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郭富城杨千嬅剧情《麦路人》
《麦路人》介绍
名称:麦路人
别名:麦难民 / I’m Living It / I'm Livin' It
主演:郭富城 / 杨千嬅 / 万梓良 / 张达明 / 鲍起静 / 顾定轩 / 刘雅瑟 / 岑日珈 / 劳浩羽 / 黄悦珈 / 苏浩才 / 苗可秀 / 吴嘉星
导演:黄庆勋
地区:香港
年份:2019
语言:粤语
时长:114分钟
分类:剧情片
《麦路人》剧情介绍
曾是一位金融才俊的阿博(Bowen),终日在24小时快餐店借宿,店内有不少同路人与阿博为伍,相互改写了各自的人生。分别有一直为奶奶还债而债台高筑的妈妈带着囡囡、不敢回家的等伯、刚离家出走的少年深仔,还有暂居庇护宿舍的歌女阿珍都以阿博为首,各人互相扶持,希望能尽力帮助彼此走过人生低谷…..《麦路人》豆瓣热评
“在麦当劳过夜的那些人”。选题本身真的很棒,之前在内地纪录片里也看到过类似情景,很有话题性。只是,影片处理得还是太初级了,有些过度煽情且缺乏技巧,剧本设计上也太过人为痕迹,有些堆积苦难。好的地方还是人情味吧,即便穷困和底层,仍然守望相助,彼此扶持,看到这样的情节还是挺暖的。
当了解到“麦路人”粤语发音接近“陌路人”、英文译名“I’m livin’it”的时候,就能预料到这是一部温情流畅的口碑佳片。看完电影确实没有失望。脱离香港电影黄金时代聚焦金融中心的暴戾冷漠,这部影片聚焦小人物,镜头对准被经济发展抛弃的边缘人,节奏不疾不徐、故事娓娓道来,展现了世人守望相助的众生相。郭富城再次贡献了一次绝佳的表演,越来越会揣摩角色。千嬅谁又不爱呢?看到她继续在演电影就很踏实。张达明演了这么多年的小角色,这次拿到最佳男配也算实至名归。两场葬礼的戏,一喜一悲,真的可以把人击溃。这样原滋原味的港片,不可多得。
金棕榈题材,香港类型片拍法,如果布置同一篇命题作文,肯洛奇、迈克李、达内兄弟、是枝裕和、奉俊昊会给出不同的答案。
老麦过夜是很棒的题材。这种视角下的世界观本身就很有趣。大冷酷社会环境下,有点滴社会温情,如社区食物银行、长者饭、周三义诊、百家利是。主线故事没有传奇逆转反杀。一切皆是徒劳。平凡人终究无法逆环境成为超级英雄——即便他努力地做着这样的事情。毕竟,现实世界,个人的力量在社会泥石流中极其渺小。主创们的情感是悲伤与叹息的。PS:值回票价了,你以为看到有人骂杨千嬅“唱歌难听”,又有人怼杨千嬅“不红”是容易的事情吗?
