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度已达到“R级片”了?揭开这电影4层神秘面纱后,我给了它9分

2023年即将结束之际,电影市场出现了一件怪事——

一部新片,明明是近三个月的口碑最佳,票房却遭遇垫底。

遭遇这一“窝心事”的,就是法国电影《狗神》。

片名虽有些古怪,但它来头是真不小。

今年威尼斯电影节上,这部电影首映结束,全场就涌起雷鸣般的掌声。

它还去了平遥电影展,同样引发热烈反响。

正式上映后,《狗神》的豆瓣评分很快从8.0涨到了8.2分,高居同档期第一,甚至有机会竞争今年年度最佳。

可另一边,影片上映一周,票房只有700多万,排片持续下降,形势惨淡到了极点。

“狗神评分第一,票房垫底”,也迅速冲上了热搜。

都说中国电影已经进入了“口碑为王”的时代,为什么被各方吹爆的《狗神》会被埋没?

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考虑到这是一部引进片,还是R级,所以我们不妨用“排除法”来试试。

第一个选项:是删减,导致观众抗拒?

该片在美国定义为R级影片,是一部尺度极大,让人肾上腺素飙升的电影。

但《狗神》引进内地后,一刀未剪,原汁原味还原了导演的真实想法。

删减原因不成立。

第二个选项:不符合中国观众审美,水土不服?

导演吕克·贝松法国的国宝级导演。

他拍过《这个杀手不太冷》《碧海蓝天》《第五元素》等传世神作,也拍过《飓风营救》系列、《超体》系列、《安娜》这样的商业大片。

他能把商业和艺术完美融合,被称为“法国的斯皮尔伯格”。

《狗神》就是那种人人皆可食用的商业片,基本不存在观影障碍,在通俗的剧情里它还极其抓人眼泪。

《狗神》的主题是人与狗相处。

这是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题材,不同种族、不同国家的人群都能在爱狗这件事上达成共识。

只是今年,就有《忠犬八公》《再见,李可乐》先后上映。

所以这个主题应该不是观影壁垒。

那么,问题出现在哪里?

皮哥的答案是,它颠覆了大家的观影惯性——

第三个选项:口味太重了,观众心理落差太大

简单来说,《狗神》是一部“狗狗电影”。

在常规概念下,这类电影从海报到剧情,走的都是温馨治愈风,本身也有着固定的受众。

这些观众不奢求剧情如何反转,就想单纯感受人和狗狗之间的美好,然后痛痛快快哭一场。

但《狗神》颠覆了这一切。

吕克·贝松把一部狗狗电影拍出了暗黑惊悚风。

海报上,“狗狗电影”的画风是这样的。

这样的。

这个暗黑风,直接就劝退了一大半观众。

再看预告片,童年家暴+变装秀+激情杀人。

各种重口味情节,纷至沓来。

当萌宠爱好者,看到电影是这个鬼样子,你能想象这种心理落差会有多大。

而那些重口味爱好者,或许会瞥上一眼。

但看到剧情简介,讲的是“人狗组团,高能开战”。

就像一个肌肉猛男,全副武装,气势汹汹,最后却跑去参加小学生斗殴,瞬间特别没劲儿。

不过,电影票房从来不是衡量一部电影的唯一标尺。

如果我们抛开这些喜好惯性,单纯评价品质,《狗神》是否真的像一些观众口中所说,算得上是一部神作呢?

