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国产7.6分运动纪录片《珠峰队长》
《珠峰队长》介绍
名称:珠峰队长
别名:2019年川藏队珠峰攀登纪实
主演:苏拉王平 / 小溪 / 刘萍 / 王福安 / 崔舟萍 / 健健 / 车夫 / 泽勇
导演:吴曦
地区:大陆
年份:2022
语言:国语
时长:83分钟
分类:纪录片
《珠峰队长》剧情介绍
每天生活两点一线的白领、卖掉自家小店的店主、背负沉重KPI的销售、在成功与失败间挣扎的创业者……8个普通人,带着各自的故事与梦想,在民间专业高山向导、队长苏拉王平的带领下,踏上了憧憬已久的珠峰之旅,也许,也是一次死亡之旅。他们在尼泊尔的珠峰南坡集结出发,穿越裂缝深不见底的恐怖冰川,攀上高达千米的蓝色冰壁,爬过山体岩石断面的“黄带”,朝着世界之巅一步步靠近。这支起初被外国队伍“看扁”的中国民间登山队,面对“窗口期”极端的恶劣天气和可能发生的冲顶“大堵车”,能否成为2019年全球第一支登顶珠峰的团队? 本片是中国首部沉浸式体验攀登珠峰全程的电影,也是华语电影史上“最高难度”的纪录片——创下在8470米以上最高海拔完成无人机起飞航拍的新纪录。观众将跟随镜头“空降”珠峰攀登现场,与这群不甘平凡的普通人一起,为心中的热爱疯狂一次。《珠峰队长》豆瓣热评
私以为,电影角度来看,并没有把登山的意义讲述出来,个人vlog而已。睡了大半场,不值得票价更浪费时间。
6.10 成都星轶影城8848超前点映:假纪录,真商业。观影体验与前段时间的珠峰类纪录片《无尽攀登》毫无可比性。更像是珠峰某旅游团为了搞营销“普通人也能登顶珠峰”而搞进电影院的大型旅游团推广广告。尤其是在剪辑中刻意加入的恐怖因素(音乐音响和闪回)让人真的以为在看商业电影之外,真实性只能说有待商榷:如果我给队长足够的钱,是不是也可以把我带上去呢?
认真,真诚,注入了正力量的纪录片,跟着看似普通却不平凡的人们登山。如果你有一双爱美景的眼睛,开头景色就会让你鼻子酸——名副其实被美哭。登珠峰会后悔吗?不会——若成功,会带来一辈子的精神喜悦;我们还看到了在山上的墓,那些史诗般的黑白照,即使失败甚至不幸死亡,难道这不是最浪漫的死?这是真正的极限运动——生理、心理,甚至电影拍摄本身。很多场景说不出什么,但观看时,潜意识让我流泪。2号营地有天堂般的蓝色,恐怖冰川会移动——这是比任何游戏闯关都刺激新奇。珠峰队长是藏族,他还有两个心爱的女儿,莫名的正正能量,相信中国会越来越好的。“每个人都要成为自己心中的珠峰队长。”观后心情:朝着太阳、星星、遥远的星云和宇宙的深处,我们一起前进吧。2022.4.16,大理
一部商业旅游纪录片,看完之后最大感触就是知道了现在攀登珠峰这条“豪华定制游”的线路之成熟。只要你有着攀登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的梦想,只要你钱给够,我们都有最专业的团队助你登顶。我们有训练有素的队长,有专业的中文向导和摄影团队,同时在尼泊尔当地也有非常成熟的地陪服务。电影本身就是一个大型旅行vlog,每天一点素材拍了,素材不够就补点访谈啥的填一填。预想的“普通人也能登珠峰”,其中“普通人”的努力与精神力量是缺失的,有的只是历经千辛万苦之后每个人的自我感动与喜悦。电影结尾每个人的总结颇像每个队员在登顶之后发朋友圈的文案,能感觉到每个人都觉得这个钱花的很值,也让我有了锻炼好身体,攒够钱,也冲一把的想法。我想如果不是疫情,这片子售票时都可以搞一个购票送珠峰定制游氧气罐抵用券啥的……
看完可以说是非常非常非常想出去玩了新冠病我xxx
不需要过多的技巧、特效,如实记录登山这一行为,就足以让人震撼
看到出品方就觉得不对劲,怎么是运动公司?原来是一部登山商业广告片。vlog质感,展示了公司的四名客户(影片中的用词)在员工(珠峰队长)带领下登山的过程,我看到的不是普通人与自然搏斗、人定胜天的过程,影片的重点也不在于此,而是在完善的产业模式下,四名客户是怎么被一个十五人的团队“护送”上山的。物资先行运送,向导现场指导,提前培训练习,拍不下去的地方就摆拍+尴尬煽情,登山的过程被拍成了流水账。影片于2019年拍摄,起初听说这个片子是看到一篇描述本片宣发公司在疫情期间的艰难工作的推文,可能那篇推文本身都是宣发公司的阴谋。总而言之,客户上了珠峰,公司打了广告,摄制组赚了钱,只有爷浪费了青春。PS:这应该是我看过的第一部纪录片烂片,果然资本害人。
20220514,没有圈的点映,登顶的那一刻热泪盈眶,感动人心。比较惊喜好评的是,这些登山队员没有用“征服”,而是说感谢珠峰“接纳”,跟多年前那些登山队员的态度完全不一样,我们学会对自然谦逊感恩了,很棒的进步!另外片中雪山的美景真的震撼人心啊!!
