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国产8.1分科幻片《错位》
《错位》介绍
名称:错位
别名:Dislocation
主演:刘子枫 / 牟红 / 杨昆 / 孙飞虎
导演:黄建新
地区:大陆
年份:1986
语言:国语 / 德语
时长:85分钟
分类:科幻片
《错位》剧情介绍
赵书信(刘子枫 饰)做了那么多年的工程师,总算被升职成为了局长,然而,令他没有想到的是,等待着他的却是排山倒海般的各类文件和开不完的无聊会议,令他感到窒息。灵机一动之下,赵书信做了一个和他样貌一模一样的智能机器人,将自己不愿意参与的工作打发给这个机器人做,每一次,机器人都能出色的完成这些任务,没有被任何人察觉出破绽。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机器人的个性开始变得愈发张狂,它渐渐的渗入到了赵书信生活的角角落落中去,甚至开始企图插手主人的感情生活!察觉出异像的赵书信找到机器人和它谈判,要么唯命是从,要么就要被毁灭,面对这样的选择,机器人竟然发动了叛乱!《错位》豆瓣热评
拍出《错位/黑炮/背靠背》是黄建新的“知”。去拍《建国/建党伟业》是黄建新的“行”。黄建新不但没有错位,而且真正做到了知行合一。希望黄建新早日当上广电总局局长兼党组书记
微醺之中看黄建新《错位》(1986),几乎和《黑炮事件》同等先锋能量再次深感很多导演从80、90年代以来,一开始很会拍电影,不迎合别人,到00年代不会拍电影,开始试着迎合与改变,最后不会拍电影,坠入到重复和失语的窠臼,一片悲凉,这些人是宁瀛、黄建新、王小帅、张元……是什么变了,要写悼词么?
如果当年能照这个路子发展下去,中国电影能厉害到什么地步不敢想象,可惜,中国电影人却选了一条更容易获奖的道路。
三十年前的软科幻,欧气十足(字面意义上的),简直怀疑黄建新本人就造了个开会机器人,然后现在已经被该机器人杀了埋了取而代之了
早期关于人工智能 梦境的经典科幻之作。暗含各种政治嘲讽,原来80年代才是中国电影的春天!
不是太认同一部分影迷吹捧八九十年代所谓开放的论调,的确这个时期的一部分电影光怪陆离,显得别具一格,但是总是怀念旧时代其实也显得很迂腐。黄建新自然是春秋笔法的高手,总是暗藏褒贬,这部电影利用一个脑洞将人与机器之间的错位和文山会海的官僚主义两个命题交叉探讨,在编剧层面还是挺考究的,视听展现方面也体现出不少独特的想象力,只是很多地方似乎过于赤裸裸,也过于追求一种形式感,反而显得不那么深刻了。而且豆瓣用户基于自身意识形态的因素也更喜欢讽刺时政类的题材,更容易给出较好的评价吧。但我还是要承认这类片子是有点儿意思的,只是这部错位后面的发展其实几乎都在意料之中,没有太多的惊喜吧。
《流浪地球》出现的前30年中国没有任何一部科幻片超过了这部《错位》。然而《流浪地球》只赢在了特效以和中国观众30年来没有看到过好的国产科幻。
做个机器人每天帮开会,果然很中国式科幻……本片可看作是《黑炮事件》的延续篇,刘子枫主演的角色还是叫赵书信,色彩方面对红色和白色的实验性使用依然很先锋
带炮进京惊动整台国家机器的黑色幽默后,在这个更极致化的后现代布景中(前现代的处境),是更超前的身份的焦虑,这恐怕只有80年代的保驾护航提供的优越空间才会造就如此“大跃进”似的构想。因为几乎从来没有一部中国电影这样指明共产主义的意思就是科幻。『有在前的,将要在後。』这是说给黄建新的
【A-】这片真的,放在大陆电影里实在是过于“错位”的存在。充斥着压迫感的构图,游离的雾气和超现实的布景,精妙的转场剪辑,以及放纵的色彩搭配。单就美术风格来讲,简直完美师承库布里克,哪怕现在,也没几部大陆电影能在这方面向其逼近。那个时代的中国电影人,幼稚而又伟大。
可把我笑死,堪称《黑炮事件》《世界旦夕之间》《机械姬》《2001太空漫游》的卖嗲混装版,看来《流浪地球》是即将与它要争夺中国内地科幻TOP1的宝座了。
80年代神片,可惜XX转折断档了。很好奇黄建新从揶挪体制到后来的伟业系列是怎样的心路,为了不开会造个机器人,那时几部印象比较深的国产科幻这部算技术很好的了,比黑炮糙些但更先锋和独特,看片尾演职员的特效摄影应该有很多幕后故事期待回顾展讲讲吧,有几段镜头很牛,刘子枫分饰两角显实力。资料馆。
说这是中国最好的科幻片,应该实至名归吧?!
