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法国8.6分爱情《爱/他们俩》
《爱》介绍
名称:爱
别名:爱‧慕(台) / 他们俩 / These Two / Love
主演:让-路易·特兰蒂尼昂 / 埃玛妞·丽娃 / 伊莎贝尔·于佩尔 / 威廉姆·西梅尔
导演:迈克尔·哈内克
地区:法国
年份:2012
语言:英语
时长:127分钟
分类:爱情片
《爱》剧情介绍
导演迈克尔·哈内克凭借本片再度勇夺金棕榈大奖。 本片的两位老戏骨分别是威尼斯影后和戛纳柏林双料影帝。 Anne(埃玛妞·丽娃 Emmanuelle Riva 饰)和Georges(让-路易斯·特林提格南特 Jean-Louis Trintignant 饰)这对老夫妻已经 80多岁了,他们都是退休的,有教养的音乐教师。他们的女儿Eva(伊莎贝尔·于佩尔 Isabelle Huppert 饰)也是一个音乐工作者,目前生活在国外。可是有一天,Anne突然中风,随后偏瘫,卧床不起。而正是从这一天开始,她和乔治斯的爱情,在某种程度上开始了考验......《爱》豆瓣热评
想起10月中那则夫妻黄河边徘徊12小时,丈夫将瘫痪8年的妻子推入江中的新闻。天朝这是没医保没钱,但有的都是爱。用不了多久,我肯定记不住这部电影的细节,记不住摄影场景和场面调度,甚至记不住那几句戳痛人心的对白,但我能记住那种绝望的情绪,就像老头讲叙自己小时候看电影的经历那样。★★★★
痛苦的观影。另附真事:同学家爷爷奶奶,奶奶老人痴呆症,爷爷守着,一日三餐喂稀饭。当年总去他家下棋,上上下下都被老奶奶盯着,那就像两只活着的眼球,附在了一具无生命的躯体上。这么照顾了三五十年,可能是儿女不孝或其他原因。后来,爷爷掐死奶奶,自己上吊,双双没了。当年,听后只是觉得恐怖
一对恩爱的老头老太太,一天老太太中风瘫痪了,吃喝拉撒都由老头照顾,老头最后实在受不了了,就用被子把老太太给闷死了。于是大家都感动的哭了。
哈内克在一个室内环境里像拍出了无限天地:演员、调度、声、画…对细节锱铢必较。晚上跟一个他的灯光师的朋友吃饭,说到片头长镜重拍了几十次,各种静止、推轨、跟拍,像高山一样险峻刺激,不容丁点差错。两人在餐桌前那一场,那个颜色!光线之美几乎让我尖叫:这种既冒险又无差错只叫人回望古油画。
上乘之作。大多數電影主題基本集中在希臘神話和荷馬史詩,這次也是回家(奧德賽),問題是家在哪?老頭把現實意義上的家做成了棺材,因為老伴懼怕醫院;然後某一天仿佛看見她又能洗完了碗出門散步,也跟著出了門。這其實是個浪漫的結尾。悶死鴿子和悶死老伴是一個道理,這樣的愛對誰都是解脫。
看过之后缓了好一阵。除了前期宣传的直面生老病死、病痛对爱的折磨外,还有强烈的无力感,渺小的人最终不得不面对的痛苦。极简主义风,密闭空间的情节拓展。空镜用得很棒,让观众有时间去消化剧情带来的情感冲击。冷静到冷酷的哈内克。海报很温柔,电影却不仅有温柔的一面
生命与死亡就像那只鸽子,抓不住也留不下,只有白头偕老的爱才是永恒。极简克制,内功深厚,诸多意象,细节制胜,绝望压抑,也有难以复述的细腻感动,两个老演员表演太震撼。
爱一个人最幸福的事就是要陪伴他到老。然而我们最不想让爱人看到的,就是自己老去甚至将死时的惨状。永远的悖论。
