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R级片”,票房已破15亿,细扒这部电影,剧情画面太抓眼球

好莱坞电影导演中有“三奇”

第一“奇”是大卫·芬奇。

对于他,我们再熟悉不过了。

他曾凭借《社交网络》拿下奥斯卡最佳导演,还拍过《搏击俱乐部》《纸牌屋》《本杰明·巴顿奇事》等经典作品。

第二“奇”是大卫·林奇。

他是好莱坞的鬼才导演,把形式主义玩到了极致,他的电影都是一个个诡异的梦,透过梦,他探讨人潜意识的恐惧和欲望。

比如《蓝丝绒》《穆赫兰道》《内陆帝国》,都在努力呈现一个怪诞又急迫的本能世界。

第三“奇”是大卫·雷奇。

他是“三奇”中名气和成就最小的,却是经历最离奇的。

早年雷奇就是个龙套演员,他曾在1988年客串出演了洪金宝主演的CBS剧集《过江龙》。

后来他转型成了替身演员,5次担任过布拉德·皮特的替身,其中就包括上文提到的《搏击俱乐部》。

再后来,雷奇自己也出演了《创:战纪》《黑客帝国》等作品。

浅尝辄止之后,他又退居幕后,以动作导演的身份参与了《金刚狼2》《美国队长3》等大片的制作。

在业内摸爬滚打几十年后,雷奇终于凭借《疾速追杀》名声大振。

之后又连续拍出了《极寒之城》《死侍2》《速度与激情:特别行动》等动作电影作品,成为时下最热门的动作片导演

虽然和芬奇、林奇相比,雷奇的成就差得不是一星半点儿,但从龙套奋斗成大导演,他的奋斗历程足够打动人心。

所以2020年疫情最严重的时候,雷奇邀请好友布拉德·皮特拍摄自己的新片。

皮特是看着雷奇一路爬上来的,他早就想和老友真正合作一次,立刻答应了下来。

今年,两人合作的新作终于和观众见面了,这就是《子弹列车》。

这是一部R级电影。

不久前,在北美上映,立刻拿到了北美票房冠军,目前全球票房已经突破了2.2亿美元(人民币超15亿)。

而口碑方面,它的豆瓣开分高达7.8分,短短几天涨到了7.9分,几乎预定了年度最佳cult片。

豆瓣网友评价很高:

「近期看过最好的片子了。」

「有多好看就有多离谱。」

还有这条:

「这世界上怎么会有这么好看的电影。」

到底离谱在哪里,又好看在哪里?

今天皮哥就带着大家一探究竟。

1、

把一部R级片,放到一个“养蛊游戏”里,创意绝了

简单来说,这是一部全程高能,没有硬伤的爆米花爽片,观影体验十分解压。

本片改编自日本小说家伊坂幸太郎的推理悬疑小说《瓢虫》,讲述的是一群杀手在封闭列车上展开杀戮的角逐游戏。

在改编时,雷奇就很有“自知之明”。

既然自己要拍的是一部R级片,那“献丑不如藏拙”

舍弃了复杂的推理和盘根错节的故事,就给观众看飙车、爆炸、杀戮和飞舞的血浆,自己擅长的也是这个。

雷奇就删繁就简,舍弃了小说中许多精巧的情节设计,采用一锅乱炖的方式。

他给观众拍了一个“养蛊”游戏。

何为蛊?

蛊是武侠小说中至毒至阴的物种,《诸病源候论》这样讲述制蛊的过程:

