫉妒,当最后人家彻底走远了,他才醒悟。纪尧姆把苏珊娜的感情当成儿戏,其实反之不也一样么?在感情上自以为是的男人最后还是输给了聪明的女人。
真正有资格“嘲笑”或者“报复”的人,是已经获得爱情的人(当然大多数人都不会这么干)~
侯麦电影中的男女对待爱情关系,有点像超英片中的主角对待超能力,学会接受它的能量,随之成长,然后意识到一个更大的、同类的世界。
suzanne的形象到底是怎么转换的 在我眼里suzanne只是该做什么做什么而已 为什么会被男主逐渐妖魔化了 本质上只是男主对suzanne的期望一直切换而已 我觉得本质上并没有很多心机不心机 占上风与否的问题 反而是我们的心态本身促成了脚力里的不同位置 归根结底要是脚力本身是不存在的呢?男女不思考dynamics就不存在 道德问题本质上就是个思维问题
叙事主体虽是男性,但思想已明显向善良大气的女人倾斜。女人的执着认真对比出男性的猥琐矫情靡弱和欠缺行动力,男人们互相利用玩一些龌龊的把戏,而女人在适当的时候果断离开找到应该爱的人,到了最后贝特朗还在纠结于苏珊剥夺了他们嘲笑她的权力,活该破财伤情如此可悲。
2020-12-31 23:46标记了“看过”:怎么开头就觉得看过?看完这部,侯麦徽章片单就过半了。(当时只是为了侯麦片单在2020年达到一半10部)2021-2-8删了上一次标记的重新标记“看过”:这次是真看过了!六个道德故事第二个。前面看着是真憋屈!苏珊娜倒贴也太多了!俩男的没一个正经人!最后倒是所谓“漂亮的反击”,要过得一直幸福才是呀!一直期待的很多周边海报用的那个抹后背的镜头原来在最后几分钟。侯麦果然还是絮叨,也出其不意。困也逼着自己看完因为今天收到了舒佩朋友帮寄来的深圳百老汇的侯麦影展纪念票根。唯有感谢。b站app投屏 今天是詹姆斯·迪恩诞辰90周年
道德故事第二部,兩男一女的故事,又再是喃喃自語的男角,這次是欠缺自信但又不停抱著自負心態高居臨下看待女角的感情追逐,試圖在另一強勢男角旁邊找回點點的優越感,最後發覺才是這場心理遊戲當中的輸家,男女價值觀大不同在這片精彩表現出來,頗有趣的格局
讨好别人,时而因怨恨自己的无能而远离这游戏,从头到尾不过是个跳台,作为一个被旁人借用以表达的途径而存在,早应习惯那虚假的热情,了解你是她引人妒忌的方法,不必灰头土脸,在开始的时候她也不过是另一个你,大家来来回回,贪恋什么?又值得再说什么?一次两次三次,这三角志我早听过千百万遍。
侯麦若不去当电影导演也一定是位优秀的心理学讲师吧,得多么细致的观察生活思考生活才能如此鞭辟入里的把握这些日常熟悉却难以描述的情感龃龉呢,透过摄影机镜头一边观赏一边反思,对待爱情太板眼则无聊太戏谑则轻浮太在意则失意太狭隘则自讨没趣——经历真的是经验的必经之路,每每自命不凡的菜鸟被老手耍的团团转而不自知,看戏之余惊觉曾经也不过是戏中人,自作聪明往往真的只是小聪明啊。
纪尧姆令人作呕……很能联想起读书时那种公子哥、孩子头之流一呼百应的场景。贝特朗对男权上风的莫名崇拜也不难理解,而一旦具有这种崇拜,也就很难摆脱。其各方面都不太成功的结局更多来自出身与性格,但身处这种结局时内心的郁结——也就是那段内省独白,则是因为无法摆脱这种虚假崇拜。三人降神会那场的插入镜头真有趣味啊……
六个(没)道德故事之一,侯麦果然能把备胎,pua,渣男等元素拍得细腻到位。男一男二你们在一起得了
"Rohmer situates the vulnerable working girl as the object of the self-righteous protagonists’ seduction and betrayal; the ambiguous amorality and indecisive ending offer no certain conclusions about the film’s moral stance, but allow the spectator to experience its misogyny"
