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法国8.2分经典剧情《我的美国舅舅》
《我的美国舅舅》介绍
名称:我的美国舅舅
别名:我的美国叔叔 / My American Uncle
主演:热拉尔·德帕迪约 / 妮可·加西亚 / 罗歇·皮埃尔 / 内莉·博尔若 / 皮埃尔·阿迪提 / 热拉尔·达里厄 / 菲利普·劳登巴赫 / 玛丽·杜布瓦 / 亨利·拉博里 / 亚历山大·里尼奥 / Véronique·Silver / 让·莱斯科特 / 杰纳维夫·马尼奇 / 让-菲利普·皮马赫丹 / 凯瑟琳·弗洛 / 瓦莱丽·德维尔 / 布里吉特·罗安 / Max·Vialle / 让·达斯特 / 阿尔贝·梅迪纳 / 洛朗斯·巴迪 / 雅克·里斯帕尔 / 埃莱娜·芒松 / 塞尔日·费拉德 / Dominique·Rozan / 达尼埃尔·达里约 / 让·迦本 / 让·马雷 / 多萝茜
导演:阿伦·雷乃
地区:法国
年份:1980
语言:法语
时长:125分钟
分类:剧情片
《我的美国舅舅》剧情介绍
巴黎的医生亨利·拉博西用理性科学,并且借助小白鼠实验来表述人的一系列精神活动。故事主角让·勒·加尔出生在巴黎,在小岛上和爷爷一起长大,在同学的帮助下当上了新闻部部长,顺利结婚生子。而后却与女演员让妮娜坠入爱河。让妮娜在巴黎贫穷地区的工人家庭中长大,却立志想成为演员,被父母横加阻拦后她离家出走,岂料当上话剧演员后顺利走红,从而结识了让·勒·加尔并与之相爱。哈格努(杰拉尔·德帕迪约 Gérard Depardieu 饰)出生于一个农场主家庭,因不满父亲管教离家谋了纺织厂技术总监的职业,并与未婚妻阿莱特结婚生子。后单位新晋职员维斯塔特却将哈努克的职位夺取了。三人的命运最终将会如何呢?《我的美国舅舅》豆瓣热评
#SIFF2014#重看;雷乃的蒙太奇技法在本片中登峰造极,且绝不晦涩,可看性一流;形式创新,以解剖动物生理机构拆解人类普世行为心理,以黑白片单镜头增强内心意识表现,现时和过去,欲望和克制,人生永无停休的苦闷,突破“当场”面对摄影机的局限,时间轴的错乱与重组信手拈来。
阿伦·雷乃又一部关于记忆与时间的曼妙影像。一方面,看似僵硬的行为主义心理学实验(以动物喻人)与精神分析式的科普解说穿插其间,与三位主角的情感经历和动作逻辑构成对位。另一方面,片头的定格照片蒙太奇(介绍人物前史)、片中不时剪入的黑白老电影片段(异情境下的相似情感)和无征兆闪回都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时空。于是,诗意就在跳跃断裂与自如流动之间盈溢出来。那些虽转瞬逝去却恒久贮藏在记忆中的片羽:永远只活在传说中的美国舅舅,儿时的缝纫机,钟表,单车,玩具火车,天鹅与海星,观察乌龟的淘气,演示如何抓-食螃蟹的爷爷,在树梢上和树荫下看书的日子,独属于自己的金银岛……一切都汇聚成了一道瑰丽的照片墙,在片头如透过锁孔一般被窥视,在片尾则完整浮现。| 爬虫脑,情感/记忆脑,创造与想象的皮层 | 掩饰统治欲的语言 (9.0/10)
神片,杨德昌最爱十部片之一。以笼中鼠比照人类,从生物学角度来解释人类在环境中的行为与动机,爱情、职场、家庭生活中的控制欲、谎言及其滋生的抑制、痛苦与烦恼。人物交织、理性态度、精神苦恼都与杨相似,不过此片更生物性,而杨更社会性,故事性也更强。美国舅舅作为改变的勇气与梦想的象征存在。
