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8瑞典经典高分剧情《羞耻》

1968瑞典经典高分剧情《羞耻》

《羞耻》介绍

名称:羞耻

别名:Shame

主演:乌尔夫·约翰松 / 维尔戈特·斯耶曼 / 古纳尔·布约恩施特兰德 / 芭布洛·约尔特·阿夫·奥纳斯 / 英瓦尔·谢尔松 / 阿格达·海林 / 马克斯·冯·叙多夫 / 约斯塔·普吕塞柳斯 / 弗兰克·松德斯特伦 / 丽芙·乌曼 / 维利·彼得斯 / 本特·埃克隆德 / 西格·菲尔斯特 / 贝吉塔·瓦尔堡 / 汉斯·阿尔弗莱德森

导演:英格玛·伯格曼

地区:瑞典

年份:1968

语言:瑞典语

时长:103分钟

分类:剧情片

《羞耻》剧情介绍

在这个世界上,总有一些人因为他们的特立独行而被人铭记。杨(马克斯·冯·西多 Max von Sydow 饰)和伊娃(丽芙·乌曼 Liv Ullmann 饰)是一对个性独特的音乐家夫妻,战争的到来摧毁了他们赖以生存的家园,为了躲避战乱,两人乘船来到了一座小岛之上,在那里,夫妻两过上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田园生活。 好景不长,战火很快就蔓延到了小岛上,军队和紧接而来的游击队打得不可开交,杨和伊娃好不容易得来的平静生活再度面临巨大危机,好在有好友雅克比(甘纳尔·布耶恩施特兰德 Gunnar Björnstrand 饰)慷慨地出手相救,他们才得以脱离险境。然而,令杨无法接受的是,雅克比在身为恩人的同时竟也是他的情敌,他和伊娃之间并不纯洁的关系令杨心中妒火中烧。

《羞耻》豆瓣热评

  • brennteiskalt

    [羞耻]在伯格曼的作品里算是比较跳脱的存在,他完全放弃了模糊性而旗帜鲜明地表达出他对意识形态的厌恶。战争对于人们道德感的摧毁以如此直白的方式被呈现出来,让人觉得简单得几乎有些可疑。伯格曼选择夫妻关系作为切入点,显然是在试图把外界的战争投射到微观心理层面,但二者的连接实在过于浅显。

  • 欢乐分裂

    #重看#以梦开始,以梦结束,中间静躺的是一个巨大的、他人的梦,我们在其中无论痛苦或欢乐,终究要醒来,醒来依旧在另一个梦里,从这点上来说,伯格曼同样注重时间的绵延;甚少触及战争题材的伯格曼,出手就如此绝望,浓重的黑暗令人无法呼吸。

  • 梅大姑

    戏剧冲突这么强烈,很不伯格曼啊。这是一个非伯格曼也能拍出来的电影,当然仍是好电影。他们仓惶逃窜在死亡之海时,张力达到了顶点。可惜看过《丽芙与英格玛》,导演当时正与女主感情危机,公报私仇,在冰冷的海上他自己裹得严严实实却让俩衣着单薄的主角NG无数次,非常破坏观影情绪,只想乐。

  • Virgil

    比起Shame(羞耻)这片更应该叫Angst(焦虑),一切都在推人走向焦虑的顶点:繁殖的焦虑、战争的焦虑……女人逼男人振作,枪炮声仿佛有人在不停敲门,钟声也响个不停。Gunnar的角色从构图到行为都代表着战争一般的强力意志在不断挑拨、拆散主角二人关系,后面军人抄家更是直接,更可怕的是,焦虑源会被更大的焦虑盖过,即使开枪杀死也不得解脱。这样堆砌焦虑的做法几乎是卑鄙的……但我还是,喜欢

  • 451½°F™

    在战争中,人的命运如同浮萍,难免会萌生「自己是他人的梦境」的荒诞感,在生命威胁中,情感依旧扮演着捣乱者的角色,而结尾湖面上浮尸无数,苟活着的幸存者们才是真正的羞耻。

