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8.8分!这部真正剖析婚姻生活的电影,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
“你那时明明很幸福,你只是现在回过头去判定自己那时并不幸福。”
——有些电影就是这样,当你看完后,你会被它的某句台词所触动,并且终生难忘。
近日,被称为“奥斯卡风向标”的美国金球奖公布了今年的提名电影名单。
其中诺亚·鲍姆巴赫的《婚姻故事》以最佳影片、最佳剧本、最佳男主、最佳女主、最佳女配、最佳配乐6项大奖,成为了绝对领跑者。
不得不承认,《婚姻故事》完全配得上这些奖项,更有不少人都看好它会是明年奥斯卡的最大赢家。
通过先前释出的评论界口碑,我们便能感受到媒体及专业影评人对这部电影的疯狂赞赏。
连一向以苛刻著称的Metacritic都给出了94的逆天高分,名列2019最佳影片的第4位 (与《爱尔兰人》分数持平,但评论数比其少3个,居于后位)。
而这几天,因为网上有了《婚姻故事》的下载资源,于是国内的豆瓣电影上也出现了8.8分的评价。
是什么能让一部小众文艺片的口碑如此之高,并且消弭了评论界与普通观众间的口味差异?
很显然,无论是学院派还是影评人,他们关注的都是影片的手法技巧、主题深度,以及演员表演;而观众则始终最注重娱乐体验和情感共鸣。
我们只能说,《婚姻故事》在上述这些方面都完成得超乎寻常。
而诺亚·鲍姆巴赫也通过本片,迈出了他从一名非主流文艺导演转向一名独立电影大师的重大步伐。
《婚姻故事》的剧情其实很简单,甚至简单到有些老套。
它用优雅 (沉闷) 而细腻 (细碎) 的语言讲述了一对夫妻感情破裂、走向离婚的过程。
查理是一个才华横溢的戏剧导演。他严于律己,有自己的追求和想法,并通过努力一步步从一个一无所有的穷小子,变成了小有名气的戏剧家。
妮可出身于演艺世家,她原本是一名怀有远大抱负的电影演员。一次偶然,她认识了现在的丈夫查理,两人四目相对、一见钟情。
彼时,两人的事业都处在最好的上升期,但妮可放弃了她好莱坞的演员之路,追随查理来到了远离家乡的纽约,夫妻两人开始共同创作戏剧。
查理负责写剧本、做导演,而妮可则是他最爱的女主角,是他完美的缪斯女神。
他们一个是戏剧的灵魂、一个是戏剧的招牌。在发展初期,更多观众会为了看妮可的表演而买票来看他们的戏剧。
但之后随着查理的导演身份越来越被大众认可,所谓的“招牌”也从妮可身上转移到了查理身上。
妮可意识到自己成为了查理的一种附属品:
舞台之上,查理是思想的真正输出者,她充当的只是查理发声的“话筒”。
舞台之下,查理会决断大部分事情,她只是一个相夫教子的“好母亲”。
伴随着婚后生活的种种琐事,妮可心中愈发感到彷徨,甚至是恐惧——
她看不到自己的目标与价值,她被查理“吞噬”了。
紧接着,她的安全感便会随之一同消失。紧接着,他们的婚姻便会出现裂隙。
这种裂隙,是源于二人理念差异的深层不合,无关乎谁对谁错。
眼看着婚姻一步步走向分崩离析,查理和妮可选择了一种尽可能和平的方式去解决。
他们找了一名婚姻咨询调解师,并在其指导下各写了一份“我为什么爱着他/她”的信。
便是我们在预告片及影片开头看到的那两段内心独白。
是的,内心独白。很遗憾,查理和妮可谁都没有把这封信念给对方听。
查理说:我之所以爱妮可——
妮可说:我之所以爱查理——
这些言语朴实无华,却字里行间充满了真切的幸福感。
然而,倾向于逃避的妮可认为这种做法是徒劳的,于是她选择了放弃。
在这期间,好莱坞的一部剧集向妮可发出了演出邀请,这无疑是妮可发展自己的事业的一次绝佳机会。
用妮可的话来形容:
一向潜心创作严肃艺术的查理,当然对此不屑一顾,他甚至还取笑这部剧集。
这是导致妮可心态崩了的重要诱因之一。
妮可依旧接受了这份邀约。她告诉查理,这次回洛杉矶拍戏她会带着儿子一起。她已经很久没见过自己的家人了,她要在洛杉矶住一段时间。
查理正为百老汇演出的事忙得焦头烂额,他以为妮可拍完戏后便会和儿子一起回到纽约。
