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台湾7.7分古装武侠《喜怒哀乐》
《喜怒哀乐》介绍
名称:喜怒哀乐
别名:Four Moods / 喜怒哀樂
主演:甄珍 / 岳阳 / 张美瑶 / 李丽华 / 杨群
导演:白景瑞 / 李翰祥 / 胡金铨 / 李行
地区:台湾
年份:1970
语言:国语
时长:144分钟
分类:动作片
《喜怒哀乐》剧情介绍
这部影片是以喜、怒、哀、乐为主题的四个故事组成。其中一个故事“喜”,在一个阴森的夜里:一位白衣女子突然出现在一个书生家,起初书生很害怕,但却被她的美貌所吸引,与她共度一宵。第二天晚上,书生想把那个女鬼再引来,便到她的墓上请她。谁知那墓是另一个人的,所以引来的是一个相貌奇丑的女鬼。《喜怒哀乐》豆瓣热评
【中国电影资料馆李行回顾展】2K修复版。喜、怒、哀、乐四短片分别由白景瑞,胡金铨,李行,李翰祥四大导演执导,明星云集。说是喜怒哀乐,鬼怪聊斋,其实就是各行其是。胡金铨更是不管鬼神,继续自己的”龙门客栈“武侠杀气。都很牛逼,且都有各自过去作品的影子。难忘李翰祥的”乐“,太有趣!
#资料馆#李行展,四大名导命题集锦片,三人改编聊斋胡金铨仍然是武侠客栈;李翰祥的乐太好看,水墨画式的布景和充满文人气质的乐观精神令人印象深刻;“据说拍摄本片工作人员几乎分文未取,只为帮助李翰祥导演脱离当时的财务困境,果真一段影史传奇。”
胡金铨三岔口式的剑拔弩张略胜一筹,却原来新龙门客栈更像是取自这篇;白景瑞无对白的第一篇,借鉴舞台剧的表演形式和日式怪谈,居然非常出色;李翰祥的乐篇俗中带雅,保持了一贯特色,不过不知道是不是受篇幅限制,反而较无起伏;“哀”篇对白太弱,像是鬼故事的瓶子里装了琼瑶的尿,有些恶心
四位导演,怎么都值得四颗星吧。白景瑞的喜,仿默片又不够绝,配乐和表演都适应不了——虽然甄珍真美。胡金铨的怒,直接抛弃鬼怪,再战客栈,搬救兵处略跳。李行的哀,出场像黑泽明,命运似废墟,记忆有如囚牢。李翰祥的乐,拍得最放松,基本都是不费力气的语言梗。
快若并剪胡一刀,兔起鹘落三岔口。断井颓垣谁家院,雨月雾隐奴家冢。疏影横斜翰墨浑,藻荇鱼动潭影空
寂寞芳心颜如玉,龙门客栈三岔口,干戈玉帛如矛盾,为善最乐天有眼(压轴的乐最有戏)
尽管三岔口的客店·杀局好像是为胡金铨母题偏好量身打造,尽管此版疑似还原了故事出处杨家将演义的角设本意(刘立华夫妇开黑店是坏人),尽管导演的动作戏特长也得到了较充分的展示,尽管胡锦见帅哥就放浪让人想起了新龙门的金镶玉……可必须要说,这一部“怒”还是挺让人失望的。1、头绪太多显得拥挤杂乱。一个四十分钟出头的短片你整那么多派势力干嘛?特别是解差的部分;2、逻辑不通近乎儿戏。片中多次出现楼下大声说话或兵器碰撞,楼上的睡客毫无反应?焦赞要如此贪睡迟钝,早被解差杀掉了!3、黑灯瞎火误会交手。此戏码在超现实的戏剧舞台上能够成立,可挪到相对写实的电影情景中?光源这道坎你就过不去!如优先尊重剧情则画面全黑,观众看什么?如优先照顾观众,角色近在咫尺还互看不见就成了搞笑情节!
