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以暴制暴,9部暴力复仇电影力作,原来复仇也能又血腥又艺术

当人们还在抱怨

[三块广告牌]

因为三观不正而错失奥斯卡最佳影片奖时

一部更加阴暗的电影

在法国最高荣誉——第43届凯撒奖上揽获了5项大奖

IMDb7.7,豆瓣7.9

却仅仅收到一千多人的评价

这是一部被忽视的惊世骇俗之作

因为它

把阴暗复仇题材,拍出了艺术范儿(文章来源为“看电影周刊”微信公众号moview_weekly)

[天上再见]

[天上再见]改编自法国作家皮耶·勒梅特创作的同名小说,这部小说在2013年获得了法语文学最高成就——龚古尔文学奖

所以,这是一个由极好的法语小说改编成的极好的法语电影。

《好莱坞报道》这样评价本片——

Dupontel manages to deliver a rare object in contemporary French cinema: a commercial film that mixes high craft, surrealist humor and extremely dark themes — of trauma, death, corruption and manipulation — in ways that hold together rather well.

“一个将精致艺术、超现实幽默以及极度黑暗主题——伤痛、死亡、腐败、伪造,结合得很完美的商业电影。”

这可能是关于复仇的电影中,最艺术的一部了。

但我们要直面现实,先来讲讲这部片子“极度黑暗”的故事。

极度黑暗

故事中的一切罪恶都来源于这个人。

普拉代尔,一战时期法国军队的中尉。在法德即将停战,上级要求终止一切敌对行动时,仍然让士兵巡逻,目的就是挑起战争。因为他靠死人发财。

嫌战死的人不够多,他还亲手杀死自己的士兵。

但这肮脏的一幕被士兵艾伯特看见了。

艾伯特为了躲避中尉的追杀,跳进了弹坑里,被轰炸起的土壤活埋了。这时,我们的男主——年轻的士兵爱德华伸出了援助之手。

爱德华拯救了差点憋死的艾伯特,却不知道真正需要小心的人是他自己——二人在惊魂未定的时候,一颗炮弹落在了不远处。

被炸飞的爱德华,鼻子以下的脸,都黑成碳了。

这回换作艾伯特救了他,二人便成为生死之交。

影片的15分48秒出现手术后爱德华面部的镜头

心理承受能力低的可以及时捂住不要观看

战争结束后,那个发国难财的中尉普拉代尔,仍然在赚着死人钱。

他雇佣不识法文的低廉劳动力来胡乱安葬,牟取暴利,还能怼得官员哑口无言。

而艾伯特和爱德华则挤在巴黎的一个破房子里,过着艰辛的生活。

艾伯特,他是家里的顶梁柱,他的日程包括——

替爱德华抢残疾退伍军人贩卖为生的吗啡。

然后在大街上做广告让被抢劫过的残疾退伍军人发现、群殴。

他说:“战争教会我的是与无辜的人的作战。”真够黑色幽默的。

我们面目全非的男主角爱德华,则形如槁木,心如死灰。日程就是嗑药——睡觉——再嗑药。

终于有一天,因为报童的好奇,爱德华揭下了面罩。令他意外的是,女孩没有露出一丝的惊讶与厌恶,她只是温柔地抚摸着那些并不美丽的疤痕。

爱德华冰封很久的心被小女孩打开了,压抑了许久的他失声痛哭。

爱德华黑暗的生活终于照进了光亮,只不过是复仇之光——他想完成一个巨大的骗局,让那些衣冠楚楚的奸商还有贪污腐败的官员统统遭殃。

但根植于黑暗的火,能够一直燃烧吗?

这个关于战争、阴谋、复仇与骗局的电影,有着极度黑暗的内容。

阴暗复仇题材的电影一般分为三种类型。

第一类是你虐我,我虐你。韩国导演朴赞郁的复仇三部曲,以牙还牙,以暴制暴,以乱伦还乱伦,将复仇拍得酣畅淋漓,大胆裸露。

[我要复仇]、[老男孩]、[亲切的金子]

第二类是报复社会型的,就是你虐我,我虐全世界。这类电影多是讲述女性以一种毁灭级别的暴力方式反抗男权社会的压迫。

[金福南杀人事件始末]、[女魔头]、[末路狂花]

还有一种最毁三观的,就是你虐我,我搞别人来虐你类型的。比如[贤者之爱]中的“你抢我男友,我睡你儿子”,还有[玻璃芦苇]中的“小时候你虐待我,等我长大睡你情人”。

日剧在这种毁三观的故事中总是首当其冲。

[贤者之爱]、[玻璃芦苇]

