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八大电影制片厂,繁荣兴衰史,每一个都是几代人的回忆!上
现在电影公司拍电影的流程是花钱请演员,请导演为了不赔钱,甚至请一些没演技的流量明星,这就造成了烂片横行。而之前拍电影的都是制片厂,它们厂里有自己的导演和演员,而且拍片不考虑盈利。所以推出优秀作品的概率要高很多,但是为什么能拍出好电影的制片厂 现在却都消失不见了呢,而经常拍烂片的各种公司却大行其道?今天就聊聊曾经叱咤风云的中国八大电影制片厂。
长春电影制片厂(简称长影)
新中国第一家电影制片厂,被誉为新中国电影的摇篮。它位于吉林省长春市朝阳区,成立于1946年10月1日,是在伪满时期日本“株式会社满洲映画协会”基础上建立的。长影在新中国电影史上创造了七个第一,先后拍摄故事影片900多部,译制各国影片1000多部。
长影成立之初,正值我国解放战争时期,受到战争影响,曾在1946年迁往合江省兴山市(现黑龙江省鹤岗市)。1946年10月1日,东北电影公司更名为东北电影制片厂。在兴山市期间,长影拍摄了新闻纪录片《民主东北》、木偶片《皇帝梦》、故事片《留下他打老蒋》、科教片《预防鼠疫》,还拍摄了我国第一部动画片《瓮中捉鳖》等。
《上甘岭》插曲《我的祖国》被誉为第二首国歌
新中国成立后,长影迎来黄金发展期。1974年,长影在拍竣故事片《创业》后,开始拍摄《五朵金花》《上甘岭》《英雄儿女》《刘三姐》《白毛女》《董存瑞》等一系列优秀作品,影响了几代人的成长。《开国大典》是长春电影制片厂出品的革命历史题材剧情片,由李前宽、肖桂云联合执导,古月、孙飞虎主演,于1989年9月21日首映。然而,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长影面临严重危机,到1997年已连续六年亏损,濒临倒闭。
1998年,在吉林省委、省政府的支持下,长影率先探索并启动改革,历经八年时间,完成八件大事,到2005年初,在全国电影业中第一家完成改革。长影由改革前连续六年亏损到2011年实现税后净利润6500万元,创长影建厂以来历史新高;影片生产由改革前年产3-5部到2011年年产53部,增长了10倍多;总资产由改革前的2.5亿元到2011年末的20亿元,增长了8倍。长影先后被中宣部等四部委评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优秀企业”和“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先进企业”。
2020年12月17日,长春电影制片厂入选“第四批国家工业遗产”名单,成为我国电影工业的重要遗产。
长影不仅是一家电影制片厂,更是一个几代人共同成长的记忆。它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电影人才,如著名导演袁乃晨、表演艺术家金迪等。袁乃晨曾在短故事片《留下他打老蒋吧》中饰演营长,执导科教片《预防鼠疫》,是我国第一部译制片《神鬼不难事》的导演。金迪则在故事片《我们村里的年轻人》中成功地塑造了农村女青年孔淑贞的形象。
总之,长春电影制片厂是我国电影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电影制片厂,它的成立和发展,标志着新中国电影事业的诞生和繁荣。从长影走出的优秀作品和电影人才,为新中国电影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北京电影制片厂(简称北影)
中国电影事业的重要发源地,有着极其丰富的历史和文化积淀。1948年北平(今北京)解放,中国共产党接收了原国民党中央电影企业公司第三制片厂,于1949年4月20日成立了北平电影制片厂,同年10月1日改名北京电影制片厂。
北影的成立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关怀。1948年,北平(今北京)解放后,中国共产党接收了原国民党中央电影企业公司第三制片厂,并从延安及东北抽调了一批文艺工作骨干,在新街口的原国民党中央电影企业公司第三制片厂所在地成立了北平电影制片厂。1956年,北影厂址迁移至安定门外小关,1969年再次迁移至北三环中路67号,1971年最终搬迁至现址北三环中路77号。
北影厂在新中国电影史上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不仅是中国电影故事的生产基地之一,也是许多著名电影人才的培养基地。北影拍摄了大量的优秀电影作品,如《知音》、《骆驼祥子》、《包氏父子》、《瞧这一家子》、《夕照街》、《龙须沟》、《茶馆》、《珍珍的发屋》、《二子开店》、《大撒把》、等。
北影厂还是中国第一批与国外合拍电影的电影厂之一。在1970年代,它开始了与国外电影公司的合作,为中国电影走向世界奠定了基础。
1999年,北影厂与原中国电影公司、中国儿童电影制片厂、中国电影合作制片公司、中国电影器材公司、电影卫星频道节目中心、北京电影洗印录像技术厂、华韵影视光盘有限责任公司等八家单位组成了现在的中国电影集团公司(简称中影集团),标志着北影厂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2008年,中影集团电影数字制作基地在怀柔区杨宋镇建成,北影厂也第四次搬迁至基地。这一基地的建成,进一步提升了中影集团的制作能力和技术水平,为中国电影工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北影厂不仅是一个电影制片厂,它更是一个中国电影文化的符号,代表了中国电影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上海电影制片厂(简称上影)