倩影不喜,栈店发怒,仇恨是哀,为善最乐。景瑞的喜最是诡异,全片无对白,鬼一绝美,鬼二极丑,和让人背脊发凉的配乐。胡导的怒应是新龙门的雏形,依旧是踩着京戏的拍子,武戏文斗。翰祥的哀最有意味,张美瑶真是绝美,用聊斋的瓶子装着琼瑶的酒,最后终究还是没个交代。李行的乐中自有轮回,为善最乐
三大导演拍聊斋,胡金铨拍客栈。片子都有锣鼓点儿找节奏,看下来还是最喜欢李翰祥那部[乐],主要是葛香亭大爷太赞,对白写得又真贫。
胡金铨毫无悬念地艳压群芳,但客栈内的三岔口叙事让人实在有些厌倦,让我眼前一亮的倒是李行。一直讨厌过度教化的李行,唯独钟意[秋决],[哀]一段与[秋]同样是用人的光辉消解人的戾气,在肃杀氛围中完成人性诉说。假如李行不去拍劳什子健康写实和琼瑶,而专注于[秋]或[哀]这样的电影,成就一定更高。
李翰祥玩够了自己三四个小故事组合以后 拉来了三个朋友搞了个四小段四小段各有特色 四个导演都是水准之作喜让人意外的用鼓点锣钹的演出有意思的聊斋默剧 让我开始误以为是胡金铨的作品 而胡金铨依旧玩自己拿手的客栈戏 可惜怒让人审美疲劳 哀也是鬼神故事 猜得到结果 乐倒是另一种李翰祥。
除了第一段白景瑞的《喜》略有短板之外。真是各有各的妙处啊
8.8/10年度最佳观影。反倒是我的最爱胡导的作品与整体格局略有不谐
白景瑞,李行和李翰祥拍的都是类似聊斋的故事, 胡金铨拍的依然是龙门客栈, 喜怒哀乐的命题作文。但是完成度很赞。最喜欢的是李翰祥的乐,李丽华扮演的自杀少妇。那个年代真是大师辈出呀。
三个故事,基本来自《聊斋志异》,女鬼、书生、壮士,妖风阵阵 ,草木摇曳,灯火明灭 ,男欢女爱,爱欲解渴 ,异境荒凉,古风盎然。白景瑞的《喜》,不用任何台词,几乎默片,左宏元的音乐氛围渲染极好,一个书生,一个美女鬼,一个盗墓贼,一个丑女鬼,热热闹闹,完成了一个梦一般的故事;李行的《哀》破败庭院,草木幽深,墓碑湮没,美女持家 ,抚慰虬髯客,可惜爱情也不能抵消旷日持久的仇恨,最后的镜头收得很好;李翰祥的《乐》,关于水鬼的故事,演着演着就唱起黄梅调了,上天奏善事,下地降吉祥,行善之人有好命;只有胡金铨的《怒》固执如初,一个人玩戏曲武侠,在客栈空间里,坚持拍微缩版的《龙门客栈》。
@资料馆。聚齐四大导演的名体作品,除了第二个胡金铨的是类龙门客栈的,其他基本都是发乎聊斋的人鬼故事,而且前两个还能看出来很重的戏曲痕迹,从配乐到演员表演。总之都是颇有内涵、间或可乐的小品。PS:今儿在资料馆大厅,刚看到第四部不久时突然有人大喊,开始还以为时打架了,原来是有人病了,后来打开了大灯、停了电影一起等120,葛格还被迫进来安抚。好在人没事儿,120来以后扶着自主走出去了。真是十年不遇的事儿都赶上了,观影生涯也算圆满了。
喜怒哀乐,白景瑞《喜》,配乐是左宏元,默片式的手法很有创意。大喜之事却是黄粱一梦,眼前的幸事不是强迫得来的,恶意为之到头来一场空。这场喜愈发的悲凉。 胡金铨《怒》,胡导在客栈空间的调度能力超群,人物走位搭配镜头的移动,多有想法多生动啊,而且故事和动作充满了老北京京剧那个味儿。李行 《哀》 配乐还是左宏元,李行导演在庭院内外也进行了空间的利用,中国古典式窗棂门框构建的空间感,非常的模范。故事借用武侠中的复仇和奇幻片中的鬼魂对人生的大悲进行描写,道尽了无奈和眼泪。李翰祥《乐》,最为朴实也最为普世。告诫人们为善的重要。哥儿两喝酒却不猥琐狂放真是华人世界之清流了。
胡金铨《怒》,黑暗中仨人打斗想起京剧《三岔口》,原来就是这故事,胡金铨选的演员都是新人替李翰祥省钱,賊婆是京剧演员出身,这是她第一部电影,胡金铨指导她减掉京剧里琐碎的肢体和语言,而别的演员分不清时装戏古装戏差异则要求增加不懂的动作,
古装武侠片的四种方向,李行的《哀》太老实。最喜欢李翰祥的《乐》,其次才是胡金铨改自《三岔口》的《怒》。李翰祥取《聊斋志异》中《王六郎》和《水莽鬼》两篇,讲两男子人鬼相交,讲同性之爱,讲“不忍”。「许姓,家淄之北郭,业渔。每夜,携酒河上,饮且渔。饮则酹地,祝云:“河中溺鬼得饮。”以为常。」「夜梦少年来,衣冠楚楚,大异平时。谢曰:“远劳顾问,喜泪交并。但任微职,不便会面,咫尺河山,甚怆于怀。居人薄有所赠,聊酬夙好。归如有期,尚当走送。”」
李行牛逼啊,为什么拍那么多现代剧,古装剧才是他最擅长的啊...
