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美国7.8分剧情《不留痕迹》
《不留痕迹》介绍
名称:不留痕迹
别名:荒野之心(台) / 无痕成长 / 叶落无痕 / 孑然无痕
主演:迈克尔·德雷珀 / 托马辛·麦肯齐 / 艾安娜·伯克希尔 / 本·福斯特 / 戴尔·迪奇 / 以赛亚·斯通 / Peter·Simpson / Jeffery·Rifflard / Ryan·Joiner / Derek·John·Drescher / 达娜·米利肯 / Erik·McGlothlin / Alyssa·McKay / 杰夫·科伯
导演:黛布拉·格兰尼克
地区:美国
年份:2018
语言:英语
时长:109分钟
分类:剧情片
《不留痕迹》剧情介绍
威尔(本·福斯特 Ben Foster 饰)和女儿汤姆(托马辛·麦肯齐 Thomasin McKenzie 饰)过着相依为命的日子。父女两人在深山老林里安营扎寨,一直都离群索居,不和现代社会有所接触。虽然丛林里的生存条件十分的恶劣,但威尔觉得这才是他们应该有的生活。 某日,政府的工作人员找到了父女两人,强制将他们带回了文明世界之中,虽然在这里吃得饱、穿得暖,但威尔还是觉得自己仿佛在坐牢一般。终于,他决定带着汤姆再度回到他的野生王国之中,可此时的汤姆显然更加愿意待在无论做什么事情都非常便利的城市里,父女两人之间产生了巨大的分歧。在自己的意愿和女儿的渴望之间,威尔会如何选择呢?《不留痕迹》豆瓣热评
这个故事有一万种变俗套的方式,但是都没有,结尾很心碎动人但同时也留下了力量。小女孩很灵,但父亲的角色更值得回味,让我想起瓦尔达的《天涯沦落女》。一个人的放逐或许根本不需要去寻找任何答案。看完Old Joy再看这部,对俄勒冈州的森林非常向往。
住在公园就是无家可归,离群索居就会格格不入。关在笼里的驯马才可获得安全,修剪统一的枞树才能庆祝圣诞。用冰冷机器的提问定义什么是正确,剪有关梦想的贴纸畅想什么是未来。我们是藏在钢筋水泥后等待投喂的人,却视幕天席地的旅客为异类。我们都躲在面罩里怕被生活蛰,却从未试图获得大自然的信任。
难得全片保持着一种无侵略的中立性。先以雄性繁殖的海马来代独居的父女关系(项链,书本,橘皮),继而又用蜂巢呈现群居的一种可能,最后再用留置食品包裹传达尊重相异的生活方式;至此,各个方面都完整了,于是,末尾父女两人各行各路也如同林间漫步一样自然。
片子太棒了,无话可说。要吐槽的是,中文片名的翻译,此Leave非彼Leave啊,这意思是“别暴露”(信息量很大的!军人、野战、丛林生存、PTSD......),不是“叶子没有痕迹”……呃……
对大部分人来说,生活充满着理所当然。男主的生活离我们太远,但正因如此,我们得以照见自己的生活,得以发现我们或许不是方方面面地被给予,而是不同程度地被剥夺。深邃的森林安放着许多彷徨,男主的只是其中一种。看完片子,想到每个人都有这样的一个归处,竟然也获得了一些安慰。一个另类而诗意的电影。
刚开始觉得只是美国独立电影那种大路货,就差半场离席了,然而小女孩演技像是显灵一般,成就了接下来一切微妙细节,就像森林里的呼吸,
也许有的人天生血液里真的没有现代文明的基因吧,血浓于水的父女二人,在自由与现世之间的挣扎,令人困惑又同情,最终二人的的选择,更是让人心痛不已。两个主演表演太赞,小姑娘有成为下一个Jennifer Lawrence的潜质。
在不影响其他人的前提下,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生活方式的权力。救助机构无权让男主融入社会,男主也无权让女儿离开社会。
