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法国7.7分爱情《芳名卡门》
《芳名卡门》介绍
名称:芳名卡门
别名:First Name: Carmen / Prénom Carmen
主演:玛鲁施卡·迪特马斯 / 贾克·鲍那非 / 米里昂·鲁塞尔
导演:让-吕克·戈达尔
地区:法国
年份:1983
语言:法语
时长:85分钟
分类:爱情片
《芳名卡门》剧情介绍
卡门(玛鲁施卡•迪特马斯 Maruschka Detmers 饰)找到在医院住院的伯父戈达尔(让-吕克•戈达尔 Jean-Luc Godard 饰),借口和朋友拍摄电影向他要海边的别墅住。戈达尔状态怪诞,呆在医院里盼望着生病边写作,一边又渴望着能有拍片的机会,同意了卡门的要求。卡门在一场银行抢劫中结识了警察约瑟夫,两人搏斗后竟然互生好感相恋。卡门带约瑟夫来到了海边的别墅里。不久卡门对约瑟夫慢慢冷淡,约瑟夫却越来越离不开卡门,几次纠缠无果后他在卡门的一次抢劫行动中杀死了她。而伯父戈达尔却莫名其妙地被卷入了这场案件之中。而在平行世界的另一段,小提琴手克莱尔正安静地演奏弦乐四重奏......《芳名卡门》豆瓣热评
桑塔格说:艺术是诱惑,不是强奸。像是本片的双重注脚。它呈现着一个过程,而非目的与结果。(戈达尔电影往往排除接吻与性爱的结果,而只表现事发之前后)这里的诱惑不是指浑浊的欲望,在间离效果作用下,那些裸露的身体,让人感觉不到猥亵。戈达尔电影始终是透明的。
平行时空处理得不够风骚,不过这对情人还是挺有意思,比戈达尔早期探讨的爱情关系也有了更出新的东西。
7.5/6.5 导演表现出强烈的厌倦感,仿佛他宁愿听贝多芬四重奏,也不是很愿意拍电影。影片显示出他对电影手段的娴熟以及对电影兴趣的丧失,然而,他依然能让观众目不转睛。---宝琳·凯尔
主演当年准备找阿佳妮的。。。谁知试镜时候2车随从吓坏了一车剧组的大家。。。剧组如此简陋阿怕把自己拍丑退出。。。
戈达尔生涯第三期的杰作,获威尼斯金狮奖与技术大奖。1.将[卡门]题材与强盗类型片融合,呈现爱情中狂烈的占有欲与攻击性(一如多次将门、窗推撞在对方身上),爱与死最终合一。2.对声响与声画关系作了极致的实验与探索:海浪画面与贝多芬弦乐四重奏分别作为“支线”时而穿插进来,但4位小提琴手始终只露一部分,海浪始终是画外音,乐声则时而作为画外伴奏,时而入画(如结尾饭店场景中的乐队),时而与人物对话声互相打断,抑或猝然中止。这种乍看散碎的声响拼贴与声画分离,实而却与人物情绪、故事氛围融贯贴合,一如复调音乐般丰富鲜活。4.高达在病房里东敲西拍,体验声响;手拿录音机,敲击声、钢琴声、轰炸声与叙境内的谈话声交织起伏。5.“疯导演”疙瘩负责口头批判机器生产与无用消费。6.清洁工面对尸体只管拖去血迹,荒诞又讽刺。(9.0/10)