在皮哥看来,《狗神》并不只是猎奇。

它大尺度外壳下,包藏着的是导演对成年人世界最为残酷的现实隐喻。

今天,我们不妨就如剥洋葱一样,由表及里,由浅及深,揭开这部电影的4层神秘面纱。

第一层,“他住在狗笼里”,3个真实原型。

《狗神》的主角名叫道格拉斯,他生活在一个堪称炼狱的家庭。

这个家里有暴力倾向的父亲,懦弱的母亲,助纣为虐的哥哥,还有一群可爱的狗狗。

父亲以狗为生,却憎恨狗。

道格拉斯因为爱护狗狗,被父亲关进了狗笼子里,和狗狗相处的过程中他找到了温暖。

后来他因帮助狗狗接生,引发父亲不满,父亲开枪将他致残。

双腿瘫痪的他在狗狗的帮助下逃离了这个家,从此过上了“狗神”的生活。

值得一提的是,这样的故事并非凭空虚构。

导演吕克·贝松之前读过一篇文章,讲的是一个儿子被亲生父亲丢进狗笼里生活了5年。

他又查阅了资料,发现类似的新闻报道至少有3例。

一个在美国、一个在罗马尼亚、一个在法国,区别是法国的原型,是和猪而非狗待在一起。

他开始思考这些孩子长大以后会成为什么样的人,《狗神》的人物雏形就这么出来了。

当然,这并不是它的全部。

第二层,不是女主治愈了男主?成人世界残酷的现实隐喻。

《狗神》可以看成是《这个杀手不太冷》的变形。

吕克·贝松,最擅长拍摄人与人之间不为人知的微妙情感。

在《杀手》里,他讲述了一个孤独杀手和一个御姐型萝莉之间的微妙情愫。

两个人产生的是友情,还是爱情很难说清楚,但这种身份错位摩擦出的情感火花,让人沉醉。

在《狗神》里,导演再次用了这个杀手锏。

男主受尽原生家庭之苦,沦为了社会边缘人物,最后走上犯罪道路。

女主作为心理医生,看似光鲜亮丽,内心千疮百孔。

她有个家暴倾向的父亲,有个离婚后,还来频繁骚扰的前夫。

于是表面看,女主角以医生的身份,居高临下治愈男主。

实际上看,男主用自己的故事见微知著治愈了女主。

导演又一次利用身份错位,来摩擦出情感的泡沫,带给观众如杀手里昂一般的情感体验。

最后离别时,女主好奇问男主,为何初次见面就愿意对她袒露心扉。

男主回答,因为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点——痛苦。

在中国的映后交流环节,吕克·贝松说,无论在中国还是法国,或者是世界上任何一个角落,所有人都有一个共同点——痛苦。

从这个意义上说,吕克贝松试图在人与人交往的罅隙里,找到了痛苦这种人人共通的粘合剂。

《狗神》表面上写的是边缘人群的挣扎,实际是揭露的是成人世界里,人人都会面临的心灵困境。

第三层,又一部《小丑》,“耶稣受难”,剑走偏锋的人性物语。

看电影的时候,有多少人和皮哥一样,脑海中浮现了菲尼克斯主演的《小丑》。

两个主角,从神态到境遇到做事风格都如出一辙。

唯一不同的是,道格拉斯多了一群狗伙伴。

菲尼克斯凭借《小丑》拿到了奥斯卡影帝,而《狗神》里大部分的戏就是靠男主角撑起来的,他的敏感、脆弱、善良和变态都特别抓人。

导演也没有停留在表面的温情上,而是戳破表面,直抵人性幽暗的深渊。

一般狗狗电影里,狗狗都是天使的化身,干的都是惩恶扬善的大好事。

但是《狗神》里的狗狗,却带着人类的复杂性。

它们同情弱者,但也入室盗窃,甚至帮助主人杀人。

所杀之人,是好是坏,评判标准在于主人喜欢谁讨厌谁。

主角道格拉斯,被父亲虐待致残,按理说是个可怜人,可是可怜人也有可恨之处。

片中他外形恐怖,举止怪异,性格乖张,做事为所欲为,是天使和魔鬼的混合体。

全片中他一共站起来起来四次。

第一次是他目睹初恋结婚生子,崩溃愤怒回到收容所,在狗笼子里挣扎怒吼;

第二次是收容所取缔后,他到处求职碰壁,最后来到变装俱乐部,为了一份工作强制自己站起来表演,结果闪耀全场;

第三次是黑帮团伙来找他算账,他为了自卫,拿枪站起来与对方殊死一搏;

第四次是影片结尾,他在狗狗的帮助下完成越狱。

他摘掉护具,挣脱轮椅,歪歪斜斜走到了教堂前,完成了耶稣受难。

十字架的影子垂下来,道格拉斯被钉在那里用牺牲赎了自己的罪过,一台莎士比亚的戏剧就此落幕。

道格拉斯的哥哥为了美化对弟弟的虐待,曾写下横幅“in the name of god(以上帝的名义)”。

而主角从反面,看到的却是“dog man”(狗神)。

这就暗示着,狗神是上帝的反面,这部电影讲述的就是小丑一般的反派英雄的故事。

第四层,一个细节,让《狗神》相比《涉过愤怒的海》升华了。

好巧不巧,《狗神》和黄渤主演的《涉过愤怒的海》题材撞车了,两部影片讲述的都是原生家庭之殇。

但吕克·贝松给曹保平上了一课。

《涉过愤怒的海》呈现了一个伦理崩坏、光怪陆离的愤怒世界。

父女、母子之间相互不信任,最后陷入到“人人皆孤岛”的困境。

曹保平应该把片名改成《沉溺在愤怒的海》。

《狗神》的升华体现在,他为主角找到了自我疗愈的出口。

这种自我疗愈,一方面来自于可爱的狗狗。

男主被逼到绝境,但身边还有狗狗相随,绝望中还存有一丝温情。

这种疗愈还来自于倾诉,当男主将满腔的愤怒说给女主听时,我们能感觉到愤怒逐渐消解的过程。

影片最后有一处神来之笔。

男主化解了愤怒,主动献祭了自己,而平行时空里,女主打开窗户,发现一只狗狗守护在她家门口。

升华就体现在这个细节上。

《涉过愤怒的海》,导演只是提出问题,没有解决问题,他把美好撕成碎片,然后散落满地,扬长而去。

《狗神》的故事是悲惨的,但男主一直维护住了内心的秩序。

他在狗狗的陪伴下涉过愤怒的海,达到了爱的彼岸,并用最后一舞诠释了“世界以痛吻我,我报之以歌”。

总之,《狗神》的问题在于受众模糊,但换一个角度看,人人又都是它的受众。

皮哥看的那场,观影结束后,全场观众沉浸其中,久久不愿离去,有位女生哭得泣不成声,她的同伴安慰了她好久,两人才缓缓离开。

我想影片一定戳中了她的痛点,她是不幸的,又是幸运的。

而看这段文字的你,如果恰好也看过这部电影,一定会被它层层叠叠的情节设计所打动。

无论你是谁,身在何方,将去向何处,你都能在这部影片里找到你想要的答案。

好电影,不应该被埋没。


文/皮皮电影编辑部:一粒鸡

©原创丨文章著作权:皮皮电影(ppdianying)

未经授权请勿进行任何形式的转载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注明出处:https://www.gouzhua33.com/tuijian/5160520243/1715831603104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