小身材大作为,于无声处直击灵魂!一个简简单单的故事,没有花哨的鸡汤,没有炫技的台词。退役军人父女远离尘嚣,选择一种自我孤立、自我边缘、自我放逐的简约生活,如此坚定,义无反顾。对于父亲的过往,以及心态,没有闪回,无从知晓,但恰恰这种提纯的手法,让影片更耐人寻味,仿佛一面谁都不忍心泛起涟漪的静水。更重要的是,每个节点都是反套路,一直到结局都如此让人唏嘘但合情合理——简约却不简单,年度佳作。
@IFFBoston 如冬天的骨头一样关注社会边缘人物,导演克制、温柔地描写了一对特殊的父女关系,生活虽危险但也不失希望。Ben Foster的父亲遭受着PTSD带着女儿流浪,表演内敛沉静。女儿坚强独立但时常也渴望稳定的生活,Thomasin会是下一位JLawrence。今年十佳
♪ Oh and I, I know you must go, and I think I know why, but I don't know why ♪
有的人他可能有PTSD,或者他干脆就不属于现代文明,而我们自大狂妄的人类,为什么又去给他们提供所谓的“帮助”呢,他们根本就不需要,更不用你来允许不允许,尊重同种生物的多样性,这是我看完这个电影最大的感受
以为会是一严肃版《追捕野蛮人》,结果弱化了“追”,放大了“逃”,后半段有意隐去了承载现代社会功能的追击者(不然哪会这么轻松),转而试图严肃探讨(在借助一定外力的条件下)离群索居的可能性,同时还埋了条父女关系演变的暗线(或者在某些观众眼里这条才是真正的主线),当然,如果注意力没放在这条线上,结局可能是温水煮青蛙式的冲击;拍得倒是非常认真,也不是说这样的事例不具有信服度,只是动机实在太牵强附会了,编导给父亲披上一层创伤老兵的身份就妄想糊弄过去也太低估如今观众的接受能力了,掐头去尾的拍法也够偷懒,结果企图靠只言片语建立起来的父亲形象也完全没撑住,倒是又见证了一位零零后戏咖的诞生。
片儿不错,什么《神奇队长》之类的都应该跪着看这片儿十遍。细节很丰富,靠细节而不是说教讲故事,用戏剧化的对白表现父女俩对野外生存态度的转变。Debra Granik这个导演有两下子。摄影很好,色彩很鲜艳。20190226: 今天给一个项目做健康安全计划,查到野外露宿的内容,才知道Leave No Trace是美国一个致力于野外露营者减少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影响的组织的名字。所以片子有可能reference了这层含义,从父女二人对野外生存的态度入手,探索两个人的关系,两个人的态度与Leave No Trace的精神有怎样的艺术上的呼应等等,我们又多了一个理解这部电影涵义的角度。
父女最终还是在融入社会和独善其身之间做了抉择。不论是社恐般的远离人群和普通日常,还是和人平淡地沟通接触,都没有所谓的不好的选择。影片致力于呈现边缘个体的生理以及心理状态,也探讨了回归社群的可能。女儿打开袋中文件,从影片给出的信息可以发现,那些文件并非身份证件以及别的重要文件,而是一些心理问答的暗示和报道社会问题的报纸。我们一定要感受到主流社会的情爱与归属,才能说明我们是安定幸福快乐的吗?当主流社群强制安排所谓的居所和工作时,也许他们并没有想过个体的感受,或者严重地说,他们直接忽略了个体存在的意义。
和“神奇队长”一样都是反物质文明的丛林乌托邦题材,但女性导演用包容取代了对抗,给厌世的现代人留下了逃遁的出口。父女感情刻画得温柔而深厚,更重要的是彼此都学会了放手。小女主太灵了,真人比电影里还腼腆,才满18岁!