表面上是爱与死、力与毁灭交相辉映的狂欢,内里却被难以磨灭的“理性”的窗棂规约,无论是影像外延上的声画设计,还是内涵层面上藉由主人公表露的思而无果的困惑与恼羞成怒(自然也要考虑到六八之后戈达尔的某种来去匆匆的政治惶惑),都可以看到戈达尔相当刻意地想营造一种理性插入感知性的秩序——越是混乱,越是在经营秩序。而这种秩序的终极指向是什么?戈达尔绝不是一个实在论者,其必然转向胡塞尔式的纯粹—虚空,我也懒得讨论。但是不可忽视的是声画设计上,外叙境声音的插入,除了形成了爱森斯坦意义上的碰撞(海浪—爱的激流—贝多芬),同时造就的是由时空重叠引发的叙事延宕,巴赞评《偷自行车的人》时所期待的“电影(情节)”的消失在此走向了极端。另外戈达尔实在是营造不适感的大师,譬如厕所里的贪食者,和那只抚摸荧幕/观众的黑手。
戈达尔梳了梳他稀少的头发,他还能讽刺自己。我看了下自己的秃头,想哭。
戈达尔的电影都有荒诞气质,里正常思维好远,开头结尾的枪战戏尤其如此,但看得很有感觉。本片竟然用了好多空镜,基本都是潮水,情欲的张力就如同潮水一般汹涌澎湃,这掌控力太强大。
我雖無知,但我知道世界並未由無辜者掌控。如若可能,我們便繼續前行。我不是害怕,只是因為我從來不能。亦不知如何。投入其中。 ++ 看过留脚印。卡门,漂亮。
画质很好,很清新明快。但除此之外就找不到可看之处了。
“要是我爱上你,你便完蛋。”平行剪辑的十几个海浪空镜头,像是对男女主人公爱恨纠缠的呼应,也像是欲望的激荡,或许又只是戈达尔所说的“噪音”。电影对声音的处理着实迷人,浪潮声、列车擦肩而过的声音、夜晚的虫鸣,世界是一座噪音的花园。构图精妙,遮掩的光线、夹缝里的肢体律动,令人难忘。
晚年的大师基本是纯玩技巧了,蜂鸟振翅般的蒙太奇,穿插着提琴、浪潮和裸体,用太刻意的手法讲述一段简单的性与死,感觉一般般
我虽无知,但我知道世界并未由无辜者掌控。如若可能,我们便继续前行。我不是害怕,只是因为我从来不能。亦不知如何。投入其中。
7.4 并没有看懂。开头枪战略有意思,乍看是一段虐恋,越到后面越有先锋感,配乐画面美极,加强情绪渲染。“毛主席是个好厨子,他喂饱了整个中国”?最后字幕:献给小电影。
混乱而无序的影像、对白与音轨构成了全片。在枪战中看报的男人、安静清理血迹的女人、从厮打到相拥的警与匪,这种“布努埃尔式”的讽刺无处不在。让-吕克·戈达尔饰演的疯老头儿更像是他本人——“厌恶”电影,“亵渎”电影,仿佛只有变幻莫测的海浪和跌宕起伏的贝多芬四重奏才是戈达尔真正想拍的。
音画分离、平行叙事、有意为之的杂乱剪切,再辅以法式的行为乖张的角色和看似无厘头但充满哲理的对白,这是真正的视听享受啊!
原来那张很有名的戈达尔照片出自于这儿,感觉学校选电影用心了,一部最早的戈达尔,一部在危机里的电影里的戈达尔,迟来的纪念。有时候看着大概在这时50岁的戈达尔,距离现在40年前的戈达尔,想起他可能很痛苦,选择离世,受尽创作电影所带来的苦难,会心生一点感动;就像下午看着刚出来那个活泼的浪子贝尔蒙多,想起前几个月的悼念,那种朋友的感觉还是会袭来。回到这里,戈达尔似乎拍了一部自己版的卡门,他想把更暴力的男女关系表现得更明显,比起隐晦的经典卡门。他的声音、音画处理真有趣,想起之前看戈达尔早起的影片也是如此。起初还以为他的结构是那首音乐,应该是贝多芬吧,后来音乐淡去了;事实上我在单纯地看模特演员的身材、穿搭还有色彩了,那件睡衣黄hhh,戈达尔。要是学校再放更多戈达尔就好了。(small movies指?
