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美国7.2分犯罪剧情《黑色党徒》
《黑色党徒》介绍
名称:黑色党徒
别名:卧底天王(港) / Black Klansman
主演:约翰·大卫·华盛顿 / 亚历克·鲍德温 / 小伊塞亚·维特洛克 / 罗伯特·约翰·伯克 / 布赖恩·塔伦蒂诺 / 阿瑟·J·纳斯加勒拉 / 根·加里托 / 弗雷德里克·韦勒 / 亚当·德赖弗 / 迈克尔·布谢米 / 劳拉·哈里尔 / 达马里斯·刘易斯 / 奥托·布兰克森-伍德 / 科里·霍金斯 / 法龙·索尔兹伯里 / 瑞安·艾戈尔德 / 加斯帕·帕科农 / 保罗·沃尔特·豪泽 / 阿什莉·阿特金森 / 托弗·戈瑞斯 / 维克托·科利采奇奥 / 埃莉斯·哈德森 / 丹尼·霍奇 / 尼古拉斯·特图罗 / 哈里·贝拉方特 / 克里斯·班克斯 / 克雷格·穆姆斯·格兰特 / 汤姆·斯特拉特福 / 唐纳德·特朗普 / 保罗·迪
导演:斯派克·李
地区:美国
年份:2018
语言:英语
时长:135分钟
分类:剧情片
《黑色党徒》剧情介绍
《黑色党徒》根据2014年罗恩·斯塔尔沃斯所著的自传改编,讲述了一名科罗拉多州的黑人警察,成功潜入当地的3K党组织做卧底的故事。《黑色党徒》豆瓣热评
buddy comedy的部分还是很不错的,而夹带私货的部分则生硬无比。两个有意思的点:1. white power/black power同时展现以及两边代表人物相似势不两立、煽动仇恨的言行,某种层面上印证了川普最后的讲话;2. 花了一整场戏批斗「一个国家的诞生」,最终戏剧高潮仍然用的是平行剪辑+最后一秒营救,真是口嫌体正直啊
为什么斯派克李总是被双标?他用平行蒙太奇就是土鳖吗?我觉得那段很有力,是电影情绪升华的重要部分。他那些很典型的镜头和剪辑还没放进来呢。这部电影和《抱歉打扰》放在一起对比可以看见显然的切入角度不同,相比《抱》的劳工视角,斯派克李还是为所应为时期那个愤怒的他,更加针对纯粹由肤色隔离、美国的历史造成的冲突,可能相对会显得表面吧,但也更契合当下的美国——没错就是影片最后那些新闻片段,今天的、此时此刻的美国。甚至我觉得,这次因为喜剧的元素、更大规模的制作他作出了不少牺牲,如果是平常的小制作,他完全会更愤怒一些才是。
7。黑人剥削片基础上衍生的讽刺喜剧,整体娱乐性不错,结尾真实记录片段则试图提高深度。
福茂瞎了 *20181024二刷 意识形态直白了点但没什么大问题,不时闪现的网大气质比较碍眼以及配乐太特么难听了
为什么不能让前面的诙谐风格一路到底呢?非要最后拍成一脸严肃的卖相,导演不觉得尬吗?能入围戛纳,也是很蹊跷。
62岁的美国黑人老导演斯派克李的新作。反种族歧视历史、3K党黑幕,都是他一直关心及有话要说的东西。可看,虽然内容离我们远了些。
所以靠政治性拿奖不可以吗?更何况拍得还挺有意思的啊,把黑白分明的对抗年代以荒诞幽默的形式复原,可惜斯派克·李选歌的品位实在不敢恭维。“美国优先”、“让美国再次伟大”,看——历史循环起来比电影还扯蛋...