  • 康报虹

    伯格曼镜头下的战争宛如圣经《出埃及记》中所写的天谴,场面并不宏大但森罗万象、并不写实但富有诗意——原谅我用如此亵渎生命的词语来描绘战争,因为伯格曼的战争反思并不落脚于战争本身,他关注的是那对避战的夫妇因战而乱。好战是羞耻,反战也是羞耻;泯灭的人性是羞耻,仅存的爱也成了羞耻。

  • MuyBien

    说不通的小战争,暴力对人的异化。多处人物行动设计成没有上下文,比如市长通奸、船长跳水。手法没假面那么实验性,但也看到一些新东西:没有反打固定机位的对话、手持追随角色的长镜头。乌曼的抬头回首、夫妻二人站在几近纯白的画面里看着被毁的田野、小船里的梦:两位主演的表演又让电影丰富了一层。

  • 帕拉

    战争下的生存免不了羞耻。片中丽芙乌曼说:“有时一切恰似一场梦,不是我的梦,是别人的梦,但我也被卷进去了。梦到我们的人醒来,而且感到羞耻时会怎样呢?”这是最好的控诉,战争不是普通民众想要的,却使民不聊生,这是何等羞耻?伯格曼的战争片惊悚恐怖讽刺,羞耻感从头一直蔓延到尾。

  • alfredo

    柏格曼些許破格之作,以寫實厚重的形式呈現戰爭的場景,卻仍然以室內劇的夢境概念來刻劃角色,抽像化的故事背景讓本片仍然是柏格曼式的寓言。整體成績很可觀,但情感深度比起導演傳統的主題感覺少了點份量。需再想想。

  • 冬寂網路

    开场,机械装甲车和对讲机的声音首先闯入,暗示着威胁性的张力,视觉上,亮如白昼的炸弹袭击,以及形如苏联蒙太奇中的空袭,不得不感谢斯文·尼克维斯特,将影片塑造为惊悚氛围,并可以和同年《豺狼时刻》进行对照,“现实”与超现实。战争是阵地化,意义化的解域/反解域关系,《羞耻》却将这种意识形态超验化,空袭是一种神秘主义的神启式惩罚,及其向内在,心理的向度,在后半部分,它将转化为一部室内剧,作为人类堕落史—诺亚方舟的一种变体,陷落的伊甸园与末日般的景象是欧洲的,美学的世界之终结,以一种受难的姿态面临现代性的入侵。

  • 东北洪常秀

    伯格曼的电影里最不晦涩难懂的一部,由梦境开始,于梦境结束,镜头行云流水。战时的极端环境让人类的情感弱不禁风,猜忌与背叛接踵而至,外部冲突与内部的复杂人格相互碰撞,对人性的鞭挞以及对灵魂的拷问让一切宛如阿修罗。

  • 失意的孩子

    8.0 2020.10.18看的,不小心删了。一贯沉稳的伯格曼使用动荡的手持,没有面孔的战争,逐渐破坏伊甸园,远方的炮火,远景的枪决,远去的尸体,采取的远观态度并不让我觉得有多么大的批判力度,人性被战争异化(老生常谈了)也并不激起什么心痛与义愤。但是拍得很不错。

  • 超cute侠

    当伯格曼触及战争题材,除了烧杀抢夺的暴力之外,还有被这残酷环境所诱发出的真实人性,自私得让人羞耻,结尾定格在方舟上妻子的呓语,周围水域遍布尸体令人毛骨悚然。

  • 上承德莱叶,下启塔可夫斯基,完全的视觉享受;老塔的所有视觉元素都在这里了啊。关于羞耻,虽然女主嘴上说着:像是生活在别人的梦里,what if 别人醒来感到羞耻?实际上一直在讨论的是每个人如何面对自己的“羞耻”,并且这讨论在心中会自然地从战争蔓延开来。

  • Sabrina

    瑞典300年来无战争,人口不到1000万,人民生活幸福,妇女地位相对其它国家要高很多,男女平等一直领先世界,伯格曼并没有经历过战争,但是两次世界大战在欧洲如此频繁的发生,在北欧向南张望的伯格曼将战争的无缘由、滑稽可笑、对人性巨大的试探及破坏在此片中呈现。叙事也是越来越紧凑、剧情也一浪高过一浪。伯格曼的电影,我很难预测到走势,就算此片是1968年拍摄,你也很难在其后的导演看到如此讲述战争的。伯格曼常看常新。