除了工作和家庭,你总得剩下什么是属于你自己的。
作品来自民间团队,戏剧冲突不算多,但却无比真实,每一次拍摄背后,都可能是生命的代价,背摄影设备登顶珠峰,不是有钱就能做到,珠峰的无人机镜头,真得可以让人沉醉其中。影片没有刻意渲染攀登过程中,那些与死亡擦肩的惊心动魄,去攀登和全员平安返回,就足够让人流泪。2019年,他们是全球第一支登顶珠峰的队伍,全员平安归来。几天后的窗口期,希拉里台阶大堵车,因死亡人数创纪录,震惊了全世界。他们攀上了人生中向往的大山,都活着回来了,真好!
希望在影院看。20220702@丽影。虽然但是,还有各种剪辑问题,但毕竟是珠峰啊,而且很高兴他们居然全队登顶并成功返回。
有幸见过队长年轻时候的照片,真的非常俊朗,同样作为藏族小伙,颜值并不亚于丁真。而更加传奇的是,他能在2019年珠峰大堵车之际,准确判断窗口期成为当年全球第一支登顶珠峰的队伍,确实非常了不起!
请各位研究下攀登珠峰如今最基础的配备和资金再看看人均人均GDP再看这片子
时隔4个多月,上海部分电影院重启后的第一部,40度极致高温天里的国泰影院。三奥雪山脚下长大的苏拉王平队长及川藏队向导,带领几位业余爱好者2019年从南坡尼泊尔攀登8848珠峰之巅的记录。攀登珠峰,或许是每位户外、登山爱好者的终极追求,是热爱是挑战自己,是日常生活以外值得去做的事,要有体能、技术、财力、时间和运气。对有些人可能终其一生都是难以实现的梦,正因如此,可以先从别人的攀登里认识雪山,感受生命和自然。人人都是自己的珠峰队长,始于登山又不止登山。
相比专注纪实引发思考的纪录片,频繁强调团队保障的潜台词渗透出其作为宣传片的商业底色,视角对向民间珠峰攀登队的同时,也在围绕“珠峰队长”的品牌概念,将珠峰挑战作为大众也可尝试的极限旅行项目进行推广,侧重借助航拍所捕捉的画面美感,却未能在每个主人公身上延伸出有效的叙事,多数时间只停留在眼前的攀登,缺乏人与环境实在的互动与链接,呈现出为完成而完成的疲惫感。跟随攀登的全过程细节交代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猎奇心理,后期采访的插入与刻意为之的家庭闪回却又暴露了制作与编排的痕迹。作为一部记录珠峰攀登的影片基本及格,但离真正意义的纪录片还有一定距离,不过我相信一定会有部分登山爱好者会因这样一部电影选择了解这个攀登组织或也将投身这样一段开放向大众的冒险旅程,因此从商业意义上而言,这样一部影片已实现了它的价值。
之前看过普通人登雪山的电影,似乎更多是山难故事。而一个商业队成功登顶,似乎只能拍出过程平淡的商业电影。但这真的是普通人的登山模样啊,太真实了,不停的怀疑自己却又坚持向前,看他们登顶我替他们高兴。
3星,4.29的超前点映,说实话,一般般,其实就是跟拍一队旅行团如何登峰。很多地方分辨率不足,音效配的很吵,值得称赞的是大场景拍的很震撼,特别是有意的弱化人的存在,当你猛然发现画面中小小的人影穿行攀爬于茫茫山脉上时,珠峰不可违逆的威严感扑面而来
为什么要登山,一千个登山者可能有一千个回答,但幽以为最铿锵有力的回答莫过于:因为山就在那里,而且它的名字叫珠穆朗玛呀!