杨千嬅有种天分,她大嘴一张没心没肺的哈哈笑,你也不由自主嘴角微扬,她咬咬嘴唇低低头,你就有点我见犹怜,之前的新扎师妹,这次的阿珍,都让人入戏。
3.5。1.郭富城的演技。2.两场葬礼,悲喜自知。
前半程挺好的,各主要人物的故事交代完,开始拓展剧情后就逐渐崩了…整体气质和今年金像奖还真的很契合,金像奖预告里选的那几个片段选得特别好。麦当劳内的那些点单嘟嘟声,真的久违了。感谢麦当劳,去年收留了那么多手足。
郭富城人到中年演技仿佛开了窍,近几年的每部作品都可圈可点。他身上既有金融从业者的市侩精明,但又把落魄无奈的酸涩苦闷演绎的淋漓尽致。社会上被剔除的loser在快餐店成了大家的救世主,最后结局也是令人唏嘘。
阿博最渴望的就是回家看看妈妈吧 而最后他在回家的公车上死去了,那某种意义上,他就是一直在回家了。
非常丧的港版“小偷家族”。普通人互害的社会,底层人只能抱团取暖。配角表演有硬伤,制作也不够精细,但至少有写实的视角。郭富城的角色就像是驻扎在麦当劳的西毒欧阳锋,解决每一个人的问题,却恰恰解决不了自己的。
不得不说,现在郭富城真的是影帝,他的眼神真的是让人觉得非常的心疼,天王的努力大家看在眼里的。
翻山越岭看的粤语场,为了当年在广东养成的坏习惯买了单。我曾试图寻找当年沦落天涯的那种感觉,但片子给我所呈现的感觉就剩一个惨,且只停留在情绪方面。这个片子最大的问题在于,主演们的人设都立不住,没有深入挖掘导致根基太浅,在情感上描写的有多用力,所呈现出的效果就有多笨拙。
几年前曾当过一夜“麦路人”,只五个小时都是苦熬,更难以想象这样的故事该如何搬上银幕。《麦路人》算是交了一份不错的答卷,题材的视点选择得很好,聚焦于各色“有家归不得”的“麦路人”,叫人联想起90年代的《笼民》。剧作和摄制上都没有采用繁复的技巧,以简单、直接的方式切入到他们的生活与情感中,一半冷峻一半温情地拉扯起一幅市井群像。前半部分尤为出彩,从细节塑造到对人物的关怀,都是近年港片中不错的水准。演员群戏加了不少分,“老中青”组合里的每个人都有不止一场突出的戏。
跟《一念无名》和《沦落人》算是香港底层社会三部曲吧,但是感觉导演用力过猛了,什么苦难都往人物身上加。而且跟那两部不一样这是个群像戏,就更难拿捏了。另外这片虽然像麦记的人文宣传片(英文片名就是麦当劳slogan的谐音),但最后赞助商名单里居然都没有麦记…
题材很好,开头很惊艳,但越到后面节奏越松散。想要展现群像,想要顾及到方方面面,但没分配好,不过金培达的配乐扳回一成。每个人的故事单独拎出来看都让我有所感触,万梓良部分和张达明部分看哭,小女孩挺惊喜。细节有做的不错的地方(停车铃,演出服...),可惜台词上安排了太多戏剧性的巧合,略显刻意。总体而言还是一部有看头的电影,和预想的差不多。
将镜头对准小人物的生活,以快餐店里的百态人生,抛出温情而有厚度的游民议题。家人成为陌路人,而陌路人更像是家人。从新导演的角度来看,处女作完成度不俗,当然,杨千嬅和鲍起静两位好演员的加持功不可没。
提起香港,大家都知道是亚洲金融中心,但可能没几个会在意,香港的贫富悬殊也是巨大的。电影讲述的就是在香港最底层的一群人,因为负担不起昂贵的房租,他们晚上只能在24小时营业额麦当劳餐厅里休息。电影也因此得名麦路人。但即便是这样一群人,在电影里,他们同样情感真挚,满怀人情关怀,努力生活,怀揣理想。另外,郭富城和杨千嬅这两位巨星演起小人物来还是真的像,太厉害了吧!
底层互助的童话。前半程还可以视作苦中作乐的生存游戏,后半程则彻底沦为卖惨与煽情。张达明的角色是真正出彩且有力的一个,可惜像他偷窃被抓的一幕只是灵光闪现,在其余大部分时间里,导演都更像是在拍一部公益片,甚至是M记的宣传片。当然,丝毫没有对M记不敬的意思,事实上光凭能给路人一杯免费的热水,M记就比挂着米其林三星却拒来客于千里的新荣记要让人尊敬得多