  • Persona

    复健091."There's nothing to say, nowhere to hide.No excuses, no evasions.Just great guilt, great pain and great fear."音效太好了,枪声就像有人敲门,伴随着不断响起的钟声。我又魂穿男主了...完全理解他的紧张、敏感和转变。人性没那么容易泯灭,这是完全自然的,过后剩下什么呢?替自己羞耻,替别人羞耻,痛苦和惊恐会过去,留下的只有愧疚。

  • hptg

    作者架空了战争背景,以一对前艺术家夫妻的生活为介入口,牵引观众游荡了一个荒诞而又残酷的异元次空间,见证着人性的堕落由此批判战争之罪恶。开头和结尾的两个梦境叙述,一个恶兆一个醒悟,而中间则是无止境的灵魂游荡,从逃离房子到逃回房子再至房子被烧毁最后困于大海,房子作为一个象征符号在影片中这个家庭的基体和灵魂的寄托被彻底摧残。伯格曼赋予了生活琐事的生命力借以塑造人物,抽空时间空隙并压缩戏剧性场景,在极端环境下产生的诙谐感得以让人感受到人类即蝼蚁,被他力而控制影响的生活难以坚持人性本善之说,苟且存活代替惺惺相惜,几场对话戏剥离了视线的主体化便预示了情感交流的幻灭,影片结束将矛头指回了充满压迫的时代,但这漫长的梦境却是真实的。此外伯格曼对声音的处理有着人文主义关怀,烟雾缭绕下的战争场面有第七封印的印象

  • [已注销]

    【8.3】“感觉置身于一场别人的梦中,梦醒之后,他也会为此感到羞耻”,虽是战争片,伯格曼也选择将镜头对准一对夫妇,聚焦与战争过程中人物和关系的影响和变化,从置身事外时的热情到陷入其中后的冷漠。当然戏外也是伯格曼和乌曼感情的冰点。

  • 闻人林

    战争之下,善与恶,都浮于海上漂向未知处。

  • 何足道

    这部bergman的电影不算特别喜欢,但是依然加深了我对战争的恐惧。

  • 后半夜遛猫

    我,是因为生活的压力才日渐猥琐的吗……被摧毁的,该何处寻找救赎(伯格曼有非常敏锐和知性的文化人式的自省,有的时候,也不知道是不是过于多了,看过后深陷自责自厌,但是带着浓浓的自怜味道…………结果就是,我不是在为自己的恶而自责,而是在为深知自己不能够“完美”才自怜自怨,呵)

  • 电个爆炸头

    战争中的屈辱,屈辱中的羞耻,羞耻中的扭曲。不过,话又说回来,出于控制之下,或被动,或主动,总之羞耻感让电影的情欲感变得很强烈。也许“情欲”两个字用的不太准确,我还得想出更好的词语才行...

  • Blanc

    他们走进了战争这个混乱无序的噩梦,一切变得不真实,社会关系被摧毁,道德的天秤失衡,恐惧让杀戮变得轻而易举:杨由懦弱变得蛮横,伊娃由坚强变得崩溃,雅克里由伪善变得狰狞,----我们忍受突发失控的恶,我们在残缺人性里生死相偎,我们在尸海里漂泊未卜,当噩梦醒来,我们是否还在?✨曼12

  • 柯東偵探

    士兵強行把女主拖到房間一扔,然後轉頭拿下嘴裡的煙,甩門……這段反復看了三四次……有種心理高潮……(我不是女權婊嗎!?) 貼著兒童畫的房間,醫生冷漠地診斷病人,其他人冷漠地拖走病人或尸體……當年天真作畫的你們是怎麼變成這樣的呢?戰爭這種極端情況讓人遠離倫理,只想赤裸裸地吐露自己——當著你丈夫的面吻你,把所有財產都給你,和你說知心話,抱你要做愛……不管你是否願意。最後,懦夫不小心掌權,卑鄙,絲毫不性感,只覺得醜陋。