可以说是没什么科幻精神的科幻片了,更多是社会讽刺寓言或小品,所以用不着拿机器人三定律之类的基础科幻法则去追究它。对开会的讽刺可真强,现在可不敢这么拍了。当代艺术的那种时代美感在这个片子里得到了很好的贯彻,构图、色彩、空间感都看得出精心的设计,尤其是走廊上层层的门非常有意思,太喜欢了,非常大胆。节奏一般,叙事不抓人,台词有点尬,不过放那个时代还成。同样是分身梗,成为对社会的极好讽刺,特效很棒,虽然大部分两人同框时会有一个明显的分隔物,但是做得也算是从视觉上无缝衔接了,这种电影魔术式的东西放现在看都非常有趣。
赵书信:“人的生命有限,我想在有限的时间里干一些自己想干的事情。”机器人:“诶,不想干的事情你就不干嘛。”赵书信:“你不理解,不想干的事情我当然可以不干,可是这么一来,想干的事儿我也就干不成了。 ”
欧洲先锋派电影语言在国产片中的完美尝试。无论冷峻的节奏、现代感十足的布景及配色还是关于人工智能的自我意识都神似库布里克的《2001》。其中有穿插表现主义的梦境象征,还有结尾两人对峙的“港片式站位”都很难相信这是曾经大陆影片水准。导演最新的作品是《建党伟业》。他本人也“错位”了吗?
是他梦见和老子看电视,还是和老子看电视的时候睡着了梦见自己成了赵局长?
对官僚主义的批判、黄建新式科幻打光、现实和梦境的对比、机器人意识的觉醒,这部片子题材之大胆,思维之超前,三十年过去了,还是没有中国科幻电影可以超越它。如果当时真的按这样的路子拍下去,哪还有好莱坞科幻片什么事啊。PS:机器人意识中一定没有植入阿西莫夫的机器人三定律。不过话说回来,即使有了这三定律,又会怎样,智能人的意识觉醒或许是迟早的事情。
8分,这部科幻片应该为华语第一科幻片吧?剧情现在看比较一般,但人家的构思早。电影的布景是一大亮点,捎带着的一些政治讽刺也是锦上添花。个人感觉比斯皮尔伯格的《人工智能》好多了。
视觉上的表达类似于20年代德国表现主义的风格。以现在的眼光看来,此片在制作上难免显得粗糙,许多的小细节设计也非常简单,bug太多,整体看起来显得很low,但这是1986年!在中国大陆科幻题材领域,实属不易。从横向来看,片中种种,譬如对开会的批判,对人工智能的反思,于社会学上的意义,可以说很值得深思。8.0
从技术型工人升迁到技术型领导的赵书信额头上仍然刻着“身不由己”四个大字,空旷的美术设计加深了人与人之间的疏离感,简直像个装置艺术。
当年也曾被不少人批评形式过强,与内容兼容存在矛盾;对比今年在平遥看的不少新片,简直就是一样一样的,这也许就是年轻人的心气儿和新鲜使然吧。但你只要是坚持下来,成名成家,当年的稚嫩和先锋都会被肯定;但那个心气儿却也可能再也不在了。青春真好,为锐意打破常规的青年时代点赞。
中国魔幻现实主义题材的代表。反思体制下“异化”的立意贴近《死亡实验》,探索智能人感知体现的瞻前气质不输给《机械姬》,与其精致的物理设计和缜密的科学逻辑相比执行上具有东方独特的简白和写意,光影和布局,空间与构图具有浓烈的先锋派表现主义的色彩和格调。86年问世的惊艳之作。
2019192 天山。人性到底有多复杂呢?做局长的他是官僚体制内的身不由己者,而在与智能人的关系中他即化身独裁者。
可以视为《黑炮事件》的姊妹篇,相应的在电影里安插了很多延续的梗,故事比较简单,摄影美术方面一如即往的风格化的延续。结尾一下拽回了现实主义,一切都是个梦,个人觉得是败笔,不知道导演为何选择这样的结局。80年代科幻片。
不簡單,如果機械姬導演準備拍第二部,看完這片很可能在廁所默默流淚了。概念玩得高又有什麼用,你髮型有老趙酷嗎?
