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好评如潮的《海蒂与爷爷》,这2部治愈系电影,也值得重回影院
《海蒂与爷爷》于2015年底在德国上映,时隔三年半终于在中国上映了。早在5.16上映之前,网上就掀起了一阵好评热潮,总结起来就是人们被阿尔卑斯山的纯净和海蒂的真诚给打动,内心对干净、美好的向往被唤醒。
自然美景和可爱孩童永远是能治愈大家的良方,所以影史上不断涌现了大批这类治愈系电影,来温暖大众的心灵。
今天,我们就来看一下,除了《海蒂与爷爷》,我们还欠哪些治愈系电影一张电影票?
治愈系电影有一个永恒不变的特点,就是“不加修饰”。
什么是“不加修饰”?
可以是重现青春时期的细腻心思,唤醒大家对年少的回忆;也可以是最原始的感情和最直接的表达,摒弃成人化的表演模式。总之,它们都能带给大家一种如沐春风的舒服感。
今天我们要讲的,就是儿童与自然类的治愈系电影。
一位豆瓣网友在评论《海蒂与爷爷》时说:“每个人童年时期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是十分必要的,与自然相处才会有更高的审美,才会在内心深处更准确地悟出人活着是为什么的答案。对社会的认识越深,越会发觉返璞归真才最珍贵。”
天真烂漫的孩子、善良可爱的动物,以及淳朴秀丽的大自然,这些都是关于“纯净”的重要元素。
说到大自然与小孩子的完美结合,第一个想到的一定是欧洲电影。
比如2006年上映的《真爱满行囊》和次年上映的《狐狸与我》都是治愈系的代表,因为在国内的播放量不高,被列为冷门佳片。
《真爱满行囊》又名《叫我伊丽莎白》,个人更喜欢后面这个名字,因为这部电影讲述的故事重点不在于主角的出走,而是她对于被在乎的渴望。
家人和朋友都叫她的小名贝蒂,只有当她遇见疗养院出逃的病人伊凡时愿意让他叫伊丽莎白。她希望获得关注与在乎,这一点只有伊凡可以给到她,因为她的家庭早已支离破碎,校园生活也并不顺心——父母不断争吵,妈妈和姐姐都离开了,甚至还有同学的捉弄……
可年纪尚小的她根本无处可逃。
伊丽莎白将伊凡藏在小木屋里,悄悄地照顾着他,给他食物和衣服,与他分享每天的心情。
因为她觉得自己和伊凡是一样的,就像爸爸说的,疗养院的“疯子”都无法适应生活。
可是好景不长,家里要把小木屋改造成游戏室,伊凡藏不住了。
伊丽莎白给伊凡带上了钱和食物,让他离开,自己也准备告别这个世界。
过了不久伊凡又自己回来了,正准备割腕的伊丽莎白看见了他,最后决定和他一起,带上一直想养的狗狗史尼克,去之前和姐姐发现的“鬼屋”里面生活。
只要心中有爱,可怕的鬼屋也能是温暖的家。
像伊丽莎白这样敏感的小孩子需要的绝对不是物质,或者游戏室,只是一个可以完全相信的人,可以陪着她、倾听她,与她分享一切快乐和难过。
影片是十分平缓温暖的格调,安静又舒心。观众一边走进伊丽莎白的内心,一边被她所感染,感受到这个世界带给大家的幸运与善意。
伊丽莎白无从倾诉的时候,伊凡来到了她的身边;在她决定离开的时候,伊凡的出现拯救了她;在她差点掉下屋顶的时候,也是伊凡抓住了她。这一切是那么的幸运,又是那么的温暖。
电影里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幕,是伊丽莎白、伊凡和史尼克一起走在草坪上的画面。他们带着行囊在林间漫步,虽然走了很久,却不觉得漫长,甚至想让时间就定格在那一刻,只属于他们三个的快乐时光。
电影《狐狸与我》里面也有类似这样的场景:草坪、动物和女孩。
它讲述了一个小女孩渴望与狐狸成为朋友的故事。
全片由长大后的女孩进行独白,除此之外,几乎都是大自然本真的环境音。让人感觉像是亲自走进了丛林里,被这美景和纯真给包围。
小女孩只是因为见到这只小狐狸的第一眼就被深深吸引住了,于是一年四季都在追寻它的踪迹。十岁的女孩并不太了解野生动物的习性,所以过程中犯了许多错误,比如莽撞地到狐狸的洞口叫它,害得狐狸不得不“搬家”。
为了再次找到它,女孩甚至带着梯子到丛林深处,爬上树去等待狐狸的再次出现。
这让人不禁想起自己小时候,不也是为了自己的一些小小心愿,做了很多看似愚蠢但可爱到不行的举动吗?
过了好些日子女孩才再次见到狐狸的踪影,这一次,狐狸没有很快跑开,而是让女孩跟着她。从此以后,他们的每一次见面都会更近一些。
小女孩觉得狐狸老是生气不理她,所以给它取名叫爱嘟嘴的“小嘟”。
有一次小嘟带着女孩来到一个溶洞,女孩跟不上,跌落到一个不知名的丛林里,被困了一晚上。周围有各种各样的动物,甚至有可怕的蛇,气氛瞬间变得恐怖。
试想一下,如果人与自然无限靠近会怎么样?如果换做大人,还会这么真诚地靠近动物吗?
女孩的坚持终于得到了回报,醒来发现小嘟竟然睡在她旁边,这次她把手伸向小嘟,小嘟也没有跑开。
有一次小嘟被狼群围攻,女孩勇敢地吸引了狼群的注意并把它们赶跑,成功救了小嘟一命。从那以后他们之间的信任加深了。
小嘟开始带自己的孩子和女孩一起玩,他们之间像朋友和家人。
虽然片中没有具体告诉我们女孩的家庭情况是什么样的,但是这样一种陪伴无论是对人类还是对动物来说,都是非常特别的。我们似乎通过他们窥探到了大自然的温暖与包容。
故事进行到这里,大家可能觉得就要结束了吧,毕竟结局已经很完美了。
但这终究是一部电影,于是转折接踵而至。
女孩还没有形成完整的认知,所以她直接把狐狸带到家里,引进自己的房间后把门关上了。这在女孩看来就像是和朋友玩,带狐狸了解自己,可是狐狸毕竟是动物。它感觉到自己被关了起来,越来越慌张,可是又没有出口,于是它冲破窗户跳了出去。
从此以后,小嘟和女孩不再这么亲近。
结尾回到了现实中,到了女孩长大之后,也就是画外音的场景。
其实影片就是女孩长大之后给自己的儿子讲述那一段故事的回忆,而这时的她也明白了她与小嘟相处的最好方式。
这些电影之所以被称为“治愈系”,是因为它们完成了一些现实生活中不太可能实现的美好。我们之所以需要它们,也是因为我们缺失了这些东西,于是我们渴望在电影里遇见美好,给我们枯燥又复杂的生活,带来一丝单纯的慰藉。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注明出处:https://www.gouzhua33.com/tuijian/5100520243/171527314183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