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香港剧情《一念无明》
《一念无明》介绍
名称:一念无明
别名:Mad World
主演:朱跃希 / 曾洁卿 / 曾志伟 / 陈彼得 / 金燕玲 / 方皓玟 / 麦子乐 / 陈学文 / 陈凤珍 / 吴肇轩 / 税瀞熙 / 余文乐
导演:黄进
地区:香港
年份:2017
语言:粤语
时长:101分钟
分类:剧情片
《一念无明》剧情介绍
患有躁郁症的阿东(余文乐 饰)因为当年误杀饱受痛症折磨的妈妈(金燕玲 饰)被判入住青山医院,康复出院后住在当陆港司机的爸爸黄大海(曾志伟 饰)的板间房里。黄大海试图关心儿子,但阿东却并不领情,原来阿东一直对爸爸当年抛弃家庭的事耿耿于怀。阿东重投社会,却遭到身边的朋友歧视,唯然他尝试平复自己,同时阿东也想尽方法希望找回当天谈到近乎订婚的Jenny(方皓玟 饰),没想到当找到Jenny时,却有着另一番滋味。《一念无明》豆瓣热评
患忧郁症的儿子与父亲的悲剧生活。新导演出手扎实,曾志伟、余文乐二位老演员倾力演出,值得一看。
我真的觉得你们这些在婚礼上吵闹喝酒、在便利店拿出手机来拍的人,没有办法理解躁郁症病人的痛苦。你们吃喝,拍照,上传到网络,被点赞转发,甚至没有耐心听完他的故事。
阿乐在教堂哭的涕泗横流的女友就是你我身边可以持有各种身份的亲密恶人,上帝教我宽恕,我爱的不过是自己罢了,我最终爱的是那个宽恕你的我自己。
近期心情不好的人就不要看这个减压了,看完会想死。
港版Manchester by the sea,看着阿东的关系链一个个断裂…已经很棒了,教堂那场戏太狠了,然后下一场曾志伟小心翼翼地照顾他情绪,我就泪崩了。余文乐真棒啊!只是前半段有些台词显得多余,人物会松弛下来。有些片段会不会刻意科普?但普世价值挺大的,现代社会啊真的有病
余文乐面部肌肉的抖动里都是戏,真好。不夸张,不做作。一座雄浑都市的底层生态当作背景点点铺陈。隔壁港陆夫妻的孩子念叨着“你要向上流动啊。”所有焦虑和绝望都被一句台词说尽。生活里的死胡同,一堵墙,无法迂回又无处突围的时候,大抵如此。
近几年香港的商业电影似乎是不行了,老套,没钱,但当视角聚焦的冲突、矛盾、压抑的市井人物身上,我们发现,香港还是那个香港,我们也一样能感同身受《一念无明》的煎熬,《踏血寻梅》的绝望,以及《桃姐》带来的暖暖人情。
这种窒息性原生家庭,可能真的像二儿子一样直接远远抛开比较好吧。不要期待能从中翻出零星的爱了,没有的。
我能理解他的每一次暴怒,每一次崩溃。
五年来港片最佳。开始好像在讲躁郁症,后面才逐渐引出症结在冷酷的世界给无助个体摧毁式的压力。无论剧作还是导演调度都细腻简洁情感丰富,婚礼发飙、未婚妻与余的憎恨与救赎关系、曾志伟楼道里愤怒甩烟、甚至连邻居小孩离家出走的细节都表现的即情绪饱满又手法凝练。个人年度十佳。
3.5;凡人之苦多在于粘稠羁绊的家庭关系,让人窒息,无法斩断,因为爱的名义,我们耗尽大半辈子却发现今生只学会了逃避,只学会以宽恕的姿态原谅自己的无能;逼仄空间的压抑,情绪饱和度太浓接近滥情,克制些更佳;“麻烦你了”哭得崩溃;全体演技在线,剧本扎实。
“楼下一个男人病得要死,那间壁的一家唱着留声机;对面是弄孩子。楼上有两人狂笑;还有打牌声。河中的船上有女人哭着她死去的母亲。 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我只觉得他们吵闹。” --这部片的短评鲁迅已经写了呀