本以为是想通过深仔的视角去接近并认识这一群体,从而改变自己的故事,没想到拍着拍着年轻人就不见了,然而拍群像却也是走马观花。这个电影基本上也跟这个观感差不多,抛出来一大堆问题,到头来仅仅停留在苦难堆砌的层面,营造出一个“全员圣人”的底层乌托邦,假大空,刻意煽情,基本动机全都不清楚,一条线都交代不清。M记在这群人中承担了一个什么角色?人们何至于此又怎么走出来?如果只是背景板,那叫“麦路人”“肯路人”“汉路人”又有什么关系呢?甚至就连“无家可归”或“有家不能回”这样的硬设定都用不好,比如万梓良那个角色(差点没认出来),甚至给人一种“怎么还赖着不走了”的感觉。说的不客气一点,感觉创作者对于真正的“底层”和“苦难”是视而不见的,除了消费这群人,看不到任何同理心。表演上问题不大,但也就是正常发挥的水平。
“他们住在高楼,我们淌在洪流,不为日子皱眉头,答应你只为吻你才低头。”191029东京国际电影节演后谈,杨千嬅说快餐店是许多小朋友获得快乐的地方,电影是快餐店入夜后的另一面。可能是我近几年最喜欢的华语电影,从更大的结构去思考贫困(社会福利的缺失,电信诈骗等问题),从更小的视角去探讨爱。真挚动人。
导演没有想好处理表演风格和电影风格的问题,同时对剧本的把控也不算太好。电影给郭富城的一些表演空间实际是不太有必要的,郭富城没有处理得精彩和动人,只是表达出了意思,同时这样的特写表演对于底层群像这种题材是会削弱更大的情感的,我是因为杨千嬅去看,她演得太差,需要演的地方都十分拙劣,反而有些反应演得很真实。电影用麦记的概念和视角挺不错,但人设就十分老土,各个背后曲折的故事,已经够常见了,刘雅瑟的角色大可不必,拍这种一百年前的女性角色放在麦当劳里真的是电影制作的可悲,杨千嬅的角色更差,基本是一个被动的等待状态,大概也是一个三千年前的女性角色变换而来,剩下的就是恶婆婆恶妈妈和失智妈妈了,林林总总也是令人大开眼界。电影后三分之一,有种牙膏用到最后的尴尬,拼命挤,一会多一会少,喜喜悲悲的滥用已完全不动人了
【澳门国际影展】前半部极佳,有条不紊地描绘了24小时快餐店过夜人群体的悲欢故事,展现一幅鲜活生动、细腻真实的底层香港百姓挣扎求生众生相。能看出调研功课相当用心,难得可贵。后半部开始频繁而猛烈地煽情催泪后,观感节奏瞬间降级。剧情中的死亡悲情元素在感慨唏嘘之余,也有堆积苦难的刻意感。郭富城、杨千嬅炉火纯青、收放自如的表演非常稳。万梓良、张达明贡献瞬时爆发的精彩演技。最感慨的是《十三棵泡桐》的假小子刘欣,已经蜕变成能演单身妈妈的刘雅瑟…三星半。P.S.观影前晚偶然地在麦当劳蹭了2小时座位
哪怕在社会上别人弃如敝履匆匆一瞥的小人物也值得在大银幕上被放大讲述,这本来就是一种积极正面的理解和融入。共情感很强,可能我们的人生没有那么苦,但总有一些moment让社畜不禁落泪。少年有少年的烦恼,中年有中年的危机,老年有老年的焦虑,可你看他们都这么努力活着,你还有什么抱怨的资格?温暖,才是电影想表达的。
