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头安利3部高分历史政治电影,高光局面+格局炸裂,意味深长!
按头安利3部高分历史政治电影,高光局面+格局炸裂,意味深长!
1、《金陵十三钗》
●简介:讲述的是发生南京大屠杀时的故事。
●观众感受:一部女性感性的战争片,女人、服装和摄影依旧张艺谋,几组父女关系的角色命运对比和开放式结局上也很扎实,如果最后少点煽情和压抑,多点合理的情感释放和情感升华,有缺点的角色性格最后可以有合理的让人信服的转变,这片子就绝了。细节上确实很好莱坞,叙事手法倒是很中国——煽情到滥情。并不像之前讨论的屠杀或是大屠杀电影,战争更多是个背景。影片强调的是冰冷中的一丝暖意,或是绝望中人性的回归。影片讲述,一半凄黯,一半哀艳。在神的栖身之所,神却永远缺位,从彩绘玻璃中穿过的子弹,不是神的旨意,而是神的袖手旁观。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人们相互的救赎和牺牲,在选择与放弃之间,很多人比自己所意识到的,还要更高尚一些。 很多意象:最后一个军人的死与那只小鞋子;歌女与翡翠耳环,琵琶琴弦——命若琴弦。有颜色的只有两样事物:教堂巨大的玻璃窗,与J女的衣裳,一个最高洁,一个最浮艳。但最高洁的无法救人,最浮艳的却自我牺牲。 关于战争关于人性其他人已经说了太多。很打动我的一个则是少女书娟,她的自尊,她的嫉妒,她微妙的爱,以及略带稚气的生命意志。书娟和玉墨在花窗中相互窥视,暗自羡慕/嫉妒着对方的人生,彼一如我。
2、《芳华》
●简介:根据严歌苓同名小说改编,以1970至1980年代为背景,讲述了在充满理想和激情的军队文工团,一群正值芳华的青春少年,经历着成长中的爱情萌发与充斥着变数的人生命运故事。
●观众感受:虽然剧本是很严重的硬伤,用女二的第一人称讲别人的故事,导致最后没有哪个角色的形象足够立体。不过从情感上讲,我是非常喜欢这部电影,很有共鸣,让我们看到一个特殊的时代,看到那代人信仰的幻灭,故事里没有敌人,但敌人又无处不在,好坏善恶都只是一线之间。这部电影里,最好的肯定是配乐了。“没有被善待的人,最容易识别善良,也最珍惜善良。” 适合带长辈们看,或许多少年后,就没人再拍这样的电影了…后面半小时泪弹太足,我们在最好的年代虚度光阴,他们在最坏的年代洗尽铅华。隔着岁月往前看,许多人和事儿加了青春的滤镜,都深沉到不像话。年轻人美好又残忍。美好是因为心眼不脏,残忍是因为对别人的善良难以感同身受。那一代人把芳华给了时代。由衷地希望我们这一代人能多留些芳华给自己。看的时候,哭惨了。不是因为被所谓的“英雄”感动,而是因为替牺牲者感到不值而难受。从这部电影里能感受到对于战争的一种隐晦的控诉和谴责。这场战争的意义是什么?如果这场战争有巨大的意义,为什么像男主这样的“战斗英雄”没有得到应有的荣耀,反而在负伤残疾后过着被社会肆意侮辱践踏的生活?
3、《无问西东》
●简介:讲述吴岭澜、沈光耀、王敏佳、陈鹏、张果果几个年轻人在不同的时代中为理想前行,也因为时代变革迎来考验,面对残酷的选择找寻到真实自我的故事,
●观众感受:故事感很强,四代人的青春和华年。老派民国知识分子的风骨,战争年代保家卫国的气节,建国后支援边疆的热血,和平年代固守节操的善良。摄影精致,部分镜头美如壁纸。服装年代质感极强,王力宏那几套民国时期清华校服,现在都觉得潮。青春片不该只有小情小爱,也该有理想抱负。章子怡那一段见人性。但打动我的是王力宏那一段。世间父母大多像米雪演的妇人一样,并不奢望儿女有丰功伟绩耀目成就,只希望儿女能嫁娶生子世俗过完一生。这也是大多数同龄人最终所走的路。但人生的活法,从来都不该只有一种。他违背了母愿。可至少,他活在自己的岁月里。他没有辜负他所存活过的时代。这样说吧,这部电影就像你收到一张纸条,上面书写了康德,字写得颇为难看,但在一个三观发育不太健康的时代,为了头顶浩瀚灿烂的星空,或者内心仍然追求的某种崇高的道德法则。你还是愿意把这张纸条传递给另一个人,这就是我看《无问西东》的感受。
你们喜欢吗?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注明出处:https://www.gouzhua33.com/tuijian/5030520243/171466664349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