科幻外衣下對於人性的拷問,在權力誘惑下人的裂變與錯位,構圖、用光和表演的刻意僵化,對於官僚體制的弊端暴露與寓言性批判。
软科幻,硬核讽刺,黄建新版「科学怪人」,与《黑炮事件》构成联动,连看格外有趣。空旷荒芜感有《红色沙漠》感,大量红色块与几何形状造型的室内设计与《2001》同核,彼时国产片无论是创意概念还是工业水准,真是令人惊讶啊。对官僚机制腐败运作的讥讽鞭辟入里,梦境幻觉段落相当敢拍,首尾呼应的镜像。刘子枫老师太会演了。
《黑炮事件》续集,故事并不新奇,但是能把《银翼杀手》那一套科幻惊悚移接到当时中国政治语境,直接针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已经非常超前,更何况完全以表现主义风格极简布景和高调用色打光营造出的恐怖效果也是后无来者。几个视觉符号的运用也足够体现巧思。
形式感十足的科幻,有点往悬疑恐怖上靠,情绪上黄建新就是想传达出一种对未来黑科技的担忧,挺悲观的。是一种探索,但是后继无人,他自己也没有继续。中国科幻片如果有未来只能是这种思索性的软科幻。遗憾是电影节奏有点慢,后半部分不如前半部分。值得鼓励。
科技,人,还有中国特色的权力。很喜欢。黄建新本来是个会讲故事又玩得了形式的人啊。
1.HD4K,一波多折的观影经历;2.腾讯视频上的渣画质老版本时长01:24:13,爱奇艺上除此之外有个独家修复版时长01:28:27;3.本来还为1986年有这么一部豆瓣8.1分的国产科幻片感到惊喜,可终于观影后却略显失望:电影的设计感过于浓烈,叙事节奏缓慢,情节性比较弱,逻辑又有欠缺,……,导致我看片过程中不时出戏。光怪陆离的灯光摄影在我看过的国产片中还挺少见,颇有些B级惊悚恐怖片的感觉,对“文山会海/官僚主义”的讽刺倒还不错。
法斯宾德附身,表现主义大师再世。北欧风的空间设计,中国的世界旦夕之间,政治赛博,道教科幻,红蓝光用得极其先锋。
机械性波动带来的错位波动,之后就愈发突破禁锢、更大胆地向先锋疆域涉足前段时间看了《合成人》,今天看完这个,发现那段时间国产科幻片无论主题还是布景都如出一辙地先锋前卫,充满哲思,从60年代库布里克开始,世界科幻片都迈向了新台阶,随着改革开放热潮,那一代随着国外摇滚音乐和先锋艺术成长起来的人,受到各种新鲜元素影响,汲取欧美电影的精华;同时他们也是幸运的,经济正处于快速上升期,社会结构变化,所以既有本片中体制内身份的探讨,也有《合成人》中私有经济的写照,生活水平的变化也使得人们更多关注精神层面,对于艺术的钻研,以及更多思考哲学层面……
“你不理解。不想干的事情我当然可以不干,但这样一来,想干的事儿也干不成了。”……先锋实验科幻体三T公司,“替我开会,替我开会,替我开会”。最黑对白来自哥俩面对面坐着,疯子刘向刘子枫讨教爱情是怎么回事?“我没有这方面经验,很难给你回答。”……原版就是个机器!