没有开挂,没有反转,就是拍了一个实实在在香港小人物生活切面,反而让人感触颇深。本是现实主义故事,又掺杂了郭富城杨千嬅一眼十年的浪漫,多少带上了点玄的色彩给人慰藉,24小时快餐店是另一个层面上的乌托邦,能暂时让人忘却生活上的辛苦。全片弥漫着挥之不去的伤感情绪,人间悲喜不相通,但能做到尊重和正面审视,已经很不容易。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有人住高楼,有人在沟壑,谁又比谁高贵!《麦路人》讲的恰恰是底层人民互相帮助、抱团取暖的故事,这里既有人间悲惨,最无奈的恰恰是背负太多责任后的无能为力,同时也有相濡以沫的人间温情。让人唏嘘感慨,也令人感动泪目,郭天王的演技绝了,从青年才俊到穷且益坚,从固守坚持到妥协再到身不由己,表演细腻精准且极富层次感,最后化为无形。当然,还有秋红和阿博的患难真情,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非常失败的剧本,没有一条线是完整的。博哥的生意或者妈妈的婚姻,都流于表面。开头有点趣味,后面“麦路人家族“这个设定就崩塌了。
一家店、一个人、一堆箱、一整夜、一根烟、一丝光。阳光才不照你,你连社畜都不如。别人的深夜食堂,你的底层穷苦无家可归版深夜快餐店。电影里是“希望,能燃点生命。信念,能改写人生。”生活里,这每句话都要加个“吗?”因为“贫穷能瓦解你所有的希望和信念!”PS感慨:郭富城和杨千嬅的个人管理做得真好。
回家的路,你知道吗?博哥困在回家的Bus上、秋红困在与博哥的初相识、深仔则困在自我设定的游戏中;而深夜的小小西餐厅成就了这群人的宿命;慢慢长夜,等待的不仅是又一次日出,消防员在等自杀的老婆、单亲妈妈在等女孩长大,唯独不需等待的人吃上了牢饭,有血有肉的众生相、入情入理的浮世绘,还有不变的繁华街巷灯红酒绿和扣人心扉的呼喊,生活不易,坚持住!@桃花岛观影团
郭富城的演技我必须吹一波儿,表情、神态真的把底层人的落魄形象演绎得非常到位。有点颠覆他一直以来在我心目中的形象了。
杨千嬅太出色了,dreaming当歌星的女人在唱起一首一首曲子的时候梦回老香港的千万风情。讲的是件丧的事儿,但表达不过度,流动在空气中的氛围都是轻松体面的。结局不好,但没有刻意去抱怨或者诉苦,亮点在“无家可归”的城市漂泊者共同手拉手组建了一个“家”,不够强大,但也依然可以守望相助。
真的是那种TVB都能分分钟写出来的剧本,不停的苦情贩卖已经到了满溢的地步,过时的角色设计让整个群像描绘都特别有难兄难弟时代的烙印,尤其是刘雅瑟的角色,我觉得导演自己都不信她为之付出的理由吧?城城的表演也只能说是交个及格答卷,本来是一个可以有看头的现实主义题材,但是各方面都处理成了公益宣传片。
纯粹靠题材镀金的片子,叙事和深度都太差了,表演上不功不过,但没有惊喜点。现在那类在脑门上明晃晃写着”“我想拿奖”的片子都有这种毛病,太功利就会影响表达。
实在太好哭了,应该说是我2020年看的最感动的一部港片。我本来就对表现小人物的电影,毫无抵抗力,在今年的“人间实惨”大情绪下,看到这样一部以如此细腻、温暖的手法刻画的小人物港片,戏里戏外,没法不动容吧。影片刻画了一群买不起房子,甚至连一顿饱饭都吃不上的香港“流浪汉们”群像。特别令我感动的是,即便生活潦倒如此,他们却依然保持“人之所以为人”的起码尊严。最大泪点应该是郭富城饰演的博哥,出狱后人生一落千丈,却始终照拂着围绕在自己身边的这样一群人……不知道从何时起,郭富城的演技仿佛脱胎换骨。看完影片,无限循环了杨千嬅唱的那首歌《心债》。
有点失望,只有苦情没有思考,多线叙事蜻蜓点水,感动之后于艺术和社会并无助益。
不想去探讨更深刻的社会成因,但单纯感动和敬畏于每个人用力活着的姿态和决心。在面对不可能完成的困难面前,有些人选择逃避,但有些人选择承担。在快餐店的一隅角落里,大家奉献出的“友情”都是纯粹且无私的。我们珍惜人心这一点微芒,他能在至暗时刻,照亮前路的光。
很奇怪的人物动机,尤其杨千嬅和郭富城的一眼十年。
