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以真实案例改编的电影,你看过几部?故事原型个个戳心
《我不是药神》
《我不是药神》是由文牧野执导,徐峥、周一围、王传君、谭卓、章宇、杨新鸣等主演 。影片讲述了神油店老板程勇从一个交不起房租的男性保健品商贩程勇,一跃成为印度仿制药“格列宁”独家代理商的故事。该影片上映之后便收获了大众的认可,更是做到了票房30亿。
而该影片是根据事实故事改编的,这个故事主人公的原型名叫陆勇,来自江苏无锡,他是一名白血病患者,也是一位企业家,2004年6月,陆勇偶然了解到印度生产的仿制“格列卫”抗癌药,药效几乎相同,但一盒仅售4000元。印度和瑞士两种“格列卫”对比检测结果显示,药性相似度99.9%。陆勇开始服用仿制“格列卫”,并于当年8月在病友群里分享了这一消息。随后,很多病友让其帮忙购买此药,人数达数千人,2004年9月,“团购价”已经降到了每盒200元左右。他曾被许许多多的白血病患者称为“药神”,而后却因为涉嫌“贩卖假药”锒铛入狱。本是为了帮助病友,却被认为做了不法的行为。每次提起当初那件事,陆勇就感慨万千,现在找陆勇帮忙的人越来越少了,但这恰恰是陆勇最欣慰的事情。
电影看完,也流泪了,为陆勇,为徐峥,也为中国电影点赞。
《湄公河行动》
《湄公河行动》是由林超贤编剧并执导,张涵予、彭于晏、冯文娟等主演的警匪动作电影。该片讲述了一支行动小组为解开中国商船船员遇难所隐藏的阴谋,企图揪出运毒案件幕后黑手的故事。
故事原型是在2011年10月5日,两艘中国商船在湄公河金三角流域遇袭,船上13名中国船员全部遇难,船上被警方查获90万粒毒品。被杀害的中国船员遗体非常惨烈。几乎所有的尸体均被绑住双手,头部缠满胶带,背部有众多枪眼。事件发生后,由于事发地情况复杂,一开始众多泰国媒体甚至报道称中国船只是在走私毒品过程中火并。泰国警方随后宣布,事件的肇事者是9名泰国军人,并将他们逮捕。但这9名军人拒绝认罪。2012年4月26日,湄公河10·5大案的真正主谋金三角大毒枭糯康及其七名同伙在老挝被捕。5月10日老挝方面移交中方,11月6日,昆明市中级人民法院宣判了糯康死刑。2013年的3月1日,糯康在我国被执行死刑。
彭于晏饰演的卧底的原型柯占军,他在押解糯康的四名马仔回国途中突然遭遇武装贩毒集团的猛烈袭击,不幸身中数枪,壮烈牺牲,年仅31岁。“一般情况你中枪了,躺在地上装死,可能还能保住这条命,但柯占军没有,他继续死死地抱住毒贩,一直到自己头上再被开了一枪。”
张涵予在微博中写道:“你说'歌功颂德'没意思,但是有些人,你不歌颂,这世界上就没人知道他们的存在,没人知道他们为了保卫我们的国民安全做出了怎样的牺牲。”
该影片以实事为背景,最大程度详细的还原了“湄公河案件”的始末,详尽的给观众展现我方缉毒干警从调查取证到抓获罪犯的过程,让观众对此事件有更加全面细致深刻的了解。让我们感到日益强大的祖国有能力保护我国公民,任何侵犯中国公民生命财产安全的人,都难逃我国法律制裁,这种归属感和自豪感油然而生。
同时一批进口片也展示了“真实事件”投射社会现实的广度与深度。
《摔跤吧!爸爸》
《摔跤吧!爸爸》是根据印度摔跤手马哈维亚的真实故事改编,这部电影不仅不是宣扬男权社会,反而无比关注女性权益,对长期地位低下的印度女性来说,“女摔跤冠军”无疑是一种颠覆和激励;两个女儿基因里就是摔跤的料,爸爸看到了,作为孩子她们未必意识得到。十年后大女儿夺得奖牌被全村簇拥时,同村其他女人还在做家务。她们实现了自己的价值,挣得了国家荣誉,永远了跳出了传统印度女性悲哀命运的坑