三十年前中国就有这种创意了,而且还是中国式科幻,简简单单的一个故事,没什么特效,却把一个拥有很多政治隐喻、对未来科技的担忧的幻想展现了出来。明明曾经有那么宝贵的电影财富,结果到现在中国的科幻片却越走越偏。
中国版的《1984》,结局没太看懂,略逊于《黑袍事件》,但是依然是一部让人观看之后有些许头皮发麻的电影。中国电影史上对于形式主义展现的最为淋漓尽致的电影。
属于蹭了《黑炮事件》的IP,无论是世界观还是人设,这个赵书信都不是《黑炮》的那个赵书信。《黑》是讲述现实世界的荒诞,而《错位》就是纯粹的荒诞,它表面上是继续讽刺官僚体制,但归根结底揭示的是人类行为对自身产生的消极制约,从而导致了人的变异。荒诞故事的目的还是为了观照现实。美术比《黑》还要先锋,特有卡夫卡的调子。
八十年代的妇联大会上女干部能吞云吐雾 二十一世纪日常生活中男艺人不能当众吸烟 别锤 没有半点女性不能抽烟的意思 对比阐述一下事实 真印证了片里说的 “你们人类真怪,给自己立了很多条文,却只希望别人遵守”
黑炮事件姊妹篇,又见惨白的布景,表现主义及超现实主义杂糅,人工智能的设定足见第五代非凡的想象力,当然,这与其深受好莱坞及欧洲电影的耳濡目染有很大关系。大概是因为年代的关系,深觉概念化和公式化的东西还是多了点,以及表演上的瑕疵。无论如何,“赵书信”已成为80年代电影史的一张经典名片。
软科幻设定略儿戏,讽刺力度不如《黑炮事件》,但利用色彩和空间制造的仪式感非常厉害非常先锋。诸多串联《黑炮事件》的梗,连看笑果奇佳。
7.6 仿生赵局长会梦见电子老子么?纯粹的中国式科幻,以替身之名书写集体的无意义劳动,布景与打光非常先锋,颇具现代感,又使得梦魇感萦绕其中,但就故事而言还是太琐碎了点。
有点安东尼奥尼,有点西德尼吕美特,还有一点点库布里克。唉,越来越倒退,现在的科幻只剩下吴京撞木星了。
画面里老子在神秘星球上看着电视上的摇滚乐节目,念着“祸兮福之所倚”,我下巴都快掉了!极强的先锋感,更多的符号化、超现实主义场景,比《黑炮事件》更冰冷更形式。这种中国特色科幻可以算得上是世界科幻电影史上的一朵奇葩,除去那些人机辩证,是真正渗入了东方血液,处处皆辛辣讽刺
后现代先锋的实验元素中牵扯对现实“文山会海”的控诉,伴随着朴素的软科幻观念,对未来概念性的大胆设想。本土化对开会的压力引申到科幻观念,大量和《2001太空漫游》《闪灵》如出一辙的场景设计,师承库布里克的色调让简短的文本爆发出可怖的梦魇,与德国表现主义相辅相成的恐怖谷效应和静物特写炉火纯青的运用,淡化对白的推进,用复杂的构图构造抽象的束缚,如同《大都会》般楼体间的压迫,从意象和具象映出“说归说,开归开”的无奈。对“智能人”这一简单意象的无限想象,个体意识和人机对立的朴素探讨,虽在剧作上相对简陋,但仍展示了中国科幻那一抹强大的野心和潜力。
这部影片比我年龄都大,所以那个年代片子的通病是音像效果差。不过故事性却不亚于今天任何的国产科幻片,就像很多影评者所说,如果当时国产科幻片沿着这条路走就不会是今天这等水平了。工程师的男主升值成局长后应付不来文山会海就按自己模样造了个智能人,刚开始还帮自己应付解决了很多事,但后来抽烟、藏重要文件、私会男主女友。当某天被告知它将来不用再开会只能帮人类处理危险性事件时对方发飙男主按下遥控结束一切。还好惊醒后只是一场梦。。。
大概创作这个剧本的出发点是对开会的焦虑吧,对体制的厌烦。看到很多经典科幻片的影子,看到挺大胆超前的部分,也有一些欧洲电影的气质。闪电、镜子、平衡仪制造一种双面性,社会主义碰撞未来主义,现实对比梦境,看到60分钟沙漠戏古老的东方智慧出来,惊了。音效和配乐魔性诡谲,有一场停车场戏的用光出现了雷弗恩式红蓝,不安气氛铺垫得蛮不错的。问题是时长和丰富程度,有希望再上升到东方传统和现代文明的错位上,最终格局做小了。
补签。童年阴影,大陆科幻巅峰。强烈的表现主义色彩加赛博朋克式解构自我身份的隐忧,再搭配上架空社会主义情境的德式美学,足以包罗政治、社会、人文、科技、伦理诸多命题。好一部尖锐前卫的高概念之作!