  • 一骞个人

    8.4分左右。拍得太好看了。我本以为又是将恐惧心理糅合在两性之间,没想到越到后面,战争的面貌一点一点被撕开的时候,我才惊叹于伯格曼居然也拍过如此锋利的战争片。当木浆一点一点划开尸体的时候,那种揪心感像猫在挠胸口。经历了战争苦难而性情大变,或者说终于不再隐忍和隐藏的平常人,终究也只是一直被道德感束缚的自欺欺人。而那最后的梦,即诗意,又残酷。但整部电影又如这首短诗的梦一样,残酷而美丽。

  • Piglette

    所谓“爱情”、所谓“理想”、所谓“底线”、所谓“尊严”,在政治和战争的面前就是如此不堪一击。每个细节都带来高强度的共情,把人性可以理解却不可原谅的残忍赤裸裸地剖开给人看,这才是真正的恐怖片。它看着眼熟,既像过去,又像未来。

  • stknight

    1.“一片以扬的梦开始,而以夏娃的梦结束”2.“避难所般的岛上,夫妻经历的战前、战中、战后,人性开始了转变”3.“这是一场想象的战争”

  • onlyshallow

    能看到伯格曼使用一些传统的、甚至好莱坞式的剧作手段也是蛮稀奇的,在前三分之一尤其。整体想起了蓝白红的白,男主以恶魔般的无情来“搏回”自己在电影前三分之二一步一步失去的“平等”、“尊严”与“精神地位”,到底是在争取什么呢?是在争取“一雪前耻”还是要争取自己在男女关系中的霸主性?当然它还是有它的政治性、社会性,这点和伯格曼其他作品有很大区别,但我更愿意把它继续当成个人向的作品,爱情甜蜜的假面在异变环境的冲击下,惨烈地脱落了。所以我说只有前三分之一左右是好莱坞式,因为从他下手杀死Jacobi开始就是标准伯格曼式剧本了,镜头比死更冷的目光凝视着眼前的世界,第一次在伯格曼的电影里看到了怜悯味,也造成了这部和他巅峰作品相比,总归有些太戏剧化。

  • 程丁夏

    锡兰选十佳之一。越到后面越好。伯格曼在本作中最明智的决定显然是将暴力来源模糊化,于是这部架空背景的“战争片”对于所有入侵日常生活、破坏道德感的文明灾难同样具备意义。

  • 焚紙樓

    難以置評。對柏格曼而言是《羞恥之夢》(Dream of Shame),對烏曼而言卻是職業噩夢……

  • 阿树

    安娜的情慾前傳,有個鏡頭應該是直接從這裏剪出來的。論述一個多愁善感的藝術家是如何被戰爭迫害成一個自私自利的人,不能殺雞的人甚至拿起了槍去殘殺生命,在戰爭中利用音效強化沈浸感,當然還有一貫的夫婦問題,但在這部片退回副軸議題

  • 峰峰峰峰

    当外在暴力停止,内在暴力开始时,《羞耻》也开始变成了一部好电影。

  • 麻木粮姜

    incredible “自从电影被发明出来之后,英格玛也许是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电影艺术家。”大实话

  • 躲猫猫社社长

    活下来的都不是完整的人了 @Art Gallery of NSW

  • VincentP

    看的人混身焦虑难受,战争仿佛一个孵化器,让人身上的所有焦虑烦恼和恶毒一股脑全部释放了出来。Would we feel shame when the dream is over?看完几个小时了还完全缓不过来。

  • 洛梦蝶

    在风起云涌的1968年,与丽芙·乌曼亲密关系落入低谷的伯格曼没有明示时代的背景,或许正是不想标定于回眸二十几年前的大战,而是创造某种架空而且普适的环境。惯常使用梦境去营造各种隐喻的符号与象征,但同时也罕见的用战争题材来探讨他对人性的思考,虽然场面不大、人物不多,却依然深刻得像一道寓言刻画出战火之可怖与人心之扭曲。战争之于普通人就像一场长长的噩梦,太平时代所有的岁月静好和得体正派都会被血与火的极致狰狞撕掉虚伪的矫饰,袒露出最自私的本性,战争之下的种种面目,或许就是人类历史最大的羞耻。

