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1瑞典8.4分奇幻恐怖剧情《幽灵马车》

1921瑞典8.4分奇幻恐怖剧情《幽灵马车》

《幽灵马车》介绍

名称:幽灵马车

别名:灵幻马车 / The Phantom Carriage / Körkarlen

主演:维克多·斯约斯特洛姆 / 希尔达·博里斯特伦 / 托雷·斯文贝里 / 阿斯特里德·霍尔姆 / 康科迪娅·塞兰德 / 托尔·魏登 / 埃纳尔·阿克塞尔松 / 奥洛夫·奥斯 / 尼尔斯·阿雷恩 / 尼尔斯·埃尔夫斯 / 希尔杜·利特曼 / 约翰·埃克曼

导演:维克多·斯约斯特洛姆

地区:瑞典

年份:1921

语言:瑞典语

时长:93分钟

分类:剧情片

《幽灵马车》剧情介绍

故事发生在新年来临之夜,传说每年的这个夜晚,死神就会来到人间挑选一个罪孽深重的人来驾驶他的马车。这次被选到的是个抛妻弃子又嗜酒如命的流浪汉,在流浪汉由于自己的作风问题而即将被夺走生命时,一个孱弱的修女用基督之爱拯救了他

《幽灵马车》豆瓣热评

  • 冰红深蓝

    1.库布里克与伯格曼最爱电影之一,原来瞩目于末世图景的老库也有颗企盼拯救的心。2.伯格曼说,若斯约斯特洛姆拒绝主演,将不会有[野草莓]。3.倒叙与闪回交织的结构(甚或闪回套层)为这则牺牲与教化的故事添上了别样魔力。4.双重曝光效果令人叹绝。5.死神后启[第七封印],斧劈门为[闪灵]借鉴。(9.0/10)

  • 桃桃林林

    叙事真狂,倒叙,不停的回忆。中间还有一段是闪回再套闪回的结构

  • 胤祥

    伯格曼的师父斯约斯特罗姆的名作,亦是伯格曼最爱的电影,影响其一生的电影创作(包括伯格曼式特写的用法)。第二幕开始的第二人称叙事真是神来之笔。斯约斯特罗姆的演技实在精湛。默片年代的神作。

  • 文白

    接近100年前的电影无法打分。结构不错。

  • 女神的秋裤

    100多年前的默片,伯格曼的最爱,《第七封印》的灵感之源,《闪灵》的借鉴之处。嵌套叙事在当时极为大胆,人物的刻画细腻,超现实的表达恶的纯粹和善的纯洁,善恶的矛盾极具冲击。一百年前的电影,足以碾压现在许多影片。最后很好奇,当用生命换来的浪子回头救下更多的生命,那个牺牲了自己的善良的灵魂由谁来接?

  • 刘小黛

    Lord of life and death.原来野草莓里也有维克多。

  • 鬼腳七

    “上帝,让我的灵魂在它被收割之前成熟起来”,如果没有宗教布道的预设前提,结尾就应该收在大卫妻子自杀,他背负悔恨去做马车夫那儿,毕竟爱可以救赎一个罪人,但是无法弥补他的过错。叙事上的闪回里套闪回还真是大胆的设计,叠印表现幽灵效果也还不错。四星半。

  • 康报虹

    午夜,老旧的幽灵马车伴着尖锐而令人不安的“嚎叫”声缓缓逼近,空灵而悠长的钟声适时敲响,为幽蓝的夜色献上了死亡和宿命的二重奏,或激昂,或凄切,百转千回,绵绵不断。诡谲的变奏中,过去、现在与未来彼此交错,用错综复杂的闪回拼凑出故事的全貌,在被凝固的时间里实现了主角的自我救赎。《幽灵马车》以其先锋的手法、隽永的故事以及如散文诗一般的气质名扬欧洲,影响甚广,而斯约斯特洛姆煞费苦心制作的叠影效果反而被遗忘在了可有可无的位置。