新中国电影事业的重要基地之一,自1949年成立以来,一直是中国电影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上影厂的历史可以说是中国电影史的一个缩影,它见证了中国电影的诞生、成长和变革。
1949年11月16日,上海电影制片厂成立,标志着新中国电影事业的开始。上影厂成立之初,就承担起了宣传党的政策、方针、路线的重要任务,拍摄出了许多反映社会主义建设和人民群众生活的电影作品。如《南征北战》、《渡江侦察记》、《铁道游击队》、《家》、《红色娘子军》、《李双双》、《舞台姐妹》、《巴山夜雨》、《城南旧事》、《芙蓉镇》等。
随着时代的发展,上影厂也在不断变革中。1957年,上海电影制片厂经过改组,成为一个联合企业性质的公司——上海电影制片公司。上海电影制片公司由江南电影制片厂、海燕电影制片厂和天马电影制片厂构成。这一时期,上影厂的作品更加丰富多样,如《牧马人》、《雷雨》等。
1985年,上海电影制片公司经过合并改组为上海电影总公司,但厂名依然叫作上海电影制片厂。1996年,以上海电影制片厂为母体,组建成立上海电影电视(集团)公司。2001年,再次以上海电影制片厂为母体,集合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上海电影译制厂、上海电影技术厂、上海电影发展总公司、上海东方影视发行公司、上海新光影艺苑及上海银星皇冠酒店等,组建成立上海电影(集团)公司。
上海电影制片厂不仅是一个电影制片厂,它还是一个电影人才培养的摇篮。许多著名导演、演员、摄影师等电影人才都是在这里成长起来的。上影厂的历史和文化,对中国电影事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然而,在21世纪初,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上影厂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上影厂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如成立上影集团,通过合并、重组等方式,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总的来说,上海电影制片厂是中国电影史上一个具有重要地位的电影制片厂。它的成立和发展,标志着新中国电影事业的诞生和繁荣。从上影厂走出的优秀作品和电影人才,为新中国电影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简称上美影)
中国著名的动画电影制片厂,自1957年成立以来,一直是中国动画电影工业的领军企业。上美影的历史不仅是中国动画电影史的一部分,也是中国文化艺术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1957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正式成立,其前身可以追溯到1949年成立的东北电影制片厂的卡通股。1950年代,上美影开始探索水墨动画、折纸动画等多种形式的动画制作,推动了中国动画电影的发展。这一时期,上美影创作了一系列经典作品,如《小蝌蚪找妈妈》、《大闹天宫》、《黑猫警长》、《葫芦兄弟》等,这些作品影响了几代中国人的童年。
进入1980年代和1990年代,上美影面临市场经济转型的挑战,但依然保持了强劲的创作力,推出了《大耳朵图图》等知名作品。1995年,上美影与其他制片厂合并为上海电影集团公司。
2000年以后,上美影继续拓展业务领域,积极开展对外合作,形成了包括动画片制作、发行和放映、图书杂志、音像制品、多媒体产品出版、发行和销售,儿童服装、玩具、文具等开发和销售,以及版权授权经营与开发为一体的综合性影视文化企业。上美影下属的上海亿利美动画有限公司、上海卡通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卡通王》杂志社、上海美术电影专修学校和上海美术电影绘制厂等实体,为社会各界提供影视片、广告片制作、形象设计、卡通产品开发、制作和动画片创作人才培训等服务。
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不仅是中国动画电影的制片基地,也是中国动画电影人才的培养基地,为中国动画电影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它的作品不仅在中国享有盛誉,在国际上也赢得了“动画中国学派”的美誉。上美影的历史和成就,是中国文化艺术宝库中的瑰宝。
今天先聊到这里,下半部分将详细描述八一电影制片厂、广西电影制片厂、西安电影制片厂和峨眉电影制片厂,感谢大家的支持!
#精品长文创作季#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注明出处:https://www.gouzhua33.com/tuijian/5110520243/171544101395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