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瑞典7.8分剧情喜剧《悲情三角》
《悲情三角》介绍
名称:悲情三角
别名:无限悲情 / 悲痛三角 / 悲伤三角 / 悲哀三角
主演:伍迪·哈里森 / 哈里斯·迪金森 / 查尔比·迪恩·科里克 / 奥利弗·福德·戴维斯 / Hanna·Oldenburg / 扎特科·巴瑞克 / Malte·Gårdinger / 伊赫斯·贝尔本 / Carolina·Gynning / 松妮·梅勒斯 / Linda·Anborg / Arvin·Kananian / Henrik·Dorsin / Camilla·Läckberg / Alex·Schulman / 拉尔夫·希查
导演:鲁本·奥斯特伦德
地区:瑞典
年份:2022
语言:英语
时长:150分钟
分类:剧情片
《悲情三角》剧情介绍
哈里斯·迪金森、 Charlbi Dean、伍迪·哈里森将出演鲁本·奥斯特伦德([方形])执导的首部英语片[无限悲情]。迪金森和Dean饰演一对富有魅力的模特夫妇,他们被邀请登上哈里森饰演的船长掌舵的豪华邮轮。而当这群人被困在一座荒岛上时,当只有清洁女工知道如何捕鱼帮助到他们时,等级制度将被颠倒。之后这位男模意识到他或许可以用他的长相来得到更多的鱼。本片将于2月19日在瑞典特罗尔海坦的一个工作室开始为期70天的拍摄,然后转移到希腊在亚得里亚海上的一艘约合529米的游艇上拍摄。(@看电影)《悲情三角》豆瓣热评
编剧 剪辑 缜密细致 无所谓联合谁别打倒谁 人类啊都是一泡污
今天的错误就是在吃饭的时候点开了这个电影
B+. 一次对“外表”层层外推的讽刺演绎:从时尚界的肤浅,到上流阶层的伪善,最后放大到人类本质的虚伪。扎实的剧作和精准的调度为喜剧提供了十足的可看性。Part 2像是富人的《玩乐时间》,在游艇构成的封闭空间里,实现从秩序的荒诞到失序的疯狂,最后变成字面意义上的shit show;Part 3在创意和执行上都略逊一筹,但它也是电影作为“社会实验”必不可少的延伸:通过抹平旧制度,尝试建立新秩序,最后还是被一把拍了个稀巴烂。管你是穷是富,在权力面前,天下乌鸦一般黑。2022.5.21 Debussy
今年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获得者,令我眼界大开的一部新片!它是该瑞典导演鲁本的第一部英语片,他以前的《方形》就得过金棕榈奖。资料上显示此人即是导演又是作家,难怪本片如此富于原创性。非常规的三段体,每段都出现一些不同的人物和重点,一时让你难以认同,可是很快就会被吸引,其中俄罗斯的“共产主义资本家”与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者游轮船长”的“沉船大辩论”最为精彩!将百年来人类社会遇到的主要社会思想触及了个遍;第三段恢复到“母系社会”及最后的隐瞒大反转也想得合理、奇妙。总之,值得欣赏,为其独创、机敏 和思想性点赞!
如果我是Abigail的话,大概听到assistant那一句就会坚定杀心。
媒体场的观影氛围相当轻松,频频爆笑。《无限悲情》延续了《方形》中荒诞喜剧的风格,但社会批评其实很表面,充斥着相当符号性的表达,最终效果大概是个电影版的《白莲花度假村》。特别是第三幕借用《蝇王》里荒岛求生的母题探讨社会秩序的重建和权利反转,太想深挖主题反倒流俗,暴露了很多剧作上的短板。
让人笑是一种很了不起的本事,每个包袱抖得响其实难如登天,后面有多少精准的算计不应该被视而不见。手册固然说得都对,但“人文主义危机”距离普罗大众稍显遥远,非一般的精英视角才能看透其中的做作和伪善。肤浅不肤浅得吧,至少150分钟我快乐到头都要掉,四星给电影,减一星因为它得了金棕榈。
【B】part1六星,part2两星,part3零星。多出来的星都是给电影宫的,在家看2.5。观众反应最好的一场,很难见到非首映场充斥着掌声与欢呼。在开场惊人的切入后就开始放飞自我了,进入群戏后不断用明晃晃的符号生硬套入一表面化的舞台剧,后半彻底崩溃:(虽然但是)一前金棕榈得主拍的不如某演员转导的处女作。(虽然观感不错但)期待挂零。5.29本片拿了金棕榈之后补:还是要说,p1实在太好太好,年代级别。当场对鲁本刮目相看,爱疯了。当我疯狂觉得这绝对就是金棕榈的时候,后半段直接把我的目刮了回来。最后当我开始恶心这片时,结果还真就是金棕榈了,捏吗。
纵然《悲情三角》拥有着大爆的形态,媒体场也非常慷慨地给予了爆裂的掌声。但它归根究底只是大爆笑作品而已,跟往届戛纳爆款有本质上的区别。如果说《方形》尝试以讽刺进行严肃探讨,《悲情三角》则连尝试的姿态都没有。它真诚地想逗大家开心,却没有交流的欲望。
从片子筹备后期到今天终于首映,出了小小一份力,但也在长长的credit list上留了个名字,非常偶然并低配地达成在三大电影节留下私人小痕迹 :)
金棕榈给早了!主竞赛第一个五星。第一第二段>=方形,第三段>方形,讽刺政治正确和富人已经小家子气了,第三段直接起飞踢爆人类权力结构。一切从头开始会不一样吗?会也不会吧!有趣的细节还有一箩筐,得二刷!