用生理学去解释情感。很有特点的影片,尤其前一小部分,。好像纪录片,又像教学片,之后则开始用情节去证明理论。有意思的是每个角色都与一个早期影星相对应,通过那些影星饰演的电影片段来与本片情节相呼应。因为前部分故事性不强,可能会很多人放弃,不过电影绝不只有故事片一种。
【私人影记】【阿伦·雷乃作品全集18】用人类学、生物学、社会学、心理学等科学实验角度来阐述主线:三位主角的纵横交织。黑白老电影里的角色+各类动物龙套,则阐述副线:人物的心理活动状态。奇特的叙事逻辑,言辞富有哲意胜于诗意。象征意义方面:言有尽而意无穷,就是科教味有点浓。
12.19 心理+行为 生活总是受着四个因素的影响:一是消费需要,二是满意需要,三是反抗,四是压抑。爱情和本能,自主和输入,被动与压抑,反抗与愤怒。无论选择怎样的方式来妥协,生存是决定的第一要义,给自己判死刑并不简单。
电影不再是主体,只是表达的参照,了解生命的另一种形式,画与话外的部分才拥有无尽的可能。
95/100,雷乃对蒙太奇的运用登峰造极。通过解构自然界来解构人类,黑白片的插入是人物心理的映射。视角是冷静而客观的,三条故事线的揉碎打乱并没有破坏整体性,而是造就了宿命感。意识,情感,欲望,人类从出生之日起就面临着社会的异化,改造,于是所有的痛苦都压抑于潜意识之下。
新浪潮中走得最远的一个,1980年的探索,论文式电影,先提出观点,再给以证明。结构新颖,形式上的创新吧,剪辑是大主角。但真的不好看。三个人物,一人三个脑,人类的一切动机和行为都可以用生物学实验去解释,长期处于抑制状态不反抗就会生病,一切行为都是可预见的支持基础是相当无聊的,观感略微不适。两星,但作为创作上的独辟蹊径可以借鉴。
通过几个人的经历(故事)交叉剪辑构成的论文式电影。大量的话语和说明,使得这部影片信息有余而情感不足。关于神经机能的说明也流于论述——虽有实验、并和人类行为相对照,但还是过于肤浅。前去美国而从未回来、传说死于流浪的舅舅倒是一个不错的象征。
各种年代的探索:三个人物,每个人都都有许多层,许多年代。这是图解心理制图术重要尝试,地图在同一个人物和不同人物之间叠合和转换。《现在尖点与过去实面》。动物,穿插的老电影人物,非理性剪辑。
走进科学式的实验电影 让我再一次相信任何事件任何情绪都不是偶然发生的 所有的都可以找到一个依据 片中提到 当不能把攻击行为发之他人时 便只能发之自身 于是会产生疾病
笼中鼠,世间人,都付笑谈中。叙事结构与剪辑的创新,静帧照片与黑白影像的运用,以行为心理学为基准,尝试用理论化角度,阐释人类欲望、动机、争斗与冲突,辐射至家庭、事业以及社会生活。但说教意味过浓,有些喧宾夺主。
人的本质就是动物~ 重看觉得后半段有点拖沓硬撑~ 不知怎么想起董启章~
四星半.首要的实验性在于打碎"场景"的时间属性(在这个意义下,雷乃从没变过),它们并不根据发生先后构成偏序,而仿佛各自独立的例解或幻灯片,其顺序全然取决于论述的逻辑:从纯是(Être)开始,直至对一般人类的动物行为学分析――那么,它是一部"论文电影"吗?雷乃精明地抵制了演证的诱惑,令论述从先行概念转而作为诠释出现,旁白便成了喜剧性质的闲话,承载着宏大理论和琐碎日常的冲突,真正构成一种杂糅的语气,一种微妙的平衡,一种带着温情和爱意的反讽,――换言之,理论反倒把故事浪漫化,让它变得"可爱起来",在这个意义下,本片堪称《安妮·霍尔》的同道.我们从混沌中拼凑碎片,只为发现全部存在的复杂性,解释的最终目的乃是显现出实事本身的不可解释――正如结尾的壁画,从远处看法度分明,在近处却不知所云.
