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科幻片头炮被它打响,这部春节档硬核电影值得期待

转眼还有十来天就过年了!

过年除了团年饭,值得期待的还有春节档。今年这个春节档还真是不同一般的"挤",十来部片子都瞅准了这个时候上映。

在一众合家欢类的喜剧电影里,《流浪地球》显得有些另类。再看看题材,国产科幻片,能成吗?

看了终极预告,顾虑彻底打消,变成满满期待。

是的,当国产片遇上科幻,之前似乎没有成功的先例。观众对技术方面的要求被好莱坞进口大片无限拔高,国产电影的特效总被嘲为"五毛钱",而这对科幻片来说是致命的。

但在《流浪地球》,我们看到的是丝毫不输好莱坞大片的特效呈现。看到这样冻成冰棍的东方之珠,是不是觉得很震撼?

再看看这近在咫尺的木星大红斑,尽管上学时都见过,但这次则是让人感受到了来自宇宙未知力量的恐惧。

电影改编自著名科幻作家刘慈欣的小说,这个作者的另一部作品,就是大名鼎鼎的《三体》。

电影的故事背景是这样的:未来,太阳急速老化,整个太阳系面临被吞噬的威胁。为了生存,人类经历400年准备,在地球上建造了10000座行星发动机,推动地球离开太阳系——是的,这就是《流浪地球》的名字含义。

但在流浪路上,危机突发:"受木星引力增强影响,地球将于37小时4分12秒后撞击木星"。

怎么办?

从海报上,我们还可以看到行星发动机的真容。

在小说里,刘慈欣对行动发动机的描述是:"这座发动机的高度是一万一千米,比珠峰还要高两千多米,人们管它们叫'上帝的喷灯'。"

这在电影里怎么呈现?

仔细看海报,右侧便是已经近在咫尺的木星,对比就可以直观地感受到"行星发动机"体积之大;另外,发动机前方有一架正在飞行,并运载着货物的运输机,能成为飞机飞行的天然背景,也可以感受到 "行星发动机"高度之高。

海报的细节除了凸显"行星发动机"之大之高,还呈现了地球停转后,天地之间自然环境发生的巨大变化。

世界被冰雪覆盖,地球原有生态系统彻底失衡。

海报里,裸露的大陆上遍是飞机、轮船的残骸。

被冻成冰柱的鲸鱼暗示着这里曾经是一片海洋,如今也是白茫茫地一望无际。

曾经璀璨夺目地标央视大楼如今黯然失色,掩盖在风雪之中。

城市在巨大的"行星发动机"显得无比卑微,飞行的无人机搜寻着生命的信号。

在地表,几个身着防护服的救援人员在残骸中进行救援。

真正的对抗,是在天空和地面同步展开的。在太空站坚守的航天员刘培强由吴京特别出演,他率先抵达木星应对灼热星火带来的危机。在失重的太空,他能和李光洁、吴孟达率领的地面救援队一起扭转命运吗?

在宇宙和星球面前,人类的力量是很渺小,但人类最可贵的地方是,坚守到最后仍不放弃,为了那么一丁点的希望,也愿意放手一搏。

救援过程,有人类大义,也有细腻亲情。

原作者刘慈欣在看过首映之后大赞,电影融入了小说中没有的东西,将中国人对家园、对亲人的感情在宇宙尺度、太空尺度上表现出来,为故事赋予了许多原来没有的内涵和深度。

归根到底,从决定"带着地球去流浪"开始,到后期和木星引力正面对抗绝不放弃自己的家园,背后体现的,其实都是中国人对家园的深深眷恋。

这么看,这样一部硬核科幻,实在太适合春节和家人一起去看了。

这部里程碑式的中国科幻电影,值得你一张电影票。大年初一正式上映,到时候等你来鉴定!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注明出处:https://www.gouzhua33.com/tuijian/5290420243/17144060064436.html