隔着屏幕能够感受到攀登的艰辛,还有梦想的力量。
看完之后深深被珠穆朗玛峰的美景震撼,也被攀登团队的热爱和专业所打动。只是影片前半部分过于流水,有点昏昏欲睡,后半部分登顶珠峰又缺乏更为震撼的场景,略显遗憾,最后只想说摄影师辛苦了。
“有钱就能抬上去?你倒是给我抬一个看看啊?!”
《无尽攀登》重在树立人设,《珠峰队长》重在渲染过程,都挺好的。就是没解决我一个疑问:为什么要在一号营而二号营之间来回折腾,是不能过夜吗?
星光 取景还不错,篇幅有限不够深入。
拍得不错,摄影很好,攀登过程放在众登珠峰的片里也算详尽的。昆布冰川、洛子壁、希拉里台阶,片看多了熟的和自己见过似的。 队伍里的上班族感觉都不像是能挑战珠峰的,但他们做到了。为啥要遭罪,冒着生命危险去登山?就像攀登者小溪说:身体的难受是暂时的,精神的收获是长久的登山电影的魅力在于能激励起你都不曾注意的内心。
拍得也太一般了,尤其队长家的DV闪回,相当尴尬,83分钟给小姑娘了三分钟,让人又有了捐钱感。整个故事也很错位。登山人(客户)非常明确地称呼为“藏族向导”(专门带了中国向导还有夏尔巴人,感觉很豪),但是登顶后的报道却是“中国川藏队”,让人忘记了这其实是一个商业团队。就,很想提醒一下夏尔巴人要不要学习一下这个模式。但如果作为川藏队的宣传片,又不得不佩服其能力强,敢于担当(甚至冒险)。就像登顶后的标语真的太浮夸,但队员们(不是客户们)唱起的黑水县县歌却令人动容。
就是一群“非专业”人士登珠峰的vlog,只有一条叙事主线那就是怎么爬上去的,哪怕中间肯定有吵有跌但这片子里能看到的就是笑。说是纪录片我觉得算不上了,但是对于能爬珠峰还能抗40公斤摄影器材的摄影师还得肃然起敬。总的来说这是部没什么意思的片子,不过总比20部优秀展映中那些又臭又长的东西要好不少
8位普通人,7位经过10年历练的高山摄影师,共同踏上巅峰之路。一路危机四伏、惊险不断,全中国仅500+人见证过的极致风光与极端绝境,首次完整呈现于大银幕。
开头结尾略显平庸,中间因为珠峰而不平凡。我没想到当我看到队员成功登顶后,内心会和他们一样触动、激动,感受到了一种影像的力量。千言万语不如一句:摄影nb!
和《无尽攀登》相比,这个拍得爬得好简单。
在科普攀登路径和技能方面更加细致和易懂 从C1到C2营地之间的冰缝地带也好美 航拍享受 攀登珠峰普通人也不普通 22.4.18
剪辑和音乐乱七八糟,这年头什么烂片都可以用撤档营销了。队长回忆家人片段拍得简直像鬼片,攀爬过程的恐怖片音效很出戏,小溪登顶时喊“妈,这是我离你最近的地方”是全片唯一的亮点。
更多的像是科普,就差跟你说要花多少钱了。论情感和戏剧性还得是隔壁的《无尽攀登》
素材与经历难以复制 但与电影标准还有距离
我没有看到情怀,我看到的只有商业。
只要你有钱确实可以抬着上去。就那几个废物都可以登顶。拍摄团队,队长,车夫,向导,修路队,才是真牛逼。
类型为纪录片,因此不及格,甚至很差。
20220703 人可以不去登山,但人心里都应该有一座山。
严格意义上说,确实应该算电视专题片,在风格和剪辑上很《港珠澳大桥》的电视专题片,但是很多做电视专题片的人就是会说“我们做的是纪录片。”作为电视专题片,其实是有很多优点的,比如说干脆、利落,直奔主题。关键节点把握得也还不错。当然登顶后的特效画面确实画蛇添足。很多缺点应该说是电视专题片这个类型就是会这样,但是至于电视专题片这个类型该不该上院线就是另一个问题了。
最牛逼的,不是普通人跟着向导登上峰顶,而是能背着几十斤重的摄像器材边登峰还要边录像的人啊!佩服佩服!