每每看见行将就木的老人,悲悯之外,更觉恐怖。老,意味着行动迟缓,反应迟钝,记忆衰退;老,意味着肤如沟壑,齿秃发落,面目可憎;老,意味着百病缠身,苟延残喘,与药为伍;老,意味着性格乖戾,思想陈旧,与新鲜事物不能相融……哀莫大于老,可我终归也有老的一天;本片拍出了我心底深深的恐惧。
年轻的情人们常说,“好想和你一起慢慢变老”,真的,你们该去看看这个电影——看着生命从你深爱的那个他(她)的躯体里,慢慢离开,无丝毫浪漫可言。老,是件残酷、具体的事情,可笑的是,好像只有死,能勉强抵挡它。哈内克的残忍之处在于,他不讲述寓言,只陈述事实。
是疾病扼死了你的灵魂,占据了你的身体,那躺在床上苟延残喘的,早已不是你。是它杀了你,它还将继续蚕食我们剩余的尊严、爱与回忆。我必须杀了这恶魔,因为我爱你。我的爱人,让我保护你。
哈内克真是禽兽啊,艾曼妞丽娃都85了还要演裸戏……
不知不觉就掉下眼泪,那个临别的故事真是谁都无法忍住吧。最后有些魔幻的收尾,如同往常一样地关上门离开,不同的是再也没有人在等谁回来。两个老人没有去讨论未来、讨论生死,但他们的每个举动都牵挂着对方。这样的故事,该多么让人相信爱情却怜惜它的易逝!无愧金棕榈的年度佳作!两位演员太好
1.苦不堪言,爱如刀割;2.当你遇到影片中的问题,给你一个选择,你愿意选择照顾还是被照顾?3.眼睁睁看着所爱之人遭受痛楚与难堪,却无能为力的悲痛,多么重的痛;4.情节就像让人喝了一杯苏打水,没啥味道却还让舌头残留着一股咸涩味,实在不舒服。开头、结尾的设置稍稍有趣。
公寓已然变成爱情坟墓,同时经受内外两股力的打击:护士、女儿造访、鸽子和片头的破锁而入都是外力,威胁着“封闭式爱情”;在死亡面前,彼此的爱是唯一的精神寄托,这是内力,即便“爱你爱到杀死你”也是爱的至高境界。
“我小时候经常听到你们做爱的声音,那让我感到安心,至少你们还爱着彼此…”
哥又相信爱情了, 哈内克侯孝贤了,小津了。不过中间还有有他标志性的片段,专门吓那些装文雅又贪睡的观众
每个镜头都透露着冷峻的气度,但与此同时又充满了人的柔软深情。这温柔的残酷,残酷的温柔震彻心扉!无愧金棕榈。
Geroge坐在沙发上放着CD,幻臆中Anne在窗前轻轻弹起钢琴曲,恬淡伤感。自此泪水决堤,爱太伟大,以至于无声却动人。两位老人表演真实、震撼,年度最佳电影。
哈内克没有煽情,冷静地讲述了两个老人之间的情感,所有对话都非常合理,情感真实,再加上令人揪心的收尾,影帝影后级别的表演,让我当场哭成泪人,根本无法控制。
爱,是我们活在这个世上能得到的唯一甜头,生命在你面前无穷的铺展,没有尊严,无所谓羞耻,你不能嫌它太漫长了。你只是无能为力。
不仅是华服少年鲜衣怒马,也不仅“爱你衰老了的脸上痛苦的皱纹”或“我更爱你现在备受摧残的面容”,如同空镜叠加呈现的效果,爱、死亡、生活皆客观存在,要么我们默默忍受,要么亲手毁去,长达近两小时的温情铺垫后,突如其来的残酷和魔幻,生之荒谬无奈;狭小空间的长镜和调度,青灰色调,自然光线。
1.又是舒伯特;2.细节不深究,但老头搀扶老伴的有些动作明显不对,导演功课没做足;3.成天关屋里不出门不社交常人也会抑郁的;4.知识分子果然比贫下中农软弱,我娘抗战8年一秒没想过死,这位夫人还能走几步路呢就不想活了.