  • 幽灵不会哭

    据说博格曼看过1000次,很多元素确实在博格曼电影中反复出现,比如说对于死亡的恐惧与迷恋,魔术般的宗教救赎,甚至那个死神的马车和人性的双面性,前半段犹如恐怖片,幽灵马车行驶在空旷的旷野,行驶在萧瑟的海边,行驶在夜晚空无一人的街道,可怜的人死了,灵魂出窍,马车夫搬走了魂魄,后半段变为了道德情节剧,用一个非常基督教救赎的故事来寓言了人性本善的道理,男主角沉迷于酒精,家破人亡的惨剧,但一场关于死亡的梦境却救赎了他,死亡引领他找到了活着的美好,在电影最后结尾那个戏剧性反转的场景中,幽灵与现实的对话,无力又沉默,仿佛人类只能局限在自己的世界中,无法听到上帝的声音,以当时的技术能力来说,许多夜晚场景完成度让人咋舌,灵魂出窍的戏也使用了多台摄影机反复拍摄才能完成,百年前的电影居然达到了如此的高度

  • Chris 一切由无聊开始

    最后看出力道。宗教劝人向善片。氛围节奏都很好。自导自演。当时的特效效果也不错。

  • 寒莓根

    唯有默片时代光影和构图才能显示这么强大的叙事力量 万分喜欢这个故事 而这个女性角色的主观能动性和丰满程度才是出人意料:)Sjöström镜头感真是厉害 这才1921年

  • 奥兰少

    CC版。配乐极好,看完之后我又重播了几段,不看画面,只听音乐。CC版附带的花絮里,伯格曼谈起斯约斯特洛姆,完全像是一个获得了很多智慧,即将老去的人,在谈自己的父亲。

  • Virgil

    五幕。老毛病了,更想看没有救赎的结局。不过不认同价值观不妨碍欣赏影片。整体哀伤,浪漫,细腻,表演和配乐均功不可没。幽灵马车缓缓收走灵魂和上一年的车夫缓缓走下马车的场景都很爱。以及一句题外话:最近看的印象深刻的片都和酗酒有关。酒鬼活在另外一个世界里。清醒后要面对更加dull, blatant and bleak的世界,这非常困难。

  • 方聿南

    宗教布道,人性救赎,讲得比较直白,平铺直叙

  • 墓岛GRAVELAND

    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民族电影发展的见证,《幽灵马车》的地位是值得重视的。它利用胶片叠印塑造了死神及马车的效果,而无论是分章节叙事还是前面铺陈部分的俄罗斯套娃式结构抑都影响了日后导演的电影语言尤其是伯格曼。如同北欧民族色彩的《浮士德》,在看似恐怖的死亡语境下探讨灵魂的救赎与和解

  • 世界的焚像.

    瑞典电影对于生/死、罪/赎这两重元矛盾的迷恋在《幽灵马车》中得到了一种源头性的展现。

  • 圆首的秘书

    将近一百年前的叙事就已经三层嵌套了,连库布里克都抄袭了,色彩又无意击中假如,哎后来人越来越难做了真是!就这个视效,1921年啊!不膜拜等什么!

  • 柯里昂妮

    (9/10)1、斯约斯特洛姆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载入影史的二次曝光,冷暖色调区分场景,倒叙与闪回使故事丰富饱满,导演本人的表演十分精湛,修复版后的配乐绝佳。2、忏悔与救赎,用古老传说续写个人命,倒叙的讲述不断深入忏悔式的“回忆录”。3、《闪灵》中斧头劈门的灵感来源,启发伯格曼的《野草莓》《第七封印》。4、相比伯格曼和库布里克一路绝望到底,斯约斯特洛姆则更相信人性之光,终可救赎。

  • 孤独的海怪

    考古片儿。默片但是带中文字幕好奇怪·。

  • Memento Mori

    难以想象这居然是一部90年前的影片。无论从场面调度还是从特技效果还是摄影来说都无可挑剔。故事的出题充满瑞典人的那种纯朴的智慧……

  • 齐齐齐

    'Lord,please let my soul be maturity before it reaped.'九十多年前的片子啊。

  • 电车

    叠化运用的精髓,各种闪回嵌套。库布里克的闪灵,伯格曼的第七封印肯定都有受他影响。故事也足够吸引人,已死神而不是上帝来救赎更让我信服。

  • ★冰凌宫★

    1921年的片子,还能再说什么,现在看起来有点费劲,除了画面还得看字,不过已经算是很不错了,而且那时的海报怎么就那么好看!

  • 饕”ご餮evil

    上帝,让我的灵魂在它被收获之前成熟起来。

  • 在吐煙在發癲

    在我看来这是个主题非常无耻的故事,在第五幕的结尾我甚至想起了密阳中女人在监狱和凶手之间的谈话。幽灵马车中的濒死女传道更是一个典型离婚公证处劝和不劝离的大姐,十分自私的满足自己的道德观点。如果这就是拯救,那还是去你妈的吧!