与时代相处 你冷厌的塑料杯 成为我的生活一切的建立 在时间之下的顺从 可听说过谁曾逃掉?为人契约中有一条不时更新 来自各地 定格的大家 顺利编排进长流 等候下一场方式和流行的校准 我想 我们都无话可讲 终于看到大桥装饰的霓虹灯是何种颜色 为什么它陪伴着陌生大厦 ?踏进一直一直梦的城 可 这是哪里?为什么我谁也找不到了?就让我被世界剩下 只愿与打字机后的灵魂不停拥抱 一场永不完结的单方面通话 厌倦 总变法子骗引自己学着记录的挣扎 那可怜模样 厌倦 从眼 心 到mind 闪现的一瞬瞬精神的奔涌 可我厌倦 厌倦 即使它们是我的奇迹 我的意义 我的唯一生存 厌倦 如此厌倦 已平静的习惯 它们属于在空气中的即刻消失 却也悄然握住了 最坚定的心 我知道一世界厌倦 都是孤独而已 干杯吧 唯一来看我的你
感觉不伦不类。wtf?第一回对戈达尔这么不耐烦。v2。贝托鲁奇这么推合适吗。
这才叫改编!强烈的个人风格为那部风情的歌剧增加了智性,同时保留了肉体。深化了两性的存在问题——谁无辜谁有罪。女权立场——不是言语而是行动,正如他习惯在台词里直接吐槽资本主义那样,同时增加电影和大众文化一脉,又有了现代感。只会默念的小提琴手是卡门的反面。还得看下梅里美的原著。
即兴的笑话和所有,是戈达尔回到了他多年来最模糊的新事物。他正在寻找制造与发现、有序与混乱之间的平衡点——从这一点来定义 80 年代的美学。影片以抢劫剧和浪漫喜剧并重,延续了戈达尔对电影的探索......通过接受他的放纵,观众会被他的讽刺幽默感和令人耳目一新的智慧所对待。这部电影充满了激情、哲学、色情和技术创新,虽然它的想法相对容易理解,但它们仍然不适合“轻松”观看。
糟了,爱上了。评价就一个字,妙。这是一个如此妙趣横生,佳句频出,又浪漫得一塌糊涂的荒诞爱情故事。这次不再是为电影配乐,而是为音乐配电影。戈达尔就出演了一个名叫戈达尔的疯疯癫癫的电影导演,太有意思了。而且这个中文译名也翻译得很优秀,卡门,她的名字就是一道情欲的咒语。女主的容貌好精致,好羡慕她的发量啊(只是羡慕发量吗?
『也算补標也算新看』在医院第一眼就看着像导演,再看介绍『果不其然』就是导演本尊电影的混乱成就了所谓的『新浪潮』反正我就是当看美女了,不多不少还有两大美女助阵这样的艺术電影(片长按现在来说不算太长,法国艺术電影的标准长度)我曾经把抢劫当成一次排演节目。这样的经典现在就是烂片
不要问人们为何需要相爱,也不要问人们为何需要分开。就当这一切是现代神话,哪怕多一点的解释也会使我们落入俗套。
女一竟然原定是伊莎贝尔·阿佳妮。。。Colin MacCabe说,戈达尔在1982年拍《受难记》,美学上登峰造极,但是票房扑街,戈达尔因此和资方(大公司)交恶,他坚决以小制作电影作出回击,就有了这部《芳名卡门》。小制作电影的规模有多小?拍摄第一天阿佳妮到片场时,摄影组和声效组,两组人只坐一辆车,而阿佳妮的化妆造型和助手就坐了两辆车...到达片场以后,库塔尔开始调灯,竟然要阿佳妮现场做灯光助理的工作,阿佳妮愤然离场,退出剧组,戈达尔只能另觅人选,卡门一角最终花落玛鲁施卡•迪特马斯 Maruschka Detmers 。。。
第三次看戈达尔,看没看懂不重要,关键是我终于开始能够接受戈达尔天书式碎碎念带来的跳脱感了。贝多芬弦乐四重奏的排练作为配乐与故事隔离最后又再次融合、真身出演住进疗养院的癫狂过气导演,发表一堆个人政治见解,自嘲之余又化身片中片拍摄者成为模糊虚实边界的存在。原来电影真能这样拍啊…
新浪潮,继续呵呵后。亮点不是女土匪与男警察所谓的感情,而是……
当镜头转向戈达尔 迷茫矛盾痛苦与厌倦溢出屏幕//又一次创造性地音画运用和有趣的平行叙事//相当努力地制造全新的电影语法 但“全新”太难定义了//要对电影有多深刻的理解才会由衷地“厌恶”电影//混乱在一定程度上构建起迷人的本质
某種程度在補償缺席了二十幾年的女人形象?
明明100分钟的电影pps硬是剪成70来分钟的 还我那半个小时!!!
