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历史电影《南昌起义》,以史实为导向,再现历史原貌
在反映历史尤其是近代史的电影作品中,有这么一种历史片,它以一种文献记录一样的形式将一段重要历史完美再现,观众在观看电影时可以同时欣赏剧情和了解历史。对于这种历史电影的模式笔者是非常赞同的。
笔者看过的电影中,能将史实和艺术创作完美结合的片子首推这部《南昌起义》。
之所以笔者对它印象深刻评价高,那是因为此片有四个“真”。
一. 真人—细致真实刻画历史人物
《南昌起义》中有名有姓的历史知名人物有几十人之多,其中出场较多的有十几人。尤其以周恩来、贺龙两个人戏份最多。对于历史人物的刻画,导演组坚持了一个观点,那就是要让观众感觉不到是演员在演历史人物,而是让观众们认定他们看到的就是当时的人。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导演组一方面大胆启用新人,除了饰演朱德的刘怀正之外,其他主要历史人物的演员均启用新人。比如饰演年轻周恩来的孔祥玉、饰演贺龙的高长利,饰演陈独秀的邵宏来等人均为首次拍摄电影,观众们对他们本人要更陌生一些,这样就消除了先入为主的印象。
另一方面导演组让演员们用心琢磨历史人物的心理和习惯,比如孔祥玉之前曾在话剧中出演中老年周恩来,他就养成了掐腰和端胳膊的习惯,为了重新塑造只有当年29岁的周恩来,孔祥玉彻底清空自己再次从头领会。最终他的年轻周恩来形象得到了邓颖超的赞许,在本片中,周恩来的睿智、儒雅被孔祥玉演绎得非常成功。
再比如饰演贺龙的高长利,他阅读了上百万字的文献和资料,亲自走访了贺龙元帅曾经的同事和朋友,最终他的年轻贺龙形象得到了南昌起义时任贺龙警卫连长黄霖的认可。
二、真事—七分真三分虚,大事真小事虚
真实再现历史事件是导演组一开始就定下来的创作追求,对于一部历史片来说,没有比真实更能打动观众了。
本剧在重大历史事件上几乎可以做到百分百还原,除了个别细节和历史稍有出入之外,绝大部分历史情节都经得起推敲,观众在看本片时完全可以当做一部历史文献片去观看和学习。
在保持重大历史事件真实再现的前提下,导演组虚构了一些“小”人物和情节,用他们的对话和经历去再现一些历史事件的影响。比如影片一开始贺龙警卫营长双喜要拖着枪回湖南,其背景就是许克祥发动的马日事变,而由于汪精卫和唐生智的不作为和拖沓导致双喜情急之下要回乡反抗反动军队。
影片中还有一个小遗憾,那就是一直陪在周恩来身边保护他的吴少新,按照历史来看,这个角色的原型应该就是陈赓,可惜为了剧情需要也把他给虚化了。
三、真情—真实反映各个历史人物在南昌起义前后的态度
在我党历史上,恽代英和蔡和森都是牺牲比较早的革命家,对于他们的事迹很多人都不甚了解甚至干脆不知道他们的存在。其实在整个革命事业危机四伏的时候,这两位早期革命家对于革命的贡献很大,他们的态度和努力最终促使了南昌起义的爆发。
本片除了完美刻画了周恩来、贺龙和朱德等人形象外,还将蔡和森和恽代英等早期革命家的形象和事迹进行了塑造和再现,对于观众了解历史和党史有着重要的意义。
如果说有些小遗憾的话,那就是对陈独秀的描写有些少并且不够立体和全面,对汪精卫和张发奎等人的描写则有些脸谱化。
四、真景—大量采用原地原景拍摄,完美再现当时情景
本片的拍摄过程没有经过摄影棚,全是在户外取景。美工韩尚义和摄影沈西林合作大量借用当年的老建筑进行拍摄,比如陈独秀住的地方居然就是借用当年八七会议的旧址。南昌城里一些著名建筑如江西大旅社和水观音亭都采用的原址拍摄。武汉黄鹤楼当时还未重建,美工组就采用了贴片的方式将手工画片叠加最终形成了黄鹤楼的景色。
尤其难能可贵的是,在拍摄铁军进南昌受到群众热烈欢迎这一片段时,剧组采用的居然还是实景拍摄,他们真的找来了几千名群众演员扮演当年欢迎的群众。几千人的群演,剧组逐一进行服装设计和化妆,务求每个人都符合五十多年前的样子保证没有穿帮。这种细致入微的工作精神保证了影片的质感和严谨。
除了以上说的真情真景真人真事外,本片中还有两位女性角色不能淡忘,一位是张晓磊饰演的黑姑,她英姿飒爽的形象非常符合当年女军人的气质。另一位饰演国民党朱培德秘书的詹萍萍,拍摄此片时她身患癌症,在手术后坚持演出,将一个名媛形象演的栩栩如生。
《南昌起义》剧组的组成人员同样豪华,导演汤晓丹是我国殿堂级历史电影导演,美工韩尚义和摄影沈西林则是上海电影制片厂的镇厂法宝。
近水楼台先得月,上海电影制片厂还为本片配备了豪华的配音班底,来自上译厂的毕克、于鼎、杨成纯,尚华和童自荣分别献声,更牛的是孙渝峰,他除了要配音之外还因为长相颇像年轻的刘伯承当了一回特型演员。本片让人印象深刻的旁白,则是由毕克担纲。
精英剧组、出色演员,优秀剧本,最终创作出了这一部堪称历史片教科书的《南昌起义》。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注明出处:https://www.gouzhua33.com/tuijian/5030520243/171466682550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