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部关于美的经典电影及纪录片
十部最好的美学电影作品
第十名:《俄罗斯方舟》2002
欧洲电影代表
这是亚历山大·索科诺夫的作品,整部影片90分钟,只有一个长镜头,这样的拍摄手法对导演而言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需要连续不断地在圣彼得堡的一座宫殿里一次性拍摄90分钟,从而使拍摄时间与电影时间完全重合。
索科洛夫反复强调了他的这部作品中没有一次切换,算是把他偏爱的长镜头美学发挥到了极致。
每一个场景细节都必须精确地计算、安排,后期制作对色彩、光线等画面效果作出调整,而不进行剪辑。
一部《俄罗斯方舟》,200年苏俄近代史。
第九名:《曼哈顿》1979
现代黑白电影代表
人人都爱的伍迪·艾伦,给纽约写了一辈子情书。《曼哈顿》一直被称赞为伍迪·艾伦的代表作,获得了第52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原创剧本”提名。
上映当年,引起了一波关于知识分子电影的浪潮,影片充满着箴言警句,对人和人的关系(尤其是知识阶级、艺术从业者)有着深刻的表现。
第八名:《公民凯恩》1941
经典黑白电影代表
奥逊·威尔斯一生不拘成规、才华横溢,被誉为“现代电影界的莎士比亚”。
他改变了好莱坞传统的影片拍摄模式,同时也为电影奉献出自己的一生。
《公民凯恩》是他自编自导自演的荧幕处女作。
作为一部上世纪40年代的作品,镜头的运用(其中很多为奥森·威尔斯首创)、情绪的渲染及作品的结构布局都是几乎无可挑剔的。
第七名:《2001太空漫游》1968
太空题材代表
这是导演斯坦利·库布里克的一部科幻大片,被称为史上最深刻、最富哲学涵义、无人能懂的科幻电影,距今将近50年还是有很多细节值得研究。
曾获得第41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视觉效果奖和最佳导演、最佳原创剧本、最佳艺术指导三项提名。影片中人猿手中扬起的兽骨和一艘圆柱状的太空船剪接在一起的剪辑画面,成为了惊世骇俗的经典一幕。
第六名:《同流者》1970
导演摄影的双剑合璧
贝纳多·贝托鲁奇的史诗巨片《同流者》,由维托里奥·斯托拉罗(Vittorio Storaro)掌镜,试图讲述意大利法西斯对社会和文化的双重撕裂。
科波拉、斯科塞斯、斯皮尔伯格毫不隐讳地赞誉这部作品,他们认为在当代电影中,《同流者》是唯一一部可以被当作文化启蒙的电影范本。
第五名:《坠入》2006
魔幻现实主义代表
印度裔导演塔西姆·辛,从拍摄广告、MV出道,荣获过格莱美等诸多奖项,他对于电影的视觉控制有超乎常人的想象力。
《坠入》是他公认的佳作,强大的视觉叙事能力和华丽的细节表现收到了广泛的欢迎。
第四名:《英雄》2002
亚洲电影美学代表
从最早的《红高粱》到后来的《英雄》、《十面埋伏》,在张艺谋的作品中,色彩都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
斯皮尔伯格评价张艺谋是可以用色彩讲故事的导演。
《英雄》是张艺谋转型执导的首部武侠电影,处处彰显着导演张艺谋的美学风格。色彩鲜明、构图严谨、意境优美,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美学大片。
第三名:《阿拉巴的劳伦斯》1962
特艺彩色片代表
著名制片人山姆·斯皮格尔和大卫·里恩曾一起合作《桂河大桥》,取得了辉煌的成功。两人都迫不及待地想再度合作,复制或者说超越前一次的奇迹。
《阿拉巴的劳伦斯》从此而来,由摄影师弗雷迪·杨掌镜。这是第35届奥斯卡金像奖的最佳影片,大卫·里恩也由此得到最佳导演。