那双触摸电视屏幕的手占满了大银幕,美丽得让人心颤。戈达尔就是众人眼中神志不清的导演,很有自知之名嘛。男人为什么要存在?女人为什么要存在?拖地工人擦干净地上的血,一切不过是闹剧一场,可是绝望仍旧悲凉。
86/100 两代人之间,两个时代之间,两性之间。音乐性的探索,海浪的蒙太奇:海浪、乐团与爱的场景,由剪辑成为三重叠加效果。俏皮又正经,赏心悦目的一部。疙瘩演的是乐队疯指挥,在临近结尾的酒店戏中,拍拍肩膀致谢了每位乐手。
8.0/10。①如简介所写:主线是抢劫犯女与警察男因一次银行抢劫而相爱以及因女主激情渐退男主激情愈涨而导致的爱恨纠缠。②通过时断时续的配乐、不时插入的海浪画面和贝多芬弦乐四重奏画面、伯父的支线故事等打乱叙事,并配合精美的摄影制造一种旋律性的诗意,但走得没《受难记》等同类型的片子远(因为主线相对很清晰),导致影像相对有点“四不像”且表意力度不够。
戈达尔的碎碎念/大家都很直接/男人女人的存在/海、海鸥、小提琴、枪、列车/癫狂的声乐
每次看戈达尔都是抱着轻松的态度,而每次看完后心里却并不轻松;而且,每看一遍他的电影都会有新的感受。
平行剪辑使弦乐排练中的音乐配合主线浪漫故事的情绪营造,海浪拍案,爱意渐冷,浪漫激情与哲学理性并存.
女主本来是阿佳妮,后来她拍了四天就退出了拍摄,据说是因为和戈达尔无法相处。(两个很难相处的人)
“自从有声电影诞生以来,我们对电影语言的开发只达到了电影全部潜力的百分之十到十五。电影还有着极大潜力等待我们去发掘。每次看无声电影的时候,我都会惊叹过去的电影人在风格上的多样化。比如默诺和格里菲斯两人的风格就截然不同。但到了有声片时期,所有影片在画面和声音方面都十分相似。”
是电影还是现实?影片中的混乱与犯罪,是戏中戏,还是我们所见的“现实”?导演在哪里?戈达尔或许是一个无奈的先知。
“大家都忘了毛主席,尽管他是一个好厨子”;“海的声响在消失”;“当一切都在消失,而太阳在升起,我们还在呼吸,那叫什么?”“那叫日出,小姐。”
应该是戈达尔作品里叙事比较完整的一部,不再是之前的碎片化叙事。男女主是真正的俊男美女,而且全裸出镜,大篇幅的情欲戏也吸人眼球。巧妙的运用小提琴演奏以及海浪形成间离效果,让观众意识到这是一部电影,不会沉醉于电影制造的幻觉中。戈达尔的女性主义到达了一个新的高度,由原来的女性对于自身命运的选择,对于男性的反抗变成了对男性的控制。最后女主和其他戈达尔电影中一样被男主杀死,传达出戈达尔一直对女性觉醒持悲观态度,强硬的女性主义必然失败。女性对男性开始控制的时候,她就变得和男性没有区别,都是有罪的。无辜者在一边,有罪者在另一边,注定无法在一起。
Bertolucci,你们那届威尼斯出什么毛病了?
抽象。卡门抢银行,却和保卫的警察约瑟扭打到一起,相爱一起走了,后来他被抓无罪。后来卡门请回来赖在医院厌世隐退的导演戈达尔,在假装拍电影同时抢劫,结果由于卡门后面对他的占有不服从,在抢劫中他没份,和她团伙更近,还勾引服务生来气他,最终他在抢劫时闯进来杀了她被抓。他的亲人,嘉丽一直在悲伤地拉小提琴重奏,想帮他走出困境,最后在拍电影的酒店抢劫现场配乐。戈达尔一直口头讲左话,还夸了毛。卡门和他的爱情有许多互相控制、吸引、排斥,开始就被他绑起来,后面在戈达尔的空房互推。来的快的虚无的爱情。杀人时冷静擦血的清洁工,从头到尾的海浪。
看一个女人怎么对一个男人,怎么宁吧的活着,怎么宁吧的对待生活!太孤独,太隐喻!
