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英国7.7分惊悚科幻《一九八四》
《一九八四》介绍
名称:一九八四
别名:1984
主演:约翰·赫特 / 理查德·伯顿 / 苏珊娜·汉密尔顿 / 西里尔·库萨克 / 格莱格·费什尔 / James / Walker / Andrew / Wilde / David / Trevena / 戴维·坎恩 / Anthony / Benson / Peter / Frye / 罗格·洛伊德-派克 / Rupert / Baderman / Corinna / Seddon / Martha / Parsey / 梅丽娜·肯德尔 / Joscik / Barbarossa / 约翰·博斯沃尔 / 鲍勃·弗莱格
导演:迈克尔·莱德福
地区:英国
年份:1984
语言:英语
时长:113分钟
分类:科幻片
《一九八四》剧情介绍
这是一部虚构的政治恐怖电影。一九八四年,在经历一系列战争和合并后,世界只存在三个超级大国了——大洋国、东亚国和欧亚国。温斯顿(约翰·赫特 John Hurt 饰)生活在老大哥统治下的大洋国,这里,和其他两国一样,到处都安装着电幕(一种类似电视机的监视器),每个人都生活都在党的思想警察的监视下,历史完全按照党的需要每天都被改写。 虽然无法说出为什么,作为外围党员的温斯顿从心里厌恶老大哥。一日,他偷偷从一家陈年杂货铺处买了一本日记本——原则上党不允许写日记,表达个人思想——开始写日记。当他和在小说司工作的裘莉亚(苏珊娜·汉密尔顿 Suzanna Hamilton 饰)违反党的政策开始秘密偷情时,思想警察悄悄盯上了他。《一九八四》豆瓣热评
审讯者伸出四根手指:如果党说这是五根,你看到的是几根?男主:五根。审讯者加重用刑:你撒谎。再问:这是几根?男主:四根?再用刑:几根?男主:你说几根就几根。再用刑:几根?男主:我不知道。审讯者:这次有长进。
1948,奥威尔写了《1984》。1984,迈克尔•雷德福将它改编成了电影。看完觉得毛骨悚然。苏毛朝?是不是都或多或少印证了奥威尔的预言?共产主义也许也是一场幻觉?都是阴谋?!好可怕!如果你压根没有跳出井的可能,又或者跳出井后发现周围是一样的高墙,你还是逃不出井口大的世界。要去看书!
看的是89分钟的删节版。比较冷幽默的是,删节电影本身就是一个很1984的行为。
《一九八四》是 [英] 乔治·奥威尔 的著名小说,原定书名“欧洲的最后一个人”,后更名《一九八四》曾经与50年代改编一部电影,80年芝加哥某律师代说服作者遗孀取得电影拍摄权,制作新版电影经过加紧努力并于1984年10月上映,《一九八四》是奥威尔的传世之作,堪称世界文坛最著名的反乌托邦、反极权的政治讽喻小说。他在小说中创造的“老大哥”、“思想犯” “双重思想”、“新语言”等词汇都已收入权威的英语词典,甚至由他的姓衍生出“奥威尔式”(Orwellian)、“奥威尔主义”(orwellism)这样的通用词汇,不断出现在报道国际新闻的记者笔下,足见其作品在英语国家之深远。“多一个人看奥威尔,就多了一份自由的保障,”有论家如是说。我没有看过原著,我想原著应该比电影更多内容和对社会的寓言吧,有机会拜读。著作首版于1949年,距今70年
或许是因为光线的缘故,总觉得气氛不够。在接受了Winston的形象后,仍觉得Julia少了一股隐藏的诱惑。
昨天晚上看到十二点,最恐怖的不是血腥,而是当你的大脑因为意识形态而无法思考,世界变成了一元。活着和死了又有什么意义?在我朝,凡是脑子清醒的人都是一个矛盾体,许多所谓的理论都充满了矛盾,却要将他们作为真理一般去看待。这种痛苦可能就是文革时自由派知识分子的普遍心理感受吧。如同此类小说
做为反纳粹反人类影片的先驱,本片着实震撼。不停播报的洗脑视频、具化的数据、物资贫乏、文字狱、全面禁欲、抹杀个体认知与历史真相,等等等等。遭受独裁迫害的惨状逐一暴露,令人焦虑心惊,陷入无助的恐惧中轮回。过去现在将来均已死,何等的末世悲凉。
莫名觉着男主长得像“王小波”,但明明又是不像的。男主从小到大都留一个发型,所有成年人都穿一样的连体服,无所谓潮不潮咯~片中出现"BB"(缩写),我的第一反应竟然是李BB,想了半秒钟才觉得是Big Brother的缩写。。。o(╯□╰)o
看完的时候感觉背上的冷汗都快把衣服浸湿了,不由得让我对这个世界这个社会产生了新的怀疑与反思。影片所构造的专制集权统治的思想理念简直天衣无缝,令人不寒而栗。自由真的就是说出2加2等于4吗?那么2加2究竟为什么等于4呢?