是科学实验,人如白鼠、乌龟、螃蟹与野猪,明明在戏弄、推导或猎杀它们,实质上又有更大的神、自然或历史,在重复暗笑那人生模式再次轮转,可谁都在模式二字里翻不过身。无数旧影片的插入,真如昔日幽灵的应激回魂,其实所有反应都已有无数重复、记载与惦记,你我这些当代际遇,谁个逃得出往昔母题?拍得真是清醒而又混沌,厚重的信息量凌迟一般割下,片片精准,刀刀锥心,但明明都是生动的人,在逃离那些界限,那些清规,谁知童年时代的树梢,已经镶满人生的最高光。如此无可奈何,如此热泪满襟。四星半。@ 法国文化中心
这部电影将喜剧戏剧叙事与法国外科医生,神经生物学家,哲学家和作家亨利·劳里特( Henri Laborit)的思想并列。亨利·劳里特(Henri Laborit)介绍了大脑的生理学,并简要介绍了自己的背景。同时提供了三个虚构人物的传记,他关于四种主要动物行为的思想,分别基于食用,逃避,斗争和抑制得到检验。这三个虚构人物的生活在各个方面相交(让与珍妮(Janine)有染,雷内(René)与珍妮(Janine)谈其工作的未来),每个人都面临着改变人生的决定性时刻。在这些时刻,他们被视为具有法国电影中一位著名明星的形象的自我认同(吉恩(Jean与Danielle Darrieux),珍妮(Janine与Jean Marais)和勒内(René)与让加宾(Jean Gabin))。
这片怎么还没人修复发蓝光!之前上影节看的也是划痕厉害的胶片拷贝...
8.5/10。①如简介所写的三主角的故事:女演员A;生活顺利的男B(爱上了A,但B已成家,故两人陷入了道德与情感的困境);面临被辞退危机的男高管C。②影片是一方面制造间离一方面渲染情绪的「解构电影」(方法论同质于疙瘩的《蔑视》),其中制造间离主要通过解放时空(将不同的时空混杂在一起)来实现(值得注意的是有些时空的解放既有间离也渲染了情绪),具体手法如:开头运用声画对位的空镜头蒙太奇奠定制造间离的基调;不时插入各种异时空的心理与科学的科普解释旁白甚至段落;介绍角色背景的定格照片蒙太奇;不时插入其他电影的片段(与故事虽时空相异但情感同质);各种闪回与回忆旁白。③影像的情绪冲击还有提升空间;个人以为主情绪电影不应使用群像叙事(同质于《不散》),扣1分。
经典重看。影响世界观人生观的电影,神秘主义的反面,统治和阶级,现在和过去,大脑如何运作,科学论文一样的电影。人类一切行为的动机,生存的本能,语言的伪饰,都可以找到依据。大脑被统治欲所支配。他否定了激情,而所谓的感情,只是人类排遣寂寞的拙劣表达。
用生物行为学等科教方式来阐述人类的情感、行为和心理,时不时用黑白电影里的人物镜头来突出表现人物的心理状态,很有创意。
教科书级的剪辑运用,两段极简且没有太多细节陈述的故事被进一步打散放进反叙事结构里,像人类行为学科教片一样证明了看似复杂焦灼的情感背后的动物性和无趣。在秋日林间翻找栗子的野猪不知为何显得特别诗意。
雷乃这种倚重文本的,英文字幕進入得好累,人体行为解剖学,用患绝症来胁迫或者挽回其他人的桥段好像挺常见。从这三个人来看,上层阶级还是挺靠虚伪和慌言维系生活,普通出身的人则凭借善良和真诚遍体磷伤(好像角度完全错了)