第一部戈达尔。声音与画面的错位、不同机位的重复叙事对我而言都是异常新颖的拍摄和剪辑手法。这不是一部要挑逗观众情绪的片子,它甚至刻意利用配乐、配角和空镜的穿插使观众保持情绪上的疏离。它缺乏感染力,但它也不咄咄逼人。看或不看,丝毫不影响荒诞和美感存在于这部电影中。 银行枪战中被射杀的人们三三两两地横躺在地,手牵着手。周围是卡门和警员生涩拙劣的枪战表演,以及对这片混乱视若无睹的客人、按着计算器的银行职员和拖洗血迹的清洁工。荒诞古怪的对立使枪战戏显得像一场闹剧。卡门是性感冷漠的。在无数个潮起潮落的镜头里,她是激情渐退的那方,爱上她的警员则是激情愈涨的那方。两条平行故事线里卡门的预谋绑架线和音乐家的排练线在酒店餐厅的贝多芬四重奏里相遇。犯罪、爱情、音乐互相交织,卡门被枪杀 “In memoriamsmall movies”
能看出这片子很不凡,劝世意味的台词,有意制造的声画错位,多次出现的与故事本身关联不大的画面,以及有些模糊的主配角戏份的分配。不过,要读懂这些处理手法背后的深意,仍需专业影评来解惑。
(Art11观影)第一次看戈达尔,果然看不懂不过音乐好美,画面好美,非线性叙事看得头疼想睡觉戈达尔的表演也是神经兮兮。完全不按常理出牌的一部电影,荒诞闹剧开头荒诞闹剧结尾,属于法国人的极致浪漫。
剧情片领域里,自创一套辨识度超级高的电影语言(当然也很美)然后用这套语言孜孜不倦写日记的导演,只能想到戈达尔、老塔和洪常秀。他们这种不是做观察者,而是把自己完全甩入自己的电影里,所以就算情节弱、莫名其妙、断断续续,熟悉他们的观众都能体验到巨大的乐趣。
剪辑肆意而不规则。他们在暗黑中抚摸彼此,窗外潮水一层层划过暗礁。“在夜色中检视一切”“云朵,它们会昭示出生命的急流吗?”“孤独迫使我成为自己的挚友。”海水冲刷下的暗礁。
任何看似粗糙的反戏剧形式在戈达尔名下都显得异常有效,在这里所有的间离、声画分离、破碎剪辑在表露戈达尔对故事不屑的同时又在不断地反衬出这对男女关系在某种程度上的炙热,最后影片在一片海浪中结束,导演戈达尔的字样亮起,好似他对这段悲剧爱情配以了“剧本中”美好爱情结局的想象。
晴空万里一只鹤,云雾迷蒙半颗烟~看片中不断闪现的天空、大海空境时就想到两句~改编自梅里美《卡门》的片子,按现在流行话来说,即“好女孩上天堂,坏女孩走四方”。只不过,如同“平行宇宙”中德另一个高雅、好人家拉提琴的姑娘,仿佛卡门的另一半——灵魂,而爱恨情仇、打家劫舍的卡门即是其肉体——一个规矩的活,一个浪漫或浪荡至死,共同完成颗一个女人灵肉分离又结合的一生或一瞬~由爱生恨的男子自不必说(如同孩子般得不到就毁掉),貌似单纯虚与委蛇道貌岸然的男子也不必说(如同分裂而神经质的青春期),单说戈达尔这个神叨的“糟老头”,压抑又威严、拘谨又狡猾,像极了危机中的汉子,正要找个出处~最后一段,“无辜与有罪”的台词,谁来评判或审判?卡门死时眼神似有若无中,是潮来潮去的浪涛~此月代代无穷已,此恨绵绵无绝期
线性类型故事搭配间离的讲述方法,以过来人的视角看,从深情到暴力都是肤浅且无感染力的,还是拉投资比较重要。不过尽管戈达尔有感于自己在新时代的尴尬处境,时过境迁,新浪潮的激进已经成为了新一代的保守,但年青一代同样有他们所沉迷的和反对的,因此喋喋不休从来都不是事不关己。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注明出处:https://www.gouzhua33.com/jianjie/5310320243/1711819744178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