用最肤浅的讽刺拍最讽刺的肤浅。一个打脸全阶层、谁都别想跑的社会实验,三幕戏从秀场到游艇到“荒岛”,从个体到群体到人类,既然比烂就谁也别装白莲花了。观众群放大到全民,笑点比“方形”更下里巴人,金棕榈不给奥斯特伦德给谁?真是越想越鸡贼啊~
3.5,High是high吧,深度不太够。记者们可能是等这个高潮等太久了,所以尽管结尾虽然偷懒了也很给面子看得很开心,给了一个大爆款的掌声。剧本可比上一部清楚多了,Ostlund可能是不喜欢之前的恶评,耍了很多小聪明,机关枪式扫射富人、男人、时尚、权力,讽得一波又一波,无限悲情全是无限高潮,爽多少次都也是很无聊的。
第二幕略恶心,节奏略拖沓,其他部分讽刺到位,尤其是前两幕,经常尬到我脚趾发麻。不过,美共船长和俄资土豪推杯换盏讲的段子太老了吧…….现在发这种酱香型段子连赞都骗不到!结尾没想到Yaya是个单纯的好人,换我这种“黑心”的绝对会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冲向电梯。后遗症:看到每个路过金发帅高个儿,我都下意识在想,他们到底会不会屈服在菲律宾阿姨的救生船里。P.S.本来就害怕坐游轮,现在更害怕了!
第一段聪明狡黠,第二段鬼斧神工,眼球地震的程度,相比起来第三段就有些predictable。当然,这和奥斯特伦德本身大约是一个对全体人类失望透顶的cynical艺术创作者有直接关系,他应该也写不出其他的结论;但是他实在是太会写对话了!很无聊的争吵或者闲聊也能被他写得饶有趣味,功力不一般啊。说实话,我也觉得人类大概确实是完了,但是如果奥斯特伦德可以在摸索中寻到一点人和社会希望的存在,他的电影会获得巨大的升华,好期待看到那一天啊
又是一个五星 这金棕榈不给实属可惜 戛纳请做一次正确的决定!!导演一如既往的阴阳大师!芽尖鼻祖!在这霸权横行的时代 Let’s fuck patriarchy capitalism and eat the fuckin rich!!!’
# 75 Cannes 主竞赛# 不给金棕榈,天理难容!!!
#Cannes75# 简直无法相信,这是主竞赛看到现在唯一一部我全程没有睡过去的片。从开场那个摆pose的狗就开始笑,笑到大腿都拍红了。真的很吃导演的北欧冷幽默这一套,把一切严肃的问题轻轻剥开,群像戏绝赞。
TIFF2022|观影 06|拍给中产的爽片,讽刺了权贵,底层反杀。特别喜欢开场对时尚行业的讽刺,H&M和巴黎世家,世界就是这么的两极分化。感觉导演太擅长从艺术、时尚和媒体的角度切入,可惜中间变成孤岛实验,过度戏剧化,太多屎尿屁。但是意思大家都get到了!权利阶级反转,对无脑年轻人的讽刺,更是让old money出尽洋相。太喜欢船长和俄罗斯富商对着手机互念笑话和名言那段。我痴迷前苏联政治笑话集的时候,也特别喜欢给人念知乎的帖子。但是然后呢?只是一句你可以为我工作,我希望可以帮到你,虽然不知道如何帮,这么简单吗?