花朵向阳而生,人却不能向生而苟且。斗室里的爱绝望而凌厉,这是我给你最后的尊严。姥姥去年离世,动过一次超负荷的手术后,最后两年里她迅速消瘦,面容枯槁眼神黯淡无光,呜咽喊痛大小便失禁,生无可恋与安妮如出一辙。所以我能理解老头用抱枕猛地一扑,那是另外一种绵密的爱的方式,其他人无权指摘。
重看了一遍,得承认当年看走眼了。影片真正要表达的是对知识分子人格的敬意,敬其对个人尊严与爱的超越肉身存在的完整性的追求。惟结尾捉鸽子戏凸显刻意的意义灌输,可去掉。
我觉得应该让哈内克认识一下我奶奶和我爷爷,当我爷爷在病床上躺了一年零六个月的时候,我奶奶还能每天坚持锻炼,保持健康心态,同时在亲人面前拿我爷爷的“不能自理”进行调侃,以缓解全家人的紧张情绪。恩恩。真实的生活并非会像电影中展现的那样。不要以为你老了也会面对类似的剧情。电影只是电影。
顶级摄影与表演,不着痕迹的调度,戏剧事件硬切过去,极简的美。水音乐鲜花鸽子,温柔意象,倒叙开场。但恕我实在对这种疯人院式的解脱及高度发达的社会系统毫无共鸣,不久前接连两位老人历经类似磨难离开了我,切肤之痛如何能载?就算一个来自苦难民族无知个体的些许不是滋味吧。12棕榈
哈内克的水准只保持了三十分钟左右,最后十几分钟感觉比较做作。憋死老太太那个地方完全可以处理的更好。比较失望,三星半,老太太发挥真强。
那些爱的要死要活的人,你们是否知道什么是生死。理解这部电影,但就是不喜欢,太压抑。
相比钢琴教师差好多,打分竟然比钢琴教师高一分多。豆瓣评分已被占据道德制高点的人们攻陷。。
一切大师范儿!剧情简单,但是没人能拍出如此合情合理的震撼。一切都不加粉饰的,却透着电影语言的原始形态,可是情感表达却丝毫没有流失。是爱,是生活,也是我们人类的常态,这一切都在缓缓流动直到爆发。两位老人的表演真是毫无痕迹却无比动人。电影最原始的力量,一定来自于情感。
我只能理解这是法国人的爱。中国人的爱不是这样。我不会接受老头的这种处理方式。《恋恋笔记本》里的那种方式才是我能接受的。但如果要讨论怎么帮你爱的人解除痛苦,那是关于安乐死的另一个话题。在这里,我只看到了老头的没有责任心,逐渐显露的控制欲,两口子都孤僻不愿意接受帮助,真是绝配!呕吐
像Haneke这样能把所有到他手上的故事都拍成报纸社会版新闻小标题也不是什么容易的事啊托腮
就是这坑爹的电影,什么价值观,我要吐了。谋杀犯怎么也可以成为同情对象的!
今年看的奥斯卡BP提名的最后一部,不少地方没看明白,鸽子那个结局没懂,看来段位还不够高,生活阅历还不够也许很久以后我会忘记里头所有的对白和镜头,但是我永远也忘不了男主听着音乐幻想着自己的妻子弹钢琴的那幕还有贯穿全片的绝望情绪,人最大的哀莫过于慢慢老去
反正我是没哭。这样的电影看似纯粹,接近电影的本质;但影响极坏,纯靠几十年功力的导演和演员压阵才可一看。电影不是这么拍的,哈内克也只有一个。
try to not hold try to let go... ps 受够了这种因为拍而拍的东西,假大空,题材也很肤浅,而且拍的也没有什么可取之处,客观性又不强阐述的东西还不如帕爷的死亡医生。看看所谓的温情,还不如回家好好关心自己的老人们~还不如去医院看一对相濡以沫的老人手挽手抗病相互扶持来的感动
新闻发布会时有个记者问为啥这次就一间公寓开始整极简主义了,哈内克回答淡定:因为旁的都跟主题无关。回头再看看这三个演员的年纪,85,82,59,人家哈导又发话了,只要演员和剧本好就有戏。这电影如果万一上了国内院线可千万要去看原声字幕版,三人都是会用声音表演的人,声音的表现太给力了。
让你活着是爱,不愿让你离开;让你死去也是愛,不愿看你痛苦。其实,无论怎样都是痛苦与残酷。
风烛残年那些事…你承受不住,但再也抵抗不了。年轻时我们以爱为大,付予它无尚荣光与最高价值,但此刻它卑微孱弱得帮不到你,也救不了我。曾以为唯有爱可以抚慰的灵魂、爱方能赋予的轻盈、化解的屈辱、得以成就的高贵、因爱而保守的尊严…来到长路尽头,却诸事无能为力、圆满不了,皆须仰赖死的登场。
