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过最优秀的小众电影是什么?
红色的字卡伴随在尖锐恼人的声音在黑幕上左右滑过,然后切至从上方旋视着温室里花朵的监视器画面,从枝叶茂盛、含苞待放的蓝色花朵带到没有枝叶,若非建立在温室,便难以辨识是花的植物,此时斗大的红色片名字卡「Little Joe」从左到右滑过,占满了整个银幕。《小魔花》(Little Joe)的开场便在视觉上、声音上就已令人眼花撩乱,独特的已具有作者电影之风范,这是奥地利导演洁西卡贺斯乐 (Jessica Hausner)执导的第五部剧情长片,也是导演第一部以英文制作的电影,在去年参与了坎城影展的主竞赛,最终让主演的艾蜜莉比查姆 (Emily Beecham)获得坎城影后的殊荣。
《小魔花》讲述植物培育师艾莉丝为了近期将
至的展览会,用非正规的载体研发出了一种需要人呵护、回以愉悦香气的花朵,并以儿子(基特康纳/Kit Conner饰)的名字乔
命名为「小小乔」。艾莉丝与乔共同居住,而丈夫独自生活在荒野之中,然而艾莉丝因为事业繁忙而陪伴乔的时间有限。为了补偿乔,艾莉丝不顾公司条例,私自带回一株小小乔给乔。未料小小乔的花粉会「感染」生物头脑,吸入者会变得宛如它的俘虏,将会致力守护它而罔顾其他情感,因而引发另个家庭危机。
独特的镜头美学 异常的魔性氛围

发想于1956年的科幻电影《天外魔花》 (I
nvasion of The Body Snatchers),《天外魔花》讲述一名医师研讨会结束后返回小镇,却逐渐发现小镇已被某种奇异植物入侵。该植物的豆荚会复制人的外型,在人们睡眠时夺取他的身体,被夺取的人体外貌与记忆依旧,但会失去情感,然后像植物般空洞的活着。类似的概念已被多次翻拍成电影,较为近期
的改编像是2007年妮可基嫚 (Nicole Kidman)、丹尼尔克雷格 (Daniel Craig)主演的《恐怖拜访》(The Invasion),甚或是日本黑泽清导演的《预兆散步的侵略者》(予兆散歩する侵略者)也有相当程度雷同的概念。
《天外魔花》企图入侵人体的神秘豆䇲。

但比起《天外魔花》着重在陌生物种有意识侵入人体的外在恐怖,《小魔花》的可怕更加着墨在心理层面。电影的视觉上从直观就带来许多冲击。
相较于开头撩乱的晕眩感,《小魔花》全片的摄影吊诡地稳定,宛如静态摄影的定镜,与保有固定速率的左右摇镜、zoom in、 zoom out,这些运镜,数次将我们的视线引导到怪异的地方,像是往餐桌无人的座椅缓缓拉近,场景的人物渐渐脱离景框,好像被某种看不见的东西监视着,然后恍然镜头移焦的速率,似乎与开场的监视器画面惊人的一致,有时也令人想到美国名导库柏力克,单点透视的构图、强调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人在环境下的渺小景框、时而诡异巨大的特写,辅以日本歌舞剧式的配乐,还有演员们面具般的演出,让全片充斥着某种异常氛围的魔性。
而女主角艾莉丝的衣着,有别于公司其他人的穿着,时常穿着粉色衣物、顶着褐色头发,在近乎极简、色调偏冷的公司里看起来就像格格不入的存在。我们看到艾莉丝虽研发出能够令人快乐的花朵,自己却卡在家庭与工作之间无法取舍,片中艾莉丝数度与心理治疗师晤谈,已经透露出艾莉丝并不快乐。然而心理治疗诊所的布置,却吊诡的与夜间红色补光的温室、小小乔妖娇的红连结在一起。
红色,可以表示情感的澎湃,却也能够暗示着危险。《小魔花》全片也充满了这样的矛盾感,有时我们也不禁怀疑艾莉丝所处的外在世界会不会是她心境投射夸张化的结果,这是片中心理咨商师对于艾莉丝处境的解释,反而也让我们连结到了主角本身,而电影许多东西于是多义了起来。
而艾莉丝的上司在电影后段对小小乔的辩护,那句「谁能证明人类情感的真伪,更何况有谁在乎呢?」好像一语道破人类自我、超我习惯戴上的社交假面,而我们能看到的艾莉丝也是全片的最佳例证:她对同事克里斯(班维萧/Ben Whishaw饰)释放的爱意,以及对一开始征兆的视而不见,都像是一种假装。

当艾莉丝开始意识,已经为时已晚、举世皆浊了,电影从科技的伦理道德顿时来到可怕的他人地狱,同事无所不用其极让人吸入小小乔的花粉,一个人因为群众压力而发生意外,而最后,我们都认为艾莉丝也吸进花粉、变得跟大家一样的时候,那仓促一瞥的表情流露,会不会也是她为了处在这充满小小乔世界的一种伪装呢?《小魔花》字里行间有许多地方都可以细细咀嚼,真耐人寻味。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注明出处:https://www.gouzhua33.com/tuijian/5080520243/171510010570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