而这部[天上再见]却不属于上述任何一种类型。

影片选择用极为浪漫、极为表现主义的手法去表达伤痛和阴谋,使复仇成为了一件超现实的艺术行为。

极致艺术

电影中复古的色调,纳威尔那双湖绿色的眼睛,还有不断变幻的面具,都美到了极致。

首先是画面。影片的色泽与质感都是复古且考究的。

如果说[戴珍珠耳环的少女]是电影对油画最好的借鉴,那么[天上再见]就是动态版的欧洲上色老照片。

本片和[戴珍珠耳环的少女]一样,有着复古的质感

故事发生在1918年,巴黎。

[天上再见]剧照,复原了老照片中巴黎的街景

影片还原了那个年代的城市风光,有上层人士的豪宅府邸,也有下层阶级的陋室危房。外媒评价说,片中的画面就好像上个世纪二十年代的上色老照片一样。

《好莱坞报道》

真实的巴黎彩色老照片

其二,片中演员的表演方式也很艺术。

比复古色调更美丽的颜色,是那双眼睛里的湖蓝色。

爱德华的饰演者纳威尔·佩雷兹·毕斯卡亚特,在影片开始的11分钟后就再没有以完整面目出现过,他要么戴着口罩,要么戴着面具,基本丧失了语言的能力。

但是他的眼睛,真的会说话。

清澈、深邃、忧郁又细腻,难怪在国内被叫作“大眼萌”。

和[天上再见]一样,纳威尔在2017年主演的另一部电影[每分钟120击]也获得了13项恺撒奖的提名,还揽获了最佳影片奖在内的六个奖项。

同一个演员主演的两部电影是最强的竞争对手,这十分罕见,也说明了纳威尔的实力。

其三,道具的艺术性。

使暗黑故事有着极致艺术化表达的,是面具。片中梦幻般精致多变的面具,让影片有了更多表现主义的浪漫色彩。

面具在很多电影中充当着重要道具,其中1960年[没有面孔的眼睛]里的形象堪称经典。影片中克里斯汀因为一场车祸容貌尽毁,不得已戴上了白色面具,等待医生父亲为她做换脸手术。

这也是一个用眼睛演戏的实力派演员。

还有一个带着面具的经典形象,那就是V。这个反叛者的面具使他的身份具有了象征意义——V可以是任何一个敢站出来反对体制的人。

还有[大西洋帝国]中的半脸人。

相比其它影片中单一的面具,[天上再见]中的面具更为丰富,也更有艺术性。艺术青年爱德华做了一个又一个的面具,就好像分裂出了不同的自我。

有唯美的——

有直白的——

也有恶搞的——

还有抽象的——

这些影片中出现的面具都出自一人之手,那就是化妆师Cecile Kretschmar,她的作品是影片2400万成本中最值得的部分。

Cecile Kretschmar和她设计的面具

别看作为化妆师的Cecile五官清淡,正是她的面具,使影片中弥漫着超现实的氛围,如同黑暗的故事在一场化妆舞会中上演,多了神秘与美感。

在梦幻面具之下的复仇和阴暗,都成为了艺术品。

面具设计图

只可惜这么多面具,没有一个能代表爱德华真实的自己。

最后,影片还获得了凯撒奖的最佳配乐提名。

等你看完电影再回来听这段配乐吧。

很多人说这是一部法式的反战片,但小编认为,说成是反战片格局就小了。可以激发人性黑暗面的,不止有战争。这是一出关于人性的悲剧。

就像陀螺喜欢讲述战争时代的故事:二战期间的[潘神的迷宫]、冷战时期的[水形物语],也无非是以战争为引子讲述人性的事儿。

[天上再见]也一样。

四百多年前,复仇小王子哈姆雷特问出了人类史上第一个存在主义式的问题:生存还是毁灭。

三百年后,精神分析学家说因为哈姆雷特有恋母情结,有着弑父娶母的冲动。这就和他弑兄娶嫂的叔叔没什么两样了,杀了叔叔等于否定了自己,所以他会在报仇还是不报仇这件事上犹豫那么久。

哈姆雷特最终选择了否定了自己,他的复仇行为等同于自杀。

美学家朱光潜曾说过,对于悲剧来说,致命的不是邪恶,而是软弱。黑暗时代中,当人们失去了对于光明的信仰,就会选择以牙还牙,以暴制暴。

像爱德华或者哈姆雷特这样的人,善吗?未必。美吗?很美。

但是这样的三观还是留在艺术作品中远远欣赏就好。

最后以韩国电影[熔炉]中充满正能量的话来结尾吧——

我们一路奋战,不是为了改变世界,而是让我们不被世界改变。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注明出处:https://www.gouzhua33.com/tuijian/5100520243/171527164781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