第一个镜头就想到了《僵尸》,果不其然本片是它的副导演作品。但是导演明显没有想明白,怎么把一个好点子转化成一部好电影。用一个温暖的画面包装残酷的故事,没做好就很容易搞得脱离群众远离生活。绝症、死亡、遗憾当然可以得到观众的泪水,这些却不是真正共鸣的关键。博哥完全是一个老好人的人设甚至有点“完美受害者”。(看到最后的脑洞:秋红不唱歌了去做柜姐,后来在街角抽烟遇到了志明就变成了春娇……
丧中带暖的温情故事,香港小人物城市图鉴。几乎涵盖了各个年龄层,有男有女,有老有少,各有各的不易,各有各的难处。很喜欢的一点是电影没有站在悲天悯人的优越视角来观望,而是以平等的姿态带着乐观的情绪在叙述。活着总比死了强,哪怕辛苦,也带着希望。一点快餐店的萤火,足以温暖人心。
在新瓶旧酒的内容和走马观花的展示外似乎看不到任何真正犀利的观点,被生活压榨的可怜“好人”们相互依偎摩擦出的温暖好似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平安夜燃着的最后的一簇火,怕是弥留之际的幻象只能聊以自慰。
沒有故事可言,主要是呈現各個在麥記睡的一些小人物,但其實也沒有深入他們自身問題的核心。導演在映後談說他們脫離現有狀況的第一步是走出麥記,但其實各人都非無其他選擇,如何讓他們走出第一步才應該被放大,他們決定不走出這個地方的原因又是甚麼?只以簡單一兩句對白就概括他們的處境, 感覺像一個岸上人觀看在海中燃燒的小木船。
杨千嬅与郭富城在电影里,总拿捏得恰如其分,真不枉一次次捧场。泥菩萨救四方,利是成了泥淖中人激暖的还愿,等到歌女唱《心债》,人比秋风老。麦当劳过夜客的生态很亮眼,遗憾那节点桥段高于烟火气太多,幸亏人物悠悠转,总有些瞬间的诠释扳回一城。张达明凭“口水祥”拿下金像奖最佳男配,而万梓良与吴嘉星则更戳我,鲍起静不用说,养老院一段演技艳压群芳。三星半。@ Moma,#北影节#
一定会引起讨论的社会题材,看完还是挺喜欢的。困厄的命运铺陈下但影片没有选择沉郁的丧系色调,而是借由快餐店的一点明灯在深夜里为不愿归家,无法归家的人筑起了一个避风港。几个演员都是老戏骨,在演绎小人物的时候共鸣感极强,能努力活着就已经不容易,世人皆苦,感恩当下吧。
近几年很少见这么[港]的电影,《麦路人》还是值得一看。题材比较敏感,导演拍的比较克制。没有高高在上的解读视角,也没有一腔愤懑的批判社会,反而落点在陌生人之间是如何建立微妙的默契和信任上,下足了功夫。几个支线人物都精彩,人生本来就是关关难过过难关的过程。
很有质感的一部港片,到处都能看到老hk的影子,代入感极强。以郭富城为核心串联起来一系列小人物的故事,有爱人离世,有梦想难寻,有高位者瞬间跌落,也有平凡人守心如一。很难得,在这么硕大的生活阴影下仍然闪耀着不少善良的光芒,可能生活对不起你,但你始终要对得起自己。
演的最好的居然是郭富城……應該多做一些生活細節的,救濟冰箱啦,派食物只給老人啦,去公園沖涼啦,還有開始那些街頭小智慧,其實是有意思和值得發展的。現在的一堆人物都沒有刻畫好,群戲調度特別硬,麥當勞裡的戲都沒有實感。到最後二三十分鐘已經沒戲可演了。挺浪費題材的。// 對了,山寨麥當勞裡的山寨包裝都是在我們家生產的,Amen辛苦了!
主题很好但剧作有问题,刻意煽情以及有着各种奇怪的目的和动机的人。郭富城的角色仿佛是个活雷锋一样……不断堆叠的惨,没有丝毫转折,钱仿佛是解决那个世界里的唯一出路…
很期待的题材,可每一个角色都刻意,煽情,做作,那个还债女更是愚蠢,所以也没煽情起来。本电影最大的bug,是从头到尾的“麦当劳”品牌植入,更丧尽天良的是连电影的英文名都被麦当劳的”广告语植入了。当然没有麦当劳,哪支付得起郭天王的片酬? 他除了造型刻意穷酸,没有任何部分和“麦路人”有关。感谢麦当劳24小时不关门,让穷人晚上可以免费入住,真棒的麦当劳公益宣传片!