非常棒的结构。对感情用理性的科学方法进行探讨,蒙太奇也很有指向性又靠谱~哎~幸亏一开始忍住看下去了~
一部间离得厉害强迫观众思考的片子。前半部静态照片很有意思。所有人不过都是小白鼠,导演干脆把剧情部分再现为科教片。几个主人公的人生经历如果用拉康或者阿尔杜塞的理论分析可能比较好吧。影迷电影,可惜我不知道里面不断出现的黑白片是那部电影,作为本片的副文本,不知道太可惜了……
把金色的童年解构得一塌糊涂。然而解构摆在最前,让人物的喜怒哀乐像是仅仅在玩闹,极易倦怠。对“美国舅舅”的痴望预示着雷乃将拍出《I want to go home》这样的神片。
t7c044dd2csub:t737b2ec7e(2014\6\20 15 45 @影城3 #12idx:t7a51547a4
以科教形式开头,记忆闪回、小白鼠实验、情感或动作相对应的老电影和剧情拼接形成独特的“画外音”蒙太奇。但我没看懂讲的啥意思,和《广岛之恋》一样睡着数次,不行我看不了阿伦雷乃。#法文
第57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原创剧本提名
对神经系统的讨论大量出现,让我想起讨论film & emotion时候的神经学解释,相比那些理论文章雷乃倒是非常清晰明了,玩教学片形式很开心,也凸显了他穿越时空剪辑的特色,但是整体结构…还有这种简化、架空(甚至缺失)humanism的existentialism…就很无聊。
总之对此类絮絮叨叨的电影无爱,虽然台词蛮不错的,这也是我不喜欢伍迪 艾伦的原因。
阿伦·雷奈太有创意了。看一遍是看不懂的,要找一个好的字幕,中英文对照着看。
表面上是最为直接的论文电影,但看完后却发现神似三重协奏曲。三个角色的生平与其看作是讲座的例证,不如说是各自独立、却又共同协作的三位独奏家;Henri Laborit的角色可看作是乐团指挥,他的生物行为理论为乐曲树立基调,但无法控制各个独奏家。我更愿意把老一代电影明星桥段的插入理解为一种人文精神对科学秩序的对抗,不是生物本能普遍作用于今人古人,而是对前世的回忆让存在更加立体,让生命中的瞬间充满价值。某种意义上,这部片子可以说对生物绝对论提出了挑战,用虚构叙事的多元复杂来质疑理论的天衣无缝。虽然主人公一度变为小白鼠,完全失去自身独特性、沦为命运的实验品,但结尾用模糊的壁画让一切又重现悬念。我们看到了命运的运作(整颗树),但终归要回到具体的生命时刻(一块砖),我们能感知到的只能是自由意志的碎片,选择仍是合理的
像是听了一场生物社会学&行为心理学论文讲座,并且思索与影像结合得如此巧妙,雷乃的蒙太奇有种戈达尔的错觉。
结局时,一只小白鼠在压抑中自杀,但他最后在阳光下见到了他的家人们;两只关在同一房间的小白鼠在无意义地互相伤害,well at least they won’t kill themselves。这是一个无奈、戏谑、但又存有希望的结局。电影的基调理智到冷酷,但却用了我的美国舅舅作为标题。那个被声称在美国流浪时独自死去的舅舅,那个象征着勇气和改变、却被世人污名化的舅舅,是我们从日复一日的挣扎中解脱的唯一出路,是理想主义者心中的乌托邦。就像少女革命中Utena掀起革命,QAF中Stuart和Vince奔向伦敦,DW里Rose和Doctor闯遍天涯海角。就像电影的三个主角都因为自己的勇气而突破了原生家庭的桎梏。当然,实际上电影远没这么乐观,but I choose to see the beauty…