第一段像更浅显的《游客》,第二段像更低级的《方形》,第三段像… 我最爱的美国真人秀《幸存者》哈哈哈哈哈。
荒诞且略显粗鄙地构建了一个人类社会的流动模型 在权力世界的两端结构分别是文明的剥削和荒芜的平等 中间部分是屎尿屁和呕吐物的混沌邮轮 或是一个上下运行连通的电梯。对富人 穷人 男人 女人 极尽嘲讽之能事。但没能做到更绝情 而是偷懒滑向了一个开放式的结局。
分不清是电影拍得太恶心还是电影拍到了一些恶心的东西,也不失为一种魔法。强烈建议鲁本下一部拍拍张兰和汪小菲,将视线转向神秘的满族后裔,丰富的素材必将令他眼花缭乱,三封金棕榈有望。
游艇这一章简直绝翻天了啊我的老天爷哈哈哈!
非常阴阳怪气,但又低俗肤浅,不如前作《方形》。《蝇王》真的被用烂了…………
面粉掺白粉假扮LSD。不如《sick of myself》。
7.9/10 #NYFF 必须用三重视角来评判: (1) 他证明了电影中观众不是"僵化"和"被动"的,而是"积极地"集体地"参与,借助上层与精英的共同集体性体验来调动出那些故作姿态和"优雅"背后对于原始肮脏的渴望,在封闭的不需要伪装的"黑箱"内,让影节的贵宾得到一种"释放"和"自我疏解"。(2) 但若是严肃地去将其视为批判/讽刺/论述,那正如友邻们所说,它是无情且无效的,他剥削这些剥削工具来达成反讽既是残酷的自我循环。但最可贵的是鲁本的坦诚的,他不加修饰地将此呈现为一种商品,一种消费,一种娱乐,一种与这个当下世界一同堕落的酒杯(3)若我们依旧对"电影"作为一种纯粹的"艺术"形式抱有幻想,那么这部"电影"当然是中庸的: 相对拖沓的开场,毫无新意且僵硬的最后部分,唯有海上风暴是最优秀的高潮。我钦佩于它的复杂与对“恶”的尝试,但它或可更纯粹。
谈几句主义,耍几个聪明,玩几出讽刺,吐几番闹剧,再拿几个金棕榈。
跟朋友在电影院全程笑到打鸣 开场那段对high fashion和fast fashion的调侃真的太搞了 时尚打工人看了都说好 三个chapter层层递进越挖越深 消费主义 性别平权 阶级固化 社会构成 权利与资源分配 一个没拉下 芸芸众生相 骂得周到又轻巧 喜欢这种why so serious的态度
全场欢呼数次手掌拍痛在美国Communist和俄罗斯Capitalist斗嘴的时候我和隔壁东欧姐姐一起欢呼,在亚裔翻身农奴成主人的时候这个90%白人的厅里齐声鼓掌,我又再一次相信了世界主义的可能。电影院真的是治愈之所
这三段开始失控了,上了荒岛的几个人物,人设功能本身就是导演自己的刻板印象,导演拿自己对性别和阶级的刻板印象来玩讽刺,让片子彻底沦为了自己的自娱自乐。
城市、邮轮、孤岛,伴随环境的退行,人类的需求同样逐级退化。高谈阔论、引经据典的诡辩,统统作废,动物的原始需求才是最重要的。鲁本·奥斯特伦德用三种完全不同的角度,解构了“人人平等”是多么可笑,却又是多么可行。哈里斯·迪金森的表演能力绝不应被低估,相当出色。
一部刻板也直给的闹剧,假装批判,实则只是精神自淫。它的逻辑与《方形》的高潮部分如出一辙。这场对上流社会的羞辱秀,并无任何现实的依据和反思的深度,只是导演在自己伪造的影像世界里无节制地行使着上帝的特权,他纵情自嗨,与观众一道意淫和发泄。影片的剩余部分仍旧点缀着小聪明的嘲讽和陈词滥调的人性实验。但恐怕连真人综艺都来得更丰富也更“深刻”。
备份 讽刺至极揭露人性,片名原指眉心,因主角眉头紧而取,时尚模特登豪船做上等客终沦为性奴,他的价值跟环境而变,只剩下性而屈身于权力者。原本的厕所清洁女工灾后升为领导,无疑讽刺阶级问题,当生存成唯一目的时,底层最懂生存者反成权力中央,更集大权在手。有一幕讽刺换位,女工得一点权力变得野蛮,而剩余人不如畜生,扔给狗一块肉只能被肉带走,为了活着自愿为奴,更无尊严可言。卡尔沦为性奴后,更是狗见主人摇尾巴,彻底成无灵魂的性工具,不断压榨他性能力外留他也无他用,当模特与当奴并无区别。轮船沉没影射世界巨变,但对大部分人而言沦为奴隶都不自知,本应尽早觉醒,却为时已晚。权力虽会轮转换位,但本质不变,处权力顶层的尖端者,奴役一切众生,而开放式结局,更是揭露当权者的丑陋与虚伪,永恒难题,怎放下权力和至高位置?