「多取虫蛇之类,以器皿盛贮,任其自相啖食,唯有一物独在者,即谓之为蛊。」

雷奇当年跟着香港剧组一起混过,他最熟悉这个“养蛊”的套路,特意在片中加入了一条带有剧毒的非洲树蛇。

这条蛇对推进剧情作用并不大,它是象征物,代表这个列车上实行的丛林法则,也暗示整个养蛊的过程。

简单说,就是将一群各怀鬼胎的杀手困在一个实行丛林法则的列车中,任他们自生自灭。

明白了这一点,你就不必再纠结影片中具体的故事情节(导演也没指望你看懂),只需要明白,这是个谁能活到最后的游戏就够了。

片名《子弹列车》起得也很巧妙。

子弹和列车都是带有速度感的东西,雷奇就是用片名直白地告诉你,这是一部动作爽片。

在《黑客帝国》有经典的“子弹时间”,即慢动作时刻,本片中的“子弹时间”比比皆是。

而全片都在飞驰的列车上进行,影片的节奏,也变得飞快而紧密。

子弹和列车,同样代表速度,但一小一大,一慢一快,一个是特写,一个是背景。

整部电影的每个空间,似乎都被速度感给填满,张力立刻撑起来了。

我们再看看,踏上列车的9位杀手都有谁。

第一位,布兰特·皮特饰演的杀手,代号“瓢虫”。

导演雷奇过去是皮特的替身,也是他多年的挚友,他或许是最了解皮特的男人。

在他的镜头下,皮特是神光炯炯,凛凛有威。

全片他既有西方帅哥那种硬朗的外形和性感的小表情,又有东方侠客般的飘逸,在列车的各个车厢里,他是神魂驰荡,留下了萍踪浪迹,让观众看得目眩神迷。

这个老男人,越老越有魅力了。

小说里指出瓢虫身上有七个斑点,代表背负了人世间的七种苦难

如果往深刻了拍,完全可以拍成《七宗罪》,但雷奇志不在此,“瓢虫”在影片中仅仅是个代号。

瓢虫接到简单的任务,要去新干线上寻找一个银色箱子带下车即可,结果他一踏上车就被迫卷入了这场“养蛊”游戏中。

第二位,代号“父亲”的木村。

他的儿子被人从高楼推下,命若悬丝,他被迫踏上这趟列车,寻找背后的始作俑者,也卷入了这场争斗。

第三位,木村的父亲,代号“长老”。

他得知儿子在车上遇险,也踏上了这列火车,表面上是为了营救儿子和孙子,更重要的是为了迎战一个可怕的敌人。

原来长老当年是黑帮要员,一位不速之客闯入,将其他成员全部杀死,长老侥幸逃脱,他一直等待报仇的机会。

而那位不速之客也是本片的大boss,代号“白死神”,他也要登上这趟列车。

不得不说,“白死神”的面具很中二。

“白死神”的女儿,代号王子,她也在列车上,她从小被父亲冷落,要和父亲讨个说法。

加起来,已经有了五位。

“白死神”还雇佣了几个杀手,个个都有着离奇的身世。

其中负责搞笑的是双胞胎兄弟“柠檬和橘子”

胖的叫橘子,瘦的叫柠檬,他们一白一黑,完全不像双胞胎,在影片中副业是杀人,主业负责搞笑。

“白死神”还派一个杀手叫“毒蜂”,装扮成玩偶躲在列车上,她擅长下毒。

还有一个龙套杀手叫“恶狼”。

他结婚时,婚礼上众人中毒,七窍流血死亡。

恶狼在婚礼上碰到瓢虫,就怀疑是他下的毒,因此也踏上列车来复仇。

这趟列车从东京发出开往京都,途经很多站,每一站都只停留一分钟。

杀手们在途中上上下下,死死伤伤,窗外是车声粼粼,霓虹如火,窗内是子弹穿梭,刀光无眼。

雷奇在剧情处理上特别任性,或者说全片压根儿没啥靠谱的剧情,非要说有,那么杀戮就是各个情节,直接相互勾连的缆索。

比如“王子”把木村的孩子从高楼推下,仅仅是为了引诱他踏上列车,帮自己完成杀戮;