这部影片还标志着里恩团队的建立,编剧博尔特、摄影师杨及作曲家莫里斯·贾尔接连同里恩合作了他之后的两部作品《日瓦格医生》和《瑞安的女儿》。
第二名:《生命之树》2011
超凡画面质感
《生命之树》是一部在力度和野心上比拼斯坦利·库布里克的《2001漫游太空》的经典电影。
荣获2011年戛纳最佳影片及多项奥斯卡提名,被誉为“21世纪最有诗意的美国电影”。
导演泰伦斯·马力克是好莱坞最著名的“隐士”,几十年来一直保持着低调和神秘。
自然光线拍摄、手持摄影、不断运动的镜头、空镜头,这些拍摄特色从《天堂之日》延续到了《生命之树》中,被运用的淋漓尽致。
第一名:《轮回》2012
视觉奇观
《轮回》是一部大型无对白无解说的纪录片,是导演罗恩·弗里克继《天地玄黄》之后的又一大作。《天地玄黄》被誉为“电影摄影师必看十大电影之一”。
罗恩·弗里克本人被认为是慢速摄影和大型场景电影的大师,并且以纯粹摄影、无语言、无叙述特点的电影风格自成一派。比起《天地玄黄》,《轮回》更多地关注城市和人类,这是一段关于循环的冥想:生、灭和重生。
10部关于美的经典纪录片
《雪莉:现实的愿景》
Shirley - Visions of Reality
这是一部用美国画家爱德华·霍普的13幅绝世名画“拍成”的纪录片。霍普的画向来给人一种电影般的质感,这部纪录片就以画与电影的对话为主轴,用绘画、现实和影像组合出新的电影语言,试图从中解读美国社会历史的现实风景。雪莉,正是穿梭于这些风景中的主角。
作为美国女性的缩影,雪莉走进霍普的画作,走过美国20世纪的重大历史时刻,包括珍珠港事变、肯尼迪总统遇刺、越战、经济萧条、马龙·白兰度和玛丽莲·梦露的明星时代……
宏大的议题倚托几近静止的精美画面,借用雪莉段落式的内心独白,刻画了美国文化前进的轨迹,也书写出一篇新世纪美国女性的独立宣言。
《印象派 绘画与革命》
The Impressionists - Painting and Revolution
通过这部四集纪录片,艺术作家瓦尔德马尔·雅努什扎克(Waldemar Januszczak)追随梵高、莫奈、德加等传奇画家在法国各地留下的足迹,以及他们如何通过新画法和新技术彻底改变了一个时代的艺术,由此探讨了印象派的革命性成就
《投身风中》
Leaning Into the Wind: Andy Goldsworthy
《投身风中》是在开创性的纪录片《河流与潮汐》上映16年后,艺术家安迪·戈德斯沃西(Andy Goldsworthy)与导演托马斯·里德尔斯海默(Thomas Riedelsheimer)的再一次合作。
16年间,安迪·戈德斯沃西继续在自然和城市环境中,用树叶、石头、树枝、冰晶与流水创作那些如梦似幻的雕塑和大地艺术。《投身风中》跟随这位艺术家的身影,探索了他的世界的各个层面,以及岁月对于他和他的艺术的影响。
影片精美的画面和镜头语言,完美契合了安迪·戈德斯沃西的艺术创作,也让他的哲思外化于有形和无形的矛盾中,就如同他每次使用的艺术材料,既会腐朽,也成永恒。
《世界上最非凡的住宅》
The World's Most Extraordinary Homes
在这部纪录片中,屡获殊荣的建筑师皮尔斯·泰勒(Piers Taylor)携手女演员卡罗琳·昆汀(Caroline Quentin),探索遍布世界各地、建造于山间、森林、海岸和地下的非凡住宅。
《Alan的花园秘密》
Alan Titchmarsh's Garden Secrets
艾伦·蒂奇马什(Alan Titchmarsh)是一位园艺家、小说家和播音员,也是一位花园热爱者。在这部纪录片中,他选取了17-20世纪的一些经典花园进行介绍,为陷入灵感枯竭的设计者们提供充满美的案例参考。
从17世纪的正式与优雅,18世纪的自然主义,到20世纪的私密风格,这些花园的风格蕴含着时代的变迁,而艾伦将在片中一一揭示它们最深的秘密,以及这些设计杰作如何激起了全国园丁的灵感。他还在片中身体力行,从大师级设计中提炼出简单可行的窍门,让我们在自家后院也能自如运用美的法则。