"無明"真的很貼切傳達出片子的內核:無明火起,燒盡功德林。因為家庭壓抑的累積而失手的弒母,成為主角日後一生的原罪。其實眾生皆罪,所謂正常,或許只是無明火起時的隱忍克制吧。一部略煽情但仍引思的片,值得一看。
喜欢这个电影的平常心,不拔高,不过度批判,也不追求什么“终极真实”。用很让人舒服的镜头语言和表演关注市民生活和弱势群体,延续了老粤语电影的精髓。“不是什么都可以外判给别人来做的”,非要找深刻主题的话,这就是了。
【金马影展展映】惊喜之作。表现躁郁症患者与亲人遭受的痛苦与歧视。余文乐、曾志伟和金燕玲演技都非常出色。躁郁症确是精神疾病,但大多能正常生活的患者,却如神经病般被社会歧视。外界的关注、宗教的感怀也都如火上浇油。结尾开放而阴郁重重,难得的用心之作。四星半//20170413大陆院线,依旧被感染
做个扑街很容易啊,管不了的就可以撒手不管啊。这是真的,至少不会过得很辛苦。好人都辛苦。余文乐演得好。
中间一度拍出了《海边的曼彻斯特》那股丧劲儿,就连剪辑和配乐都似曾相识,但是到后面还是没能达到那样的高度。去年的《幸运是我》《树大招风》,今年的《一念无明》,香港电影新生代的希望之光。
Mad World 一念无明I'm bipolar 无法正常可能这世界唯一正常的只有余先生吧可能这世界唯一的圣经只有小王子吧“只有用心灵去看,才能看得真切。最本质的东西,恰恰是眼睛无法看到的。”这次 真的不想也没有只看到余文乐的帅这 才是电影的力量吧
香港演员就是,迫于压力接很多烂片,但遇上好剧本该有演技还是有演技。
一部好辛苦的电影,悲痛、压抑、艰难,生之艰难,情感之艰难,方皓玟在教会里哭诉那一段真是让人心碎。非常稳健、非常坚定地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电影,这个导演大有可为。此外,配乐真棒,超喜欢。
大部分場次的安排都因果顛倒,為了讓某戲劇點發生而刻意安排某場戲。整個故事沒有任何具有推進作用的外在事件,人物總是突然醒悟。故事推進基本依賴對白,與事件無關。人物永遠在爆發情緒,但主角父子的情緒一直在重複,人物曲線沒有任何變化。對阿東本身的躁鬱症描繪粗淺,對病人本身沒有更深解讀。
很残酷甚至有些黑暗的电影。其实电影根本没有把余文乐的心理疾患拍得很可怕,在婚礼上倒苦水、在超市流眼泪,这不是现代都市人的常态么?结果他还是成了邻居眼里的变态,社会的异类。宗教是毒药,互助会又何尝不是呢?它让人心安理得地把困难交给所谓更专业的机构去护理,而这种解脱就真的是解决吗
很丧的电影,简直是《囚》的drama版——外面对我来说,只不过是一个更大的监狱。恶劣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摧毁效应,简直是令鸡汤都可以冷冻固化的黑暗存在。糊涂人会觉得戏多,折堕其中的,肯定明白甘苦自知这个词汇的意思。一切尽在不言中啊。
余文乐长大了,突破了他以往得心应手的“张志明”,把躁郁症患者演得很自然,以及那种被全社会孤立的无奈。
出發點是好的,但整部戲卻將所謂的社會冷漠誇張臉譜化,無論酒席的賓客、醫生、鄰里、教會,都是故意放大絕對化的處理,顯露出憤青式的控訴多過真正的關懷。如果以關懷躁狂症為名,卻將整個社會的其他人用偏見判刑,是我不認可的創作態度。而戲中只是借主角去評判社會,卻恰恰削弱了對主角本身的描繪