在一个平行世界里,开心麻花十年后出品了本片。再另一个平行世界里,开心麻花十年前就已经拍摄了本片。在最后一个平行世界里,一群傻瓜给它颁了个芭蕉叶当奖品。但他们真的觉得它拍的比《西红市首富》《好戏一出》更好嘛?The worst film of the year!
2.1 一些高低阶级笑话,一些尤利西斯笑话,一些冷战笑话,一些屎尿屁笑话,一堆空洞的、直接的把金字塔沙漏倒过来作为消遣的捉弄片段,如果第一段还算有些对后me2时代的回应和怀疑,那后面几乎忍不住表现出对这一捉弄做法的迷恋。一如既往地...犯了以嘲笑作为消遣且与被嘲笑者的剥削方式没有多大不同的毛病,用空洞的消遣来指出消遣的空洞,以肤浅来讽刺肤浅,并讨好那些自以为清醒的、躲过了被嘲笑的阶层群体。并且创作曲线可能是越来越偷懒,表现出的某种肆无忌惮让人看不出来是否经过了思考,电影的位置和作用在哪?
2022戛纳金棕榈。其实可以及格,但拿金棕榈就得多扣一星。典型有佳句无佳章,男女性别权力反转的高概念贯彻的还不错,但谈论别的话题比如阶级话语就太浅薄了……各种人类迷惑行为其实是罗伊·安德森的加长版,人家罗伊安德森一个镜头就说清楚的事这里得费半天劲……当然第二段那个船长招待会算是年度名场面级别,但是!!!!那个第三段完全瞎JB编了,low爆了,评审团选这么一个片给金棕榈真是犯罪!
就这?如果说前两幕还算奥斯特伦德的正常发挥,第三段的“荒岛余生”则毫无新意,而结尾完全站不住脚的反转则彻底葬送了影片,仿佛导演拍到一半心脏病突发导致剩下的部分都由AI算法代写代拍一般。这金棕榈给的也太瞎了
65/100 "Balenciaga! And H&M!" 「satire, ornamental, sociology」#第一部分最佳,第二部分导演性最突出,第三部分最失望,缺少原创性并且暴露了剧作上的问题。//《方形》>>>《悲情三角》,二封金棕榈+技术大奖(音响)+法国艺术与实验电影协会奖。评审团小奖的水平,只能说鲁本运气真好啊!?
