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德国8.8分喜剧剧情《再见列宁》
《再见列宁》介绍
名称:再见列宁
别名:快乐的谎言(港) / 再见,列宁!(台) / 民主德国在79平方米房间里的延续 / Goodbye Lenin!
主演:丹尼尔·布鲁赫 / 卡特琳·萨斯 / 丘尔潘·哈马托娃 / 弗洛里安·卢卡斯 / 亚历山大·拜尔
导演:沃尔夫冈·贝克 /
地区:德国
年份:2003
语言:德语
时长:121分钟
分类:剧情片
《再见列宁》剧情介绍
克里斯蒂娜(凯萨琳·萨斯 Kathrin Sass 饰)衷心拥护着社会主义东德,她的丈夫已经逃往西德,剩下她一人抚养一对儿女阿丽安娜(玛丽亚·西蒙 Maria Simon 饰)和阿历克斯(丹尼尔·布鲁赫 Daniel Brühl 饰)。1989年,阿历克斯上街游行被捕,母亲目睹了这一幕,心脏病发晕倒过去,不省人事了好一段时间。 当她醒来,她熟悉的国家已经改变——柏林墙推倒,民主德国的社会主义也随之瓦解。 医生说,克里斯蒂娜不能再受刺激了。于是儿子想方设法营造一个过往的世界给母亲。母亲因此得以活在过去的民主德国里:包括邻居的衣饰,电视的新闻,换成苏联食品的罐头。然而,阿历克斯用心良苦不可能掩饰庞大的现实世界。终于,儿子以自己的方式去和母亲讲述东德的变迁。《再见列宁》豆瓣热评
这是个和《窃听风暴》一样感人而且揪心的故事。纵使外面风云变幻,不变的是亲情。当人们还在物质需求和言论自由的泥沼中挣扎的时候,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只不过是不切实际的空想罢了。我们应该感谢邓小平的“改革开放”,它让我们不至于像民主德国一样走向绝路。
一个时代的逝去...列宁雕象的那个镜头真是经典啊...
她所相信的一切都变成了空气。于是他便在斗室内创造了一个空气蛹,供她赖以生存。
一个真实的存在了41年的国家伴随着母亲的骨灰和绚丽的烟花一同消失。一个时代就这么结束了。毛主席说过:世界是我们的,也是你们的,但归终结底还是你们的……而我们的未来又在哪里?
“通过这样不断地造假,我仿佛把民主德国变成了理想中的模样。”
我太沮丧了,我永远不会写出这样的剧本,拍出这样的电影来!
社会主义终于还是败给了资本主义,可儿子还要为母亲维持那份对社会主义的信仰,让母亲以为是社会主义大度地接纳了资本主义,很感动,也很好笑~~
我最喜欢的电影,只看过一次。我知道只需要看一次它就是我最喜欢的电影
我们的历史总是在前进,可是掉队的人自有其缅怀的理由。这是儿子写给妈妈的一封信,也是关于时代轰隆碾过的印记。能把一个谎言如此的自圆其说,剧本功不可没。内什么,Daniel Brühl明明很帅哪里像老鼠了(我好像穿越到“极速风流”了...) o(>﹏<)o
好棒的创意,里面那个小胡子播报员太可爱了,也圆了做导演的梦呢。抛去政治层面的东西(其实这个片子已经很温和了),这其实大概说的就是“为了亲爱的妈妈可以再造一个世界”吧。这种时代逝去的无力感真是让人动容啊
要说拍得有多好倒未见得,其实就是个情节剧的路数,但我真的好喜欢故事里那种浪漫化。让时间和光阴就这样定格在一个房间里,当母亲走出房间,与天空中直升机吊着的列宁头像擦肩而过,那一刻真是太诗意了。前进达瓦希里就缺这种浪漫,缅怀革命年代却没有浪漫主义情怀,那就是三观不正了。
最后母亲已经知道了,除了儿子以外的家人也都知道母亲知道了,儿子还在全力为母亲营造假相。母亲笑而不说破,女友和姐姐也笑而不说破,反倒成了大家合力成全他的善良,我觉得说软弱更恰当。“再见”有再见和不再见两重意思,《再见列宁》是不再见,但母亲见到半空中的半截列宁是再见,经典已极的镜头。
再见列宁,再见爸爸,再见童年,再见理想。
