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尺度,十八岁以下禁止观看,年度最强猛片来了
曹保平的电影重文本,重人性,解构的是人的心理属性。
一般分为神性和动物性,善恶是天生就有还是后天形成,《烈日灼心》《光荣的愤怒》都属此类影片,故事主体是人。
但在《涉过愤怒的海》这里,曹保平用到了情动叙事,这让叙述主体不再是所谓的电影主角,而是一种并非仅为主角所意识到的情动。
换句话说,片中的主角不是老金或景岚,而是一种爱的涌动,让老金、景岚、李烈、顾红等人产生了行动,而非他们的主动性动作在发挥作用。
如一开始老金是作为一个爱女儿、找女儿的主体身份存在的。
当得知女儿的死讯之后,他便以“犯罪分子”的身份对冲了先前的身份,从而使他以一种非主体的形式存在。
这一刻起,其无意识的情动被放大,这种情绪涌动的蔓延,正是影片感染力最大的体现,也是影片不能被看作复仇片的原因。
因为曹保平并不是为了将一个复仇的故事讲得多么出彩,而是为了挖掘曾经的往事,当往事被反复切片后,真正的内核罪恶与创伤之情动由此敞开。
正是罪恶与创伤让观众在看完《涉过愤怒的海》后会有种不舒服感的情绪涌动。
是因为那些都是真实的,那些孩子就是这么不舒服,而且现在可能还有更多的孩子一样地不舒服。
因为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许多父母并不懂当孩子内心成长的速度与周围的环境格格不入时,便迎来了青春的叛逆与疼痛。
这是青春阵痛期,若能扛过去便健康成长,若被同化则心理扭曲,但在电影中,李苗苗和金丽娜都没能扛过去,进而引发了每个人的愤怒。
金丽娜(周依然饰演)为什么愤怒?因为老金(黄渤饰演)不够爱她。
老金见到女儿尸体的第一反应是呕吐,因为他打心里不相信眼前的人是他女儿。
在他的记忆中,女儿很乖、很懂事,巨大的落差让他一时反常,做出不合乎情理的行为。
由此可见,老金根本不了解女儿,对她的性格、交际、想法一无所知,所有的印象还停留在以前自以为是的认知。
就像他不知道女儿怕水,毕竟在他眼里,小时候的乖孩子小娜才是好孩子,长大后的坏孩子金丽娜不是自己的孩子。
顾红(闫妮饰演)爱女儿吗?也不爱。
她明知道老金的工作需要经常出海捕鱼,一去就是大半月,与老金离婚后还把孩子扔给了老金。
黄渤把女儿甩还给她,让去找她,她置之不理,视作空气,女儿在他俩之间成了东西,但也不是东西。
父母的缺席令她缺爱,精神无法得到慰藉,心灵难以治愈,便寻求身体上的摧残,快感足以让她暂时忘记伤疤。
可过后的空虚伴随着寂寞,冷意袭来,她就开始害怕失去,需要温度温暖她冰冷的双手,即使这种温暖看起来有些疯。
但小娜不认为自己反常,反而一旦她身边的人对她稍微有点变化,她就走向极端,试图重归于好,她从不懂平衡,总觉得偏激才是最好。
然正经人谁写日记啊,她从没把自己当个人,也就没有等到父亲推门进来的那一米阳光,有了裂缝的生命失去了太阳,与她相伴的无际便是黑暗,滋生出愤怒。
李苗苗(张宥浩饰演)为什么愤怒?因为父母也不是真正的爱他。
景岚(周迅饰演)与李烈(祖峰饰演)没有重视过李苗苗的成长,对他的恶只有放纵与溺爱。
离婚后,景岚去了俄罗斯,李烈再组家庭,李苗苗缺少陪伴与关心,让他跟谁都不亲,于他们一家而言,爱在某刻演变成了恨。
曹保平对他们的情动所释放出的情绪进行不间断地捕捉,进而勾画出一种详细、具体的情感脉络,即情状。
这种情绪状况不是稳定不变的,而是随着情绪变化所产生的驱动力向不同方向流动,那场鱼雨就是情状的具象体现,从天而降,迅猛有力,流向四面八方。
在此之后,老金不再忌讳法律,景岚不再保持冷静,李烈不再被动等待,情绪主体统统发生了转变,但他们也因此得到了惩罚。
老金抱憾终身,发现女儿出事皆因自己。
景岚和李烈也都得到了报复,李烈死于自己之手,女儿终身残疾,景岚养了一个恶魔,自己也身患重病,母亲这一身份宣告失败。
唯独顾红没有受到惩罚,因为她不爱女儿,眼泪擦干之后过不了多久就会忘记,她恨的,伤心的是前夫老金的不负责。
全员恶人,顾红逃脱,全员恶人,其他人遭到报复,但都改变不了什么。
曹保平可能想借这个看似失误的剧本漏洞来传达父母若不早些醒悟,悲剧将无止境的概念。
生活在同一屋檐的一家人,本该是彼此最熟悉的人,却从未了解过对方,一个家庭的破裂便因家人间的陌生而来。
伤害是海,涉过去就能重新开始,阳光普照,过不去就被深海吞噬,堕入无底深渊,癫狂、分裂、凶狠、恶毒、乖张的愤怒也就一直在追捕家人。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注明出处:https://www.gouzhua33.com/tuijian/5260420243/171412428728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