比如“白死神”一边派杀手“毒蜂”杀死了自己的儿子,一边又派“橘子和柠檬”去保护自己的儿子。

比如“恶狼”去找“瓢虫”复仇,结果被自己扔出的刀反弹回去扎死。

比如擅长下毒的“毒蜂”最后反被毒物害死。

两个倒霉蛋甚至还摆了个“死亡pose”。

比如柠檬和木村前面都中弹而死。

后来导演又用一个敷衍的理由让他们原地复活。

而这个胖子更是打不死的小强,从飞驰的雷车上掉下来愣是死不了。

主演皮特呢,主角光环也是满格。

全程被毒蛇咬,被针扎刀捅蛇咬,全都毫发无伤。

最后列车解体了,他在空中翻转720度后依然是帅气依旧。

皮特最后带着伤痕装,和美女共赏夕阳余晖。

大反派“白死神”,前期猛如虎,最后一枪把自己崩死了。

反派的女儿“王子”,前期是腹黑萝莉,最后直接被柠檬开的车撞死了。

总结起来,本片就是导演想让谁活谁能活,想让谁死,观众看的就是一个爽,你如果死抠背后的逻辑,那就输了。

2、

香港电影的“插班生”,学去了港片的精髓

尽管是一部无脑的爆米花电影,但《子弹列车》在各个方面做得都很出色。

雷奇果然是浸淫好莱坞和香港影坛多年,好东西都被他学去了。

在叙事上,他模仿了盖·里奇的多线叙事。

各路杀手,人均一条故事线,盘根错节,却错落有致,最后几条线拧成了一个毛线球,雷奇也不试图解开,直接快刀剪乱麻搞定。

在对白风格上,他模仿了昆汀的话痨式风格最集中体现就是柠檬和橘子两个搞笑杀手。

两人一边是杀人如麻,一边却喜欢看动画片《托马斯小火车》,两人在列车上全程喋喋不休地吵架,甚至为之前一次任务杀了几个人而互相叫板起来,十分搞笑。

在动作戏上,他模仿了成龙影片里的杂耍式打斗。

列车空间狭窄,但道具丰富,堪称“成龙快乐车”

影片的几乎全部打戏都在其中完成,每一招每一式都让人想到成龙电影,看来雷奇没少在港片中取经。

在故事情节上,雷奇也偷师阿加莎,拍了一次“爽片版”《东方快车谋杀案》,只负责作案,不负责打扫作案现场。

从影像风格上,雷奇也是极尽炫技之能事。

故事发生在日本,整个影片在字幕处理上,就很有日本动漫的特色,中二又热血。

而整部影片,他使用了长镜头、闪回、旋转镜头、变焦镜头等特效技术,观影像坐在过山车上,飞天遁地的,大大增加了娱乐性。

从深度来讲,这类爆米花电影似乎没有深度可言,但是熟谙东亚文化的雷奇也是绵里藏针地调侃了日本的文化

比如说日本人号称有工匠精神,可是新干线的安检环节却如此不严格,让一堆杀手带着枪支弹药上车为非作歹;

比如日本人不喜欢打扰别人,影片中列车上已经发生了好几起命案,但车上的日本乘客,仍然是心无旁骛地坐在座位上读书。

比如日本人特别讲礼貌,影片中也多次调侃。

瓢虫和柠檬打斗的时候,有乘客警告他们安静一点,两人立刻停止打斗,回之以微笑;

瓢虫和橘子在车厢打斗时,乘务员经过,他们立刻微笑停战,甚至还买了一瓶矿泉水表示友好。

总的来看,《子弹列车》所有的元素都谈不上新鲜,每个环节都能看到明显的模仿痕迹。

但是其他人的模仿,往往是元素简单的叠加,东抄一笔,西挪一块,最后的效果是,各种元素之间横亘着砂砾一般硌人的割裂感,比如前年上映的《荞麦疯长》。

而《子弹列车》呢,导演雷奇有分寸感,知进退,他明白情节方面应该遮羞,动作方面应该放飞。

几个元素之间应该进行无缝的粘合,缝缝补补后打上实用主义的柔光,整部作品看上去就完美无瑕了。

过去十年,我们的媒体上总是侃侃而谈电影如何创新,审美如何提高,十年过去了,中国电影并没有实质的进步,归根结底就是我们缺少大卫·雷奇这样的工匠导演。

他用《子弹列车》也告诉我们,一部成功的商业片,不必拍得十分高明,只要努力夯实基础,扬长避短,一样可以大放异彩。


文/皮皮电影编辑部:一粒鸡

©原创丨文章著作权:皮皮电影(ppdianying)

未经授权请勿进行任何形式的转载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注明出处:https://www.gouzhua33.com/tuijian/5280420243/171428534337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