又是一个灵气十足的小女生,Ben Foster演技更是没话说。同题材作品里的翘楚
导演替观众问了几次why?但他一次也没回答过
令人眼眶湿润的《不留痕迹》是一部小格局的公路电影,然而格兰尼克却将它拍出了战争电影的大气象。原因在于她将不同生活方式间的冲突以及对美国社会的价值体系、国土安全乃至对人类城市文明的质疑统统内化到了这对父女间的情感互动当中。影片大部分时间都在绿意盎然的“家园”里兜兜转转,让处于边缘的现代化生活看上去宛如不堪忍受的灾难。但影片最终并没有在山谷车间里驻足亦没有在批判的位置上停下脚步,我们恰恰是从那个离群索居向死而生的背影中体悟到了人与人之间的彼此需要和紧密相连。
有沁人心脾的绿,还有勇敢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人生道路的思考。整部电影没有腻人的煽情,非常通透,有水到渠成的感觉
我到林中去,因为我希望谨慎地生活,只面对生活的基本事实,看看我是否学得到生活要教育我的东西,免得到了临死的时候,才发现我根本就没有生活过。
不屑向任何人吐露心声,不愿与任何人发生联结,送他电话也不要,给他房子也不住,就要远离人群隐居山林,无比坚定绝不回头。那些长期活跃在社交网络每天混在人堆里讲一箩筐废话却时刻不忘标榜自己社恐的话唠,都来看看什么才是真正的社恐吧!
你的孩子是你的孩子,但Ta更是他自己。Ta有自己的思想、三观、爱好、性格,Ta应该用自己的方式,过Ta自己想要的生活,活出Ta自己的样子。
男主是sb吧,真人类迷惑行为大赏,搞不懂,女儿为了你喜欢的爱好付出了多少,这种人不配当爹真的,腿摔折了真活该!!!!死外边吧 就算是因为打仗心里有创伤需要在大野外住,就偏要让你女儿陪着你挨冻挨饿?? 你跟我说这叫给儿女创造好的条件了? 去死吧 一星给风景 一星给女主颜值 不能再多了
非常喜欢片中陌生人之间的成熟坦然,和冬天的骨头一样坚强、冷静、清晰,情感质朴又真挚,结尾因此倍加动容。信任和温暖无处不在,但同时又深刻地表达出个体终将孤独的信念,这是一种对人性的精确理解。即便是血缘所系、生死亲情,也会在成长中分道扬镳。没有道德批判,也不必解释前因后果,只需对自己的选择负责,在相伴时托付,在分别时敬重。
战争创伤导致需要远离人类文明回归丛林取得安宁。女导演的温柔,包容,不动声色的呈现,像绿茶淡雅而可细品。[B]
又名《爸爸·女儿和狗》参考影片《神奇队长》《幸存者》《森林深处》《追捕野蛮人》
关于爱,关于责任,关于尊重,关于自由意志,关于独立人格;没有立场,没有评判,没有是非对错。75-80之间,女主真的灵到不行。
★★★★☆ 读书的时候由校医打过疫苗,针头即将按下去的时候她不说会有点疼,而是说你即将感到针头的一些pressure。里面的爸爸教女儿骑单车,从头到尾都是说你脚要动要向下要给踏板压力,没有说你骑啊。喜欢这样不用词语来定义行为、感觉的时刻。生活是动词
D+/ 低配版Old Joy既视感?要是在人物情感的蓄积流动上可以更具体纯粹就好了,现在一边社会素描一边拉锯父女关系还是有点混乱且拧巴。当然差距最大的还是镜头感,一种谜之机械的精致影像,观众和自然的距离似乎反而被摄影机隔开了?
Thomasin McKenzie才18岁,如此干净、纯粹、坚定,比当年冬骨里的表姐更出色呢。
小清新滤镜开到100%的流水账……所有point都是蜻蜓点水一笔带过,不痛不痒
对于喜欢安定的人来说,父亲的选择无奈而又无法通感。
最让我感动的是父亲最后望着女孩远去的背影,那哽咽却又不舍的表情让人动容
小本!!你一个人作死当贝爷也就算了还要拉着妹子一起垫背??