张美瑶真漂亮,杨群还是很帅的,明明可以当小生。干嘛去演西门庆呢
四个小故事串起来的电影,水平可以说参差不齐。胡金铨的《怒》和李翰祥的《乐》最好。尤其是胡金铨的《怒》,改编自传统戏曲《三岔口》,节奏紧凑,质量上乘。陈慧楼饰演的黑店掌柜相当出彩,让人想起《空山灵雨》和《山中传奇》里他的精彩表现。其余三部,《乐》改自《聊斋》,亦颇有《聊斋》风味,人物对白和举止还兼有民国时代的气息和特色,可看做民国文化遗存;跟前述两部比,《喜》有点相形见绌了;而《哀》简直就是瞎胡闹。总体6分吧。
喜最有型,怒最精彩,哀最凄美,乐最谐趣。
其中还是胡金铨导演的“怒”最精彩,依然是客栈戏,京剧锣鼓。
3.5 四个故事在时代的格局来讲算是拍得蛮有韵味了。【喜】貌似有点循环报应的意思;【怒】的老板娘就是之后【新龙门客栈】的金镶玉吧;【哀】的女主真美,查了下已经是故人,唉……【乐】讲为善,但其实我觉得那个酒鬼也挺逍遥自在的,何苦要为人为神呢
头尾两个故事都挺雷的。李翰祥“怒”的剧情和人物比较动人,李行的“哀”剧情虽然狗血但有情怀。其实四个故事除了第一个胡闹之外都是指向善。
白景瑞、胡金铨、李行、李翰祥四大导演各导“喜、怒、哀、乐”之一段之集锦片。个人比较喜欢后两段,很传统的概念——“冤冤相报何时了”和“善有善报”——而两位导演恰恰拍出了传统的味道。胡金铨的“怒”则继续他的客栈空间中的武打设计,而白景瑞的“喜”则有点意识流的意思了。
四个篇章光看主创的名头就能凑齐一整部六七十年代台湾电影史了,但是拆看来看又都只是独立的小品,贴近主题之外又都少了点余味,风格上更像是日本志怪片的台配版,唯一的惊喜是胡金铨拍了个《龙门客栈》的姊妹篇。
說是臺灣首部主打作家電影的作品,現稱的四大名導都具雛形。李翰祥是該片的發起原因,為善最樂也是在對跑來替他導片的所有老友致敬;這樣一想,那種特效的粗劣就能原諒了。
胡金铨的怒把其钟爱的京剧形式表现得淋漓尽致,仍然是在局促的黑店,老板娘让人想起后来的金镶玉。李翰祥的乐,影像风格透着浓浓的中国味,水中场景竟拍出水墨画的感觉。李行的哀,胜在温婉多情的美人。白景瑞的喜,我不大爱。另,四个故事有三个鬼片,这些大导是有多喜欢鬼啊?