早期侯麦叙事技巧和影像呈现还有些青涩,但人与人相处间的小心思已足够细腻,两位男性角色,或谨小慎微,或自以为是,终不如女性洒脱自在,最后不翼而飞的钱财算是为广大男性上了一课。
看似女性的“复仇”,实际是直男癌们的臆想。幼稚地捉弄女性并以为自己是“成功”的,发现自己“失败”之后还为自己找借口,真是活该被女孩抛弃。
对感情这样的索取实在不好评论。祝她和她们都幸福。2021重看,年轻的时候果然还是太年轻,这片子从影像到剧作都有些像夏布洛尔的《表兄弟》,侯麦电影中初次探讨,处在行动和信仰中的女性终究获得爱的主动权,而男性的沾沾自喜实在是太轻浮了。
比《面包店女孩》更好,因为在Bertrand身上能看到以前的自己,甚至是现在的自己。
烂小品。剪辑点诡异,摄影漏洞百出,非侯麦盛期水准。
侯麦总是能讲出这么逗趣的男女故事,苏珊娜淡定的小身体的力量居然有那么大。
PUA大师吉鲁姆不是主角,以受害者之一贝尔兰德的旁白,去讲述另一个受害者苏珊娜的遭遇。贝尔兰德在吉鲁姆使劲撺掇他一起占苏珊娜便宜的时候,尽管他凭良心是不乐意的,但早被洗脑了,一次次地放弃抵抗,有时还享受起了苏珊娜的痛苦,这种畸形的心理表现得很到位。不过他没想到,苏珊娜并不需要他的同病相怜,她看上去容易摆布、对什么事儿都说yes,软弱得像个没受过教育的乡下姑娘,但其实都是她自主选择的have fun。men can be so cruel to get what they want then don't give a damn once they got it.
六个道德故事2 片名起得很tricky——苏姗娜的事业,至于事业到底是什么,最后贝特朗的台词道出了玄机:她剥夺了我同情她的权力,让我们彻底变回了毛头小子。本以为是一个暧昧的三人行,却是一个姐味十足的女性故事,乖乖男贝特朗也好花花公子吉约姆也罢,不过是在女性身上投射自我缺陷的毛头小子,反到是苏姗娜,when she says she doesn't care, she doesn't!
2020.12.6 怎么讲呢,我觉得是从下一个故事开始,侯麦的女主角全都大放异彩,Suzanne还是差一点点,但个性已现。
开始体会到侯麦的精致与残酷,如果最后不通过男主角的旁白点出来可能会更高明,一个简单的爱情故事也能说清楚一种复仇的方式,即不给你怜悯我的机会。
剧本太好了。。。想了想后期反而的确弱化而变得更温和了 这里真是犀利得像把刀子
虽然最后点题比较经典,苏珊娜用她的淡定嘲笑了这些自以为拥有怜悯权利的人,但是不得不说整个片很闷
六部里面表现得相对比较杂的一部。爱情与友情交织的道德问题,让人想起特吕弗的《祖与占》。
..我還以爲只有Truffaut執著于一女兩男......Suzanne會不會一舉成長為Catherine?
一个可恶一个可怜一个可笑。如何对号?你我皆可。道德故事还是适合文字。
没有讨人喜欢的角色… 也没看出为什么suzanne在最后变得“让人尊敬”
不能说是结尾不好,既然剧情发展最后导向结尾做出那样的选择,我更认为是剧情的选择和我自己的理解不同。
“六个道德故事”其二。感叹穷人连爱都这样窘迫,富人在居高临下的关系里轻浮又放松。苏珊娜四处留债,钱或是情,连体面的裙子都只有一条。可她又的确潇洒,没爱过任何人,走时也不存留恋。她跟男主说的是“你真让我讨厌,但我们互相理解”。其实女孩要的只是这点,而非富人所理解的那样,所谓女孩都喜欢强迫。感情里重要的其实就是放松。“无辜或有罪,天真或狡猾,这很重要吗?”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注明出处:https://www.gouzhua33.com/jianjie/5310320243/1711814930158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