8.0/10 分。蓝光。文艺片,剧情缓慢,但不乏味。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树和远方的荒野。。。小妹子演得很好。。。
7/10。影片隐藏的观点是社会是否有权力握有道德武器,将边缘人纳入正轨?无论救助机构的问答测试还是塔顺风车的老车主试探女儿,试图怀疑父亲对女儿施加某种侵害,结果一无所获,父亲只是沉溺于不可言说的战争创伤主动离群所居,受人安排的舒适生活对他启到反作用,护林员的挖土机铲掉露营地、差点冻死,暗示了主流社会对私人领域的打压以及独居生活的危险,铺垫了女儿厌倦这种逃亡生涯,当她悉心照料兔子、养育蜜蜂后接触到了群居生活提供的暖意,她有自己的未来,与父亲分道扬镳的结尾戏包含着不舍、沉默中回避与尊重各自活法等举重若轻的情感。典型的圣丹斯独立小片,自然主义的流浪汉小说套路,开篇用伐木、生火做饭、练习逃跑、收集雨水、掩盖脚印一系列纪实感的细节,引导观众猜测父女离开城市的原因,结果叙事回避了强烈的戏剧反转,颇令人失望。
以一種另類冷峻而不落俗的方式徐徐詮釋的現代文明語境下的「孤絕」與「逃離」
讳莫如深的过去,不可分说的自我放逐。像朴素平实版的Captain Fantastic,比Manchester by the Sea更克制隐忍,却后劲十足。编导的处理很极端,自始至终将父亲过往留白,不惜牺牲观众对人物的共鸣和信服感,但这种距离感却和女儿视角格外吻合,在结尾处产生格外的冲击力。表演上小本比起Casey还是略逊一层,这也是中段对人物动机理解无能的一个因素。女儿表演润物无声,但还是少了份表姐当年惊为天人的份灵性吧。
没有踪迹的是Will再次退回到暗处,宁愿流浪也不再愿回归现实;留下痕迹的是父女间难以割舍的感情,哪怕此后就要分道扬镳。治不好的“心病”无须再去纠结,不愿面对的“光明”就在“黑暗”角落里默默消化。终于又见Ben Foster用心演戏超开心,对老兵PTSD话题寄予的温情关注和山林间考究美丽的摄影抚恤了观影时失落伤痛的心。
含蓄且克制 PS: 看过很多这样的电影之后 此生最大的梦想已经是拥有一辆房车了
不一定所有情绪的都有和解,不一定所有人生都有归途,祝我们再次相聚在那里。
其实这是一部反战电影,退伍老兵患上无法治愈的PTSD,带着女儿逃离社会,远离人群。亲爱的爸爸,我们虽然是最亲的人,可我们却是独立的个体,因此我们不委屈自己跟随对方,因此就算不舍,我们还是必然要走上不同的道路。我们共同仰望同一片夜空,为对方祈祷安康。
75/100 电影模拟了一个孩子成长并且最终和家长“断舍离”的过程,看着伤感实际上应该开心,因为有多少人一辈子都剪不断和父母的“精神脐带”。(心里话其实是:如果是老本我和他去哪都可以)
影片用横扫大自然的镜头、幽闭恐怖的内景和人性的反复无常,讲述了人们在傲慢冷漠的体系中挣扎着找到出路,以及成长与分离的故事。是黛布拉·格兰尼克对边缘社会成员探索的延续(从《冬天的骨头》之后的第二部剧情片),这部电影对她来说是向前迈出的一步。
对于被城市折磨的乌合大众来说,这个片子就像憋久之后深吸了一口气
过往是省略的,原因是不明的,情感是真挚的,不是向往,而是逃离,群居的嬉皮士部落像个乌托邦的存在,tom上山往树上挂食物像是种和父亲的神秘联系,食物药品生存技能……看起来并没有脱离现代文明,人类为了生存的舒适花了漫长的时间才走到现代文明,却也有了不少的桎梏,关键的问题是如何发展它自由的包容性。什么才是好的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想起梭罗在瓦尔登湖的木屋和他的日记,为了实践心中的思想实验,却成了某种独立精神的力量和象征,重要的是他是个身体力行者。will和tom相互深深地关爱和依赖,最终走向各自的归途,挣脱人情羁绊和束缚,才是人格强大自由独立的开始。
军队服役过的人无法再回到人群中生活,放手任其自在,比硬把他拉回“正常生活”中要更人道。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注明出处:https://www.gouzhua33.com/jianjie/5310320243/1711815437160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