  • woniu2048

    以梦到他人而醒来时为羞耻,看似荒诞的逻辑却贯穿在整部影片里,战争的无序,爱情的荒谬,人性的黑暗,能感觉到伯格曼内心强烈的负面情绪,要用超乎自己以往的的爆炸、枪声来发泄情绪。

  • Sidan

    1逃避和自由是两件事2如果梦到我们的人在醒来时感到羞耻呢3你并没有你想象中的那么重要4我忘记了我要说的是什么5战争 ,懦弱,羞耻,人类,缺陷

  • hahahalea

    觀看時還不夠有精神,隔壁觀眾倒很投入,很多對白沒有進到腦中心中。開頭智齒痛,收尾陷入(對我來說是)囈語。看戰爭場景心中不斷冒起問號:哇塞有真炸彈爆破,難道這是戰爭片?難道這是Bergman的戰爭片?為什麼有進退不能讓我想起卡夫卡的情節?哇塞還問了政治選邊站的問題,怎麼轉政治鬥爭?他要說什麼?難道是戰爭版的《婚姻場景》?最後海上漂流,想像力貧乏如我只能套入鐵達尼與少年Pi以及怒祭戰友魂那種的人與人鬥爭模式,很難專心在台詞上。這麼一來為何給四星?我也想知道。

  • 花城漓江

    丈夫手无射鸡之力,最后射杀两个人,懦弱虚伪自私冷酷;妻子刚毅冷静,却又无可奈何。男女情感危机在战争、政治、流离失所中更加放大。结尾念诗,戛然而止,人类总是这么羞耻。整体很冷的一部电影,散发出失望绝望的气息。上52:08+下51:01,mp4,共820MB

  • 月微忆

    最好的战争片,以前看战争片已经抽离出来,去回顾战争的历史。以一种过来人的姿态评价人物的正义或持方,由于知道战争的结果,使得一切有了线索,感叹或同情角色的命运。而在这里,我仿佛置身于战争之中,对一切感到迷茫。不知道战争的结果,不清楚战争双方,没有立场,只能在战争中慢慢变坏。

  • willamette

    开场前的介绍说电影摄于越战时期,可能是导演对战争的思考和态度。看完才理解为什么片名是Shame,Liv Ullmann那几处眼神实在难忘

  • tangerine

    伯格曼鲜有的入世题材,但是依旧震撼。看着主角眼神的变化,深深感到战争对人性的异化,两个艺术家,没能用艺术拯救人性,反而成为了战争的牺牲品。人性终究是会让人羞耻的,对于那些发动战争的人,和那些不做抵抗就让世界改变自己的人都是如此。开头结尾都是一个梦,我们应对一切的方式是不是就只有睡去呢。

  • Aubrey

    战争和婚姻都是人类的缺陷。虚设的内战背景,在婚姻中仍是真实的嫉妒、背叛,冷漠、谋害、歇斯底里。混乱无序,饿殍遍野,逃亡途中在他人梦中醒来的羞耻。最好在开战前夕:撤退到远离纷争的小岛,坏掉的收音机闻不到世事,清晨载着农产品到小镇售卖,余钱到熟人家买一瓶好酒,围坐聊一些各自近况。

  • 琧婯

    开场丽芙乌曼敞胸好自然主义, 后边戏剧性的三人屋中座然后两人偷情紧接着就是偷钱杀人烧屋 懦弱的男主因求生变得凶残 最后一叶扁舟驶向未知,整体一般般

  • 海子

    一场突如其来丑陋粗鄙血腥冷酷的战争如何粗暴有效支离破碎毫不留情摧毁一对患难与共且志同道合的夫妻及其美好的情感,成为陌路人甚至不共戴天的仇人!

