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年四十部美国票房冠军大片,你都看过了吗?
中国改革开放40年,要说起国内第一部商业电影,应该是上映于1982年的《少林寺》。当年以1毛钱一张的票钱,竟达到了1.61亿元的总票房成绩,堪称史上罕见的奇迹。
而在大洋彼岸的美国,多年来电影市场发展也经历了很大的变化,下面逐一将北美市场从1980到2019,四十年来的票房冠军简单介绍一下。
1980-1984年票房冠军
1980年——《星球大战2:帝国反击战》,2.09亿美元。
1981年——《夺宝奇兵》,2.12亿美元。
1982年——《ET:外星人》,3.59亿美元。
1983年——《星球大战3:绝地归来》,2.53亿美元。
1984年——《妙探出差/比佛利山警探》,2.35亿美元。
1985-1989年票房冠军
1985年——《回到未来》,2.11亿美元。
1986年——《壮志凌云》,1.77亿美元。
1987年——《三个奶爸一个娃》,1.68亿美元。
1988年——《雨人》,1.73亿美元。
1989年——《蝙蝠侠》,2.51亿美元。
1990-1994年票房冠军
1990年——《小鬼当家》,2.86亿美元。
1991年——《终结者2:审判日》,2.05亿美元。
1992年——《阿拉丁》,2.17亿美元。
1993年——《侏罗纪公园》,3.57亿美元。
1994年——《阿甘正传》,3.3亿美元。
顺带一提,被称为上帝想看电影的这一年里,北美票房榜第二、三位分别是《狮子王》和《真实的谎言》,《生死时速》排第八位,《低俗小说》和《夜访吸血鬼》分列第十和第十一位,《肖申克的救赎》只排在第五十一位。另外这一年金凯瑞很是高产,有三部电影上映,分别是第六位的《阿呆与阿瓜》,第九位的《变相怪杰》,还有第十六位的《神探飞机头》。
1995-1999年票房冠军
1995年——《玩具总动员》,1.92亿美元。
1996年——《独立日》,3.06亿美元。
1997年——《泰坦尼克号》,6.01亿美元。
1998年——《拯救大兵瑞恩》,2.17亿美元。
1999年——《星球大战前传1:幽灵的威胁》,4.31亿美元。
2000-2004年票房冠军
2000年——《圣诞怪杰》,2.6亿美元。
2001年——《哈利波特与魔法石》,3.18亿美元。
2002年——《蜘蛛侠》,4.04亿美元。
2003年——《指环王3:王者无敌》,3.77亿美元。
2004年——《怪物史莱克2》,4.41亿美元。
2005-2009年票房冠军
2005年——《星球大战前传3:西斯的复仇》,3.8亿美元。
2006年——《加勒比海盗2:聚魂棺》,4.23亿美元。
2007年——《蜘蛛侠3》,3.37亿美元。
2008年——《蝙蝠侠:黑暗骑士》,5.33亿美元。
2009年——《阿凡达》,7.5亿美元。
2010-2014年票房冠军
2010年——《玩具总动员3》,4.15亿美元。
2011年——《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下)》,3.81亿美元。
2012年——《复仇者联盟》,6.23亿美元。
2013年——《饥饿游戏2:星火燎原》,4.25亿美元。
2014年——《美国狙击手》,3.5亿美元。
2015-2019年票房冠军
2015年——《星球大战7:原力觉醒》,9.37亿美元。
2016年——《星球大战外传:侠盗一号》,5.32亿美元。
2017年——《星球大战8:最后的绝地武士》,6.2亿美元。
2018年——《黑豹》,7亿美元。
2019年——《复仇者联盟4:终局之战》,8.58亿美元。
看完上面四十部票房冠军的表现,不得不说,北美观众对于星球大战这一题材的热爱实在强烈得令人吃惊。目前总共9部星战电影,除了77年的首部作品和前传2这两部之外,其余七部全都问鼎当年北美市场票房冠军。
电影介绍完毕,再来看一下北美市场总体的一些情况。
北美历年冠军电影票房
上图是北美地区历年冠军电影的票房,可以直观地看到几个特别突出的部分,代表着北美地区观众最喜欢的影片,分别是1982年的《ET:外星人》,1997年的《泰坦尼克号》,2009年的《阿凡达》,2012年的《复仇者联盟》,以及2015年的《星球大战7:原力觉醒》。
从中也可以察觉出北美地区观众的口味随着时间在发生着变化,由过去的偏重情感类影片,正变得越来越追求视觉效果。
北美地区历年电影总票房
北美地区的电影票房总体上一直呈现上升趋势,由1980年的仅27.49亿美元,不断增长,2018年已达118.93亿美元。
北美地区历年观影人次
从北美地区观影人次的变化可以看到,在1985年到1988年间,观影人次有个较为明显的下降,有可能受到当时的美苏冷战和日本经济崛起的影响。最高值发生在2002年,随后实际上都是下滑的趋势。
观影人次开始下降,而总票房却一直增长,那么只有票价上涨才解释得通了。
北美地区历年平均票价情况
从上图看出,平均票价确实在不断上涨,1980年平均一张电影票仅需2.69美元,到2018年已经到了平均9.11美元一张,40年总体涨幅达238.66%。
互联网时代的众多观影方式
随着网络带宽的不断提升,差不多就是在2000年以后,美国网络上出现过很多视频平台和分享平台,DVD也是2001年开始流行起来,一次投入可以多次使用,分流了一部分去影院观影的观众。
后来由于版权问题和网站盈利问题,各视频平台渐渐消亡,只有youtube存活下来。
DVD光盘先由单面D5升级为双面D9,然后更高容量和更高清晰度的蓝光光盘出现,在家观影的体验更好了,又会减少影院的观众。
分享平台如eMule,可以从全世界下载到高清电影,连电视都不用开,对于部分只注重剧情,不追求视听效果的人来说,没有必要再去影院了。
移动互联网时代,各种大屏电视、激光电视、家用投影的出现,更是不断抢占着影院的生意。电影院唯一能取胜的就只有声光效果和巨幕了,这大概就是视觉大片近十几年大量产出,不断占据电影票房排行榜前列的原因。
我是侯眼金睛,原创不易。欢迎关注、收藏、转发、评论。
文中数据来源:www.boxofficemojo.com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注明出处:https://www.gouzhua33.com/tuijian/5150520243/171570391598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