片子本身对于斯派克李而言有点温吞啊,不过不明白为什么要批评他对格里菲斯的手法的使用,用同样的手法(武器)来反《一个国家的诞生》煽动歧视,非常巧妙啊。
和《逃出绝命镇》同款,用类型片的框架来提炼社会问题和政治讽刺。在全片的讽刺调侃之后,最后那段新闻视频混剪让影片的政治性和导演的愤怒呐喊终于喷涌而出,具有强大的煽动和感染力。
黑人平权的电影每年都有,什么时候能有一部聚焦黄种人权利的电影。
非常失望,单纯从电影的角度看是一个乏善可陈又不够好笑的卧底片,男主的角色和动机非常扁平刻板,对历史情境还原的表现力度远比不上毕格罗,然而更要命的是Spike Lee对美国种族问题的把握还停留在一种陈旧且纯粹对抗性的压迫与反压迫叙事,仍然认为邪恶的白人至上主义racist是当前美国黑人凄惨生存境况的根源,而对民权运动之后近六十年由未能消除的制度歧视所造成之后果的复杂、微妙与深层性视完全不提,只能勉强且不情不愿地颂扬一下警队里的体制内改革力量,思想性甚至还远比不上自己三十年前《为所应为》里那种没有那么的宏大叙事野心但非常接地气、层次更丰富且更有活力的批判,虽然片尾剪入夏洛茨维尔事件的真实片段还是一下子爆发出一股愤怒的力量,可除此之外老李的思考真是钝了不少了。。。
America first! Make America great again! 掌声雷动。
好评主潮之中也有杂音。左翼学者批评此片,“试图将一个警察作为反抗种压的主人公…虚构爆炸使警察变成英雄。”李回应说,自己从来对警持批判态度,但也从没说凡警皆腐,凡警皆有色种歧。……无论李的解释是否说服力,至少一点:此类“政治敏感”题材只有黑人名导斯派克李来拍才能尽量挡箭免怼,就像当年为犹讨公道的君子协定必须首发于非犹大制片人扎努克。有术语专门解释此类事件的内在逻辑,“尼克松去中国”:由于在支持者中享有着很高威望,你才能去履行某些当不具有此种身份时必将被猛烈抨击和反对的行动!
我不喜欢在电影中谈论政治,在看到一部政治内容丰富的电影时,我往往会自动忽略敏感而复杂的政治问题,转而专注于故事本身。若无种族冲突的大环境,这本该是一个嬉趣与讽刺意味十足的黑色故事,对立双方与双面卧底的设计都相当妥帖,结尾虽然略显仓促但也足够荒诞——在我心中爆炸发生后已是电影的结局,至于最后的记录影像与导演的宣泄与愤怒,在我这里成了最大的减分项,除了闭上双眼之外,观众无法拒绝这些强行塞入的影像与声音,毫不客气地说,这样的结尾对一部分观众来说是一次灾难。
某些影评人在国内电影节评委系统里相互加塞熟人,和本片3K党体系颇为相似。他们很纯粹,不喜欢电影带政治倾向,他们是中国电影的未来。
技术上非常好,段子也足够好笑。故事逻辑开始瞎扯淡得还挺好玩,到最后一团糟,说了半天白人是黑人的敌人,怎么到最后白人警察连同黑人一起把3K党领袖的女人抓了?莫名其妙就抓走了,非常应付。一个值得称赞的地方是把Adam Driver拍得没那么腻味人。音乐主题魔音绕梁。
结尾暴露了这只是另一种propaganda.
没错确实很政治化 但至少spike lee会讲一个诙谐,智慧,有趣的好故事。还有我虽然不喜欢极左 但极右也没什么可洗的 black power运动和blm不一样 评论里一大堆人酸的是啥 8.0/10
剧本的历史功底很好。幽默感认可了。Topher Grace真好啊哈哈。(黑豹是个啥玩意儿)特别想采访一下,好些人对于任何政治相关电影后面的纪录片段都有大意见是为毛呢?困扰我很久了。Wakanda Forever!