  • 董小长

    20191222le。剥掉人们羞耻外衣的,是战争还是欲望。伯格曼镜头下的战争,既有真实感,又像某种抽象的东西。战争或许只是人内心的外化而已。

  • 像一句广告

    BAM办了一个Max von Sydow的一个回顾展,自然少不了一堆Bergman的作品。这部比较少人知道电影,主角是一对在一场虚拟的战争中的患难夫妻。风格比较激烈,但是镜头依旧伯格曼。看完最大的感想是,女人真是比男人高等得多的生物,余下可以忽略。

  • 麻麻睇

    打破了理论或精神层面的探讨,死亡与孤独得以激烈地直观呈现,少见得不太像是伯格曼。枪炮威胁,肉体遭受凌辱,或在尸山血海里穿行,画面很震撼却未必有力。片尾伊娃如梦幻般的呓语,那种被剥夺灵魂,在他人梦中身不由己的漂泊无力,久久回荡难以释怀。

  • 蓝田

    他们无处可逃,他们没有未来。他们消失在海边,他们的苦痛依旧蔓延到无尽头。

  • 海泊河潜艇

    伯格曼牌战争片(没想到吧) 虽然战争的炮火和逻辑等都有点假 但也不重要因为重点一贯还是在于人物受到影响的情感但本片很奇怪地很多转场处的节奏都处理得特别不细致……给观感减色不少黑白丽芙乌曼好看片中有一处我所见的最早“洪常秀式”推镜头运用

  • 多次元咸鱼

    战争的到来让平稳的社会关系产生混乱。身份立场的变化让邪恶在善良的角落滋生,让压抑的情感尽情释放。开头的梦是对理想生活的向往,结尾的梦是逃避羞耻的地方。就算远走他乡,心灵的瑕秽也无法涤荡。

  • mifepristone

    看到最后觉得缺氧,心脏在脑中突突跳动。物质和精神都被彻底摧毁的人漂流于海洋之上,忘记了来处与归处,只记得曾经的梦,我们都有应该记住的回忆,可我们选择遗忘。

  • 宇宙牌儿香烟

    影片名叫《羞耻》,实际上讲述的却是羞耻感的消失,没有耻感的人才会做出非道德的事情而保持心安理得,杨最后遮没了耻感,滥杀无辜却毫无悔意,变得冷酷,生硬,犹如那支被摔成碎片的小提琴,再也不可能鸣奏出烂漫美妙的音响。也许,这才是最大的羞耻。羞耻感的消失恰是最触目惊心的羞耻。“当外在的暴力停止、内在的暴力开始时,《羞耻》也开始变成一部好电影了。”伯格曼说。

  • alain.proust

    引入战争,打破了伯格曼一贯以室内场景为中心、从平淡日常切入主题的小单元格局,更是带来了更为直观的毁灭性,死亡从未如此箭在弦上(就连《第七封印》里死神也要先下一盘棋),于是对死亡的恐慌渐渐催生出对生存的羞耻,当面对死亡时我们甚至无力再思考形而上的问题,也就意味着以体面地死去证明没有羞耻地活着已经成为不可能。这个梦一年后在《安娜的情欲》里醒来,然而并没有无可复加的羞耻,梦中战争所带来的外力的毁灭触目惊心,梦醒后则是可怕得多的无尽的自我毁灭,消极的羞耻融入到了一种痛苦的激情当中。

  • 卡林

    生活是一种痛苦,更何况,这场该死的战争又不是我引起的。

  • saintdump

    4.5/5,可以看作同年《豺狼时刻》的白日(梦)版,界限被突破,镜子被打碎,两种残酷在夫妇身上完成了互通,羞耻如同海水漫溢在周围,一个反方舟意象,水中央的梦与醒(淡出始终作为入梦的暗示),巧妙的首尾呼应。所有的事件都在室内戏的调度中映射出人类历史(集中营、抢掠、背叛),夫妇的平民视角,陡然扩大为一个二十世纪的窗口,这可能就是伯格曼的公式,就像他总能用最私密的特写,进入最深渊的人性。

  •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注明出处:https://www.gouzhua33.com/jianjie/5310320243/1711820893183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