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英国惊悚历史剧情《火狐一号出击》
《火狐一号出击》介绍
名称:火狐一号出击
别名:恩德培行动(台) / 航劫168小时(港) / 恩德培 / 恩德培七日 / 7 Days in Entebbe / Entebbe
主演:裴淳华 / 丹尼尔·布鲁赫 / 埃迪·马森 / 侬索·阿诺斯 / 德尼·梅诺谢 / 本·施耐泽 / 彼得·苏利文 / 安吉尔·伯纳尼 / 卡米尔·雷米泽斯基 / 马克·伊瓦涅 / 布朗提思·佐杜洛夫斯基 / 利奥尔·阿什肯纳齐 / 娜塔莉·斯通 / 弗林·艾伦 / 安德莉·代克 / 文森特·里奥特 / 伊弗塔赫·克莱恩 / 奥马尔·贝尔杜尼
导演:何塞·帕迪里亚
地区:英国,美国
年份:2018
语言:英语 / 德语 / 法语 / 希伯来语
时长:106分钟
分类:剧情片
《火狐一号出击》剧情介绍
1976年6月27日,四人劫持了一架法航航班。航班计划从特拉维夫飞往巴黎,劫机者中有两名为巴勒斯坦人民解放阵线(PFLP)成员,另外两名德国人归属于德国左翼极端组织Revolutionary Cells。他们劫持了上百名人质(主要为以色列人),并持续了整整一周时间。他们提出的主要要求是释放40名被囚禁的巴勒斯坦恐怖分子及武装人员。这部电影重现了飞机降落在恩德培后发生的故事,四位劫机者于此收到了乌干达独裁者伊迪·阿明(Idi Amin)的支持。该片根据最新研究,对劫机经过给出了自己的版本,尤其是关于非犹太人人质的释放过程。同时,影片详细地描述了以色列政府是如何凭借其安全突击队武力终结了此次挟持事件。《火狐一号出击》豆瓣热评
丹布和裴淳华太有CP感了!然而居然不是鸳鸯劫匪。奶本太帅了嗷哇啊啊啊啊啊!本该是全片至精彩重头戏的机场突击营救居然戏份这么少且一笔带过,虽然中间穿插着象征意义的舞蹈甚为新奇精彩和惊心动魄。以巴问题真是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心中的痛和惋惜。
看介绍以为会是红海行动那范儿的,结果…对不起打扰了…整个节奏都很舒缓,史上最有涵养的一伙劫匪,满腹理想又通情达理,人质情绪也挺稳定,小孩们甚至出门嬉戏打闹去了...后方的领导人和军队看起来也优哉游哉的,可能反而贴近真实?不知道。反复穿插一段舞台歌舞其实挺烦的,观感并不舒服。
剧本完成度不够,有很多节点可以把气氛写的更紧张。历史上这是以色列千里奔袭营救人质最成功的一次案例,可惜了这个题材。
德国理想主义赤军旅革命家小书商,巴勒斯坦国恨家仇民兵团,以色列总统内阁和实战小兵,一场现代舞……“人们要的不过是尊严,只要马桶就能带给人尊严,一个水管工顶十个革命家。”涉及角度太多,每一方都浅尝而止,有点靠台词喊口号之感;但作为《精英暴队》的导演,三观还是蛮正的
7.3/10 雖然大講他們的心理, 但......