《美丽人生》后,又一个因为爱而撒下弥天大谎的故事。可惜的是,对于德国历史不甚了解的我,看这部电影的时候,也难免有了些关于政治上的困惑。但即使如此,我依旧挺喜欢的。——不得不说,阿历克斯还真是厉害,能把这个如此复杂的善意的谎言伪装得如此之妙,那个模仿《2001太空漫游》的镜头太好笑了。
像是一封写给时代的抒情长信,盖上了查无此人的邮戳,又被寄回了历史。藉由亲情的窗口,温情脉脉地演绎了时代变迁下人们的大开眼界与无所适从,这种变革感甚至通用在每一次的怀旧记忆里,让人顿感电影实在是太美好了。母亲望着直升机悬垂的列宁像,仿佛一个时代的挥手作别。感人至深的亲情也温暖人心。
这绝对是一部值得好好研读的电影,尤其是对于当下的我们,虽然不至于面临改旗易帜的动荡局面,但那些我们曾熟知的“真理”也在被墙外的世界迅速推翻。究竟是我们一直被迫活在一个巨大的谎言之中,还是我们早已深谙并甘于活在谎言之中?到头来发现信仰跟谎言其实是一个东西。#论影像媒体的洗脑意义#
就像有一集《我爱我家》,宋丹丹失忆了,贾志国一家一夜就回到了文化大革命。。。
民主德国并不完美,但她是我们的母亲,是我们的根
真正的辩证在爱之中,不是任何一方的胜利,而是东西左右各自成全。美术不错,虽然是做旧,但朴素得很好看,摄影一般,配角比主角出彩,电影被剧本夺走。剧作上设计感很强,加上布鲁赫的表演也激进,不合逻辑之处于是更显勉强;只能说通过家庭中个体身上的一件事,透视东西德统一这样震撼世界的历史事件,是轻盈巧妙的。当主角以东德视角解读这件事时,也发出了”这更像自己所盼望的德国“这种冷静的肺腑之言。列宁雕像离去那段该算是经典吧。冒充新闻联播的情节应该是出自以前的某部影片,好基友像是从考里斯马基电影里走出来的角色。结尾非常好,回顾了两德统一时的社会,烟花升起的时候不知道为何有点东瀛风味。只是日本电影也许烟花一升起就结束了,本片还留恋地给了地面上这些念旧“故人”的群像。个人很不喜欢。三星半。
这个国家,我的母亲与之永别的国家,她终生信仰,至死不渝.这个国家,我们让它一直幸存到,我母亲弥留的最后一刻.这个国家,在现实中从未如此存在过.这个国家,只有当我回忆我母亲时,才能想起它.
她曾经相信的一切,都已不复存在。集体密谋的保护。节奏特别好。德国统一不过是1990年的事;苏联解体,1991年。屋顶抛撒作废的东德马克、模仿新闻联播的假新闻,社会主义退休俱乐部、宇航员出租车司机,意识形态价值体系的保存期限是多久?Humor is tragedy plus time。离得远了,都变成了黑色幽默。
真是一部伟大的电影。曾经坚固的都随风而逝了。但有些感情被留到了世界尽头。
荒谬得感人。儿子以谎言保卫着母亲的信仰,“通过这样不断地造假,我仿佛把民主德国变成了理想中的模样。”电影向我们完美展现了正确的社会主义以及亲人间的那份情感光辉。“这个国家,我们让它一直幸存到母亲弥留之际。”这些行动的背后,是一个不断上升的政治寓言。
之前一直没看,不因为别的,就因为肯定是一看就喜欢上。结果——果然喜欢上了。以自己的母亲和祖国母亲合二为一,不同的是,作为政治实体的祖国母亲先行一步,而作为信仰的母亲迟迟没有离去。直到有一天,那个幻想中的影子也不得不幻灭死亡,恰如挥手的列宁头像掠过头顶,一去不复返。
同样是东西德德故事,《窃听风暴》与《再见列宁》用不同的方式来呈现,但是殊途同归,令人感动。
虽然右翼到“反动”,但是还是很好看,所以说,“政治不正确”无妨,只要不土!不过那些新闻记录片简直就是贱啊!
至少让我知道了《夏风中的蓝领巾》和《我们肩扛蓝旗》当德意志遇到了社会主义 好听的歌曲 0 有用 Taimanov 2011-12-30 .貌似是给发条橙致敬?1990年德国勇夺世界杯是不是跟伊拉克战后勇夺亚洲杯一个情况? ——————————————————还有《成事在人》中南非勇夺橄榄球世界杯.
ein schön film von Deutschland . ein gutes Drehbuch und Performances.