很多人在看《摔跤吧!爸爸》的时候,都觉得这部电影属于明显的“三观不正”,电影中的父亲强迫两个女儿实现自己的梦想,简直就是典型的反面教材。但有些电影是要结合拍摄背景来看的。印度是一个极为重男轻女的国家,就如片中的新娘所说一样,一个女人的一生只有“做家务-嫁人-生儿育女”这一条路可以走。不要说梦想了,印度的大部分女性甚至不知道人生还能有别的选择。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父亲的强权是极其现实的,而他能够顶住一切压力让两个女儿成为摔跤手,除了自己的梦想,便是对孩子深深的爱了。
《绿皮书》
电影片名所说的绿皮书,是一本在1936年由维克托·格林(Victor Green)出版并于各地加油站贩卖的旅游小册,全名为《给黑人驾驶的绿书》。内容记载着全美国对黑人友善的餐厅、商店、旅社;甚至还有注记哪些城镇是禁止黑人在夜晚户外活动,也就是电影中两人在雨中误闯的小镇。这本书每年可卖出15,000份,且持续发行了30年。
《绿皮书》的原型故事本身就极具戏剧张力,一个粗俗的白人司机和一个黑人钢琴家一起前往尚未平权的美国南部进行巡演。从“第一次见你不太顺眼”,在共历风雨后,变成了“谁知道后来关系那么密切”,有笑有泪,十分温暖。
电影描述的大嘴东尼在家里丢弃了两个非裔工友喝过的水杯,其实是真实发生过的。根据编剧尼克·瓦莱隆加表示,他的父亲在认识唐薛利之前确实相当排斥与黑人相处,甚至有许多如电影中描述般,对黑人存在着许多无理的刻板印象,包括觉得黑人应该听什么样的音乐、或是吃什么样的东西。
东尼和唐薛利这位黑人钢琴演奏家其实是相处了一年半的时光(电影将巡回行程缩减为两个月,是电影唯一一个与事实不符的设定)。
但是这部电影真正的影响是一种相对“温和”的叙述模式,它再现了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社会严重的种族问题。当博士到达南方时,他不得不面对种族歧视的现实。尽管白人观众为他鼓掌喝彩,但他只能住在一些能容纳黑人的旅馆里,只能住在能容纳黑人的餐馆里,连卫生间都不能和白人共用。
《何以为家》
近期上映的《何以为家》,更是由故事原型本色出演,“纪实”性地还原了中东难民恶劣的生存环境。稚嫩的脸上有着他不该有的忧郁眼神,瘦弱的身躯承受着他不该承受的劳力,没有温饱和关爱更没有美好的童年,他努力抗争过却拗不过那些自以为完全没有过错的家长。
他没有身份不能上学甚至生病了也不能看医生,他的妹妹更是因为家庭无力抚养在十一岁的时候就被卖给了一个中年男人,最终面临了死亡,明明是最为娇嫩柔弱的年纪他们却要早早的面对这个世界的残酷。但他们的父母却丝毫没有意识到这些,即便无力养育自己的孩子,还是要生下那么多的孩子,也让这个小男孩早早的承担起了家庭的重任。
这部影片被称为“眼泪收割机”,小男孩的遭遇实在是令人心疼,而那对生而不养的父母也令人十分气愤,但影片中最令人无奈和绝望的还是战争和等级划分,很多人看过之后都庆幸自己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国家中,不必流落在街头发出“何以为家”的叹息。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注明出处:https://www.gouzhua33.com/tuijian/5030520243/171466804952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