“我给予了观众‘参与’这部电影的可能性。观众不再是被动地去消费影像,他们不再是被影像喂养的。说得赤裸一点,我试图强迫观众去做独立思考。”——迈克尔·哈内克
情感很克制,爱与衰老死亡的冲突简单而深邃。
最初走到一起的那份爱已经被颂扬得太多,却又有多少真的贫贱富贵健康疾病不离不弃走到了最后。姐哭出来的不是怜悯不是感动,全是悔恨啊!年少无知的时候没好好伴护病痛中的亲人。感情也是需要学习的。虽然对Haneke有偏见,但这厮这记出招确实手中无剑而心中有剑。给爷爷奶奶的演技跪了orz
哈内克是不折不扣的“毁灭之王”啊,及其擅长在安静到无聊的生活中表现毁灭,哪怕这么一出带着美感的晚年故事。
"Amour"不断提醒我:我是个普通中国人,而非文艺法国人。我可从戏剧理解角色动机,可从精神体会人物尊严,甚至哀莫大于死之收尾亦非无法接受——但作为一个“普通中国人”,"Amour"的貌似透彻远不如《桃姐》的暖中带寒、亦亲亦疏动人。或许这样讲浮浪而残忍,还是得说——不要太矫情。
我的父亲母亲目前正是片子里的状态,甚至比这老太太更严重,在他们两个人身上我看到了爱,一种属于中国式的爱,正是这苦难让我对爱,对亲情对婚姻有了新的认识。
哈内克加冕双金棕榈之作。1.直面衰老,疾病与死亡,关于爱情和尊严,残酷到令人欲哭无泪;2.叙事极简,冷峻内敛,固定机位长镜头,封闭空间的震撼表演;3.除几段剧情内钢琴曲外毫无配乐,沉默中的悲悯;4.油画空镜与童年往事;5.幻想中弹琴与费力抓鸽子,冲击力极强;6.以后记不住剧情,绝望感却刻骨铭心。(9.0/10)
得老年痴呆的不是老太太,是哈内克
四星半。走入心灵的迷宫,看一场爱和死亡的宣言。简单的对白,琐碎的细节,长镜头,漫长的生命,慢慢渗入心底。
冰冷的镜头下是最炽热的情感。那一巴掌将我彻底击垮,年度最震撼的镜头。不必再多评论技术层面的细节了。“我连电影也不记得了,却记得那种感动。我认为哭泣是令人羞耻的事,但当说到我的感动时,泪水又涌起,甚至比看电影时的感受还要强烈。” 有一天,我也会忘记电影的剧情,但那份感动将伴我一生。
爱就是二人共守一座孤岛。在衰老疾病死亡、女儿护工邻居面前为了最后的一点尊严而竭尽全力。
在这部没有一处外景,摄影机始终固执的来回于室内的电影里,鸽子从天井的闯入,带了最不可思议的一幕。老头拿起毛毯走过去,当人们以为他会像用枕头捂死自己的妻子一样,对待这外来之客时,只见他低头轻轻爱抚。鸽子化身成妻子,就像结尾他放生了它,就像妻子“死而复生的”从正门走了出去一样。
多冷静的故事,多真实的情感,使得看完后眼泪依然流出眼眶。极简镜头、单一场景聚焦在一对相伴多年的老夫妻身上,每一段对话自然生动毫不做作,似乎我们也身处在他们的起居室里同他们一起生活,顶级的表演无法忽视,细腻的感情刻骨铭心~
电影要这么拍真就没啥意思了,越来越讨厌哈内克这种走火入魔式的零技巧创作。除了两位八旬老人的表演,其他的恕我欣赏无能。戛纳评委向来背离人类正常趣味,但我理解不了这么多人的追捧,如此沉闷冗余的讲述,配不上这么悲天悯人的题材。
金棕榈的分量!第一次在电脑屏幕前等字幕放完,闪现的字体触动眼睛,现在脑子完全是空的状态。欲哭无泪,情绪郁结在心里。克制而隐忍,哲学家的气质,独一无二。室内空间,长静景,空镜转场,自然而深刻的表演。谋杀的那一幕太残忍,为“爱”的深化,最末的幻觉是情感的升华。立现,《圣殇》的表面花头
此片是我近十年内看过的最好的一部电影,导演用冷静的叙事讲述了一个充满爱意,令人动容的悲剧故事,悲情的结局下看到的是老夫老妻间难以割舍的爱。
喜欢山田洋次的善良的我怎么可能喜欢这个冷酷死拽的哈内克?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注明出处:https://www.gouzhua33.com/jianjie/5310320243/1711817429168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