心理痛太足太浓以至于无法分辨电影本身有什么缺点 一旦想要认真看就不会有情绪喘息的机会 局限逼仄的空间 面部特写 情绪反复 都太痛了 主角母子实则是相同的缺失和痛感 不过是内外身心的分别 教会戏精彩 极其讽刺 能理解病人情绪莫名的反复无常或正常 但仍不能释怀自己曾经作为病人朋友的经历
无论是神或是互助会,无非换个方式自欺欺人,谁不知道“放下”便可以无牵挂、自潇洒,余文乐偏偏就是什么都放不下、不愿放下。
很沉重的一部戲躁鬱症患者背後有太多我們無法體會的情緒余文樂把他表達的很到位
影片中环绕在陋室之外的繁杂声音很像1975年茶楼里杜焕录音现场,这座城市各种光怪陆离都在其中。好久没看平民式的曾志伟,无比亲切入味。
我不仅要在电影院看演员们强行表演,还要在豆瓣上看我的同学们强行点评,SAD。
卡西阿弗莱克的原罪是懒惰,余文乐的原罪是暴怒。贵港虽然也沿海,但人所居住的囚室甚至还没有海边曼城的一个厕所大。颠佬系需要空间的。
80/100 剧本无论是探讨社会歧视、贫民苦难还是对躁郁症专业表现上都精准而深刻;调度、剪辑的质量也显示出超越导演年纪的成熟。在好的剧本下曾志伟和余文乐的表演游刃有余,细看时你会发现镜头下的焦点人物从来不会放在景框的中心位置,传递出一种被边缘化的绝望。
曾志伟、余文乐演技太赞,影片主题太沉重。人有时候真的太脆弱了,活下去一定要想得开,“我们这些升斗小民又能怎么样呢?”
情緒太滿了。演員一直在互相爆發碰撞。反而難做出變化弧線。覺得剪輯也有不小的毛病。可以改善....余文樂轉型的努力可見,不過我印象最深刻的倒是演他未婚妻的方皓玟,在教會分享語稱寬恕,實則恨極鞭撻的場景。飾演父母的曾志偉金燕玲也有相當水準的演出
电影从狭窄逼仄空间到俯瞰平视镜头再到角色相处关系上都营造出一种透不过气的压逼感,所有主演的发挥都非常出彩,情绪被推到了极点。明明想修补却找不到方法,明明想宽恕却止不住憎恨,明明道出了真心话却得不到理解,生活有时候真的太难了。希望会有更多此类关注底层人物处境与感受的作品出现。
新导演的完成度很不错,也是因为有一个很好的剧本打底,一个家庭的关系就浓缩了整个香港社会两代人的变化。我在想,香港电影拍片,现实的苦难压迫下无解的时候,很多人寻求宗教的庇护,寻找一个情绪的宣泄口,对于大陆的驴民会怎么样,也终于理解了大陆文艺片的戾气和暴力,这就是普通人的不同吧。
是部好电影,导演构筑影像空间的能力之稳定令人吃惊。电影关注的是抑郁症,用个例细究了个体产生精神困境的原因,也极关怀抑郁症患者亲朋的处境,所以余文乐和曾志伟是绝对的主角。电影是一篇抑郁症科普文章,是拍给我们普通人和抑郁症患者亲友看的。
勉强4星。每场戏单拿出来都很好,尤其教堂戏很出彩,但组合在一起不符合情绪的起承转合,每场戏都是浮于表面的苦,正所谓内心不能和表面一模一样,观物不可皮相,不能将潜文本写在文本上。配乐听上去像是被贝多芬的月光启发而写的。
大概与海边曼彻斯特最主要的差距就是最后留了一个光明的希望。好看
希望大家,有话好好说,不要摔东西,不要大喊大叫,不要吵架,好吗?由精神疾病衍生到港陆关系,城市生存空间,金钱怪兽,移民问题,看似说了很多,实际上又只停留在交代问题存在,而已。
不停在問自己,為什麼電影要拍得那麼近,近到什麼也看不到了,看不到導演真正的立場和想法(還是根本沒有?),總是要威脅觀眾一同哭起來,這些人物盡是悲情,風格更教人無所適從,還有什麼比這樣的電影更難看?說沒有標籤,宗教人士呢?新移民呢?現實比電影更來沉重,何為人文關懷?在這裡一點也看不到
