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纪录片电影,近年来的变化趋势
2019年1月4日,陆庆屹导演的纪录电影《四个春天》上映。
这部纪录电影在2018年获得First最佳纪录片,也在金马获得提名,为陆庆屹导演带来了足够多的声量和机会。
作为2019年开局上映的第一部纪录电影,有赵薇、黄渤、章宇、周冬雨等明星推荐,最终以1112.3万元的票房成绩位列2019年纪录电影第三位,前两名是《五月天人生无限公司》和《徒手攀岩》。
这部“家庭私影像”的佳作一定会给无数纪录片创作一线的人员以鼓励,也在生活影像化、短视频日常化的今天有着独特且温暖的存在,但并没有给纪录电影市场激起多少浪花。
电视纪录片、新媒体纪录片是当下中国纪录片产业的支柱,从2016年至今,纪录片市场进入稳定增长阶段,每年市场增长率保持在10%左右,预计在2020年市场规模将突破78亿。
但纪录电影在这个产业中并没有凸显出来。
上一次激起浪花的还是2017年的纪录电影《二十二》,还有同年张杨导演纪录片风格的剧情电影《冈仁波齐》。
前者获得1.7亿票房,打破纪录电影在国内市场的纪录。后者票房刚刚过亿,也打破了张杨导演个人的票房纪录。
自2017年起,院线上映的纪录电影数量稳步增加,2018年有19部,2019年则有26部。
而在此之前,除了2015年有11部外,2009-2016年,平均每年上映4-5部。
2019年,第28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开幕,首次以纪录电影《尺八·一声一世》作为“国产新片展”开幕影片,并首设了“纪录电影”单元。
从上述数据和事件来看,纪录电影也逐渐走出小众圈层,走出电视和手机屏幕的边框,开始在影院和大银幕上频频亮相。
我无比热烈地期待和希望“走进影院看纪录电影”成为常态,但还是要非常无奈地盘点一下2019年的票房数据。
2019年上映了26部纪录电影,票房累计14431.0637万,也即不足1.5亿。
而2019年全国院线票房是642.66亿元,纪录电影占票房总额的比例是2.24‰。
从纪录片的题材分类来看,2019年乃至其他年份中,音乐题材纪录片是重头戏。
2019年上映的纪录电影中,就有《五月天人生无限公司》《坂本龙一·终曲》《尺八·一声一世》《大河唱》《卡拉斯:为爱而声》等5部作品。
尤其是五月天的演唱会系列,从2011年的《五月天追梦3D》、2013年的《五月天诺亚方舟》到2019年的作品,都是当年纪录电影的市场前列。
2011年纪录电影全年票房5027万,而《五月天追梦3D》就有2326万;2013年全年2165.5万,《五月天诺亚方舟》票房则又2084.8万。
我们把时间线再往前梳理,就会发现2009年迈克尔·杰克逊的纪录电影《就是这样》,在当时获得了4830万的票房,而那一年全年票房不过4913.1万。
纪录电影市场的“头部效应”(如果说有的话),一定比剧情电影的市场表现更要明显。
在2009年-2019年,中国纪录电影票房数据的曲线图中,我们可以看到2018年是高峰一样的存在。
而具体看当年上映的作品就会发现,5.3亿票房中有一部名为《厉害了,我的国》的作品票房独占4.8亿。
而剩下的TOP10中的9名分别是:
《藏北秘岭-重返无人区》 2057.6万
《出山记》 588.7万
《帝企鹅日记2:召唤》 569.2万
《你一定不要错过》 527.7万
《生活万岁》 492万
《爱猫之城》 282万
《大三儿》 130.9万
尤其其中的IP续作《帝企鹅日记2》,第一部作品在2005年上映,获得了950万票房。
单看这个数据或许不够,那一年《极地特快》卖了900万,徐静蕾的《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卖了800万,顾长卫的《孔雀》卖了1000万。
当然这与这部续作的水准,以及这些年观众对《动物世界》的“喜爱”分不开。
很显然,2019年并没有“头部”作品。因为除了第一名《五月天人生无限公司》获得5022万票房外,其余国产纪录电影票房表现并没有任何惊喜。
而且五月天演唱会系列本身就是粉丝向的作品,这个票房的倍增只能证明粉丝数量的增加,以及这五六年票价的增长和经济通货膨胀的结果。
剩下的TOP10中的9名分别是:
《徒手攀岩》3640.9万
《四个春天》1112.3万
《燃点》 842.6万
《珠港澳大桥》 755万
《变化中的中国·生活因你而火热》 656.2万
《零零后》 511.5万
《坂本龙一·终曲》448.8万
《尺八·一声一世》 376.3万
《他们已不再变老》334.2万
前述的其他两部音乐题材纪录电影的票房分别是:
《大河唱》 235.8万
《卡拉斯:为爱而声》 84万
不论是《二十二》《厉害了,我的国》,还是2019年的《珠港澳大桥》《变化中的中国》《共同命运》,还都是国家向的纪录电影,以主动或半主动的意识形态宣传为目的,观影的方式也多以单位、企业的团体包场学习、教育、团建、党建为主。
而像2018年的《大三儿》《最后的棒棒》《生活万岁》等,2019年的《零零后》《踢球吧孩子》等,视角对准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则是另一类也是多数创作者聚焦的作品。
同样也以关注群体的普遍性以及纪录方式的平实性、缺少奇观性,并没有“出圈”获得更多普通观众的支持。
除了无奈的票房表现外,我们也能从越来越多上映的纪录电影中,看到观众群体的多元、观影兴趣的扩充、创作生态的变化等等可喜的现象。
由于论述的局限性,并没有关注到台网联播的其他热门纪录电影或纪录片,只是把纪录电影在国内市场的表现加以简单、粗糙的呈现。
其实,这些年纪录片产业在政策扶持、平台格局、市场资本以及商业价值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和提升,也由于视频平台的日常化和拍摄设备的普及,纪录生活已然成为了日常操作,这也成为鼓励纪录电影创作者的环境,以及倒逼纪录电影创作者的动力。
最后,希望所有的时间都可以被纪录,所有的纪录都可以有空间,所有的空间都有人在,所有的人都可以纪录和被纪录。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注明出处:https://www.gouzhua33.com/tuijian/5280420243/171428001833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