7/10。模特作为一种身体景观体现了文明的虚假,富豪为追逐这美丽的外表给全体酒水买单,无聊地要求船员们排队滑梯入海,宁愿在风暴的游艇上举行晚宴,在喷射的呕吐物中挣扎也要维持虚伪的高贵,沉船之际最高的掌权者(船长和俄国富豪)仍在为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信仰扯皮,最底层的员工只是戴耳机默默地清理污秽,失控的文明被抽象意义上的手榴弹(革命)摧毁,荒岛的权力从金钱美色让渡给社会技能(掌握生存本领的亚裔劳工妇女占有食物、男色),但结尾亚裔劳工和模特卡尔知道荒岛只是一个度假区造景后,秩序重建的危机使劳工孕育出暴力:和杀头驴都痛哭流涕的富豪一样,她也为搬石砸死卡尔的行为伤心犹豫。影片借第一幕高级餐厅里男女模特对账单的扯皮(社会权力和承担义务),解构了性别和社会秩序议题,但批判力停止于对富人虚伪愚蠢的小品式挖苦上。
疯狂讽刺社会阶层的伪善、欺瞒和压迫,说教式的输出,简单粗暴,流于表面。晕船那段戏,恣意且荒诞,能把人看吐。
反讽与冷幽默原来是这么玩的(扣一星给我无法理解的呕吐物美学…)
分三幕展示了美、贫富阶级、性别政治的社会性结构,从小剧场到提线木偶戏,再直接跨到《蝇王》,颠倒对立。中段最佳拍疯了,第三幕拉垮写抽了。
1.5 / 比较喜欢第二章,《海上钢琴师》理应这么拍。奥斯特伦德不如专心致志给Harris Dickinson拍porn吧。
5星送给part 2!应验了齐泽克的马桶寓言,屎的意向作为喷涌而出的“剩余”,是大他者幻像所欲遮蔽的真实。communist船长与capitalist俄国寡头的密室辩论隐喻着美国暗处的历史与挣扎。而片子的危险性在于,revolution迫使富人吐出中饱的私囊,但也摧毁了大船,而随之与荒岛的新生并没有诞生出全新的权力关系,在导演看来人类不存在想象新结构的能力。鲁本只能以nihilism的戏谑来嘲讽一切,他只是在利用所有的符号而已。但失去了想象力的嘲讽只能显得廉价,且在marxist看来无趣而无益。
略有拼凑桥段之嫌,话说荒岛剧情简配了几年前黄渤拍的[一出好戏]——当然黄渤那部片子的滥觞也有迹可循;精彩在于结尾的密集能量爆发——不止是发现居然是个度假村的荒诞闹剧,更有三角关系无可避免走向全面崩塌的巨大情感错位——但总觉得有种为了这个结尾硬是“先射箭后画靶”的取巧,幽默的没那么黑色。。// PS. 中间部分的那段摇滚还是很带感的。
导演是得多讨厌人才能拍出这种片子……整个影片洋溢着一种“吃屎吧你,你就配吃屎”的气氛。非常精彩。
导演大概是一个无政府主义者,才会把电影拍成了这样。对时尚、战争、奢华的生活、社会,贫富差距,包括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进行了毫不留情地嘲讽,批判得太直白了一些,最后只剩下简单粗暴的符号了。最后一段落荒岛求生的段落证明了,就算革命或者暴动之后,回到原始社会也一样,社会的本质都是阶级化。社会不会进化,人性不会改变。
洪尚秀般的开场,《白莲花度假村》般的转场,《蝇王》般的中场,《大逃杀》般的终场。在即将倾覆的船上,船长和俄国人对着麦克风高声念出那些名言时的景象,真是浪漫、绝望又磅礴啊。
这片看得我想吐(唯一不想吐的时候是片中连人带船都在呕吐那段),一方面是之前吃太饱了,然后又给我这么个东西,拍不出复杂性的讽刺就是一杯汽水儿,不解渴、没营养、谁都知道是啥味儿、多数情况下没必要。
这还不如黄渤的《一出好戏》有嚼头,整整两个多小时一直停留在极端表面的讽刺力度。第一段就是《游客》的拷贝,一个细节引爆一个冲突,讽刺一个阶层的虚伪与脆弱,偷懒的自我复制。第二段一边吃东西一边呕吐排泄的场景是上世纪六十年代讽刺消费主义的欧洲艺术片玩剩下的残渣,除此之外的政治讨论都是陈腔滥调。第三段是想搞主奴辩证法么,但框架怎么都搭不起来,最终只是又讽刺了一下无产阶级的软弱,革命的无能。
极端胡闹且无趣的电影。确实不怀疑鲁本重新发现了构成现代生活大量不成文的法则个中的腐败和矛盾,但一切见地也仅仅到此为止了,余下只剩可供消费的陈旧笑柄。唯一可以对标的是港片喜剧, 不过即便放在那个行列也得位居下游,因为你很难想像一个甘愿费下如此缜密的心机和计算瞄准中产观众的导演只是拍出了一本甚至无须考虑连贯性的段子集锦。电影的质量已经是无庸置疑地糟糕,但鲁本两夺金棕榈的现象本身比电影更值得细究:一个低俗的闹剧戳中了影节贵宾的G点,这个短路或许就证明所谓品味高低从一早开始就是画地为牢的伪命题,除了为群体划分界线,各自同流合污之外毫无裨益;以及,必须承认这个:电影不再是一个自给自足的整体了,它正在变来变小,正是因为它完全成为了社会议题的附庸,成为了自由派的良心产业。一个巨大的悲剧。
很棒 应该让黄渤好好看看 一出好戏的亲爹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注明出处:https://www.gouzhua33.com/jianjie/5310320243/1711822607191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