母亲独自走上街头,飞机调走列宁的雕像,导师把手伸向母亲,母亲茫然的表情,这一幕真是震撼极了!从一个家庭的变化来看时代的变迁,不能更好。
最爱母亲与婴儿的学步伴着音乐走到街头,在能把人照的更好看的傍晚阳光下看见的点题超现实一幕。两个主义的对比,双重谎言的揭晓,再次看依然感动。制造的假象并不是怀念,只是不想改变。可能想到我们这一代小时候被灌输的到长大所见到的,都没有让我们有再见的机会。北影标放。
社会的变动一直影响着我们 不要说政治与我们没关其实我们一直都被政治华丽的谎言保护着。 改变不一定是件好事,于是我们只有调整自己的状态来得到最好的平衡
78 影片当中两处对库布里克的致敬。
我把她的眼睛蒙上是因为我爱她,而她也出于同样的理由闭上了眼。
比较amazing,dramatic。不知道若干年后某力萎是不是也如此?——以上是2009年9月28日观影后所记——以下是2013年9月18日观影后所记一个家庭在柏林墙消失前后的故事。很感人。点滴之中反应了很多问题,东德的种种,洗脑教育、物资匮乏、党员特权等等。
“我母亲离开的这个国家是她当初的信仰,而我们把这个国家,这个信仰一直维系到她生命的最后一刻。在我的记忆中,这个国家永远和我母亲联系在一起。” 我觉得没有处在那样的环境,很多事情很难体会。就像现在后还有很多人推崇毛泽东,推崇文革激情。。
对于有些人来说,所需的也仅仅是一个好好的告别
一个简简单单的家庭,却如一个万花筒,让我们看到了近代史的变迁给人们生活带来的震荡,让我们看到了在新时代洪流冲刷下从盲目不知所措到自立自强的一代人的挣扎。更重要的是让我们看到了在时代变迁之下,那份亘古不变的亲情之美之切,当母亲渐渐接触这个全新的世界时,深深地为儿子的所作所为感动。
“我母亲离开的这个国家是她当初的信仰,而我们把这个国家,这个信仰一直维系到她生命的最后一刻。在我的记忆中,这个国家永远和我母亲联系在一起。”
再狂热的政治主张,也消磨不了人们对爱的渴望。当意识形态成为追求幸福路上的磐石,制度便成为风暴中的最后一面旗帜,终被历史吞噬。影片有着略带诙谐而满怀深情的平民口吻,局促不安的变速镜头影射社会变革的动荡。一个幻想的国度在羽翼渐丰后飞走了,连同一个女人的柔弱,和一个母亲的坚强。
1. 妈妈早就知道了。2. 这样的剧本谁写的?抓住了关键的历史节点,巧妙的设计了妈妈昏迷,把历史究竟是怎样呈现了出来。3. 年轻人是很容易适应的。年老了国家有安排,他们也是可以渐渐接受变化的。
老YEAHS说他看到某段的时候有种想死的感觉,而我只看了25分钟眼眶就湿了几次了,而在片子开始前几分钟,我还坚信老YEAHS的感动只是特例....
这是一部思想性、艺术性都极强的影片,同时这又是一部温情脉脉的影片.或许一个人永远生活在曾经的世界里是最幸福的,不论外面的世界正经历着怎样天翻地覆的变化.同时他也能够接受温良渐进的社会变革,并因此而欣慰.当你从太空俯览地球才知道我们是如此渺小与微不足道.走向更美好的世界才是我们共同的心愿.
社会主义终于还是败给了资本主义,可儿子还要为母亲维持那份对社会主义的信仰,让母亲以为是社会主义大度地接纳了资本主义
看了三遍,高三一遍,大三一遍,现在一遍,还是喜欢。
Nei nostri confini i muri continuano ad alzarsi, negando ogni volta che accade libertà agli stranieri, alle giovani coppie, alle famiglie, alla stampa. Una nazione che dopo l’ultima crisi finanziaria dell’occidente sta pian piano tramutando in un popolo di “profughi” e poeti
杨叔的音乐闪动着对过去美好的深深眷顾,那些逝去的美好,那些留不住的理想。母亲梦想中的美好国度,一觉醒来便已到临。多么残酷黑暗的社会,都掩不住人们向往自由,憧憬平等的意愿。看着直升机下吊着的列宁铜像在夕阳中缓缓招手,是逝去,是不舍么,还是放弃。我多想睡一觉,一觉醒来,世界一片光明。
到最后alex已经不全是为母亲编造善意谎言了,他也给自己臆造了一个理想的民主德国。ps男主有点像ben barnes啊,多么激动。
为了你,我可以亲手复原一座柏林城,甚至重建整个东德。在心酸的时代背后,至少我们还有这样疯狂地近乎荒谬的爱。
信仰需要用爱悉心守护,即使它已经脱离这个时代。有点类似《地下》,但是作为都以敏感政治为背景的影片,《地下》流露出的是当权者的欺诈阴险,这部却时刻传递着人间的温暖,宇航员那个角色很关键,完全把整部影片的视角拎到了超然的位置。影片多次向库布里克致敬。PS:本片算是可口可乐最牛逼的广告。
人们有多少理想,又有多少已经实现的?并不是所有人都想飞黄腾达,但也并非每个人都会义无反顾。如果理想只能在谎言和自我安慰中上演,那再见吧我痛苦的信仰
一个国家,一个在想起母亲的时候才会想起的国家不想谈论民主和自由,只想静静回想那些温馨而让人动容的细节有地方可以让人放声大笑,也有地方可以让人感动落泪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注明出处:https://www.gouzhua33.com/jianjie/5310320243/1711819606177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