讲述以色列特种部队最著名的霹雳行动,之前已经看过纪录片,所以很多行动细节已经很熟了,但依然觉得非常精彩,特别是把行动全程和舞蹈结合在一起。关联电影建议看下《巴德尔和曼因霍夫集团》和《慕尼黑》。
(5.0)作为现代史上最具传奇色彩的事件之一,恩德培行动从它的缘起、过程到影响都很有值得发挥的地方。这次似乎在爱国与人性罕见合一的纯动作片方面和民族冲突政治博弈方面没找好平衡,利落和深沉都不足。明显地前者被削弱,后者又不够深入。
导演想通过舞蹈表达的东西太晦涩,其他该认真表达一下的例如德国左棍的内心又匆匆带过,大概也是自己心虚
2018.02.20@Berlinale,7 Days in Entebbe又一部喜欢的电影,那段现代舞配上营救行动和每个人的内心活动太酷了!中立的从人的立场出发来看待这个事件,但中文译名有些失焦吧,这不是湄公河行动也不是红海行动 重点根本不在营救行动啊 重点是每个人在这件事中的why和what啊
#Berlin2018# “犯我大以色列者虽远必诛”,这种大商业片进主竞赛基本是个笑话吧,也就是看帕迪利亚金熊导的面儿加上要明星撑场子(迄今听到最狠的吐槽是:「红海行动」加段安塞腰鼓也能进柏林主竞赛--看了就知道为啥了)当然帕导的视听风格还很明显。主演之一是「再见列宁」的小哥
2位德国愤青民粹为了巴基斯坦解放和以色列干起来了。绝对的共产主义精神!从热血到冷静,随以明白,但已无退路,拍的很冷静!推荐
在观众期待了一个半小时之后,营救行动伴随着脱衣舞?不可接受的白痴导演。
每年电影节,总有几个导演自觉加入结尾炫技学派。
许多视角都露了一点线头,又没法再扯多一点出来,以致影片尽管铺了极广的面,人物的背景仍然暧昧。对比之下,女舞者这条线无论是剪辑还是视角本身都明晰立体,尤其它的舞台声音桥接到突袭现场,与现场搏杀的交叉剪辑又拓宽了空间视域。
除了最后的行动拍的很水以外,其他内容都蛮不错的。最近一年巴以冲突再次升级,看的很令人心寒。拉宾遇刺是我记忆最深的新闻之一,如果当年他没死,现在局势肯定稳定很多。另外,看到末尾才知道原来牺牲的上校是内塔尼亚胡哥哥!!!
有点扯淡呀,枪支直接从飞机上的行李箱中拿出来,安检措施跟我大中国差远了呀!!再往后,有点更扯了,那么轻易就靠近人质扣押点了,而且外面的守卫都是摆设吗?
本可多下笔墨讲事件起因,用人物命运来点题和平成为反战片。可本片显然没这个野心,完全不谈政治大环境,巴以多年的困境只在片尾字幕出现,小心谨慎不敢有一点政治错误,乏味。OK那导演是想拍动作片,可day1—6极其拖沓完全没有《精英部队》的张力,营救和政治决策都疲软,舞蹈更是败笔,失望。
感觉整个剧组都是和平使者,看过最温和最通情达理的一次劫机事件。该放人的放人,人质不吵不闹孩子们自由玩耍。减少了很多戏剧化的东西,增加的现代舞段落各花入各眼吧,割裂也割裂,震撼也是真震撼。
看裴淳华拿枪就跟看大本啃汉堡一样,憋笑。
2018.06.13其实拍得不错,但这个题材太危险,现在的低分实际是意识形态几面都不讨好造成的。不过我还是蛮佩服主创从恐怖分子的角度讲述这个故事的勇气的,各方观点(包括以色列内部的不同取向)都得到相当有说服力的展示,虽然是非很清晰,但并没有丑化哪一方的意图。
对恩德培劫机事件进行描写的一部电影。忘了在小学几年级的时候,在一本书上看到了这个事,当时就对IDF的千里奔袭印象深刻,此事作为反劫机甚至特种部队的典范事件。舞蹈很棒,虽然没看懂什么意思,但和剧情衔接得很好,唯一的缺点是最后的行动所占比例有点少,看的不过瘾。最后部分的灯光也很赞
这片子完全可以用主旋律的方式去表达,导演想阐述的到底也没有必要用这么文艺的方式说出来。还有有些左翼分子真是来搞笑的
五星/五星又一个被傻乎乎的译名耽误的好片子。基于真实事件改编的片子,总是令人心生恐惧,心存敬畏。
剧情我都懂,但是拜托导演下次别在大河之舞里穿插劫机了。
大部分角色都是一个空架子,跳舞整条线都是为剪辑的炫技而存在的,最后一句台词又生硬得丧心病狂。这么糟蹋这个绝好的题材,无疑是赤裸裸的恐怖主义行径。
很差劲的一部电影,导演的巅峰作品还得是《精英部队2大敌当前》。某字幕组全程将巴勒斯坦翻译成巴基斯坦,嗯,他绝对是大陆人,最基本的国际政治局势和巴以冲突都不知道吗?当然了,还是感谢所有字幕组人员的辛勤奉献,没有他们精神粮食也没了。
三星半。视角独到,采用反以色列建国的德国恐怖分子视角,分析巴以问题无法建立磋商对话的复杂原因。现代舞和军事行动的平行剪辑,增强了政治符号性的视觉冲击力。有种早年雷德利 斯科特的质感。
历史著名的营救行动,居然给拍成了歌舞片
我看了一下评论大多觉得电影中的舞蹈画蛇添足,然而我就是要五星给片中的这支《Echad mi Yodeah》(也叫椅子舞),只能说这个概念处理太挑观众。对我来说问题反而是:跟这个舞太熟了,导致处处追求纪实感的电影中这个地方最跳戏——我太清楚这支舞的首演不可能是76年了....