正片部分与片末实录部分缺少哪一个都无法构成创作整体,影像作为受众最广的宣传媒介担负起政治武器的身份亦是分内之事,后半程以《一个国家的诞生》为支点,以大卫·格里菲斯的种族立场为代表,通过对其赖以成名的平行剪辑和“最后一分钟营救”的二重使用与调侃,成功的在做到好看之余也流畅而精准的输出了观点,斯派克·李用最传统但奏效的蒙太奇将电影作为大众娱乐和政治工具的双重身份完美并联同时又回归到本源,对比《黑豹》那妖魔化的“黑人剥削”狂欢,更加可贵与可敬。
电影要分为电影本身和最后的影像资料,前面风格犀利幽默不断,或暗或明的对川普的讽刺都很有意思,结尾则在某种程度上绑架了观众
把一段黑历史拍的戏虐有趣,大半场笑声不断,片尾鸦雀无声。猛扫一笔带回沉重主题,非常好了。
算了,我没什么可说的,没被恨过你当然不知道要反抗,虽然不好斗是好市民,但天天生活在欢乐诙谐梦里,再醒来时你只能跌得更惨。
燃爆了 在戛纳看到这个还是很激动的 政治正确虽然是本片的论题 但绝不是论证 配乐+漫画镜头处理+自黑+种族主义小笑话绝对是亮点 (结尾估计成了减分项吧)
这就是那种永远不知如何评价的片子,主题太正经严肃,背景是用人命和血汗写成的历史,但用黑色幽默甚至戏谑的手法去想四两拨千斤?感觉很多地方观众都不知道该不该笑,放映完灯一亮,影院了一半黑人一半白人,都很沉默,结尾实在太重了,一下子打回现在时,敲警钟一般。BMG很煽很洗脑。
2018年来的非洲裔主演电影:黑豹、Acrimony、Superfly、Breaking in、抱歉打扰、盲点,加上这部,黑人影响力已是主流一部分;电影完全重塑了70年代美国黑人剥削电影中的状态,不仅仅是时代背景或是符号特征,更是时代特有的迷幻、反叛的气质,我不是很确定分屏和BGM只是在致敬super fly(1972),但总之,影片中的确致敬的出现了相应电影的海报;影片还有一点在于它呈现了可怕的信仰/宗教偏执(KKK),这种严肃带来的恐怖或是影响力显而易见,只能说还好是斯派克李导演了。电影讽刺着创普的名言“美国优先”、“再次让美国伟大”,同时展现了种族歧视带来的不公平、极右翼组织、暴乱,这是对当前社会不安的绝妙讽刺
在斯派克·李这个年纪还能保持这份血气方刚和义愤填膺也算难得了,以党系分黑白,用戏谑表愤怒,如果说截止最后5分钟还能看出斯派克·李一步步从隐晦到直白的过程,那么到了结尾他便干脆扯下作为导演的面具,接过前人衣钵跃上演讲台,将最露骨也最血淋淋的一面(新闻画面)展示给大众,也毫无避讳地为影片盖上了propaganda film的官方印章;这股秉笔直书的精神我还是挺欣赏的,而且基本是站着把想骂的人都挨个骂了遍,回头再看《抱歉打扰》里黑人模仿白人口音直接不算啥了,这部干脆玩起了卧底替身,搞笑和揶揄部分点到为止,对于3K党的科普和对于《一个国家的诞生》的批斗同样恰到好处,借卧底替身梗完成了一出政治大戏,对比《逃出绝命镇》之类必然要高级不少,甚至近些年绝大部分种族片在这部面前也顿失光彩。另外,斯派克·李对爵士乐确实是真爱了。
宣传意味浓烈到总感觉有口水喷到我脸上。
全片至少两次diss了《乱世佳人》,挺好的。政治正确再怎么惹人烦,也比洗白黑历史的政治不正确好多了。好莱坞亚裔也应该拍个片,diss一下《西贡小姐》。叙事前后割裂减一星。
戛纳电影节。说是罗恩·斯塔尔沃斯自传,但看起来还是觉得别扭,明显是为政治服务。反派仿佛一群天真的大傻子,好不容易组织一次实质性伤害还把自己炸团灭了。黑人在这部电影中完全以受害者自居,没有反思只有控诉。间谍行动也漏洞百出,看《无间道》长大的我不能接受这样的安排。全片下来还不如最后剪辑的现实录像有深度——No space for hate。差异永远存在,冲突永不熄火。这个世界会好吗。
D+/ 娱乐性挺好,但就是觉得前两个小时实在是过于轻松平稳甚至一板一眼了。以致主体部分的冲击力都不如最后几分钟来得大,应有的逼视与压抑感受不到反而更多的是割裂感,不知是否可以算是拼贴感构造失败。作为政治电影的感染力恐怕颇有文化局限。相比之下更喜欢《抱歉打扰》。
戛纳嘉奖不亏,第一个黑人警察卧底打入三K党,原型故事本就够传奇,拍成电影也很有意思。年代感十足,笑点和戏谑嘲讽的喜剧风格也淡化了一般种族题材电影的卖惨和说教。两位年轻男主表演都挺到位,高潮结局也是扣人心弦。藏在最后当今新闻画面才是直戳人心,当你以为现在一切都变得更好的时候,愕然发现原来现实如此不寒而栗…电影本身就是一种表达方式,传递信息也是其本身功能之一,就算直接了点,但也确实需要,尤其当下的环境。即便倒退凶猛,但依然有人为进步抗争,那就还有希望。P.S.澳洲电影院上映几周了,依然有些观众来看,还有不少自己来看的。
开门→烧十字架→纪实影像,这才是最妙的蒙太奇啊。这样的“政治宣传”请再来几部!