三个主角关于成长的叙述和现在的生活被完整纳入一个行为学家的研究视野,两男一女都有一个象征性的“美国舅舅”的故事并且三人命运在回忆中是互相交织的,这也正是雷乃永恒不变的关于“记忆”的主题,三个人的回忆碎片——每个角色的成长剖面以马赛克的方式镶嵌在一起,如同德勒兹所形容的地图绘制,包罗万象,完全敞开
理论、图像与情节间的互证非常厉害,我无从得知其中是否真的具有严谨的科学性和社会学依据,但雷乃通过蒙太奇和影像节奏的控制操弄观众心理以达到论证目的的高超技巧是无与伦比的。典型的故事配合蒙太奇影像、线索间的对照和旁白引导呈现出了宿命感,他让我们逐渐相信那些人物所有看似主动性的行为倾向其实均由社会潜意识和动物本能所驱使。
想要更好的达到导演的意图,我建议不要影像,它很严重的干扰了我对心理生理学的理解,这种模式很不可取,或者说没处理好
这片看上去使用了许多后现代拼贴手法,其实反映的思想是19世纪的自然主义----从病理学的角度来诊治社会/人生。这种形式由雷乃玩出不算出格,不过片种俯视众生的上帝视角让人觉得不大适合雷乃的气质。如果换个德国导演来,可能会去得更尽。pelni船上看过。
我以为只有戈达尔能够驾驭如此自由穿梭于形式与风格之间的电影论文,但雷乃以无可挑剔的技术证明了左岸派丝毫不逊色于新浪潮,生动实践着形式即风格的真理。电影中雷乃关注的是世界在人脑海中的主观印象以及怎样讲述这种印象,有限的个人视点取代了无所不知的上帝视点,幻觉、臆想与内心独白质疑了我们置身其中的客观世界,这时一切便回到了最基本的问题上来——人类是如何认知世界的。这是一个认识论的问题,雷乃通过生理学结论的旁白穿插三个不同个体的行为回答了这个问题,如同康德一样调和了理性主义与经验主义的矛盾,即认知始于经验,形成于理性,而那个贯穿全片的美国舅舅正是个体在理性与经验之间自省内化的结果,也可以说是个体对世界表象在潜意识中内化出的抽象概念。为了使抽象与具体产生联系,雷乃运用了大量的隐喻蒙太奇拼接起理论与现实。
看不见的美国舅舅就像是生活中要逃避的问题,雷乃用过于实验的手法去讲生物的趋利避害,三组人物的发展就是在探讨人性的复杂,片中人物的反应和老电影的交叉剪辑非常妙,也算是雷乃的小花招吧。
你會無法忍受影片的慢節奏、不幽默、非常規敘事,人類學、哲學命題探討穿插黑白老電影,情節平淡無奇,無法忍受不疼不癢……但你最無法承受的應該是,你被培養的固化思維和審美情趣,猶如機器,悲從中來。
"论文电影",人人就像小白鼠。。让人联想起扎努西的灵性之光。
雷乃 用心理学来解释一切:战争、焦虑、痛苦等等
interestng生物学+社会学+人类学+神经学;4种行为:消费逃避斗争压抑;3种大脑:爬虫记忆大脑皮层;3种神经机制:奖励惩罚压抑;支配关系无处不在,建议阅读《猿猴的把戏》;鼠头人身;各种动物的出场;戈达尔《狂人皮埃罗》式的对白;存在主义、精神分析学、直觉主义;以及二战后欧洲笼罩的美国阴影?