第一段的默片让人有些昏昏欲睡,第二段的客栈惊魂确实精彩好看,第三段的结尾还是吓我一跳,第四段就是很逗很好玩,印象最深的就是台湾演员的戏好,还有百无禁忌的鬼怪题材,以及李行导演的女主有点话太多了……(ps,见到了李行导演,老爷子很精神,说多看他的片子,不要再走他的路……)
《喜》和《哀》都在学《怪谈》。《怒》是《龙门客栈》的雏形。最喜欢《乐》,每次看李翰祥的电影都觉得他特别有文化,美学上仿水墨画,故事有情有义,最后城隍上任时云中行进的队列,让我想起了古代的壁画。
3.5。胡老的调度和镜头感明显比另外三位高一大截。可问题是为什么还要再拍一遍《龙门客栈》呢?另外突然觉得诺兰在宏观上的多线/多时空剧情安排和胡老的这种微观的精确调度是来自同一种“数学”思维。
乐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25991239哀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25853894喜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25791079
看捷克电影《野花》和日本电影《怪谈》的时候就在想,要是有中国导演把聊斋类的志怪故事以中国古意的形式拍出这种味道就好了,直到看到白景瑞、胡金铨、李行、李翰祥四位老先生的《喜怒哀乐》,无比满足。(新龙门客栈是从胡金铨先生这部短篇来的)
1960年代台湾的四大导演。白景瑞的《喜》,默片的一聊斋桥段,很日式,略为简单庸常。胡金铨的《怒》,一眼明了的封闭客栈元素,京剧板眼锣鼓经敲打配乐太贴合了,完全就是古典戏剧式的传承。胡金铨在小空间的动作戏场面调度真是厉害!李行的《哀》,这个倒更像是怒,大有上世纪60年代日本恐怖片的影子,立意过于简单。李瀚祥的《樂》,改编的几则《聊斋》,故事完整但也是简单的寓意,几处叠影多重曝光的运用相得益彰。7.6
胡金铨的《怒》和李翰祥的《乐》最高!《哀》的女主张美瑶很美~
《喜》诙谐盏鬼,几有意思;《怒》客栈困局,胜在节奏;《哀》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乐》循循善诱,说教无趣。
四短片只看了胡金铨的“怒”,40分钟的客栈戏,可谓戏味十足,黑灯瞎火里与黑店老板一伙斗智斗勇最终胜利,里面女老板胡锦就是《新龙门客栈》金镶玉的原型,风骚漂亮。
四个故事的主要共同点,是基础剧情都发生在一所宅院里,少有外景戏份。这种典型的小场景小成本操作,非常考验制作团队对场景的调度和节奏的把控。
四人四色,妙趣横生。数不完的聊斋,拍不尽的客栈。胡金铨最好看独一档,二李次之,白景瑞最末。
集邮台湾四大导!四部中除胡依旧维持武侠风外,另三部都带有志怪系聊斋的味道。白景瑞的"喜"全程无对白,完全依靠肢体语言叙事,通过音乐变化传达情绪,甚至在表达诙谐滑稽时大胆使用了MIDI乐,颇具喜感,戏曲般的配乐更让影片独具一格,虽有风范但仍显无聊;胡金铨一出场便冠绝群芳!"怒"太好看了!既有侠女之侠气、忠烈图之豪气又有一股子匪气,客栈打斗群戏每一点的节奏把控都教人通体舒畅,音乐上采用京剧拍子,猝然间理解了传统戏曲在节奏安排上的精妙幽微,每一步走位每一个回首体现的都是久经淬炼的"功夫",可说是集武侠打戏之大成。李行的"哀"在中国志怪故事基础上更流淌出浓稠的日本和味,这物哀美的悲剧很难不让人联想到黑泽明,女主角美极。李翰祥的"乐"真的改自聊斋,只为最后收束"为善最乐"大主题。四部场景氛围烘托俱佳,风格既相异又统一,难得一见的集锦佳作
四位导演都是台湾影坛早期的大师级人物,白景瑞是台湾商业片的奠基性人物,更是台湾第一位电影艺术博士,李行所开创的“健康写实主义”为台湾电影进行了第一次革新,胡金铨则是华人武侠电影中的翘楚,李翰祥更是清宫风月片的大家,这四位的聚合促就了本片的独特地位。白景瑞的《喜》在形式上是最有创新性,无对白、电子乐、夸张化的演出制造了独特的黑色幽默风格。胡金铨的《怒》最有中国气质,相比于其他导演的棚内置景,他的客栈化显得更真实,京剧鼓点配乐的使用即决定了节奏又构造了剪接方式,表演也有中国戏曲的味道,对白更是符合江湖风貌。李行的《哀》符合他一贯的电影风格,女子的决绝献身终感动七尺莽汉,异常戏剧化的文本仿佛又让人看到了《秋决》。李翰祥的《乐》最有趣,也最适合结尾,聊斋故事,平凡人间,但淘洗出的确是为善最乐。