剧本过糙,一直停留在挂惨相,缺乏人生的回声、临到绝境处出人意料的人性挣扎。万梓良痴等亡妻的情节编得过分套路。就张达明入狱这情节有点嚼头。杨千嬅的形象偏中产,失真。郭富城的形象,诠释一下的话,是作为金融中心的香港自身衰弱的隐喻。 2.5
全方位的意识陈旧。难道香港导演的现实主义,只剩下了居高临下的怜悯?要观察,要审视,不要自我感动。
这种片子简直是给社会的一针催眠剂,你觉得很舒服地睡了,但身子都是烂的
【BJIFF 2020】一开始还蛮喜欢一些细节 ,比如博哥(郭富城)跟深仔交待衣服在哪里晾几点要离开怎么不给便利店工作人员填麻烦,感觉无家可归的麦路人,是和提供城市栖息地的另一方达成某种默契,还挺暖心的,在便利店过夜的人,也具有充分的异质性,但不知道为啥最后不仅博哥自己,周围人也都自动把他代入救赎者的角色,其他人的故事线没有完全出来,每个人物也都被逐渐逼入死胡同,就越来越难理解人物的行动逻辑(妈妈一定要替婆婆还钱、等伯跟博哥讲小女孩就靠他、博哥一定不回家)。这样看来,开头深仔跟家人突兀没怎么成立的矛盾就为后面埋下了伏笔。靠杨千嬅的《心债》强行让自己理解剧中人了,“重重心中痴债”,“明明用尽了努力”“都等如枉费”。
近几年的港片,在表达底层人群生活时开始陷入一种困境,创作者想在有限时间内尽可能囊括社会矛盾,却没有意识到,甚至是没有能力进行角色挖掘、问题解读,全部止乎于听说读写。这样的结果只能是片刻触动,随即忘却,和现实的矛盾很是相似。
@SIFF2020。前半段其实挺好的,但后半段看得我抓耳挠腮,几度想要离场,全片加起来都没有杨千嬅片尾一曲感人,慢动作镜头加上煽情配乐,能感受到有多想强行凹出来那些“催泪”情节,然而很失败,让人无法忍受。人物塑造失败,动机让人难以理解,无意义煽情情节的堆砌,但题材和演员还是不错的,可能是本片唯一的可取之处。很多苦难是无法选择的,但是也有的苦难是自己选的,与其抓住过去,抓住执念不肯松手,不如好好珍惜眼前的人,不要再错过未来。
BJIFF. 今年北影节第一雷比以往来得早一些,绝佳的切入角度做出来竟是如此绵软无力的苦情大戏,麦当劳完全沦为功能单一的背景场地,就算请金培达作曲也没必要没完没了的煽烂情吧,还有找郑宝瑞监制意义何在?当做香港扶贫宣传片毫无问题。
郭富城这次的阿博落魄潦倒,洗尽铅华,朴实接地气,落寞伤感的情绪蔓延出银幕,令人唏嘘不已
#BJIFF2020#【万达CBD】除了几位主演的演技可圈可点之外,没什么特别的亮点,有刻意煽情之嫌,但聚焦快餐店过夜的族群本身带有话题属性,情节散淡,故事老套。郭天王从声名显赫的投资经纪人沦落到这般落魄,很难有说服力,选取的几个人物都不太有代表性。香港的贫富差距真的太大了。
社会话题只剩苦情,俗套狗血一并来。
现实主义群像故事,看的人既有心酸也有温暖。铺陈在高效便捷的24小时快餐店底色下,是一群小人物的互相自救。「努力活着」在2020的当下来看,似乎有了别样的意义。郭富城演败落的成功人士驾轻就熟,杨千嬅布衣褴褛也是最明艳的歌星。能聚在一起似乎就能熬过漫长的日日夜夜,没有谁活的容易,每个人的人生各有艰辛。
捂住嘴巴哭泣,眼泪流进肚子里,在睡梦中死去是不是比较幸福?“阿博有过轻生的念头吗?阿妍有反抗过吗?阿珍有想过放弃等阿博吗?深仔会不会是下一个阿博?”这世界上大部分人,生而卑微 然后痛苦,一点点甜麻醉过后还是清醒还是趴在地上起不来,不甘心死又活不好,看完走出影院,喉咙紧涩 天空灰暗
继《蜂鸟》之后又一部年度催泪大戏,最催泪的设计就是让一个落魄、背负心债、因曾入狱而“生不如死”、最后还得了肺癌的人成为全村人的希望。题材和人物令人想起《笼民》,视听跟近些年大量的学院左翼小清新电影一样,有点恢复当年UFO为代表的港片精致伦理情感叙事的意思。@2019IFFAM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注明出处:https://www.gouzhua33.com/jianjie/5310320243/1711820826183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