4.5 阿伦·雷奈创作本片的实验性要远大于去讲三个主人公的故事,一直没有出现的美国舅舅看出我的叔叔于勒对阿伦·雷奈的影响,影片剪辑很有趣,将主人公与他喜欢的电影片段交叉,将动物研究与生活哲理对应,真像是在写一篇论文
看似僵硬的行为主义心理学实验(以动物喻人)与精神分析式的科普解说穿插其间,与三位主角的情感经历和动作逻辑构成对位。片头的定格照片蒙太奇(介绍人物前史)、片中不时剪入的黑白老电影片段(异情境下的相似情感)和无征兆闪回都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时空。诗意就在跳跃断裂与自如流动之间盈溢出来。那些虽转瞬逝去却恒久贮藏在记忆中的片羽:永远只活在传说中的美国舅舅,儿时的缝纫机,钟表,单车,玩具火车,天鹅与海星,观察乌龟的淘气,演示如何抓-食螃蟹的爷爷,在树梢上和树荫下看书的日子,独属于自己的金银岛……一切都汇聚成了一道瑰丽的照片墙,在片头如透过锁孔一般被窥视,在片尾则完整浮现。(冰红深蓝)
好好看哦,没想到雷乃也能这么可爱。明明也是很老土的精神分析结构手法但就是很好看,情节和情绪没有让位于符号,叙事和精神分析两个系统各自完整自洽又相互嵌合,自嘲的荒诞感造成的间离效果可爱又真诚。法国知识分子总归还是轻盈的。刚好作为《分手的决心》的正面教材
潜意识包含了我们被压抑的一切,也包含了难以表达的事情。被我们称为个性的东西,是以价值观为基础随机建立的。随着人的长大,个性越来越稳固。痛苦无法停止。知道了自己的大脑被统治欲支配,事情才有所改变
感覺應該系我down嘅版本唔夠好,一遍落嚟好似睇唔多明,最令我感到不解嘅系點解套戲要叫《我的美國舅舅》,這個舅舅是who啊?關美國又乜事呢?觀影恍如聽了一場關於大腦和人類發展的講座,再配上小白鼠實驗,唔知我仲以為睇緊《走進科學》。Anyway我嘅理解系套戲大概講述了Henri Laborit教授用三個人的生活故事來討論生存、戰鬥、獎懲和焦慮的行為主義理論。René是一家紡織廠的技術經理,必須面對企業裁員帶來的焦慮。Janine是一位自學成才的女演員,她得知愛人的妻子奄奄一息,必須決定讓他們團聚。Jean是一個備受爭議的事業攀升作家兼政治家,處於人生的十字路口。
雷乃用其无与伦比的蒙太奇编织的一部论文,即便到了第二部分我们开始不由自主地将理论套入到片中碎片式的人物解析中开始解读,影片最后突然落地于的那一片废墟和绿墙,还是绽放出一丝万物复苏时纯真的灵动。
虽然无法理解阿伦雷乃的逻辑,但是还感觉很新颖很牛,超越了电影故事本身
美国舅舅,生活在别处。选择逃避是人的生物本能。精妙狡猾的雷乃。
老电影和生物学在蒙太奇的编织下爆发出最大能量的魅力 大量干瘪的科学话语被影像赋予了生命与诗意 经由俗套drama故事的伪装实则去无限探索“人体意识”这个带有永恒神秘性的命题 数个画面的拼贴都想大力地拍手叫绝
对形式至上的电影越来越欣赏无能;摄影和表演看上去很“业余”。
哈哈ppt+互文引用叙述 继而采用复合电影叙述 每个主角对应一部老电影互文和记忆在神经科学的框架下讨论 解释得好有道理都快信了 但总的来说不能认可这种理想化的科学类比,这在我看来是法国哲学的很大的问题
我想起杨黎的一首诗,他在诗里只写了擦玻璃的事,却会让人想到平行宇宙的理论,这便是诗歌的妙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言有尽而意无穷。其实电影也一样,电影可以用来图解哲学或科学。但如果先说出理论,再围绕理论展开故事,似乎就有些本末倒置了,会给人概念先行的感觉。不过也不失为一种尝试。
故事不是很有意思吧,还带解说分析选择的,穿插的老片片段挺有趣。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注明出处:https://www.gouzhua33.com/jianjie/5310320243/1711816646165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