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FI影史最伟大的50部纪录片

英国老牌电影杂志《视与听》(Sight &Sound)邀请300多位影评人、策展人、电影人,共同投票选出影史最伟大的50部纪录片。其中,维尔托夫的《持摄影机的人》以100票居首,其他还包括《浩劫》、克里斯·马克的《日月无光》、《夜与雾》、《细细的蓝线》等等。王兵的《铁西区》成为唯一入选华语纪录片,列第17位。

 

BFI影史最伟大的50部纪录片名单:

1、持摄影机的人 (1929)100票

本片是苏联纪录片导演,“电影眼”理论的创始人吉加•维尔托夫(Dziga Vertov)的代表作。电影主要拍摄于乌克兰的敖德萨市,摄像师是维尔托夫的哥哥米凯尔•卡夫曼(Mikhail Kaufman)。影片主要分观众入席、城市黎明、人民的工作与休息、体育运动和艺术实践几部分,通过刻画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来呈现苏维埃新社会中的一个理想城市。摄影师米凯尔•卡夫曼在拍摄的同时也出现在电影画面中,首创了“自我暴露”的电影形式。在这部具有里程碑性突破意义的纪录片中,维尔托夫首次使用了二次曝光、快进、慢动作、画面定格、跳跃剪辑、画面分割等前卫剪辑手法,并采用了仰角、特写、推拉镜头等新颖的拍摄手法,并制作了一段定格动画。 ©豆瓣

2、浩劫 (1985)68票

纪录片史上的经典作品,影片长达九个半小时。导演克劳德·朗兹曼用了11年的时间拍摄,倾注了极大的心血来完成这部关于德国纳粹在二战中进行种族灭绝大屠杀的纪录片。“影片过去了那么多年,但是丝毫没有老去,没有添加一条皱纹,我觉得这部影片还是一个现在的影片,而不是过去的,这是一个永恒的作品,每次看《浩劫》,都能把它当作一个源泉,它每次都会发挥创造性的效果,它是没有时间概念的。”(百度)

3、日月无光 (1983)60票

电影贯穿于一个女声读信的呓语中,日本、冰岛、几内亚、香港各种影像交叉着,但作者把最多的时间留给了东京。他去记录日本人民的文化和生活,标志性的招财猫,宗教仪式,性文化,漫画,铁道,珍珠港,摇滚乐,街上的舞蹈.....为观众呈现经济奇迹后的日本最真实的一面。作者用影像寄托着他对人类现状的关注,对历史和记忆的思考。 ©豆瓣

4、夜与雾 (1955)56票

1956年导演阿伦•雷乃用摄影机带领观众重回奥斯维辛。当年纳粹集中营的旧址上已是一片祥和美丽的野外风光。然而时间倒回到1933年纳粹党掌权之时,整个城市被阴霾笼罩——大片修建起来的集中营房排列整齐,大量犹太人被抓进集中营开始接受非人的折磨和侮辱。这里对人种进行分级,在皮肤上纹上编号,在衣服上缝制等级的徽章。疾病,饥饿,劳役使集中营尸体遍地。1942年希莱姆到访,奉行“破坏”政策,集中营难民进入更加悲惨的境遇,被药品公司买下用作实验。1945年,集中营人数倍增后已不堪负荷,成堆的尸体被推土机推入大坑掩埋...... ©豆瓣

5、细细的蓝线 (1988)49票

本片采用了事件重现的方法再现了1976年美国得克萨斯州达拉斯市一起枪杀警察案。导演埃罗尔•莫里斯(Errol Morris)11年后采访了被判死刑、后转终身监禁的犯罪嫌疑人兰道•亚当姆斯(Randall Adams)、指证亚当姆斯的惯犯大卫•哈里斯(David Harris)、当年案件审判的三位证人米勒夫妇和麦克•兰道(Michael Randall),以及参与此案侦破与审判的警察、法官与律师们。通过不同人物对案件发生情形不同角度的描述,莫里斯成功证实了亚当姆斯的冤屈,并借片中一位公诉员之口点名警察是区分一个民主社会与极权的“细蓝线”。

  此片的公映在美国引起极大反响。德克萨斯罪犯申诉庭推翻了对亚当姆斯的判决。由于达拉斯拒绝对此案进行重审,亚当姆斯终于1989年被无罪释放,后成为积极反对死刑的社会活动家。本片也成为美国纪录片史上极为重要的一部,赢得国际纪录片协会大奖、美国国家影评人协会奖,并入选美国国家电影保护局保护名单。 ©豆瓣

6、夏日纪事 (1961)32票

在本影片中,导演让·卢什实验了他把纪录片与某种故事片因素结合起来的想法,力图使电影成为人们真实生活的纪录。他们首先对街上碰到的人进行采访,有时深入到他们的家庭中去,记录他们的日常生活情景。这些人包括一对小资产阶级夫妇,一位工人,一个女大学生,一个曾被关入集中营的犹太姑娘,以及一些职员,艺术家和封面女郎。他们向每一个被采访者提出的是一个共同的问题。即“你是否幸福?”观众可从片中看到各种各样的反应:有的人迷惑不解,有的粗暴的拒绝回答,有的则开始考虑自己的答案。回答者的讲述也是迥然不同的。对此,作者不做任何的控制和判断,使其自然的“表演” ……影片最后,卢什和莫林在一座博物馆四周倘佯,回忆他们的种种试验是否能够证明什么。这更加巧妙的表现了这部影片的追求和客观化的风格。(mtime)