【UCCA放映】资料馆修复版。一个工程师出身的局长设计克隆机器人替自己出席开不完的会。在如此荒诞的科幻的外衣下,是与《黑炮事件》的现实主义批判一脉相承的续作,讽刺依然尖锐。整体风格设定竟与法斯宾德有异曲同工的呼应。充满当代装置艺术气息的场景设计大胆运用红色,让人啧啧惊叹,至今仍显得时尚前卫。很多机位构图亦十分巧妙。三个演员四个角色,一人分饰二角的刘子枫演技出神入化,观众不必仔细分辨便能分清
——你既然掌握了这项技术,可以再造成百上千个我统治世界。 ——不,我就要你替我开会。【一个党员的觉悟】
这么多年过去了,中国电影面临越来越多的审核,黄建新完成了自我阉割,仿真机器人还是没有出现,唯有一个又一个开不完的会议,仍在有关部门继续。
80年代黄建新拍的伪科幻片。怪异的房间布局,奇特的科学仪器,人物全黑的服装搭配全白的建筑色调,也有将镜头涂成全红和全蓝来呈现诡异和惊悚。至于节奏和叙事技巧根本不值一提。各种语境的不准确加上在主题探讨上的模糊不清,挖了坑填不上以至于结局无法收尾只能用做梦来草草收场。
勉强两分。88分钟版。看睡着了。技术型局长厌倦没完没了开会,造了个机器人替自己开会,那么之后肯定是机器人给他惹麻烦,剧情简单到单薄,这个故事本身就带着苏联讽刺笑话和叶永烈那一批科幻作家的古老味道,它单调、缓慢的叙事方式又像是《人猿星球》那拨好莱坞无聊科幻片的质地。置景和配色堪称大胆,有的场景有表现主义的意思,或者让人想起《五百年后》《2001太空漫游》,但这种异化的、未来感的美术风格,自始至终都建立在表达对繁复开会的官僚气息的讽刺上——你在90分钟的片长里用同一种招数抨击一个很窄小的问题,就像你把一首呼吁大家便后要洗手的一分钟儿歌连唱了90遍,是非常低效和催眠的。当然剧组为了视觉效果下了不少功夫,高架桥上车外的那片烂尾楼,估计是反复开车才拍完的。全片令人印象最深的是女秘书,感觉她随时会挥出社会主义铁拳
冰冷的后现代家居、死气沉沉的秘书、弱光环境里的红色滤镜,整体氛围营造的即冷峻又诡异,拍摄手法虽有些喧宾夺主,但在当时也是一种大胆的先锋尝试。为了应付繁杂的开会而研发出了机器人,满是话筒和文件的梦境,一扇扇毫无意义的大门直通局长办公室,软科幻的外壳下是对官僚形式主义的犀利讽刺。机器人对于虚荣的追求以及被官僚同化后的自我意识觉醒放到今天也不过时,梦到和老子看电视有点屌,最后梦醒的镜像与开头做了呼应,发现居然不过是大梦一场,即魔幻,又现实。
没想到80年代有如此先锋和前卫的科幻片,置景充满未来感,理念也很超前,室内的设计尤其红色光影颇有2001之遗风,对官僚机制和形式主义的讽刺也面面俱到(比如那一层又一层的门),通过机器人对自我思想的革新也应运而生。我头顶一个大大的问号,黄建新后来怎么了?如果按照这种节奏下去,中国电影也能屹立于世界了。【腾讯视频】
8.11、寓意开会繁琐无用的层层大门,疏离的人心印着冰冷的雕塑和灰色条纹,政治弊端嵌入自我觉醒的人工智能,八十年代各种雷区怪力乱神,可叹现在都太规矩做人。2、时代特色领头羊,针砭时弊手术刀,十年一觉中国梦,赢得招安第一名。
修复版。结尾安排做梦(折中)果然还是弱下去了,大概不管谁死谁活都太极端了吧。对红色的运用印象很深,逆天美工让我跪一跪。
20190327 很怀疑这到底是一个中国电影还是一个德国电影,一个黄建新的电影还是一个法斯宾德的电影。最妙的是和黑炮事件形成了对话,工程师通过了党的考验,赵书信不下棋后怎样?答案是在文山会海中,求一个超越和解脱。对于机器人的思考,人和机器的关系非常前沿,确实难以想象这是80年代的电影。或许,现在的人本身就很难以想象八十年代了……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注明出处:https://www.gouzhua33.com/jianjie/5310320243/1711823277194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