思想警察的钓鱼执法真的很恐怖,奥勃良使用食人鼠在101室磨灭温斯顿最后的人性。“Under the spreading chestnut tree I sold you and you sold me” 在遮阴的栗树下,你出卖了我,我出卖了你。这句剧中的歌词,暗示着爱情反抗的失败,悲凉又无奈。
你以为你敢知道二加二等于几?如果这真是19世纪就写出来的剧本,那么它碉堡了。纳粹、苏联、文革,红色高棉皆在此中。
很多年前看《1984》就觉得讨厌,讨厌这样的故事,更多的是讨厌里面所描绘的世界,如今看到这部电影,书中描绘的世界具象化呈现在你眼前,那种讨厌只增不减。再联系到最近两年的事,这种讨厌开始演变成呕吐。
3.18 政治恐怖,具象化的一九八四,沉重的心和无处不在的注视。没有真,没有假,没有“我爱你”
导演延续了乔治小说原著的压抑感,但是仅此而已,相比较书中各种对于集权政治以及反乌托邦思想的描写,影片显得过于片面以及沉闷,导演对于节奏以及情绪层面把握的失败让观影过程相当痛苦,让人感到煎熬,过于文学化的表达限制了影像的在影片中起到的作用,还是期待芬奇的新版吧。
中午与提壶吃饭时问她,你是惧怕1984描述的恐怖,还是惧怕扎米亚京描述的极乐,她说惧怕恐怖,我的选择是惧怕极乐。国家之大治不在于维稳,而在于提高人民幸福感,因为人能够抵制痛苦,却鲜有人能抵制幸福。这样的大治会不会来呢,在我有生之年我是不信的。因为我们被一群恐惧症患者统治着。
你可能在七点半见过,你可能在某社交网络的热门小组里见过,你可能打开手机电脑书籍就见过~你可能不知道自己见过,但是老大哥见到了,他见到了你的一切,所以要用近乎耳语的方式说出简单的三个字,并且期待能传达到另一端
The Party doesnt serve its people, it serves itself... 不是现实却又似曾相识,这就是科幻电影的奇妙之处。说科幻表现的只是想象?那就大错特错了。科幻往往只是一种手段和途径,就和用梦境来表现现实是同样的道理。或许如果把那个时代搬上荧幕,它就是这么的反乌托邦。
1984年拍的1984,政治意味浓厚,甚至可以说,太浓厚了。约翰赫特表现十二分适合这个片子,反而是某些情节处理难以认同。三星半。
拍的太简单也太多情了,没有展现出个人心目中那种奥威尔式的残酷冰冷,但理查德·伯顿最后的演出实在精彩至极;另外按照原作时间点在1984年四至六月拍摄,紧赶在十月上映,这种进度让影片制作有了丝行为艺术的感觉。
优秀的文本但不是优秀的影像。大概是架空的世界观下的绝对集权和思想控制并不好把握,但现实有时候也并没有脱离它很多呀。可怕的不是老大哥,是整个系统。
故事改编和电影呈现反正就那个样 但是这片子的声音处理有点实验 尤其是对多声道前后景soundscape的构造有点想法 整部电影的soundscape非常繁杂 Big Brother并不是一直以突显的形式在场而是在环境中始终环绕 John Hurt的表演可圈可点
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唱一曲忠诚的赞歌~~ ←←←←左边是我那天看的时候的点评,然后刚刚看到的时候左边的点评没了居然,,6.7日再次标注...
奥维尔对集权共产主义的预言虽然没有在1984实现,可是电影中的故事在中国看来又是分外刺骨的,我们没有消失在1984,那2084、2184呢?其实我觉得人可能终究不会像《1984》里这般被制度打败,就像波兹曼在《娱乐至死》言“毁掉我们的不会是我们憎恨的东西,而恰恰是我们热爱的东西”
约翰赫特演技好得不行!声音控制力也超强!以及他苍白瘦削病态的身躯实在太美丽太适合了!(和奥勃朗也是基得很直接,推开101房门后的场景设置很妙啊,奥勃朗怀里的温斯顿有种脆弱的少年感,抓住奥勃朗的手就抓住安全
英文字幕,大致能看明白。改编致使震撼下降,比如真理部和爱护部的具体事宜。鼠嗜人的场面会让人想起电影北逃中的鼠。齐呼“traitor”的效果不如WG时期的叫骂走资派、大毒草,无处不在的老大哥不如像章普及。英国人毕竟是场面小,不如天朝现成的爱人同志。2+2=4的自由,以及“你不存在”
阴冷压抑残破的重工业社会氛围图景制作的很有带入感。对集权主义思想改造的黑色讽刺可以感到不只是针对那个现实中的“老大哥”,而是指向了更广义的权力等级阶层规训思想奴隶的体制结构,即所谓“党说啥就是啥,除了党之外没有什么是非对错”。不过叙事上还是显得比较晦涩,通过理查德伯顿这个角色进行直接说教的手法还是显得有些手法贫乏,从电影语言角度来说还是平庸了点
几个月前在手机上玩了一款叫《矢量跑酷》的安卓游戏,觉得很不错,就查了下那款游戏的相关资料,发现游戏剧情和世界观的设定参考了这部影片,于是就看了这部电影。看完之后感觉:还是倒回去玩游戏吧~以政治或宗教为题材的电影一向是我认为最无聊的电影。思想被禁锢,生活在政治谎言下的民众是最悲哀的
没看过奥威尔的原作,不敢评判,只是看过之后觉得诸如撕裂的末日等后来者真是浮云啊
女主长一张朱丽叶·比诺什的脸,大致不错。男主太老,无感。理查伯顿的奥勃良差强人意。我中意的男主样子是格温妮丝·帕特洛家那酷玩。最妥帖的奥勃良是克里夫·欧文。
尽管做了心理准备,但依然被影片震撼得目瞪口呆,极其荒诞的故事却有着深刻的政治现实意义.它不同于讽古喻今的影片,这简直是半个多世纪前的神预言!看着与现实几乎雷同的情节不禁令人脊背发冷,统治者亲口说出真相,恐怖至极!心里难以名状的悲哀.请那些自诩看过小说原著就对此片讪笑的傻逼闭上你们的臭嘴.