喜;没什么意思,无台词,表演做作;怒,激情一夜,客栈精彩;哀,和秋决一样,劝人为善,是四篇中最精彩最让人唏嘘的一段;乐,倒是真乐。综上所述:哀>怒>乐>喜
重温。五年后二刷,剧情基本忘光当新片看了。请鬼容易送鬼难,小龙门内大乱战,爱恨情仇都如幻,从善人鬼大团圆。白景瑞的《喜》是个哑剧,主线是对聊斋里艳女鬼爱上穷书生的戏仿与嘲讽,最终收于猥琐书生的一声惨叫,看来有趣得很,甄珍的白衣女鬼扮相也好看;胡金铨的《怒》则是《龙门客栈》+《三岔口》,正邪两股势力在江湖客栈中狭路相逢,小空间里做出三方势力乱斗的文章,就连胡锦大概也是照着《龙门客栈》原定女主角郑佩佩找的;李行的《哀》中间将人物放在画面角落,配以变色画面和顿挫鼓点来表现人物内心挣扎令人印象深刻,而张美瑶初登场的造型让人想起黑泽明电影里的京町子;李翰祥的《乐》则是个好人好鬼有好报的美好寓言,李翰祥拍这个故事大概是对自身困境的一种纾解。四个故事中没有人拖后腿,在短片合集式电影中实属难能可贵
白景瑞最有灵气,李翰祥则是一个能很好地兼顾艺术和商业之人。
书生夜半盼女鬼的自嘲,一切尽在不言中,只是配乐实在嘈杂刺耳;黑店不一定都愿意结交英雄豪杰,谋财害命骗财骗色才是“正业”,营造紧张气氛的客栈戏;女鬼用爱赎罪感化仇家,冤冤相报何时了,但不报可会甘心?为善最乐,不仅是王六郎与渔翁的写照,更是电影背后的一段佳话
终于看到了这部片!大师不愧是大师,“怒”最棒(伙计们死的好冤啊哈哈哈);“乐”确实很乐!其他两段一般。另外,两个女鬼色诱,为啥最后那么俊俏的男鬼不也来个色诱呢?
戏曲迷大概都会对胡金铨那一段倍感亲切吧。
《怒》,四十分钟,室内武剧,密闭空间,京剧鼓点,摧人心魄。盛佳D9
其实是奔胡金铨来的事前并没做功课,映后会方知并非四分之三鬼怪奇谭,而是说好同拍聊斋只老胡不合作。此外最喜后一折子乐,俗然可爱。哀刷新了对导演的认识,虽基本能猜到套路,但不是李行的锅。李导说只是按分配拍自己爱拍的罢了,但这种无意促成的集会比想象得更随性可爱。15.10.25 @中国电影资料馆
胡金铨的怒非常出挑,其他几个故事各有特点和巧思,但整体较为一般。
两星半:喜★,怒★★☆,哀★★★☆,乐★★★。平均★★☆
最后一部分真是一股尸臭味儿,还贼长
《喜》2星;《怒》3星;《哀》4星;《乐》4星。
前三段都在打瞌睡,最后李翰祥这段终于醒了,这是我看过的最俏皮可爱温暖清新的鬼故事!!!
第一个故事白景瑞的喜,全片无一句对白,但是美人和丑女的反差让书生最后魂飞魄散。就故事而言,主题显然是颜如玉,可是丑女最后的设置意涵似乎并不明确,很模糊,本人并没有多钟意,但是给了我很多想法和灵感。第二个故事怒是胡金铨《龙门客栈》的雏形,三路人各显身手,动静观瞻,拍的很有味道和节奏,或许是篇幅限制,没有《龙门客栈》的细节和丰富的情节,自然颇不如意,但短片已经难得。第三个故事哀,是我最喜欢的一部了,释放犯一心复仇,却失去了世上可能仅有的心爱之人,为过去纠缠,终究连未来都失去,禅意很深。第四个故事乐是李翰祥典型的文艺片节奏,但是个人觉着李翰祥不适合文艺,因为真的是平铺直叙,感情传达刻意,太过伟光正,还是喜剧性强的片子或者戏曲片适合他。
最喜欢无对白的喜和胡神的怒,哀与乐则只算中规中矩。或许是受限于片长,胡神在本片中发挥不佳,一个显著缺点是反派角色毫无压迫感,另一个缺点是本片对客栈中各方势力斗智斗勇的描绘显得潦草、生硬,胡神标志性的精湛对白和复杂情节都不见了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注明出处:https://www.gouzhua33.com/jianjie/5310320243/1711822637191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