7、北方的纳努克 (1922)31票

本片是享有“纪录片之父”声誉的美国纪录片导演罗伯特•弗拉哈迪的第一部纪录片电影,记录了加拿大魁北克省北极圈内哈德逊湾的伊努朱亚克附近因纽特人首领纳努克一家人从1920年8月到1921年8月期间的日常生活,包括与白人交易、捉鱼、捕猎海象海豹、灶火烹饪,以及建筑冰屋的场景,开创了人类学社会影像记录的起点。弗拉哈迪在本片中的摆拍和场景重现曾引起广泛争议,比如隐瞒纳努克平时用猎枪狩猎的事实,刻意表现因纽特人的传统鱼叉狩猎法;又比如为了拍摄冰屋内纳努克一家清早起身的场景,去掉一半冰屋采光等。

  本片是历史上第一部全长纪录片,于1989年被美国国会图书馆选入“国家电影记录册”。 ©豆瓣

8、拾穗者 (2000)27票

1998年12月至1999年4月,年过七旬的阿涅斯·瓦尔达带着数码摄像机在法国的城市和乡村“闲逛”的过程中,拍摄了一些关于当今时代法国拾荒者们的影像:流浪汉和生活贫困的人为维持生计拣拾各种生活必需品,艺术家们从废铜烂铁堆里寻找创造艺术作品的原料,喜欢拾荒的人的动机是出于反对浪费的品德。除了拾荒,影片还有一条游离于主线之外的副线,表现了一些表面看来与拾荒毫不相干、其实关系密切的人和事,比如采访一位兼做心理医生的葡萄园主,与发明电影的先驱者之一马莱的后代谈论电影问题。此外,本片还是一幅影片作者的自画像,瓦尔达不时从镜头后面走到镜头前面,即使当她在镜头后面时也有意地适度表现自己,而且有些镜头是她亲自拍摄的。

9、灰色花园 (1975)25票

伊迪母女相依居住在破败不堪的“花园”内,养了一群猫和浣熊。大伊迪曾经参演过电影,见证了“灰色花园”的辉煌,年老后性格孤僻,几乎不起床,周围是成堆的报纸、衣服和脏盘子。小伊迪尽管已经58岁,但仍活泼且喜欢展示自己的美貌,她为了母亲不得不放弃自己的模特生涯和对爱情及家庭的憧憬。(mtime)

10、别回头 (1967)25票

 这部记录片是对BOB·DYLAN1965年英国巡演的忠实记录,导演彭内贝克用影象清晰的说明那时的鲍波与“批头士”是多么的不同,与同时期的《苦难日之夜》相比,《别回头》更直接,深刻,对自己的拍摄对象也没有造星般的刻意吹捧,甚至还有毫不掩饰的刻意嘲讽,但是,再冷静的镜头都无法掩盖年轻迪伦的灿烂光芒,同现在的老迪伦相比,年轻的他无与伦比的傲慢,机智,激情洋溢,而其中一段以跨掉派代表艾伦·金斯堡为背景的开场更是弥足珍贵。(mtime)

(序号相同为并列)

11. 悲哀和怜悯 Le chagrin et la pitié

12. 无粮的土地 Las Hurdes

12. 灰熊人 Grizzly Man

12. 故乡之光 Nostalgia de la luz

15. 赝品 Vérités et mensonges

15. 人生七年 Seven Up!

17. 篮球梦 Hoop Dreams

17. 铁西区

19. 杀戮演绎 The Act of Killing

19. 智利之战

19. 房屋是黑的

19、倾听不列颠

23. 前进,神军!

24. 美国哈兰县

24. 电影史

24. 推销员 Salesman

27. 提提卡失序记事

28. 追捕弗雷德曼家族

28. 给我庇护

30. 利维坦 Leviathan

31. 黑暗之课

31. 光之梦

33. 夜邮 night mail

33. 初选 primary

35. 克鲁伯 Crumb

35. 提摩西的日记 A Diary for Timothy

37. 特写

37. 战争迷雾

37. Los Angeles Plays Itself

37. 走钢丝的人 Man on Wire

37. 我是一个黑人 Moi un noir

37. 杰森的画像 Portrait of Jason

37. 尼斯印象

37. 罗杰和我 Roger & Me

37. 动物之血

47. 克落登战役 Culloden

47. 笔记·日志·素描

47. 来自东方

47. Handsworth Songs

47. 燃火的时刻

47. Seasons

47. 意志的胜利

47. 和巴什尔跳华尔兹

47. 福利 Welfare

47. 工厂大门

 

----------------------------------------

这里是: 桃桃淘电影

微信公众号:桃桃淘电影

或微信搜索 ttfilm

微博:@直桃桃淘电影

一个影迷做给影迷的电影小杂志,每天与您分享各种关于电影的趣事,新闻与盘点。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注明出处:https://www.gouzhua33.com/tuijian/5280420243/171427989733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