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6部精妙绝伦的科幻片告诉你,什么叫做硬核

今天来给大家聊一点,硬核科幻片!

什么叫做硬核?以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天文学、心理学、医学等“硬科学为基础的,以严格技术推演和发展道路预测,以描写极其可能实现的新技术新发明给人类社会带来影响的科幻作品称为硬科幻。

相对于硬科幻,是情节和题材集中于哲学、心理学、政治学、历史学或社会学等倾向的科幻小说分支。

打个比方,《星球大战》虽然世界观无比宏大,但是电影中人们面对的还是那些家长里短的事情,谈论爱情与亲情等熟悉的事物。这里科幻是调味的佐料,不去触及真正意义上的人类与科技进步面对的问题,花样做的再好,到底不是科幻“硬菜”。

对于潮汐而言,如何区分软科幻和硬科幻呢。

很简单,看看娱乐性和科幻性谁占的比重更加的大一些,我们就能轻松的得出结论。

软科幻比如说,《银河系漫游指南》,比如《侏罗纪公园》等,都是相当不错的软科幻。

而硬核科幻,比如《2001太空漫游》

常常会因为缺乏娱乐性,而票房失利,北美市场最卖座的大片永远是《星球大战》、漫威DC超级英雄大片、《头号玩家》等娱乐性远远高于科幻性的电影。这些电影基调冷静理性、笑点几乎为零。你无法强求辛苦一天或一周的普通观众,坐在电影院的椅子前继续感受压抑和负能量。能接受以丧治丧的观众毕竟是少数。

当然也有《黑客帝国》这样,票房口碑双丰收的硬核科幻!

但毕竟是少数,

不过这可是科幻啊,看科幻,潮汐始终觉得应该看硬的!非要问为什么?

倔强!!

所以特地给大家安利一波硬核科幻片!

虽然没有《黑客帝国》和《2001太空漫游》那么的硬核。

《彗星来的的那一夜》


平行时空不稀奇,神奇的是各路平行时空的交汇之后混乱的生活,不仅是烧烤,而且还有点恐怖。

相对于《黑客帝国》,此片可能算“籍籍无名”了,但是却用低成本,创造出了高逼格,低封闭空间,集体烧脑;薛定谔的猫,叠加态坍缩,量子力学的多世界诠释。导演用5万美元,5个晚上,1台手持摄影机,刷新了“拍一部优秀科幻片”的最低界限。

《月球》

真要给此片安个主题的话,应该是“孤独。”

真正的孤独是别人根本不知道你的存在, 而你一直以为你在他们之中。最悲哀的不是世界抛弃了你,而是你根本未曾属于过这个世界,所有的爱与恨都没了意义,虽然场景简单,角色寥落,却充满了悬念和对未来技术下人道主义的思考。有点像一出舞台剧,仅用有限的舞台空间就能展示意味深长的主题。

《超时空接触》

这是我最喜欢的科幻片之一,这部电影已经远远不止科幻这么简单,故事本身有着鲜明强烈的世界观,其实本质上和意识科学(灵性科学)有着密切的关联,有兴趣的影迷可以看看卡尔·萨根的《宇宙》原著和那经典的13集同名纪录片。如果浩瀚的宇宙只有我们,那确实太浪费宇宙和空间了,其实无论宗教和科学,必须信仰的是爱!

《深渊》

这可能是詹姆斯·卡梅隆最不“出名”的片子了。近十个人物,每个人物都性格鲜明,不再是主角的个人秀;剧情跌宕起伏,后半段不带停歇的动作序列堪称经典;克制机器上的神到了极点,卡梅隆将对人类未来的忧思融入片中。从自然带给探险者的危机,到疯狂与理智的搏斗,再到海底的新世界,一浪浪的剧情高潮中,主题也一步步升华与深化。

《火星任务》

仍然认为是被低估的一部杰作。

影片拥有华丽的特技和深沉的思想。导演手法和演员表演皆有文艺片风范,《火星任务》和其他科幻电影很大的不同之处,帕尔马经常用舒缓的长镜头来表现紧张的节奏,一点一点循序渐进,一点一点容入其中,然后在最后让你看到你最想要看到的……足够的伏笔和引线。至少潮汐非常喜欢这种讲故事的方法,最后的人类演化过程更是让人感动。

《地心引力》

太空体验片。首先是个新体验,观众是又一位宇航员,如进入太空,跟角色一起飘着。打破空间及重力的约束后,镜头可更自由的旋转漂移,如漂浮中宇航员的一双眼,这都增加了临场感。这不是一部深刻的电影,却是一部伟大的电影!要么带着传奇返回地球,要么在十分钟内化为灰烬。不管怎样我都接受,这将是一段非凡的旅程。汗毛倒竖,瞠目结舌,精彩绝伦。

想了解更多更好的影视资讯,那就动动你的拇指关注潮汐电影吧~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注明出处:https://www.gouzhua33.com/tuijian/5290420243/171440597744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