以戏谑方式讲述从不泯灭的阶层争斗,根植于源远流长的历史,蔓延至今日社会现状与政治语境,两个极端都呈欲破之势,黑人/白人合二为一的人设,与高潮处的蒙太奇呼应,既具有喜剧效果,又在戏剧性的表现上很有张力;喜剧因素很耐看,剧本设置也巧妙,结尾插入新闻资料反显得刻意直白。
真的,太棒了!这是一部必须要长评的电影,它对美国历史进行了深入的批判——但不是从惯常的角度,而是从影像学的角度另辟蹊径,这点和我不是你的黑鬼异曲同工。开头就是乱世佳人对邦联的辩护和同情,深层的政治内涵就是对黑人地位的否认。接下来一段让人想起纳什维尔的开头,想起焦点新闻那句“如有雷同绝对不是巧合”,……黑色党徒其实并不激进,甚至根本不够激进,它的调性是幽默和惊悚,它根本不是要创造一种所谓的“黑人美学”,一种“黑豹式”的乾坤颠倒,这点从它对一个国家的诞生中平行蒙太奇的运用就能看出来。它排斥的是极端和暴力,倡导的是种族和美学的共生。
#Cannes018-23 黑人做主角的商业创作上的新尝试,比《骄傲的玛丽》、《华氏451》这种强行启用黑人主角的主流商业片还是好太多。后半段没绷住有些飞,蓄力了半天高潮却太单薄。主题音乐很带感,Adam Driver加一星。
#Cannes71# 哪种政治宣传都是政治宣传,这已经跟电影没什么关系了,不加那个结尾或许还有三星(虽说剧作不行但起码喜剧部分还不错),加了那个结尾没有商量只能送一星。说真的,你要是批判「一个国家的诞生」,你别用平行蒙太奇呀,有种学学戈达尔。
宣告、发泄和嘲讽,影片里充斥着稠密的情绪,斯派克·李所谓的克制看上去是那么徒劳无功,于是题材本身许多可以继续深掘的地方就完全被搁置;最后真实的新闻影像让全片的冲击力陡然增加了若干级别,但话说回来,那我还看电影干什么?
老炮的怒火仍在,但全偏离靶心了。以任务驱动而非本能驱动,让整个立足于种族冲突的硬核文本成为一场针对反面个体而非社会体制的较量。更何况反派还被塑造得如此愚蠢空洞,更让这场战争成为一种碾压式的胜利,丧失了剧力喷薄而出的可能性。即使单论娱乐性,也差昆汀十八条大街。
导演掌控力很强,剪辑、调度一流,气氛、场景、人物复古风格很正点,黑人女孩们的爆炸头、圆边眼镜好漂亮,整体精细怀旧的做工,就像看60年代的老电影,双线推进、平行蒙太奇,幽默中带点紧张,却没拖泥带水,节奏掐得刚刚好,3k党聚众看《一个国家的诞生》,黑人大学生听民权领袖的演讲,3k郊外射击、焚烧十字架,等段落出彩,戛纳大奖没有白拿,喜欢。
前半段漫不经心的笑话、一开场对《飘》和之后《一个国家的诞生》的引入以及Ron戏耍David Duke...以为时隔三十多年后,Spike Lee没了当时《为所应为》登场的犀利;但最后五分钟从一个时空隧道飞速穿越的转换,“用前世喻今生”的设计,依然没有忘记对社会发出最猛烈的炮火与声量。这一刻正确与否、“XX有没有药丸”都已经不重要了,因为借由影像在这个时刻所作出的表达最为珍贵。
非常精彩。作为警察的原罪和作为电影的原罪相照应,Ron是Spike Lee的自比,此片的设问是:能否在带罪的电影系统内做一点改变?片尾footage用得好,不是导演展示,而是Ron和Patrice穿过一条时光走廊看见。
看完心里堵得慌,纽约上映第一天的下午场,半黑半白的观众一起大笑着看完之后沉默地走出剧场,仿佛不愿意回到此刻的现实之中。然而并不觉得是Spike Lee最好的片子之一,大概七十年代他还太小,不免纸上谈兵。最燃的倒是开播前的一连串黑人制作新片预告,仿佛风起云涌的七十年代重临。
#2018JFF# 作为学政治出身的,这片没有特别打动我。很好莱坞,很具有观赏性,但故事逻辑实在很困扰我,台词直白得让人感觉有用力过猛之嫌。片尾的新闻记录片并不突兀,反而帮助深化了主题。为可爱的司机加一星。
没什么好说的了,加上这样的结尾后,从三星爆降至一星,走好不送。