余文乐扮演的躁郁症儿子角色塑造得非常完整而立体,有了出色的表演,就把整个和父亲谅解和社会冲突和过去瓜葛的故事叙述充分。现实和闪回的组接颇有《海边曼彻斯特》的水准,让观众心理能跟着角色状态和前史揭露去起伏。曾志伟饰演的父亲,可能多了一些没太大必要的焦虑状态展示。
不急不缓地讲述躁郁症人的痛苦和挣扎,致郁系。演员们演技炸裂,连戴眼镜的小朋友都在飙戏。喜欢。
耶穌不能驅除魔鬼,但士力架可以!或許表演能量剽悍,但導演身兼剪接的組合成果幾乎壓迫到底,對觀眾感受表演是加分或減分?!教會段落效果最好,而這段較穩。收尾父子天台相擁理應沈靜卻頗碎且俯角詭異。密閉與開放、鏡頭角度。前半段的過去與現在交叉,除懸念外沒太多敘事推進,織成的人物擱淺泥沼。
我们有那么多去死的理由,最后选择悲伤地活着,是不是已经很努力了?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
这样逼仄的一间房里,容不下一个锤子的突兀。如此拥挤的一座城内,盛不满无数颗心的寒凉。阿东走上台责备众生的淡漠,怎奈是不合时宜;未婚妻走上台感恩神祇的指引,宽恕却伤人愈深。和着凄怆与不甘鲸吞士力架,却没人如饕餮吞走世间的伤痛与不公。当你遇见躁郁的他,无法积薪厝火,也请不要落井下石。
港产丧片,和《海边的曼彻斯特》是一体两面,通过表面上的人际关系对燥郁症患者的来态度来反映社会问题,充满抑郁无奈的情感,每个人都要求被“正常”,整个社会都变得虚假起来。
全员演技超神,余文乐连他的嘴角都在入戏。朋友推荐给我看的,他就是双向,看完对这个病有了更深的了解,真不知道在他平常看似正常乐观的外表下面,隐藏了多少哀伤。
沒有情節推動,只有情緒硬來,和解醒悟莫名其妙。讓演員用獨白來交代和煽情是最偷懶的辦法。關注躁鬱症是好事,但關懷在哪裡?用臉譜化人物製造壓力,等於用那些對新移民、醫生、中環人,宗教人士等的偏見來凸顯對躁鬱症患者的偏見,這樣合適嗎?
英文名《Mad World》。对某些人来说,世界的脉络真实又坚忍,千丝万缕,交互缠绕,一片落叶或水中的波纹,都能让他们感伤。用力地去爱这个世界,又痛苦地感受世界的恨。人生已没法回头,只有像僵尸那样走完。这不是勇气,是无奈。
太难过了。周围的人懂个屁,父母、亲人不仅不会懂,还是麻烦来源。不是所有烦恼都需要倾诉的,人群拥挤过来的焦虑,排队时的焦虑,听到喧闹时的焦虑,一点烦躁都能摧毁整个人。不需要被人理解,只需要被远离。
一场情感洗礼。逼仄的空间,压抑的情绪,通通直接扑向你,不给你一丝喘息的机会。你只能跟着难受,一直难受,难受到很需要很需要一个温暖的拥抱!
精神病是有程度的,双向障碍作为心境障碍本不必要住院治疗,但一旦被贴上了精神病的标签,社群的歧视排斥会给患者的康复带来比生理病变更难克服的障碍。本片的立意很好,完成度也不错,虽然只停留在了提出问题阶段,但解决问题的应该是相关从业者和政府才对,所以为创作者的善意加一星。
以后提到演员余文乐可以先提一念无明再提志明春娇。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注明出处:https://www.gouzhua33.com/jianjie/5310320243/1711824089198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