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1》《革命者》正在热映!这两部高分电影一定要带孩子去看
近日
电影《革命者》《1921》
同期亮相大银幕,
用光影艺术致敬建党百年
这两部影片双双取得口碑、票房双丰收
中考君身边不少家长朋友早早就计划
等孩子放暑假了
带着孩子一起去影院
欣赏这两部经典影片
对孩子也是很好的爱国主义教育
没看过这两部电影的家长朋友
今天可以和中考君先睹为快!
《1921》:
他们,改变了中国!
电影《1921》以中共一大的
召开地上海为背景
以会议组织者之一李达作为主线串连
讲述百年前开天辟地的历史故事
一百年前
有一群青年满怀理想和壮志
在国家和民族的危难关头挺身而出
矢志改变中国的面貌
他们是开天辟地的人物
他们当年的创举
改变了千千万万中国人的命运
也改变了中国的未来
电影《1921》
还原了那段充满激情的岁月
1921年
时年31岁的李达投身革命事业
要以马克思主义拯救中国
为了筹备中共一大会议
他居中联络
写信给各地党组织
通知他们派代表来上海开会
1921年7月23日
中共一大会议
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召开
经过一天又一天的争论
党纲和决议已经接近定稿
但在7月30日晚
一个中年男子突然闯入会场
引起代表们的警觉
迅速转移了所有人员和重要文件
十几分钟后
望志路突然响起尖厉的警笛声
十多名全副武装的法国警察来到会场
他们翻箱倒柜
结果一无所获,扬长而去
与会代表们一致认为
会议不能再在上海进行
李达的夫人王会悟提议
到离上海不远的嘉兴去开会
于是,代表们登上
王会悟事先租好的南湖画舫
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
和《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决议》
宣告中国共产党成立
彼时,这群平均年龄只有28岁的年轻人
或许难以想象
百年后他们会被人称为
“史上最牛创业团队”
其实“公司”的说法
最初出自毛泽东写给李达的信
1948年,当时正在西柏坡
指挥解放全中国的毛泽东
给同乡兼好友李达写信说
“吾兄乃本公司发起人之一
现公司生意兴隆
盼兄速来参与经营”
《1921》立起了一个个
有血有肉的先辈形象
他们不再是以往出现在教科书里的符号
而是和现在的年轻人一般大
像是同龄人朋友一般
不仅有着理想抱负
也有着丰富的精神、情感世界
电影《1921》的导演黄建新说
“他们的名字在今天璀璨夺目
但当时的状态
其实和现在的年轻人有相似之处
比如毛泽东27岁
满怀抱负从长沙来到上海
李达和王会悟新婚不久
志同道合共同奋斗”
《革命者》:再现先驱赤诚征程
“如果我死了
能够唤醒那些麻木的人
我可以去死”
1927年4月28日
北京西交民巷京师看守所内
李大钊第一个登上绞刑台
神色从容,慷慨就义
时隔94年
透过电影《革命者》的画面
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先驱李大钊的
壮阔人生首度在大银幕重演
如何让“李大钊”走下课本和史书
脱胎成有血有肉的人物
不仅需要立体多面的性格
还需要鲜活生动的细节
比如,李大钊和陈独秀私下会吵架
在街头吃包子
兴起时会弹钢琴,唱乐亭大鼓等等
“这些带有烟火气的细节
恰恰是《革命者》里最珍贵的东西
因为它把李大钊还原成了
一个真正有血有肉的人
而不是一个飘在天上的
触不可及的形象”
导演徐展雄说
如果说有血有肉的人物是核心支点
还少不了重大历史事件作为支撑
《革命者》就选取了
“南陈北李相约建党”
“开滦煤矿工人大罢工”
“第一次国共合作”等
重要历史节点
结合相关人物
浓缩展现出李大钊波澜壮阔的一生
用艺术创作
传递前赴后继的革命精神
这两部同期上映的影片,看似不同又有很多相同之处,《1921》中,来自五湖四海、平均年龄仅28岁的热血青年们,突破国际国内各股势力的监控和追踪,在上海创立了中国共产党,从此中国历史进入了新篇章;《革命者》中,在李大钊的感召下,一大批仁人志士把青春的豪情壮志投入到马克思主义传播、中国共产党建立和新中国建设的征程中。
当面对获得营救的机会时,《革命者》中的李大钊毅然选择了放弃,用个体的牺牲唤起国民精神的觉醒;《1921》中,最为年轻的几位代表在初到上海时被繁华吸引,但关键时刻还是对革命事业无比坚定。
这两部电影都聚焦了百年前那段波澜壮阔、开天辟地的革命史诗,展现出建党初期无产阶级革命家们以青春之我创青春之政党、青春之中国的担当。
(此处已添加圈子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注明出处:https://www.gouzhua33.com/tuijian/5030520243/171466699350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