《德赖斯·范诺顿》
Dries
在艺术与商业并重的时尚界,Dries Van Noten的存在是个“例外”。他不赶流行,不靠财团营运,只靠个人品牌鹤立鸡群。《Vogue》说他是独立设计师的佼佼者,《纽约时报》形容他是“a man of little ego and big ideas”(有小的自我和大的想法)。
在这个浮夸的时代,Dries Van Noten始终保持低调,不到纷华靡丽的巴黎争妍斗丽,而是在比利时安静地做自己认为“不是fashion,没有时间概念”的服装。
这部纪录片潜入Dries Van Noten的365天,跟随他在家中花园漫步,在工作室埋首选择面料,进入绝密的秀场后台,感受这位时尚君子的热情与严谨,隐忍与智慧,如何灌注进入他的设计,为时尚界带来永不过时的优雅与温柔。
《戴安娜·弗里兰:眼睛要旅行》
Diana Vreeland: The Eye Has to Travel
时尚教主黛安娜·佛里兰(Diana Vreeland)被认为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女性之一。她生而不美,却建立起“独裁”整个时尚产业的美学观。她没有受过任何专业教育,却熟知历史、文化、艺术,并将时尚做成毕生事业。她先是奠定了《Harper’s Bazaar》(芭莎)的风格,然后又创造了《Vogue》的黄金时代。
《我们都为比尔着盛装》
Bill Cunningham New York
如果说时尚是纽约的烙印,比尔·坎宁安(Bill Cunningham)就是纽约时尚变迁的记录者。作为一名为《纽约时报》供职、并拥有自己的板面专栏的摄影师,他人生中的大部分时间都骑着自行车奔波于街头,直到耄耋之年依然沉迷并享受其中。几乎所有的时尚界人士都认识并尊重他,就连著名的《Vogue》女主编、“时尚女魔头”的原型Anna Wintour也说:“我们都为比尔着盛装。
《彼得·汉德克:我在森林,也许迟到》
Peter Handke: In the Woods, Might Be Late
现年79岁的彼得·汉德克(Peter Handke)总是语出惊人。他曾声称诺贝尔文学奖“应该废除”,自己却在2019年获此殊荣。他是德语世界最受争议的作家,在23岁以剧作《冒犯观众》引爆空前轰动、一举改写剧场史,之后继续以自己独到的文体与挑衅的姿态,挥就超过60部著作。
《昆西四季》
The Seasons in Quincy: Four Portraits of John Berger
约翰·伯格(John Berger)是英国当代最有影响力的艺术批评家之一,同时也是一位艺术史家、小说家、公共知识分子。梁文道称:“约翰·伯格是西方左翼浪漫精神的真正传人,一手是投入公共领域的锋锐评论,另一手则是深沉内向的虚构创作。”昆西是约翰·伯格生前居住过的小镇。《昆西四季》以此为背景,通过四部风格迥异的短片串联起一年四季。
文章转载自网络,仅供学习交流!
泽青茶道创始人: 有趣的故事,有趣的茶,还有一群灵魂有茶气的人。分享有关茶和茶文化的故事。传播茶香健康生活、茶道文化、茶知识,茶文章、茶美学、茶社交等生活方式,为您带来一场愉悦的茶文化体验。 生活是需要自己创造的,创意源自于对生活的热情。欢迎关注泽青茶道的微信公众号:泽青茶道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注明出处:https://www.gouzhua33.com/tuijian/5280420243/171427922033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