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看得最有感觉的十部华语文艺片
Ⅰ.相爱相亲

看似一杯注满生活流的白开水,张艾嘉拍出了温度,很真切,也是演员的集体给力撑起了这部电影。在略显稀松平常的剧情里交织着三方不同年龄层的感情和执着,活着就是不停地折腾,感受生老病死的过程。新旧间的矛盾与更迭,偏执和释然在于一念之间,最后车里的对话惹人又哭又笑,最暖心持久的还是亲情。
Ⅱ.大象席地而坐

当我们无力改变环境时,只能融入,发现硬着头皮也无法融入时,要么咬牙切齿的苟活,要么头也不回潇洒的离开。希望这玩意,就像一种虚无飘渺的幻觉,看不见、抓不着、猜不透,如同自我催眠和欺骗,得盲目地相信才能活下去,只不过面对所谓的“真相”,有的人选择了糊涂,有的人选择了清醒。
Ⅲ.风中有朵雨做的云

眼花缭乱的调度和运镜,错乱的时间线,很炫目也很强势,充满了如梦似幻的现实况味。每个演员都像脱胎换骨般,奉献了很棒的表演。三地的所指和关联,耐人寻味。人生就像一场游戏一场梦,会过去,也会被忘记。娄烨总把社会和人性病态真实的一面展露给大家看,在当下束手束脚的体制中,充满了无奈,真的很不容易。
Ⅳ.路边野餐

复杂中参杂着奇妙的意象和象征,利用直观具象的场景,表现出一种意味深长的情境。将前因后果进行碎片化处理,切断一般“正常”的剧情走向,突如其来的插入与转折,包含一丝不经意的悬念。人物背景和经历没有过分明朗清晰的表现,交由观众去回味和拼接。看完后就像那个漫长连贯的长镜头一样形成自我理解的回路。
Ⅴ.万箭穿心

虽有一些站不住脚的地方,但对于这样一部接地气的国产片来说,支持要远胜于挑剔。如此真实赤裸地贴近现实,走进底层展现出他们苦涩的人生困境,游走在生活的淤泥中拼命挣脱,最后成了命运的信徒和俘虏,透着深深的悲凉。颜丙燕真心一鸣惊人,除了“靠谱”的建建,可以说是其一人扛起了整部片的演技。
Ⅵ.钢的琴

对于旧工业时代的缅怀和追忆,俄罗斯风味的曲风,加上讲究的构图和摄影,呈现出一种耐人寻味的废墟美学。视角对准的同样都是底层人民,戏谑的味道和影像质感的契合,点睛出彩的配乐,让我想到了“烤鸡”的电影。故事讲的就是老爸为女儿做钢琴的过程,但看完更深的体会是在时代更迭下流露出的那种淡淡的忧伤和无奈。
Ⅶ.芳华

带老妈最后一次在电影院看的电影。一代人集体记忆中的青春烙印,从理想目标的高度统一到心灰意冷后的个人身心创伤,内含阶级意识和不可玷污的形象,那段看似纯粹得很美好的年代里,有笑有泪,荣誉与失望,倔强与离别,爱恋与痛楚。时过境迁,透过冯导的镜头去了解和回望那段特殊的芳华岁月,内心透着庆幸和伤感,竟也有一丝羡慕和怀念。
Ⅷ.心迷宫

导演很聪明,既然受外部条件所限,那就从另外的方面用尽巧思弥补上。在黑色幽默和叙事结构上讲理性的肆意玩转,成了这片的两大功臣,一步一个脚印不疾不徐一点点充满意外地揭开神秘的面纱给你看。将吊诡莫名错开的因果关系和前后不符的剧情穿插完善,再将事实真相和原来如此错落有序地铺展开来,可谓是一出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精彩好戏。
Ⅸ.嘉年华

文晏拍了一场属于女性的“嘉年华”,没有欢声和笑语,在藏污纳垢中流淌着她们的血泪、无助、孤独和痛楚。前后呼应的“梦露”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小米抚摸她涂了指甲油的脚、拍摄她的裙底、撕下腿上的招贴广告,小文的金色假发,首饰、衣服、化妆品、生理(性),每个女孩都会经历的成熟过程,只不过片中的两个还未成年的女孩是充满污浊和伤痛的阅历推着她们从好奇、尝试到成为。
Ⅹ.桃姐

看完《困在时间里的父亲》,第一时间想到了《桃姐》。叶德娴同样也奉献了一场精彩的表演,关怀的也是老年问题,拍得特别的真挚和走心。人与人之间细腻的感情通过日常点滴流露,平淡而动人。看过几部刘德华和叶德娴一起主演的电影,他们胜于母子间的默契和没有表演痕迹的对手戏,使这片更加具有一种贴心真实的韵味。
彩蛋:郊游

蔡导已经愈发的返朴归真,同时也在背离观众的路上越走越远,但依旧欣赏他独到的风格和更加宽泛的探究。还能这样“忠于自我”拍电影的导演在整个华语影坛屈指可数,很难得了。特别喜欢小康的状态。
欢迎关注 | 首发公众号:yuchishangjiu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注明出处:https://www.gouzhua33.com/tuijian/5090520243/171518600476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