一部绝望的电影,看得我冷得说不出话来。于西方人可能只是不痛不痒的想象,但对于我们这种历史上有前科的民族来说,真是触目惊心。它的气质让我想起V字仇杀队,想起发条橙,想起飞越疯人院,但它比其他的任何一部都冰冷,都走得更远。这是那样一种电影——观看过程极其折磨,但却在黑幕之后让你思考
这位拍过邮差的导演阴冷的风格倒是很符合原著的基调,但依旧缺少了原著中那种层层递进直逼人心的恐怖气氛。
三顆半。雖沒看過書也能看出來影片的小局。不過這部影像的傻逼外漏的荒誕劇,入了戲也成了傻逼~
不看小说的话其实勉强也能看,因为没看过小说所以坚持看完了。这部小说真的是1948年写的?!
本来打了四星,多少有点支持原著的想法。想了想,又改作五星了。因为真的拍得很原著,冰冷的视角,还有一些细节的处理。拍出原著已经很成功了,况且有几个镜头很是精巧。算是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电影完全没张力啊!不过,还是好亲切的画面和无处不在的七点档。I Love you...FREEDOM?
There is no love,except the love for big brother.我喜欢的那几段都没拍进来==战争对象是谁都没所谓,只要战争这个名号还在继续。希望芬奇拍的能好看点。。。。
196 改编的很糟糕,丧失了原作对于大洋国恐怖统治的描绘,基本上丧失了一切灵魂,桥段甚至台词与小说一样,但就是没有小说中那种骇人的恐怖感。也许这就是一部无法改编成电影的小说。
~政治味道浓,坦白讲,也许是意识形态差异,也许是文化差异,看不懂,也看不下去
与堪称世纪经典的原著小说相比,这部电影显然在情节的取舍上会让原著书迷有颇多微词。期待大卫·芬奇版的《1984》。
我們慶倖還是不幸……PS:bgm很棒。
三星半。虽然小说或影片讲的是一个虚构的极权世界,但这个世界中的统治形式以及人性基础,都在现实中发生了,细节不同而已。对于极权世界,影片刻意用相对跳跃式、隐喻式的手法表现,其实,现实中的模型如此触目精心,影片完全可以更为直观一点。
我要大声的说我不喜欢这电影,这样我也能假装众人皆醉我独醒了。人解决问题和思考问题的方式喜欢简单化,太急于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反乌托邦主题里总暗示世界上所有的问题都有且仅有两种解,不是A就是B,政府总是集权的,所以无政府主义最好。我记得邓大人以前说过:要防右,但更加要防左就是这
小说《一九八四》已经是这个命题找到的最好的表达途径了,用电影来在叙述,显然很费力。另外,成功的名著改编片往往是对那些三流的著作改编,令其在电影中焕然一新,比如张艺谋,库布里克。为主题找一个更合适的表达方式,显然,对1984来说,电影并不是。
那个时代的表演都这么差强人意吗?小说中很多震撼我的点都没了。节奏基本没有。
当你身边充满了行尸走肉不服从就会被杀死那么你是会选择死还是成为他们的一员?
看到我脑子快抽搐了……妈的最后忒他妈的恐怖了。
跟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一样没看过原著的看原著去吧看过的也没必要看着片子了。
很闷唉,太政治的电影果然不好玩.而且,更像赤色罗刹,虽然dictatorship都是大同小异啦,尤其我朝第一代敏感词其实比电影更牛b,但后一任敏感词还是比较考虑人性的,(但当今敏感词有复辟大志)
哇塞,突然发现居然忘了这部牛逼闪闪的片子!无上恐怖的政治预言,五星献给奥威尔的小说
小说太有名了 但这电影我看不懂好在哪里。。。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注明出处:https://www.gouzhua33.com/jianjie/5310320243/1711821960188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