大失水准之作。真实事件本已足够传奇、紧张,还得拿段莫名其妙的现代舞来穿插对比类喻?!再加上用所谓探求对立面反派的心路历程来把剧情和节奏切割得七零八落,三线断续齐进,整片简直没法看。估计是前面已经拍了三个版本,陷入为赋新词强说愁的迷途了罢。
3.5。内塔尼亚胡和女友的剧情应省略,因其功能就是引入贯穿全片的现代舞表演(现代舞与突击时的杂耍蒙太奇,然并卵),不如多些内氏兄弟的互动。突击时的剪辑生硬,只好慢镜头弥补动作戏不足。另还有些史实错误。但这片真如烂番茄、MTC表现的那么差么?我看未必
纯事件过程铺叙,整个改编故事平淡无爆点。裴女士当起革命者来还是毫不示弱的。
不知道为什么大家评价这么低,分明是一部好片。
这么精典一个救援故事拍成这样,尽管是从另一角度,但看得不爽,尤其是救人质与尴舞交叉,动作那么慢,人质一个没死,只能说明绑匪仁慈。
差点因为这个SB译名错过了这部片。最大的问题在于作为一部解救人质的电影,一点紧张感和压迫感都没有。而且从最后的情节看,这本来应该是一次失败的解救行动,因为如果不是良心发现了一下,恐怖分子完全可以在他们冲进来之前杀掉人质的。关于是否要跟恐怖分子谈判,这电影倒是有自己独特的思考。
那个舞蹈真是看着烦人!有功夫多讲讲具体事件嘛!ps,巴以冲突是我的历史盲点,裴淳华没眼缘
本来挺不错的,导演那舞蹈的文艺情怀扣一点。连最后结束都不忘舞蹈也是醉了。
看完了整体,终于明白为什么这么好的题材只有这么低的分数了 讲真,去掉里面的所有舞蹈会好很多
乏味,令人缺乏耐心。舞蹈的部分好迷。。
对于想了解这段历史的值得一看。BTW 裴淳华老师真的很左唉……
看起来类型上类似《恐袭波士顿》,但两者还是有差别的,而且质量差好多,之前是因为进主竞赛单元才对这部影片有了浓厚的兴趣,结果一看才知道是那种让人很反感的主旋律。
以为是豆瓣白痴乱打分,哎,确实只值三星
根据多年前的著名真实历史事件改编电影,需要新时代带来的新的视角和不同的历史维度,但不能无视历史和定论。本片试图用纪录片的方式去重新审视历史,但却忽略了电影所应具有的情感和态度。有些故事,永远都不能做到真的客观。
一次世界闻名的营救行动 电影却重点揭示了政治与革命的复杂性 (超喜欢那段chair dance)神经质老太太手臂上的编号让人瞬间泪目 革命者的心理变化很有意思 本来只是想要谈判想要为巴勒斯坦人民的权利斗争 却因为德国人的身份被当作纳粹主义者 又因为在别国的土地上 为了震慑住别人 只能假装强硬 但巴勒斯坦人却认为他们是因为讨厌自己的国家才主导这次劫机 太难了 可惜 以色列从不谈判 可惜 50个革命者不如一个工程师 “如果你觉得自己毫无选择 那么你也是一名人质”“i fight so you can dance ” 似乎每个人都没有错 最后莎拉那段对着坏掉电话的独白也很感慨 我来 我知道我回不去了 但我又必须要来 Yoni-现任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的哥哥 大卫之星能否永远闪耀 和平还会有吗
史上最沉闷劫机,一点起承转合都没有。
丹布演了个理想主义者犯罪分子,不愧是搞出版的,人文关怀很重要。个人觉得还不错,可惜事先预习不够,导致对电影的现实投射无法全面了解……这电影才6分,豆瓣真的有严格到。
主要是劫机犯的视角可也没拍出什么,埃迪马森口音模仿得很卖力而以色列演员口音却很轻。摔大马趴脱衣舞太烦人。
明显这个事件被讲坏了,几乎不讨论劫机者的背景动机与以方救援的惊心动魄,但毫无意义地补充了背景音乐是如何诞生的这条线,再扯一些人道主义,结尾来点政治正确,除了摄影还不错。
娓娓道来,总体比较克制的片子。就是有的点想说的太多又没说出来。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注明出处:https://www.gouzhua33.com/jianjie/5310320243/1711819102175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