我总要在我生活之外做点事情。人的一生中,除了工作和家庭,应该还有自己。有一份独处的时光。一个人一辈子可以不登山,但心中一定有一座大山。
疫情前生活的N种可能系列。怀疑这部纪录片的经费来源于所有登山队员的众筹,以至于需要满足每个人的表达欲。结果就是,所有人都像话痨,正常纪录片应有的留白被各种废话塞满。
剪辑流畅,节奏不错,行活水平在线,说白了是登山俱乐部的广告,只不过做得高级点儿,卖了点儿情怀,商业意图没有那么明显。全片最可怕的地方就是队长谈到家人的那一段,两三分钟看得人“如芒在背,如鲠在喉,如坐针毡”,其实那段完全有其他更优的办法可以展现,但不知主创为何偏偏选了现在这一个。关于攀登珠峰的电影或者纪录片有很多很多,而平庸的这部注定会随着时间湮没在漫漫影史中。
本质是一个高端旅游项目宣传片,但珠峰的诱惑还是在那里。
为梦想去奔赴、去攀登,炙热、真诚、享受、亮眼。永远敬佩。
睇到曾经徒步过的地方,当然有种会心理解的感觉。可能素材也还是不够多吧,剪接也没出现荷索灰熊人果种神光闪现瞬间。平平的叙事之下还是会见到惊险之处:高山机场的撞机事故,煨桑时候的雪崩,氧气瓶失踪,氧气瓶滑落陡坡。登山过程中的云雾、暴风雨,则是我的心头好。
珠穆朗玛的美景要用肉身献祭,成功登顶已是天时地利的幸运,再向信仰献上自己虔诚的灵魂。蜻蜓点水般的人物塑造,造成共情缺乏;讲故事的能力不足,导致登山的动机不明所以,理想建构也难以达到深刻。攀登珠峰的意义上的优秀影像,纪录片意义上的青涩之作。
宛如旅游社宣传片一般的感受,不仅民间登山历史不如人,拍极限运动纪录片也不如人。观看过程中难以抑制对这种旅游团一般的队伍气质暗自吐槽,到了登顶拿出纪念母亲的手幅和全家照片的时候终于绷不住了。拍摄手法、配乐也是惨不忍睹,中文真人广告般的节奏,小学生作文般的起伏,短视频般的主旋律自我剖析,跟隔壁金国威两口子的水平差的不是一点半点啊。
报刊,一部超长登山vlog,没有重点,散且飘,也感受不到震撼。
没有什么触动,很普通的纪录片。既没有深刻的登山哲学意味,也没有非常震撼的风景,叙事上也谈不上有设计和悬念。贵在事实本身,作为纪录片没有特点。看的时候确认了自己没有冒险精神,在想人为什么要这么折腾自己,这些人应该感谢山神。队长最后说的,可以不登山,但心里不能没有山。懒人我听进去了。人在珠峰上扎营攀爬特别像海边岩石上的牡蛎和贝壳。
单从纪录片的角度说,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但是作为一个民间团队,敢扛着无人机上八千米,最后还上映了,大概不亚于普通人爬一次珠峰的难度吧。
#为什么要登山,因为山在那儿套用当年玩户外的一句名言,容我缅怀一下岁月。纪录片来说,剪得很棒了,主要是素材难得,这是拿生命在拍摄啊!致敬!估计是没机会去的了,就看看纪录片感受一下吧!在大自然面前,人类真是很渺小,必须时刻心存敬畏。结局升华了一下,每个人心中都有座大山必须去攀登
金国威先入为主,于是总能留意到本片中的本土要素
听了队长的映后交流感触蛮深。队长PPT的主题叫梦想的力量,也的确感觉到了一个充满梦想的故事。虽然在拍摄手法上还有瑕疵,但非常赞了,毕竟真实影像的力量是特效无法比拟的。关于这些执意去爬珠峰的普通人的故事也很有意思,如果改编成故事片可以再挖掘挖掘。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注明出处:https://www.gouzhua33.com/jianjie/5310320243/1711820923183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