  • 武侠小王子

    一个凄美的赎罪的故事,充满了基督教的教义。

  • stknight

    维克多·斯约斯特洛姆导演的一部超现实默片,据说是英格玛·伯格曼最爱的影片之一。片中的幽灵马车的特效被影迷们称道。这个剧情确实容易让人想起《圣诞颂歌》,讲的都是男主角在神的指点下懂得了生命的真谛。应该说维克多·斯约斯特洛姆是瑞典默片时期的大师,他的影片都保持了高水准。

  • 持人的摄影机

    8.5/10。①因生活颓废而导致妻子带着孩子离开的流浪汉在元旦意外致死,他按理将成为幽灵马车(幽灵驾驶的马车)的新车夫,但现车夫是他老友,而男主在他的帮助下发现他的妻儿因人生痛苦而欲自杀,他幡然悔悟祈求上帝给一次机会,在濒死的修女(与车夫认识)的一同哀求下他成功复活阻止了悲剧并从此与妻儿快乐的生活在一起。②表意有力的高水平摄影(布光/构图);大量运用多重曝光去展现幽灵们和幽灵马车,从而渲染了一种鬼灵气质。③目前看过的最早出现斧砍木门桥段的电影。④叙事结构上有多个倒叙/闪回。⑤作为传统故事片叙事较拖,扣0.5。

  • scofieldd

    没看之前以为是恐怖惊悚片,看完后才知道探讨人生意义的哲学宗教片,相比第七封印也有受到它的一些影响吧。不知道片中的死神形象是不是影史第一个出现在大屏幕上的死神,反正我是没见过更早的了。文化毕竟还是不通,有些地方还是看不太懂,无论是叙事结构还是画面构图或者摄影灯光都是超越时代的经典

  • 琧婯

    配乐用的we的迷幻摇滚 很后摇黑氛啊

  • somnambuleNRR6

    二次曝光可能比浪子回头的老掉牙训诫故事更有吸引力

  • tONy顺仔

    8.0,倒叙和闪回的叙事手法,用双重画面展现灵魂与肉体也足够前卫,并且悬念与氛围铺设得都相当精彩,配乐更是精彩绝伦,哥特式的古典意味,优雅又不失戏剧性,完全带动故事发展所承接的情绪,很难想象这是1921年的作品。一个宗教意味深长的作品,拍出了人性的温暖柔情和爱的伟大崇高。世俗之人被基督大爱拯救,懂得珍惜懂得去爱,这是神性与人性兼具的时刻了

  • 满月的巫师

    褶子的形构也昭示了落入柏拉图的洞穴。刺点成了洞穴的出口,引向形而上的世界,光影流连不过是洞穴的那个落差里的风景。这些风景区别于叙事平面所展现的,叙事平面的风景是可以为人的经验直接捕获的,而落差里的则需要调用想象力。

  • 麻麻睇

    舍弃肉体与灵魂,倾尽所有用爱去感化恶行。立意如此之崇高,叫人动容又动情。虽为默片,却丝毫不失色。后期着色共有三种,清晰地分为室内暖(黄)色、室外冷(蓝)色、回忆红色。影片启用了早期叠印技法,演员表演入木三分。

  • 烧炭小五郎

    和德莱叶大神的片子一样,每看一部都有醍醐灌顶的赶脚~~

  • Uncle Wang

    整个情节走向略显生硬,说教意味太重,考虑到是年代问题,应该还是有值得称道的地方的。

  • Mannialanck

    7。醉汉最终被基督的爱拯救了。。。

  • 大米

    快一个世纪前的片子了啊。气氛营造的太好了,配乐也赞,据说还是伯格曼最爱的片子。擦,最近怎么跟伯格曼杠上了。

  • 疯马

    关于灵魂救赎的主题。那种展示灵魂脱离肉体的叠影效果在大陆老版《西游记》电视剧中仍在使用。整个段落分得比较好。片尾那一句:上帝,让我的灵魂在被收获之前成熟起来。与前面遥相呼应。有时候,我觉得欧洲的片子有一种静默的力量,不像好莱坞和香港那么闹,用慢一点的节奏。另外配乐值得一提。

  •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注明出处:https://www.gouzhua33.com/jianjie/5310320243/1711819845178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