他万万没想到,妮可这一走,竟是他们婚姻的终结。
此时,这部电影刚演了15分钟。
临走前那晚,妮可躺在纽约家中的床上泪流满面,画面逐渐黑场淡出。天亮之后,妮可在洛杉矶的母亲家睁眼醒来,阳光正好。
这个转场,似乎寓意颇多。
对妮可来说,这是崭新的开始,她将再次为自主选择人生的权利而奋斗。
而对查理来说,这也意味着他的事业与生活都将面临前所未有的、他完全想象不到的巨变。
经朋友介绍,妮可找了一名律师。不是普通的律师,是洛杉矶最好的离婚案律师。
在其帮助下,妮可向查理递交了离婚协议。
查理这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如果他选择继续在纽约发展戏剧事业,他几乎可以肯定会失去儿子的抚养监护权。
这是一个父亲所不能接受的。
尽管妮可在这场离婚案中逐渐占据上风,查理依旧动用了自己的全部积蓄,请了一名足以和妮可的律师相抗衡的狠角色。
为了争夺抚养权,他们开始向自己的律师揭对方老底。
当二人对簿公堂时,两名律师唇枪舌剑地互相撕逼,为了己方利益不惜把对方狠狠踩在脚底,那场面令人无比心寒。
曾几何时,他们是众人眼中的神仙眷侣,是彼此心中最亲密的爱人。
那些写下却没读出的优点,此刻仿佛已荡然无存,只剩下对方的污痕与罪过。
而他们当初恩爱甜蜜的生活点滴,也都化作了攻击对方的武器。
查理远在纽约的戏剧事业基本已处于停滞状态,他频繁地往来于两地之间,逐渐被一种力不从心的困厄之感所笼罩。
查理和妮可也不是没想过心平气和地解决这个问题。
他们试图回到当初的约定——不让外人介入、两人理性地独自商讨离婚事宜。
然而,理性往往三言两语就会被情绪所取代。一场和平而体面的谈话,转瞬间就演变为声嘶力竭的争吵谩骂。
翻旧账:
毫无意义地钻牛角尖:
钻牛角尖x2:
羞辱对方的家人:
恶毒的诅咒:
能说的全说,能骂的全骂。
吵到模糊、气到砸墙。
只为了一时过嘴瘾“赢”过对方,却全然不考虑这些言语所造成的永久性伤害。
整整10分钟,从脸红脖子粗的阶段,上升到浑身发抖、失语痛哭的阶段,随后再绝望地抱在一起互相道歉。
亚当·德赖弗和斯嘉丽·约翰逊为全世界影迷奉上了一场刻骨铭心的史诗级别对手戏。
而这种对表演张力的把控、和对情绪力道的拿捏,也的确当属奥斯卡奖级别。
拿不拿奖的,另说。但演成这样,我只有一个字:
绝!
他们最终谁“输”谁“赢”已变得不再重要。甚至这场离婚风波本身,也没那么重要。
《婚姻故事》显然并不单纯是在讲述查理和妮可的矛盾,而是在探讨婚姻共同体与个体的矛盾。
换句话说,就是家庭与自我之间如何让位与取舍的复杂博弈。
对于他们来讲,离婚已是眼下唯一的选择。只有离婚,他们才能完成两人的自我重建。
但是,他们彼此间的感情将会是永恒的。
妮可心里清楚、查理也很清楚,每一个观众也都清楚这一点。
正如导演诺亚·鲍姆巴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所言:
《婚姻故事》既是在讲分离,也是在讲相守。我们想要探讨什么叫做“家”——
查理与妮可的家的载体已经不复存在,然而更为重要的,始终是他们一家三口之间的感情。
这个故事放在任何城市、任何地方都一样:重要的是你认为什么是“家”。
不得不承认,诺亚·鲍姆巴赫通过本片再一次展现了他惊人的导演及编剧天赋。
一部2小时17分钟的慢节奏文艺话痨片,竟然被他调度得如此清晰流畅、层层递进。
无论是角色性格的塑造、还是对话的处理、或是冲突的把控,都极为符合马丁·斯科塞斯口中对“cinema”的定义。
而我隐隐感觉,像这样的电影,只会越来越少。
且看,且珍惜。
大千世界,无非电影。我们下期见。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注明出处:https://www.gouzhua33.com/tuijian/5090520243/171518594176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