黑人混搭犹太人打入3K党,儿话音,扔花瓶,入会卡,《乱世佳人》X《一个国家的诞生》……民权斗争片多过黑人剥削片,难得给警察洗挺白,Spike Lee还是寄希望于制度内的改变啊
电影兼具娱乐性和严肃政治性。非黑即白的世界的确适合滑稽喜剧。[B+]
前面的收敛到了结尾还是爆发了出来,穿越了时间与虚实后却还是血淋淋的现状 ★★★★
一百年前他们套上尖顶面罩,动用私刑残害黑人少年,一百年后他们举起提基火炬,驾驶汽车冲向无辜人群。摘下六芒星,拿到入会卡,用白人口音,与头目对话。黑白双簧任务的背后,有色人种流的血,极端分子燃的火,塞不进邮箱里的炸药,恐吓示威的十字架,都会伴随狭隘的情绪和未解的仇恨,随时卷土重来。
直面被《逃出绝命镇》回避的复杂,直面被《绿皮书》降级的调和难度,直面分裂,直面激进,直面不太平。碍于知识面,很多点一知半解,但看爽了。这是被现代语境、影史观、使命感共同铸就的现代电影。从主角开门起,结尾的蒙太奇如此述说:一、以上是一部电影,接下来不是。(故意提高噪点、用载人推轨制造最虚假的行进感)二、他们要面对的不是某个人,而是更多。(敲门→没人→窗外远处的3K党)三、这并非远去的历史,一切还在继续。(3K党进行焚烧十字架仪式→当下种族主义者示威)
渲染力十足,非常讽刺。双方通话时镜头倾斜、画面对称分割,高潮戏的平行交叉剪辑把这种黑白对立的矛盾点放大升华,辩证而统一。片尾纪录影像冲击力极强,狠狠戏谑特朗普,也把导演的愤怒和呐喊彻底咆哮。全片的主题配乐好听~
从门铃响起,男女主拿起枪的走廊dolly zoom到影片最后一秒,这个结尾真的非常powerful,前面再怎么轻松幽默处理再怎么傻屌,最终种族问题还是依旧沉重和依旧存在的,这问题一天不消除,这故事就有一天讲述的意义(这身份的撕裂也远非只有美国黑人犹太人才能体会)。小女士说得好,这不叫“政治宣传”,这叫“政治表达”。在雨中开场,放到一半雨停了,广场上空有只萤火虫,像一颗顽皮的小流星,这是我第一次见到萤火虫,它的轨迹让我从司机的铁直男格纹衬衫collection上走了几秒的神。
用轻喜剧形式展开一个永远无法式微的种族话题。一黑到底,结尾的新闻画面犹如一个重锤,把前面所有的诙谐带回思考层面。让人窒息之余,着实被继续敲打。这是一响警钟,需要长鸣。★★★☆
反倒是Flip的犹太人身份,让我对电影有了更多好感,它不再只是一部黑人电影,而将所有不属于“我们”的“他们”也全都囊括在内,这种危机是可以跟每个人都相关的。疑惑的是,我仍不太清楚二度讽刺的落点在哪儿,以眼还眼的复仇式快感显然太低级,若要以此作严谨思辨又实在太过简单粗暴。相比之下,更爱Ron跟3K领袖David Duke的三场电话戏,无论语言上是何嘲讽,两人势力发生怎样变化,在镜头选取上,倾斜、平视、推轨全都保持一致,两人是平等的。
最后的纪录片一放出来之前的功夫都不重要了。
斯派克李除了搞笑以外,一无是处。这片还能成为金棕榈热门想起来也是挺恐怖的。
三星半。本片最牛X的地方就是对白人至上主义的讽刺,以及片尾用资料片拉回当下,警惕种族主义复兴的现实意义。3K党聚会看《一个国家的诞生》,并用该片首创的平行蒙太奇手法讽刺导演格里菲斯当年的种族主义倾向是最高峰。但问题同样也不少,影片没有把男主的作用突显,尤其是男二执行渗透3K党任务后一直到结局高潮前,作为策划者,男主除了打了那几个“历史上真有其事”的电话外,大多时间没有太大的作用,另外白人男二在3K党聚会上险些暴露身份,但一转眼就用另一边发生的炸弹袭击终止危机和悬念显得十分草率,这类影响观感的小问题真不少。7/10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注明出处:https://www.gouzhua33.com/jianjie/5310320243/1711823216194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